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低成本的本地可得的天然锰矿作为吸附剂,研究吸附工艺从水溶液中脱除铅离子和镉离子。利用伪一级、伪二级动力学和颗粒内扩散模型检验动力学吸附数据,计算和比较这些动力学模型的吸附速率常数,发现用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最佳地描述吸附动力学。将 Langmuir 和 Freundlich 等温吸附模型用来拟合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发现实验数据与 Langmuir 模型拟合得更好。采用 Langmuir 等温吸附模型计算出锰矿吸附铅离子和镉离子的最大容量分别为 98 和 6.8 mg/g。计算了热力学参数,如吸附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焓变与熵变。结果表明,锰矿作为吸附剂对铅和镉的吸附反应是自发的吸热反应。因此,锰矿作为一种天然的矿物吸附剂,可以替代现有的吸附剂来脱除水溶液中的铅离子和镉离子。  相似文献   

2.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Mg与Fe摩尔比为3:1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Fe-LDH),然后在500℃下煅烧6 h得到煅烧双金属氢氧化物(Mg-Fe-CLDH)。分析Mg-Fe-CLDH与Mg-Fe-LDH对谷氨酸的吸附性能,研究溶液p H、谷氨酸初始浓度、共存阴离子及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g-Fe-CLDH对谷氨酸的吸附效果很好,吸附率在优化条件下达到99.9%;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平衡吸附等温线很好地符合Langmuir方程。颗粒内扩散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吸附动力学过程。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结果显示,颗粒内扩散不是唯一的反应速率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3.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氨基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检测手段,采用静态批次实验研究不同实验参数(吸附时间、溶液 pH 和溶液温度)对铜离子吸附的影响。对铜离子的动力吸附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证明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是一个基于内部粒子扩散的过程。吸附等温线数据既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又符合Dubinin?Radushkevich吸附等温式。随着溶液pH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水中铜离子的去除效率也增加。另外,铜离子在低 pH 时可以很容易地从吸附材料上面洗脱下来,并且在材料重复使用5次之后,铜离子的回收率仍然保持在90.0%以上。根据吸附活化能和热力学实验结果,可以推断铜离子在吸附剂上的吸附机制是离子交换?表面络合。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Mg/Al摩尔比为2:1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并在500℃下煅烧6 h得到煅烧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CLDH。研究Mg/Al-CLDH对钒酸根的吸附性能,探讨镁铝摩尔比、吸附剂用量、溶液初始浓度、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Mg/Al-CLDH 对钒酸根的吸附效果很好。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平衡吸附等温线很好地符合Langmuir方程,并且Langmuir方程拟合常数高达0.999。通过热力学计算发现ΔGΘ为负值,ΔHΘ为正值,表明此吸附本质上是吸热自发过程。吸附机理研究表明此吸附主要是表面吸附。  相似文献   

5.
以细菌纤维素(BC)为原料,通过化学改性法制备新型、高效且价廉的吸附材料——表面氨基化细菌纤维素,并对其进行表征及分析;同时以Cu~(2+)、Pb~(2+)和Cd~(2+)为研究对象,对其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吸附机理,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氨基化细菌纤维素对Cu~(2+)、Pb~(2+)和Cd~(2+)的吸附过程更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说明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以化学吸附作用为主。Elovich方程、粒子内扩散模型也能很好地反映吸附模式,说明是其吸附液膜扩散和粒子内扩散共同作用的结果。吸附过程是吸热反应,适当升高反应温度将有利于吸附发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对粘胶基活性炭纤维(ACFs)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比表面积、SEM、孔径分布和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通过吸附实验研究改性ACFs对溶液中甲基橙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吸附数据较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够较好地反映改性ACFs对溶液中甲基橙的吸附动力学;颗粒间扩散为控制步骤,但并非唯一控制步骤。经计算获得的热力学参数包括ΔG、ΔH和ΔS,表明吸附为自发的放热物理吸附过程。从红外光谱分析可知,氢键作用是改性ACFs吸附甲基橙的主要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7.
使用乙二胺改性的木屑黄原酸盐对水溶液中的Cu(II)、Ni(II)离子进行吸附。在单离子体系中,考虑影响因素(温度、投加量)对Cu(II)、Ni(II)单离子吸附等温线的影响;并计算Cu(II)、Ni(II)离子吸附的热力学参数:吸附吉布斯自由能(△GΘ)、吸附过程的焓变(△HΘ)以及熵变(△SΘ),表明此吸附是一个放热自发的过程。在 Cu(II)和Ni(II)双离子体系中,采用修正后的拓展Langmuir模型对体系的吸附情况可以进行很好的预测。在单离子体系和双离子体系中,吸附过程的数据均可通过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描述;计算得到其对Cu(II)和Ni(II)单离子的吸附活化能分别为59.12和55.92 kJ/mol。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在改性木屑表面的吸附效果会受到另一离子存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烷基羟肟酸作为捕收剂对细粒锡石进行浮选,并对其溶液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烷基羟肟酸在碱性条件下对细粒锡石有较好的捕收能力,且适宜的浮选pH随着捕收剂碳链的加长而升高。金属离子对锡石浮选的影响主要由矿浆pH决定,金属离子浓度对锡石浮选也有影响。计算基团电负性得出烷基羟肟酸作为锡石捕收剂的适合烷基碳链长度大约为7。由溶液的组分浓度对数分布图(lgc—pH)分析可知,捕收剂以分子-离子共吸附模式作用于矿物表面。动电位测试及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吸附反应中涉及到电荷作用力、氢键力和络合作用力,其最终产物可以表示为锡石的O,O-五元环结构的螯合物。  相似文献   

9.
使用乙二胺改性的木屑黄原酸盐对水溶液中的Cu(II)、Ni(II)离子进行吸附。在单离子体系中,考虑影响因素(温度、投加量)对Cu(II)、Ni(II)单离子吸附等温线的影响;并计算Cu(II)、Ni(II)离子吸附的热力学参数:吸附吉布斯自由能(?GΘ)、吸附过程的焓变(?HΘ)以及熵变(?SΘ),表明此吸附是一个放热自发的过程。在Cu(II)和Ni(II)双离子体系中,采用修正后的拓展Langmuir模型对体系的吸附情况可以进行很好的预测。在单离子体系和双离子体系中,吸附过程的数据均可通过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描述;计算得到其对Cu(II)和Ni(II)单离子的吸附活化能分别为59.12和55.92 kJ/mol。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在改性木屑表面的吸附效果会受到另一离子存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壳聚糖固定化枯草芽孢杆菌吸附铜离子的性能,分析了pH、吸附剂投加量、温度、铜离子初始浓度和时间对铜离子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H对铜离子的吸附有较大的影响。此外,固定化枯草芽孢杆菌吸附剂比空白吸附剂具有更强的吸附性能。整个吸附过程符合朗缪尔吸附模型(R2=0.994),最大吸附量为100.70mg/L。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实验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线性相关指数大于0.999。吸附剂能在0.1mol/LNaOH溶液中被成功解吸。  相似文献   

11.
泡沫铝吸声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测试泡沫铝的吸声系数来研究泡沫铝的吸声性能。结果表明,泡沫铝具有较好的吸收性能,其吸声系数对于频率很敏感,大约在1000Hz时吸声系数出现一个峰值。吸声系数随孔结构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微波吸收涂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微波吸收涂料的吸收机理,涂料的制备及其在军事“隐身”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许卫华  王晖  许卫铭 《金属学报》2002,7(5):434-436
目的 探讨川芎嗪的鼻腔吸收及冰片的促进作用。 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鼻腔重循环法, 研究川芎嗪鼻腔吸收的量效关系及冰片对其鼻腔吸收的影响。 结果 循环液中川芎嗪的浓度在0.25, 0.75,1.25 g·L-1时, 鼻腔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195、0.0227、0.0241 min-1;但当药液浓度为2.5, 5.0g·L-1时, 鼻粘膜吸收速率常数随川芎嗪浓度的增加反而减少。 结论 川芎嗪可通过鼻腔吸收, 冰片对其鼻腔吸收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锆具有良好的吸氢性能,被认为是储氘领域的候选材料。但由于其吸氢温度较高且吸氢动力学较慢,目前尚不能进行广泛应用。采用电镀钯的方法对锆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其吸氢性能。结果表明:在经过镀钯且退火处理后的锆合金,在室温下可以实现吸氢,并且有适当的孕育期;与此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镀钯且退火处理后的锆合金孕育期缩短,吸氢速率变快。通过对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在氢化后,钯层与锆基板之间形成了过渡区,过渡区中存在PdH1.33和H0.62Zr0.38。由此可见,过渡区中的氢化物对改善锆的吸氢性能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动力学机制进行研究,确定在室温下,镀钯且退火处理后的锆合金吸氢过程符合一维扩散机制;而在250 ℃时,符合二维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15.
Sound absorption property of open-pore aluminum foa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ound absorption property of aluminum foam was studied by testing its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using standing wave tube method. The open-pore aluminum foams were prepared by infiltration process, with pore size of 0.5 mm to 3.2 mm and porosity of 54.2% to 77%. The frequency of indicted sound wave was ranging from 125 Hz to 10 kHz.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values of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are all over 0.4 and the aluminum foam has better sound absorption property, its coefficients is influenced by frequency and pore structure, and reaches the maximum at about 1 kHz, with increasing porosity and decreasing cell diameter the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values increase.  相似文献   

16.
制备以石蜡为基体并具有玻璃包覆Fe73.5Si13.5B9Nb3Cu1非晶丝不同填充比的同轴介电样品,在相对较高的微波吸收频段(2~18 GHz)下研究短丝填充比(质量分数3%~9%)和样品厚度(1~7 mm)对同轴介电样品的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谱(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和矢量网格分析仪(SNA)表征材料的微结构并评价其吸波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填充比的同轴介电样品的复磁导率和复介电常数存在重要的频率范围(6~18 GHz)。模拟结果显示,具有3 mm厚度和7%填充比的样品具有较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其反射率在14 GHz时达到峰值-34 dB。这对于开发具有更宽微波吸收范围应用的微丝介电材料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udy on sound absorption property of aluminum foam by evaluating its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using standing wave tube metho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values of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over the test frequency range) are all above 0.4, which indicate very good sound absorption property of the aluminum foams. The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is affected by frequency and pore structure, and reaches its maximum value at around 1 000 Hz. With the increase of porosity and decrease of cell diameter, the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values increase.  相似文献   

18.
胞状AlCu5Mn合金泡沫的压缩性能和能量吸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熔体发泡法制备孔隙率为51.5%~90.5%、孔结构均匀的胞状铝合金(AlCu5Mn),研究其孔结构、压缩性能、能量吸收能力、能量吸收效率和吸能性能.结果表明:胞状铝合金孔结构由高孔隙率(88.8%)时的大孔径、多边形孔向低孔隙率(62.5%)时的小孔径、球形孔孔结构过渡,其压缩应力(σ)-应变(ε)曲线具有线性变形阶段、屈服平台阶段和致密化阶段三个部分,由线性变形阶段进入屈服平台阶段所对应的ε_s值介于2%~9%之间;屈服强度σ_s~*随着孔隙率的增大而下降,在孔隙率相同的条件下,胞状铝合金的力学性能优于胞状铝和多孔铝合金,其比刚度高于钢;当应变为定值时,胞状铝合金单位体积和单位质量的压缩吸能能力(C和C_m)都随着孔隙率的升高而降低,但是孔隙率在73.5%~82.1%范围内时,其C_m与ε的关系几乎不随孔隙率的改变而改变;对于孔隙率为51.5%~90.5%的胞状铝合金,它们的吸能效率的峰值都大于80%.胞状铝合金的C-σ和C_m-σ关系可以表征其吸能性能,从而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选择作为减振吸能材料的胞状铝合金的最佳孔结构.  相似文献   

19.
NiO-Al2O3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万倩  程旭东  王辉  马涛 《表面技术》2011,40(2):47-50,82
以异丙醇铝和硝酸镍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NiO-Al2O3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薄膜,表征了薄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研究了提拉速度、溶胶中NiO的含量、热处理温度对薄膜光谱选择性吸收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SiO2减反层对Ni0-Al2O3薄膜选择性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拉速度为1 mm/s,NiO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快速寻找仪器最佳测定条件的方法-单纯形最优化法,并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和氢化物发生器上进行操作使用。结果证明,该法具有快速,准确寻优的优点。此法应用于测定合成样品中Fe,Cu,K,Mg,Mn,Zn,As,Pb,Sb和Bi10种元素最佳测试条件,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