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季铵盐对钴(Ⅱ)和锰(Ⅱ)的萃取分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用季铵盐从含氯化钠接近饱和的溶液中萃取分离二价金属离子钴、铁、锰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以含少量异辛醇改性剂的季铵氯化物的煤油溶液为萃取剂 ,萃取时尽管有 15 %~ 2 0 %的二价锰和钴一起被萃取 ,但通过两级洗涤可将负荷有机相中的锰降低到 0 .0 2 g/L以下 ,经三级洗涤除锰即可达到钴、锰分离。钴的回收率可达 98% ,负荷有机相中钴锰含量比大于 30 0。  相似文献   

2.
季铵萃取分离钴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季铵氯化物是一种优良的钴镍分离萃取剂,可从含4 ̄5mol/L氯离子的溶液中有效地萃取钴,而几乎不萃取镍。负荷有机相可用水反萃,适当条件下可获得高浓度的纯净氯化钴溶液,反萃后的有机相不需再生即可返回萃取。萃取、反萃及分相速度较快,可在常温下操作,与叔胺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低共熔溶剂(DES)具有挥发性低、制备简单、易于调控等优势。本文以三辛基甲基氯化铵和麝香草酚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疏水性低共熔溶剂(HDES),采用该HDES萃取分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浸出液中的Fe(Ⅲ)和Cu(Ⅱ)。考察了HDES组成、水相Cl-浓度等条件对各金属离子萃取分离性能的影响;设计了HDES分离浸出液中Fe(Ⅲ)和Cu(Ⅱ)的流程;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了HDES萃取Fe(Ⅲ)、Cu(Ⅱ)、Co(Ⅱ)的机理。结果表明:HDES的最佳组成为三辛基甲基氯化铵和麝香草酚的摩尔比为1∶1,氯离子最佳浓度为3 mol/L,酸度和温度对萃取分离性能影响较小。在最优条件下,分离因子βFe/Co和βCu/Co均大于20;经过三级错流萃取,HDES可提取模拟浸出液中99.9%以上的Fe(Ⅲ)和Cu(Ⅱ),采用1mol/L Na2SO4+0.5 mol/L H2SO4反萃三次,Fe(Ⅲ)和Cu(Ⅱ)总反萃率大于99.9%;该...  相似文献   

4.
用N235-TBP混合体系从硫酸盐溶液中协同萃取除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采用N235-TBP协同萃取体系从硫酸盐溶液中萃取除铁,考察了萃取体系、N235浓度和料液初始pH值对Fe(Ⅲ)萃取的影响以及相比(Vorg/Vaq)、H2SO4浓度和平衡pH值对Fe(Ⅲ)反萃的影响.结果表明:N235和TBP对硫酸盐溶液中的Fe(Ⅲ)具有协同萃取效应;加入TBP能有效地抑制载铁有机相的分层,提高Fe(Ⅲ)的反萃率;料液初始pH值及N235浓度对Fe(Ⅲ)的萃取率影响显著,萃铁曲线的最高点随着N235浓度的增大向低pH值方向移动;以含30%N235和10%TBP(体积分数)的有机相作萃取剂,在相比(Vorg/Vaq)为2:1的条件下,含铁12.73 g/L的合成料液经过3级错流萃取,萃余液中含铁低于0.15 g/L,铁的总萃取率接近99%;以0.4 mol/L的H2SO4为反萃剂,控制反萃液平衡pH小于0.8,铁的单级反萃率大于96%;含铁7.05 g/L的有机相在相比为1:1时,经过2级错流反萃,铁基本上被反萃完全,贫有机相不经处理可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5.
双水相萃取是适用于分离提纯痕量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新型萃取过程。本文以P204为载体,TBP为改性剂,煤油为表面活性剂,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氨水分别为皂化剂,建立双水相微乳液膜萃取分离钴、镍体系,考察了萃原液浓度、P204浓度、油水相比、萃原液的pH值和萃取时间五个因素对双水相微乳液膜萃取体系分离钴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0%P204+5%TBP+85%煤油的氨水、氢氧化钠、碳酸钠皂化微乳液,调节萃原液pH为2.0,油水相比V(O):V(W)为2∶1,萃取10 min,可以使浓度为0.06 mol/L萃原液体系中的钴镍最大程度分离。  相似文献   

6.
通过高温氢还原和湿法冶金联用的方法回收报废动力电池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中的镍、钴、锰以及锂金属,并对其回收机理及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报废三元正极材料经过高温氢气还原后,在层状镍钴锰酸锂结构中的锂迁移到表面,变成LiOH、LiOH?H_2O和少量的Li2_CO_3;镍钴锰由之前的Co~(2+)、Ni~(3+)和Mn~(4+)分别还原成了Co~0、Ni~0和MnO,其在还原水洗后物料的表面相分别为Ni(OH)_2和Co(OH)_2及MnO;还原后的LiOH、LiOH?H_2O和少量的Li_2CO_3经过水浸、酸洗、沉淀后,可得纯度为99.5%的Li_2CO_3,实现了锂与镍、钴、锰的分离;还原后的镍、钴和MnO经过硫酸酸浸后,镍、钴和锰浸出率分别为96.88%、97.23%和99.78%。浸出后溶液经氧化沉淀及萃取分离,锰沉淀分离率为98.46%,萃取分离后氯化钴和氯化镍溶液杂质含量低于10 mg/L。  相似文献   

7.
从废旧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回收钴和锂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采用碱溶解→酸浸出→P204萃取净化→P507萃取分离钴、锂→反萃回收硫酸钴和萃余液沉积回收碳酸锂的工艺流程, 从废旧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回收钴和锂.实验结果表明: 碱溶解可预先除去约90%的铝, H2SO4 H2O2体系浸出钴的回收率达到99%以上; P204萃取净化后, 杂质含量为Al 3.5mg/L、Fe 0.5mg/L、Zn0.6mg/L、Mn2.3mg/L、Ca <0.1mg/L; 用P507 萃取分离钴和锂, 在pH为5.5时, 分离因子βCo/Li可高达1×105; 95℃以上用饱和碳酸钠沉积碳酸锂, 所得碳酸锂可达零级产品要求, 一次沉锂率为76.5%.  相似文献   

8.
研究中空纤维膜萃取与超滤耦合工艺从模拟含铟酸性浸出液中提取铟的效率,考察反萃相与萃取相混合配比、混合液流速、原料液与混合液温度变化等参数对系统提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萃相与萃取相体积之比(A/O)在一定范围内,在A/O=4时系统反萃相中In(Ⅲ)的富集量达到最大;随混合液流速的增大,系统的传质性能降低;原料液与混合液等温变化对系统提铟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对比含In(Ⅲ)、Fe(Ⅲ)、Zn(Ⅱ)三组分原料液与In(Ⅲ)、Fe(Ⅲ)两组分原料液的实验结果可知,原料液中Zn(Ⅱ)的大量存在会干扰In(Ⅲ)的萃取,需要对多组分原料液进行预处理以排除竞争离子的干扰,才能实现较好的提铟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N235萃取除铁进行研究,考察H2O2用量、料液初始pH、萃取剂浓度、萃取剂组成、萃取时间对萃取的影响以及H2SO4浓度、反萃时间对反萃的影响,设计错流萃取过程并绘制反萃平衡等温线,对萃取剂转型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2O3+2用量为理论量3.85倍时可将Fe2+完全氧化成Fe,并采用有机相组成30%(体积分数)N235+10%(体积分数)TBP+磺化煤油作为萃取剂,料液初始pH为0.11,其最佳萃取条件如下:萃取温度25℃,萃取时间2 min,相比O/A为1:1。经过4级错流萃取,其Fe3+萃取率可达96.96%,Cu2+、Co2+、Ni2+损失率分别为3.04%、1.39%和3.84%,有机相负载采用0.3 mol/L硫酸可反萃得到纯度为98.87%的Fe2(SO4)3溶液,其最佳反萃条件为反萃温度25℃,反萃时间6 min,相比O/A=1:1。经两级逆流反萃,Fe3+反萃率达99.12%,反萃铁后的负载酸有机相经Na2CO3中和转型,返回使用。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种电还原-P507萃取分离法回收废钕铁硼中稀土及钴的方法,包括电还原、P-萃取分离RE3 与Fe2 、Co2 ,沉淀回收钴,负载有机相直接进料分馏萃取获得单一稀土产品,其主要技术:特征是采用电还原方法将酸分解完全的废旧钕铁;硼分解液中Fe3 还原成Fe2 ,在密闭萃取槽中:用惰性气体保护。P507萃取剂分馏萃取分离RE3 与Fe2 、Co2 ,负载有机相直接进料进行稀土分离。获单一稀土产品,萃余液通进加入沉淀剂将钴沉淀与Fe2 分离,沉钴余液用于制备涂料铁红或硫酸亚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