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海生 《家庭健康》2005,(10):6-6
秋风瑟瑟,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白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故秋令主燥。肺应于秋,喜润而恶燥,因此燥邪最易伤肺。所以,秋天要注意养肺。  相似文献   

2.
我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里说:“秋冬养阴”,意思是秋冬两季,要注意对体内阴精的保养。那么,具体说到秋天该怎样养阴呢? 一、饮食方面的补养: 众所周知,燥为秋天之主气,而中医认为,燥伤阴液,会出现口干、咽干、干咳无痰、便秘等一系列阴伤之症。因此,秋天的饮食应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胲为原则。应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蔬菜、水果、豆制品、鱼类等清淡食物。条件许可者,可食用燕窝、银耳、海参、淡菜、龟肉等既具滋阴生  相似文献   

3.
金秋十月,气候凉爽。根据中医理论,秋天易燥,初秋多温燥,深秋多凉燥。肺主秋令,燥最易伤肺,因此燥咳的人会多起来。这时若用美食来润肺正是时候。现就部分美食功能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秋天阳气收敛,阴气滋生、气候凉爽干燥,燥为秋的主气.中医认为,秋天与人体肺脏相应,秋燥易伤肺,以致出现皮肤干裂、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病症.此时如适时调补,可以有效地减轻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5.
秋季多燥证     
凡临床上出现口舌干燥、鼻干咽燥、干咳无痰、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身体水分缺乏的症状,中医都称为燥证或者燥病。因为多见于秋天,有时又称为秋燥。  相似文献   

6.
刘元 《自我保健》2012,(9):18-18
秋高气爽,虽然让人们摆脱了酷暑的湿热,但也带来了一些小麻烦:常常感觉口干舌燥。中医认为,在秋天里气候的主要表现是秋燥,秋天里的起居养生,可围绕防燥、修养身心来开展。  相似文献   

7.
进入秋天之后,日照时间逐渐缩短,酷暑消失,天气日趋凉爽.祖国医学认为,金秋重在养肺阴.因为燥是秋天的主气,其气清肃,其性干燥,而燥正是一种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8.
夏秋之交,骄阳暴烈,“秋老虎”袭人,既有夏天炎热的余威,又有秋天干燥的特点;及至暮秋,西风瑟瑟,秋雨凄凄,草木萧条,由“温燥”转为“凉燥”。人们在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体液缺乏,“燥”症显露:喉干舌燥,鼻咽干塞,干咳少痰,极易引发伤风、咳嗽、支气管炎等“燥病”。如果人体的适应能力减弱,“燥邪”侵袭体内,则导致“燥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燥邪”伤人的基本特点,一是季节性,即是与秋天相联系,故“燥病”亦有“秋燥”之称;二是耗伤人体的阴液,“燥性则干”,干燥便是“燥病”的  相似文献   

9.
胡献国 《药物与人》2009,(11):37-37
进入秋天之后,日照时间逐渐缩短,酷暑消失.天气日趋凉爽。祖国医学认为.金秋重在养肺阴。因为燥是秋天的主气,其气清肃,其性干燥.而燥正是一种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秋风凉爽,舒适宜人,但同时秋季天气干燥。中医有"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之说,就是指秋天的干燥气候容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和肺液,多表现为口鼻干燥、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等。如若稍不注意,人体就会被秋燥侵袭,伤肺伤阴,引发多种疾病。因此,秋季防燥润肺是关键。食粥是秋季养生的最佳选择,能和胃健脾、养阴清燥,同时还能帮助消化、预防感冒等。防燥润肺粥制作简单,味道可口,功效颇佳,现简  相似文献   

11.
秋日养肺     
孙子凯 《祝您健康》2014,(10):47-47
"秋养肺,冬养肾",秋季是一个适合养肺的季节。中医学认为,肺喜润而恶燥,秋季气候干燥,最容易损伤肺,因此,这一季节尤其要注意对肺的保养,预防肺病。辨证养肺贵在"润"秋属燥,燥胜则干,肺为娇脏,最怕燥,而燥气最易伤肺,所谓燥气通于肺。所以秋天最易肺燥阴亏,需要辨证润肺。1.肺燥津亏特点是口干鼻干,舌燥咽干,干咳少痰,干咳甚至带有血丝,唇燥而裂,皮肤干枯无泽,小便短少而黄,舌红少津,脉细数。燥则润之,可以用沙参、麦冬、天冬、杏仁、百合、秋梨、荸荠、银耳、甘草等。  相似文献   

12.
《长寿》2006,(8)
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节,由于气候干燥,冷暖多变,人体一时难以适应,极易发生疾病或引起旧病复发。因此,入秋后必须注意保健防病。秋天需预防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1.秋燥症秋季雨少天干,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滋润,人易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俗称“秋  相似文献   

13.
张可 《长寿》2006,(8):6-6
秋天的气候变化太大,早秋以热、湿为主;中秋前后较长一段时间又以燥为主;而到了深秋、晚秋,却又以凉、寒为主。因此,人们在穿衣方面,要提高警惕,注意随气候增减。  相似文献   

14.
《长寿》1995,(10)
秋天是收获的黄金季节,也是充满秋愉和希望的季节。但是,秋天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下降。老年人在秋季容易悲愁伤感,心情烦躁。尤其是身临枯草落叶、花木凋零的深秋,更易引起凄凉、忧郁、垂暮等伤感情绪,特别是一些儿女不孝、经济拮据、体弱多病之人更是如此。因此,老年人在秋季尤应重视心理保健。下面四法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秋季防病莫大意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节,由于气候干燥,冷暖多变,人体一时难以适应,极易发生疾病或引起旧病复发。因此,入秋后必须注意保健防病。秋天需预防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1.秋燥症秋季雨少天干,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滋润,人易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俗称"秋燥症"。秋燥不  相似文献   

16.
秋藕最补人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秋令时节,正是鲜藕上市时.甜脆多汁的鲜藕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见菜肴。莲藕不仅是一种理想的秋季菜蔬.其药用价值也很高。按照中医养生的观点.秋天主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秋天饮食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  相似文献   

17.
秋天,人们往往会感到口干舌燥,鼻焦咽痒,皮肤干瘪,毛发不荣,小便减少,大便干结,干咳无痰或少痰,有的人甚至咳血、鼻衄。中医对上述症候称之为“秋燥”。秋燥原因很多,而饮食不当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因此,秋季饮食应突出“清润”,即养阴清燥,润肺生津。 秋季宜多吃一些清燥润肺的食品,  相似文献   

18.
正"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当傍晚的微风渐凉,微黄的梧桐叶缓缓飘落时,我们已经渐渐告别高温,迎来天高云淡的秋季。中医认为养生应该注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季养生,你准备好了吗?补肺防燥秋天天气比较干燥,润燥是秋季养生的重点。秋天燥邪易伤肺,根据五行学说,五脏中的肺对应自然界的秋季,根据中医养生"燥则润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秋燥食养     
立秋之后,湿气去而燥气来。《内经》中说的“燥胜则干”,“秋日燥烈”,均是指秋天出现燥症。秋燥有温燥、凉燥之别,“初秋尚热则燥而热,深秋既凉则燥而凉’。温燥的表现以发热为主,另有头痛、少汗、口渴、心烦、鼻腔干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等症;而凉燥以怕冷为主,亦伴有干咳少痰、口  相似文献   

20.
正"秋燥"多吃梨秋季雨水少,空气干燥,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燥"。秋天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皮肤皲裂、目赤牙痛、外感咳嗽等各种秋燥病症。梨性寒,味甘,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滋阴清热、润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