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董子在各篇著作中有关“和”的论述做全面介绍,并特别就其有关“和生物”“和政”及“德莫大于和”的三个问题做了系统的论述,从而对其在中国古代“和”论中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
康中乾  侯序 《东岳论丛》2023,(8):70-77+191-192
先秦道家老子和庄子都以“道”为本原。但只有这个“道”本还不行,因为“道”既然是天地万物之存在的本原,它理所当然要体现于天地万物,否则就会干涸窒息。这就涉及“德”的问题。老子讲“朴散则为器”“失道而后德”,庄子讲“道德”,这就是道家的“道—德”形而上学或本体论。认识道家这种“道—德”本体论,对把握和发掘道家的深邃思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企业和人一样,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企业的"自然属性"表现为企业作为经济单位的经济属性,企业的"社会属性"表现为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的伦理属性。基于对企业属性的剖析,可阐明"得"与"德"是企业行为的两大动力源,它们在本质上是异质同构的。  相似文献   

4.
儒家仁学包含生命尊重、生活肯认、生态关怀与生趣境界四层内涵,并呈现体用层级实现的辩证结构。儒家仁学中的生命尊重、生活肯认可以成为当代世界普适伦理的重要支点;生趣境界可以构成我国文化现代化的美学之维;体用一源的世界观则对当代伦理学建设具有理论启发作用。面对当代生态问题,儒学需要从内圣学中开出现代的正义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5.
《南方论刊》2012,(1):122-123
深圳市宏利德清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经深圳市城管办、深圳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深圳市工商局核准注册的深圳市专业清洁公司,是深圳市清洁行业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单位,深圳市清洁服务企业甲级企业,于2001年2月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相似文献   

6.
“华夷之辨”是西汉处理邦交关系的理论依据。先秦“五服制”所构建的以中原为核心的天下秩序,对于西汉“大一统”天下观的形成亦有重要影响。汉匈战争背景下的“修攘制御”和外交经营,不仅反映了西汉人的地理观念,而且体现了西汉全方位经营的外交理念和对外交关系制度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道法自然”与生命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的开展,需要生命哲学的支撑。"道法自然"是道家生命哲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可用之于生命教育。"道法自然"的基本涵义是道效法自己的本性,其运行法则是"顺其自然"。这对具体生命发展的启示意义在于,万物各有其性德自然,应顺遂各自性德成就自己。对生命教育而言,"执道遂德"、"顺其自然"便是"道法自然"的内在要求;尊重学生个性特质,摒弃一元选拔模式,倡导多元生成模式便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储诚喜 《理论界》2007,(9):177-179
福柯等将尼采称为“20世纪的尼采”。当代法国新尼采主义者严肃地对待尼采,通过诉求于尼采。从现象学突围,自觉地“接着尼采讲下去”,因而与尼采互为“面具”与“道具”。尤其福柯借助尼采“神之死”进一步阐发“人之死”,从而打开政治哲学及社会伦理思想新视界。  相似文献   

9.
论人的德性     
人的德性是实现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三位一体的理想状态必不可少的因素。本文通过论述“人的德性是什么”、“人的德性养成”、“人的德性具有生命力”三个问题,说明德性伦理依然具有不可取代的社会作用,从而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24-28
从德性的视角审视,"节"在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至少涵盖了节用、节义、节欲三个维度的意蕴,这三个维度的意蕴本质上是寻求情感、价值、理性三者之间的平衡,是传统伦理规范的主体性建构,共同展示了儒家伦理的思想特质与伦理精神。历史视野中传统道德的思想逻辑、展开维度是我们认识传统、承接传统的基本思路,儒家传统的"节"德作为一种道德的负价值与正能量交织的两重性道德范畴,需多加辨识并谨慎取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殷周及春秋时期"德"的心理体验及内容流变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关于老子思想现代意义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梅梅 《理论界》2003,(4):65-66
老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代表之一,历史影响深远,其精华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仍须发扬光大。把握其中合理的、有生命力和时代需要的思想和公共道德,并思考其对现实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石涛(1642—1707),俗姓朱,名若极,号苦瓜和尚,清湘老人。广西桂林籍,靖江王朱赞仪第十四孙。清康熙五年前后到宣城。与梅清、半山和尚、梅庚、江注等人交游甚契。石涛早期的画受新安画派和梅清的影响较大。以黄山为主题始于浙江。其画风核心是“静”,表现晴朗的山体,画面清晰、洁净、明朗,其次是以梅清为代表的宣城画派,其画风核心是“动”,  相似文献   

15.
"理"是"道"(圆)之象,"道"为"理"(象)之本。体育"圆"哲学是大学安身立命教育的根基。因为"圆"、"理"、"德"所包含的内在关联比其自然顺序更值得关注;"圆"是"理"与"德"的基石,"圆"和"理"同是"德"在自然科学和社会伦理中的展现。"圆"哲学以"理"的思维、护持、融通于"德",是当代大学推动"制度变迁"和传承人类"先进文化"教育的宗旨。  相似文献   

16.
"德"是先秦时期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范畴。关于"德"的含义历来解释甚多。本文在梳理了对先秦之"德"的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德"的造字本义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德"观念源于上古人们的"能力"崇拜,"德"字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会对于一种特殊"能力":"政治控驭能力"的需要。"德"之初义就是"政治控驭能力"和"权威影响力"。从德的字形结构、音韵训诂和文献用例等方面可以证明德字是古代君王通过"巡省"方式树立自己的权威影响力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老子》中的自然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主要体现在:自然在其历史的起点上是名词性概念,是对人类早期文明所形成的无为的生活状态的描绘,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来的"道",成为万物的本源以及万物按照无为的原则生存与运行的规律。如果把"道"作为真理的话,自然则是指引"道"生成、运行、发展的绝对真理。作为绝对真理的自然在其外化和现"象"的过程中又变成了一个动词性概念。其含义是:在伦理阶段,自然保持着道的素朴的真理本性;在教化阶段,自然之"道"异化为"德"与"无德";在道德阶段,自然之道回复其至善的本性,最终达到"道""德"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先秦音乐美学思想之“和”及其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音乐美学思想十分丰富,其资料浩若烟海.但是,其基本思想在先秦时代就已初具雏形,并内涵了其基本的特征"和"之思想及其三个维度:儒家的"德和"思想,道家的"天和"思想,郑声的"心和"思想.它们影响着中国音乐美学以后的路径和走向.笔者拟就此一问题,谈点陋见,以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20.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个人素养,促进高校教育在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三全育人”从育人主体、育人过程及育人方位等层面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方向指引,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推进。当前,高校落实课程思政、践行“三全育人”理念,面临一系列困境,育人主体对课程思政认知的不深入、育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不足、育人制度的不完善、育人资源安排的不合理及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健全等,都严重阻碍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推进和专业课育人效果的提升。为此,高校及教师应协同合作,深化教师对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理念的认知,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完善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和制度规划,指导思政育人资源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安排,并健全育人评价机制,对课程思政建设过程实现全面监督,确保课程思政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