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阴囊型尿道下裂一期手术中,三种膀胱引流方式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间阴囊型尿道下裂一期尿道成形手术患者93例.根据引流方式分为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联合支架管组(A组,43例)、自制引流管联合Foley导管组(B组,19例)和单纯Foley导管组(C组,31例).对比观察三组术后尿道皮肤瘘发生率和膀胱刺激征发生率.结果 A、B、C组尿瘘发生率分别为13.95%、10.53%、38.71%;A、B组尿瘘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分别为44.19%、15.79%、19.35%.B、C组膀胱刺激征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阴囊型尿道下裂一期尿道成形手术患者,自制引流管联合Foley导管引流,可降低膀胱刺激征和尿道皮肤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SPP、TURP、HoLEP三种前列腺切除术对性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HoLEP)、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SPP)三种手术方式对BPH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随访92例前列腺切除手术的BPH患者,评价:IPSS、性生活情况、勃起功能(阴茎勃起硬度、IIEF-5)和射精情况(射精有无、精液量、有无逆行射精、有无射精痛)。结果(1)三组术后3月IPS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2)三组术后IIEF-5均有不同程度降低,SPP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可能影响IIEF-5的因素后,三组手术IIEF.5评分改变无统计学差异;(3)HoLEP组、TURP组、SPP组勃起功能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38.1%、28.6%、31.0%,HoLEP、SPP组术后勃起硬度下降明显;(4)HoLEP组和SPP组术后逆行射精发生率较术前有显著差异;(5)三种手术对性欲以及射精量的影响均较小;(6)勃起硬度的降低以及逆行射精的发生三种手术间无明显差异。结论HoLEP术后可导致性功能下降,主要表现在勃起功能降低和逆行射精。HoLEP术对性功能的影响与TURP和SPP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经尿道前列腺汽化(TUVP)和开放性手术对老年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统计TUVP组(52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组(SPP组,46例)和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组(Madigala组,32例)术后6个月、12个月勃起障碍与逆行射精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勃起障碍的发生率:TUVP组、SPP组、Madigan组分别为13.4%(7例)、15.2%(7例)、12.5%(4例),术后12个月分别为11.5%(6例)、15.2%(7例)、12.5%(4例);术后6个月、12个月逆行射精的发生率,3组分别为46.2%(24例)、39.1%(18例)、9.3%(3例)。结论 TUVP与传统开放性手术SPP及Madigan手术对勃起障碍及性活动的影响不明显,但逆行射精的发生率较Madigan手术组高,提示TUVP对术后射精功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分期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板重建术式治疗重度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5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重度尿道下裂患者91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一期手术组和分期手术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年龄、阴茎头直径、矫直后尿道缺损长度及术后尿道瘘、阴茎头裂开、尿道憩室、尿道狭窄发生率及总成功率差异。结果:一期手术患者56例,年龄7个月至12岁,尿道缺损长度3~5 cm,阴茎头直径1.0~1.4 cm;分期手术患者35例,手术年龄7个月至12岁9月,尿道缺损长度3~5 cm,阴茎头直径0.8~2.5 cm。两组患者手术年龄、阴茎直径及尿道缺损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期手术组术后18例出现尿瘘,1例出现阴茎裂开,1例出现尿道憩室,1例同时出现尿道憩室及阴茎头裂开,20例经再次尿瘘修补/尿道成形治愈。分期手术组二次尿道成形术后未出现尿瘘,仅4例出现阴茎头裂开,2例经再次手术修复成功,2例患者家长未同意再次手术。一期手术组手术成功率为62.50%,分期手术组手术成功率为88.57%。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期手术可明显降低重度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瘘的发生率,但可能会增加一部分不需要分期手术患者的手术次数,临床上可根据患者阴茎头发育情况、阴茎下曲程度、尿道缺损长度来综合判断是否需行分期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Snodgrass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间31例行改良Snodgrass术的尿道下裂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18岁,平均7.2岁,其中阴茎头型尿道下裂11例,阴茎体型尿道下裂18例,阴囊型尿道下裂2例。结果:一次手术治愈29例(93.55%);1例(3.22%)发生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治愈;1例(3.22%)发生尿瘘.术后6个月再次行改良Snodgrass术治愈。结论:改良Snodgrass术保留了尿道板,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少。手术成形效果好,对于首次手术失败后再次尿道成形效果良好,是适用于各型尿道下裂治疗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后路小切口微波消融+骨水泥成形+经多裂肌间隙置钉治疗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8年1月治疗的64例腰椎转移瘤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将后路小切口微波消融+骨水泥成形+经多裂肌间隙置钉治疗的2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常规后路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卧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Frankel分级均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1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7 d、1个月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小切口微波消融+骨水泥成形+经多裂肌间隙置钉治疗腰椎转移瘤,较常规开放性手术具有出血少、疼痛改善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成人尿道下裂分期手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成人尿道下裂分期手术的必要性,提高成人尿道下裂的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成人尿道下裂患者52例。52例男性患者,平均年龄22岁,所有患者过去均有尿道成形手术史,患者局部阴茎皮肤有瘢痕组织,均有阴茎下弯。术中行阴茎包皮脱鞘切除腹侧瘢痕纤维索带切断尿道板,仍存在阴茎下弯患者行阴茎背侧海绵体白膜折叠伸直阴茎,伸直阴茎后前尿道缺损长度占阴茎长度比例大于50%。根据术中是否行分期手术将患者分为两组,1组(20例)患者行I期包皮带蒂皮瓣卷管术尿道成型,2组(32例)患者阴茎伸直后将整个阴茎多余包皮转移至腹侧,做成形缝合为II期尿道成型预留尿道板,612个月后行阴茎腹侧皮管卷管尿道成形术。结果:两组患者分别在Ⅰ期和Ⅱ期尿道成形术后发生尿瘘比例为50%、21.9%,尿道狭窄15%、9.4%,伤口感染30%、25%,尿道裂开20%、12.5%,尿道成形手术成功率分别为25%、56.3%。两组尿道成形术后发生尿瘘和尿道成形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尿道狭窄、伤口感染及尿道裂开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有尿道下裂手术史的成人患者,尤其对那些阴茎下弯明显,前尿道缺损长且局部包皮材料不足的患者分期手术更适合,Ⅱ期尿道成形的成功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茎头海绵体减容技术在中-重度尿道下裂修复手术阴茎头成形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5月,103例行尿道下裂修复术中采用阴茎头海绵体减容技术行阴茎头成形的中-重度尿道下裂患儿(减容组)临床资料;以同期未采用阴茎头减容技术行阴茎头成形的8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术前阴茎头横径、阴茎腹侧头冠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52,P=0.152;t=1.653,P=0.077)。记录两组成形尿道长度以及随访期间阴茎头裂开以及尿道皮肤瘘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术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结果减容组术中成形尿道长度为(35.51±7.79)mm;完成阴茎伸直后尿道开口位置:阴茎体近段型24例、阴囊及会阴型79例。对照组术中成形尿道长度为(32.17±6.37)mm;完成阴茎伸直后尿道开口位置:阴茎体近段型21例、阴囊及会阴型67例;两组患儿完成阴茎伸直后尿道开口位置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P=0.920)。术后两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减容组发生尿道皮肤瘘3例、阴茎头裂开2例、尿道外口狭窄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8%;对照组发生尿道皮肤瘘7例、阴茎头裂开3例、尿道外口狭窄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7,P=0.040)。两组患儿阴茎外观满意,尿道外口呈裂隙样,接近正常尿道外口外观。术后3个月,减容组最大尿流率为(6.23±0.54)mL/s,对照组为(5.44±0.92)mL/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3,P=0.000)。结论阴茎头海绵体减容技术在需切断尿道板的中-重度尿道下裂修复术中,能减少术后阴茎头裂开、尿道瘘及尿道外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尿道下裂修复成功率及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茎头海绵体减容技术在中-重度尿道下裂修复手术阴茎头成形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5月,103例行尿道下裂修复术中采用阴茎头海绵体减容技术行阴茎头成形的中-重度尿道下裂患儿(减容组)临床资料;以同期未采用阴茎头减容技术行阴茎头成形的8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术前阴茎头横径、阴茎腹侧头冠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52,P=0.152;t=1.653,P=0.077)。记录两组成形尿道长度以及随访期间阴茎头裂开以及尿道皮肤瘘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术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结果减容组术中成形尿道长度为(35.51±7.79)mm;完成阴茎伸直后尿道开口位置:阴茎体近段型24例、阴囊及会阴型79例。对照组术中成形尿道长度为(32.17±6.37)mm;完成阴茎伸直后尿道开口位置:阴茎体近段型21例、阴囊及会阴型67例;两组患儿完成阴茎伸直后尿道开口位置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P=0.920)。术后两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减容组发生尿道皮肤瘘3例、阴茎头裂开2例、尿道外口狭窄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8%;对照组发生尿道皮肤瘘7例、阴茎头裂开3例、尿道外口狭窄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7,P=0.040)。两组患儿阴茎外观满意,尿道外口呈裂隙样,接近正常尿道外口外观。术后3个月,减容组最大尿流率为(6.23±0.54)mL/s,对照组为(5.44±0.92)mL/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3,P=0.000)。结论阴茎头海绵体减容技术在需切断尿道板的中-重度尿道下裂修复术中,能减少术后阴茎头裂开、尿道瘘及尿道外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尿道下裂修复成功率及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应用膀胱粘膜一期尿道成形治疗尿道下裂55例,结果:术后尿道外口形状基本同正常人,52例能畅通排尿,手术成功率为94.5%。认为膀胱粘膜一期尿道成形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尿道下裂较为理想的术式。介绍了手术操作要点和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部分尿道粘膜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对患者术后尿控、勃起功能及射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176例良性BPH患者,改良HoLEP手术80例,HoLEP手术96例。术前、术后分别统计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Qmax、IPSS、RUV及QOL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QOL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尿失禁发生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IIEF-5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对照,无明显差异;试验组术后逆行射精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部分尿道粘膜HoLEP能够有效治疗BPH,在尿控方面有明显优势,对术后性功能整体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将78例尿道下裂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0例于术前5d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患处和1:20碘伏棉球擦拭会阴,术后采用弹力绷带固定阴茎伤口,生理盐水5ml加庆大霉素8万U从尿道支架管滴入,红外线局部照射伤口并配合舒适护理。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26.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尿道下裂手术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尿道下裂手术的原则为:重建尿道、使阴茎变直、阴茎外观的整形,尽管关于尿道下裂手术的文献很多,但是,大多集中在近期功能以及手术并发症的观察上。为了探讨手术对患者的性生活的影响,作者对尿道下裂手术患者和年龄配对的正常男性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他们的性行为和性功能。将问卷寄给57名尿道下裂手术、年龄在18岁以上的患者和60名年龄配对的正常对照人群,总共有37名尿道下裂的病人和39名对照者入选,将性欲分为1到5个等级,两组人群在性欲强度方面相似,尿道下裂人群在获得勃起和勃起质量评估方面与对照组无差异。尿道下裂组在勃起时阴茎向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男性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对患者术后排尿及性功能的近期和远期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男性直肠癌患者传统开腹手术106例,腹腔镜手术102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术后1月和1年两个时间点对患者术后排尿及性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直肠癌手术后1个月,开腹组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34.91%、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53.77%、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61.32%。而腹腔镜组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11.76%、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36.27%、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33.33%。术后1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手术后1年研究结果显示,开腹组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8.49%、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28.30%、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26.42%。而腹腔镜组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5.88%、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21.57%、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20.59%。术后1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组在男性低位直肠癌的自主神经功能保护中,早期表现出了比传统手术组有较好的临床效果,TME+PANP手术能够降低男性患者术后早期排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X染色体开放读码框架6(CXorf6)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致大鼠尿道下裂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于妊娠14~18 d(GD14~18)实验和对照组各10只孕鼠分别给予DBP 800 mg/(kg·d)和豆油2 ml/d灌胃,GD19剖宫产统计尿道下裂发生率,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两组子鼠睾丸中CXorf6的表达.结果 尿道下裂仅实验组发生,发生率为40.7%;CXorf6在尿道下裂组的相对表达量为0.323±0.014(n=10),对照组为0.706±0.016(n=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orf6主要定位于睾丸间质和支持细胞,尿道下裂组CXorf6着色细胞数量减少,染色强度弱于对照组.结论 DBP通过干预CXorf6的表达以影响睾丸的发育及雄激素的产生而导致尿道下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种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在的效果。方法对50例尿道下裂患者分别采用Snodgrass、Duckett及膀胱黏膜尿道成形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种手术方法在中段尿道下裂治疗中成功率依次为72.7%、62.5%、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手术方法在后段尿道下裂治疗中成功率依次为62.5%、57.1%、88.9%,膀胱黏膜尿道成形术成功率显著高于Snodgrass与Duckett(P<0.05),Ⅱ期手术中膀胱黏膜尿道成形成功率显著高于Snodgrass与Ducke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膀胱黏膜尿道成形手术治疗后段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法,而且Ⅱ期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单纯用胃管兼作尿道支撑管和引流管在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华医院1997年12月~2004年12月间收治的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在做尿道成形手术中单纯应用胃管作尿道支撑引流管1176例,年龄6个月-20岁。未进行膀胱造瘘等尿液改道引流方法。结果 术后因发生尿瘘而需再次尿道成形术的113例(9.6%),尿道狭窄需再次手术成形的8例(0.7%),尿道裂开需尿道再成形的5例(0.4%)。结论 在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中单纯用胃管兼作尿道支撑管和引流管引流尿液是充分有效的,无须另行尿流改道。  相似文献   

18.
尿道下裂与扩大的前列腺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道下裂患者扩大的前列腺囊发生率及对尿道成形术的影响与处理方法。 方法 通过体检、尿道造影、尿道膀胱镜检查对 52例尿道下裂患者扩大的前列腺囊的发病率及程度 ,单纯尿道下裂与同时合并扩大的前列腺囊患者尿道成形术后尿瘘发生率进行分析。 结果  52例中合并扩大的前列腺囊 1 6例 ,占 31 %。阴茎头型 5例、阴茎型 8例、阴茎阴囊型 2 0例、会阴型 1 9例 ,合并扩大的前列腺囊分别为 0、1、6、9例 ,且随尿道下裂严重程度的增加级别增高。术后尿瘘发生率单纯尿道下裂为 1 8.2 % ,合并扩大的前列腺囊者为 4 6 .7%。 结论 随尿道下裂程度增加 ,扩大的前列腺囊发生率及程度增加 ,术后尿瘘发生率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在Ⅲ期结肠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收治的100例Ⅲ期结肠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2年5月以后收治的患者54例行CME手术治疗(CME组),在此之前收治的46例行传统根治术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标本质量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CME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和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26.7±2.6)枚和(4.3±1.4)枚,均明显多于对照组的(22.9±3.7)枚和(2.8±1.2)枚(均P<0.01)。 CME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5例(83.3%)和29例(63.0%)手术标本达到C级以上,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为13.0%(7/54和6/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应用于Ⅲ期结肠癌患者安全有效,在提高了手术标本质量和淋巴结清扫数量的同时,并未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术中保温对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Xu L  Zhao J  Huang YG  Luo AL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6):1010-1013
目的 探讨术中保温对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方法 将 4 0例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加温组 ,各 2 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不采用任何升温装置 ,加温组患者术中采用输液加温器及充气升温毯加温。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核心体温、失血量和输血量、拔管时间及术后寒战发生率。结果 术毕核心温度 ,加温组为 ( 36 4± 0 4 )℃ ,对照组为 ( 35 3± 0 5 )℃ (t =7 5 4 7,P <0 0 1)。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加温组拔管时间为 ( 18± 6 )min ,短于对照组的 ( 2 6± 10 )min(t=- 3 36 4 ,P =0 0 0 2 )。对照组有 6例患者发生术后寒战 ( 30 % ) ,加温组无术后寒战发生 ( 0 % ,χ2 =7 0 5 9,P =0 0 0 8)。结论 术中采用输液加温器和温毯 ,可有效地维持患者正常体温 ( 36 0℃~ 37 0℃ ) ,从而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术后寒战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