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0年前,Latham提出冠状动脉痉挛是心绞痛的原因。1959年,Prinzmetal等归纳安静时发生心绞痛,伴短暂性ST段抬高的一组病例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称为变异型心绞痛(Vanriant form of Angina Pectoris)。并认为心绞痛的发作是由于一大支冠状动脉近端有严重损伤,伴“暂时性张力增强”——痉挛所致。其后报告了一些病例,目前已认为此症不属少见病范畴。随着心血管造影的进展,发现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只一部分病例符合Prinzmetal指出的冠状动脉1支(或多支)有高度狭窄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变异型心绞痛是Prinzmetal等于1959年首先报道和命名的,其主要特点是心绞痛多发生在休息时或轻微活动时,运动和情绪激动并不诱发,发作时心肌缺血部位的ST段抬高。当时认为是由于某一支冠状动脉主干有狭窄,同时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所致。自从冠状动脉造影术普遍应用以来及心电图记录技术的进展,发现变异型心绞痛并不少见,也证实冠状动脉痉挛是引起此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但有的患者冠状状动脉病变并不严重,甚至正常。冠状动  相似文献   

3.
变异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主支痉挛所引起的.本型心绞痛是由于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该血管发生痉挛引起一片心肌缺血所致,也可发生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病人.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抬高和ST段明显下降,T波量系冠状动脉主干完全或次全闭塞,引起穿壁性心肌缺血所致.  相似文献   

4.
赵迎  孙福成  季福绥  许锋  何青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377-379,382
目的研究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随访结果。方法对7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7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均有心绞痛症状;3例心绞痛发作时ST段抬高,其中1例一过性V1~V3导联ST段抬高2mm,2例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1~2mm。冠状动脉痉挛的血管包括右冠状动脉3例,左前降支3例,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1例;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的管腔狭窄程度为50%~99%;4例为正常冠脉患者,2例为轻中度冠脉病变基础上出现的冠脉痉挛,1例为已行支架植入治疗的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冠脉痉挛患者。7例患者均完成了临床随访,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结论变异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可为正常冠脉或在冠脉病变基础上发生;随访发现部分患者即使坚持服用抗痉挛药物治疗,仍有症状发作,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心绞痛是一种由心肌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虽然冠状动脉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冠状动脉栓塞和心肌病等均可引起心绞痛,但临床上最常见的基本原因是冠心病时冠状动脉大支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按以往传统概念,是在冠状动脉有固定狭窄使血流无法随需要而增加的基础上,由心肌需氧量增加而引起心绞痛。由于劳力、情绪激动等因素增加心脏工作和需氧量而诱发的心绞痛,总称之为劳力型心绞痛。但有的心绞痛在休息时发作,在劳力时反而很少发作或并不发作,这类休息时发作心绞痛常为冠状动脉痉挛的结果。变异性心绞痛亦由冠状  相似文献   

6.
随着心血管疾病介入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已经成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发作性痉挛所引起的变异型心绞痛仍是常规冠脉造影的“盲点”。笔者采用静脉注射麦角新碱激发冠状动脉痉挛的方法诊断变异型心绞痛,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 主诉为发作性胸痛,临床疑诊为变异型心绞痛的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8~69岁,全部病例均未捕捉到发作时ST段抬高的心电图,平时心电图亦无明显ST段上抬或下移。激发试验前选择性冠脉造影示无明显冠状动脉固定狭窄者9例,冠状动脉狭窄25%者3例(左前降支2例,右侧冠状动脉1例)(附表)。1.2 方法 麦角新碱激  相似文献   

7.
郑宏  朱福音  李艳华 《中外医疗》2007,26(18):56-57
目的 探讨变异型心绞痛(VA)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观察72例VA病人,均采用标准18导联体表心电图检查或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冠状动脉有无病变及病变特点做以分析.结果 1、72例VA病人中,CAG检查无异常者26例(36.11%),其中心电图评价痉挛部位发生在右冠状动脉(RCA)者20例(76.92%),发生率最高P<0.05.CAG检查存在固定狭窄者46例(63.89%)其中心电图评价痉挛部位发生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25例(54.35%),发生率最高P<0.05.2、在CAG检查存在固定狭窄者中狭窄程度>70%且发生于LAD者12例(48.00%)RCA者6例(50.00%),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者5例(55.56%),并分别与同组比较发生率最高P<0.05.其中固定狭窄>70%者3支血管比较LAD发生率最高(52.17%)P<0.01.结论 1、变异型心绞痛可发生于有狭窄的冠状动脉或正常冠状动脉中,前者多见.2、血管痉挛部位多为LAD及RCA.在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VA中,RCA痉挛发生率高于LAD.在存在冠状动脉固定狭窄的VA中,LAD痉挛发生率最高.3、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率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变异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常被漏诊。本病多因在冠状动脉狭窄基础上发生痉挛而引起一片心肌缺血所致,也有单纯团冠状动脉痉挛引起者。其临床表现特点为心绞痛常发生在卧位或休息时,与劳力、情绪无关,大多固定在凌晨或夜间同一时间反复发作;疼痛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半数长于15分钟);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为有关导联的ST段抬高,与之相应导联的ST段可下降,T波高尖,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如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或室性早搏、心动过速等。发作  相似文献   

9.
陈金伟 《求医问药》2010,(11):32-33
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因冠状动脉一过性收缩、管腔不完全性或完全性闭塞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冠状动脉痉挛并不是一种重要的疾病。但近年来人们发现,此病不仅是变异型心绞痛(此型心绞痛患者的病情往往不在运动时发作,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Prizmental首次报道了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angina)发作时心电表现ST段抬高,其认为是自发性心绞痛,并提出是由于CAS所致。1973年Oliva经冠状动脉造影研究认为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是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造成透壁性大片心肌缺血所致。1977年Mescri对变异型心绞痛作了细致的病理学观察,发现透壁性AMI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变重狭窄处发生CAS和心电图ST段抬高,证实了CAS可致AMI或猝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观察72例VA病人,均采用标准18导联体表心电图检查或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有无病变及病变特点做一分析。结果(1)72例VA病人中,CAG检查无异常者26例(36.11%),其中心电图评价痉挛部位发生在右冠状动脉者20例(76.92%),发生率最高,P〈0.05。CAG检查存在同定狭窄者46例(63.89%),其中心电图评价痉挛部位发生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25例(54.35%),发生率最高P〈0.05。(2)在CAG检查存在同定狭窄者中狭窄程度〉70%且发生于LAD者12例(48.00%),RCA者6例(50.00%),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者5例(55.56%),并分别与同组比较发生率最高P〈0.05。其中固定狭窄〉70%者3支血管比较LAD发生率最高(52.17%)P〈0.01。结论(1)变异型心绞痛可发生于有狭窄的冠状动脉或正常冠状动脉中,前者多见。(2)血管痉挛部位多为LAD及RCA。在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VA中,RCA痉挛发生率高于LAD。在存在冠状动脉固定狭窄的VA中,LAD痉挛发生率最高。(3)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率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方法对28例动态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ST段呈多种形态上抬,且不断演变。28例患者均有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ST段上抬幅度并非一一对应关系。结论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发生的痉挛可能是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的发病基础,心绞痛发作时ST段形态不断演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老年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方法对30例动态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ST段呈多种形态上抬,且不断演变。30例患者均有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ST段上抬幅度并非一一对应关系。结论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发生的痉挛可能是中老年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的发病基础,心绞痛发作时ST段形态不断演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9日,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芦琪博士在京作了有关冠状动脉痉挛和老年痴呆病报告,现摘要介绍如下。一、关于冠状动脉痉挛问题:在20年前,曾有人提出过变异型心绞痛的原因是由冠状动脉痉挛所引起,但此理论未被肯定,直到1973年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明确,变异型心绞痛还是由冠状动脉痉挛,而不是狭窄所致。此外,在临床上单独用硝酸甘油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复习了变异型心绞痛的历史、临床特征、发病机理、鉴别诊断及治疗。强调指出变异型心绞痛为一特殊类型心绞痛,其特征为反复发作,通常在休息时,伴有ST抬高及室性心律失常,疼痛发作时作冠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主支痉挛。硝苯吡啶为治疗本病之首选药。  相似文献   

16.
变异型心绞痛(VA)是由于正常或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所致的一种严重疾病,反复发作可引起晕厥、心肌梗塞(MI)或猝死。作者对50例不同预后的VA患者心电图(ECG)作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变异型心绞痛是心绞痛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作与心肌耗氧量增加无明显关系.病理改变为大支冠状动脉的暂时闭塞性痉挛造成透壁性心肌缺血.心电图示某一组导联ST段抬高,约50%的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伴有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部分病例可出现短暂的不同程度的心脏传导阻滞.若为高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则可引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表现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5例确诊为变异型心绞痛的患者行冠脉造影,将冠脉病变情况与临床表现作对比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4例有冠脉狭窄病变(狭窄>80%),1例冠脉无狭窄病变,但有斑块.(2)5例患者心绞痛发作时,1例为胸前导联ST-T抬高性改变,冠脉造影为前降支狭窄病变.1例为不同发作时分别表现为胸前导联及下壁导联ST-T抬高性改变,冠脉造影为多支病变.1例发作时表现为胸前导联抬高性改变,冠脉造影未发现冠脉狭窄病变.2例发作时表现为下壁导联抬高性ST-T改变,冠脉造影均为左旋支中段狭窄.结论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多发生在有狭窄病变基础上的冠脉,且发作时心电图ST-T抬高性改变的导联部位与其相关的冠脉痉挛有关.  相似文献   

19.
变异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既往认为与冠状动脉痉挛有关,近年来认为是由于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所致。本研究对32例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探讨其冠状动脉病变情况。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1998年3月-2005年3月在我院进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有一过性ST段抬高的患者58 例,对其中32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男29例,女3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痉挛作为心绞痛发病机理之一虽然早有推测,但冠状动脉痉挛的假说系 Pri-nzmetal 氏等在1959年所提出,用以解释他们所称的变异型心绞痛。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应用和心电图监测血液动力学监护,心肌代谢的测定等技术的进展,证实了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出现局限性,暂时,严重的冠状动脉动力性(dynamic)狭窄甚至闭塞。晚近国内外对冠状血管痉挛在各种类型的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中的作用很重视,并进行了广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本文着重对冠状动脉痉挛与各种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作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