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嘉静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4):2567-2569
目的比较子宫动脉化疗栓塞与子宫动脉栓塞对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选取镇平县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2例瘢痕妊娠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A组和B组,每组51例。A组接受子宫动脉化疗栓塞,B组接受子宫动脉栓塞,两组术后均接受清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子宫切除、阴道大出血、手术成功率)、手术相关指标(清宫出血量、血清β-HCG转阴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全部保留子宫,均未见阴道大出血状况。两组内生型瘢痕妊娠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外生型瘢痕妊娠手术成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宫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清β-HCG转阴时间、住院天数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88%(3/51)、7.84%(4/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与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瘢痕妊娠效果相当,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对外生型瘢痕妊娠疗效较子宫动脉栓塞好,且其术后患者康复更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原发型肝细胞癌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全身静脉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58例中晚期原发型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接受治疗情况分为两组:动脉化疗栓塞组(动脉组)30例和全身静脉化疗组(静脉组)28例,两组所用的化疗药物相同。结果动脉组肿瘤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生存率均优于静脉组(P<0.001,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动脉组肝痛及发热均明显高于静脉组(P均<0.001),动脉组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ALT升高与静脉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中晚期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与全身静脉化疗的疗效。方法中晚期肺癌患者40例,均经病理证实,分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治疗组)与全身静脉化疗组(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有效率分别为75%和40%,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5%、85%、45%和80%、45%、1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毒副反应方面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比全身静脉化疗能更有效地控制肺内原发病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轻患者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中晚期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与全身静脉化疗的疗效. 方法 中晚期肺癌76例,均经病理证实,分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与全身静脉化疗组. 结果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和全身化疗组近期疗效有效率为63.9%和40%.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1.1%、61.1%和70%、42.5%、25%,治疗过程中出现远处转移率为16.7%和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最有效 方法 之一,比全身静脉化疗能更有效地控制肺内原发病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控制和预防远处转移全身静脉化疗占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动脉介入和静脉滴注两种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远期效果,以期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随机硬币投掷法将收集的80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方式腹腔镜手术切除和术后化疗,同时静脉组术前选用静脉滴注方式进行新辅助化疗,动脉组选择动脉介入灌注方式进行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手术切除效果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脉组肿瘤病灶切除总体效果明显优于静脉组,尤其病灶理想切除率显著高于静脉组(P<0.05),术前和治疗后的血清CEA、CA242、CA19-9水平显著低于静脉组(均P<0.05)。动脉组随访3年的无瘤生存率(88.10%)、总生存率(78.57%)与静脉组(71.05%、65.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随访3年的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明显长于静脉组(P<0.05)。结论:全身静脉式辅助化疗相比,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治疗前给予动脉介入式新辅助化疗能有效抑制相关肿瘤标志物表达,提高病灶手术切除效率,延长术后复...  相似文献   

6.
马存福  朱莉 《甘肃医药》2014,33(3):184-185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在治疗子宫切口妊娠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09年01月至2013年06月收治的子宫切口妊娠经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治疗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出血量、血β-HCG下降情况,月经恢复时间.结果: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能快速止血,使胚胎死亡,血HCG下降,无1例发生大出血或子宫切除.结论: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肝区病灶部位热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治疗组(A)41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时联合肝区病灶部位热疗;对照组(B)42例,单纯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比较2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有效率70.72%,B组有效率33.33%(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肝区病灶部位热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其机理与增强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和诱导调亡有关[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不同清宫时机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 将47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给予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后1天在B超引导下行负压吸宫术,对照组(22例)给予术后每3天复查血β-HCG 1次,待血β-HCG水平下降≥50%后B超引导下行清宫手术.结果 观察组总住院日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HCG降至正常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后1天负压吸宫术不会增加术中出血量,是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完全性胎盘植入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由外院转至本院或在本院经阴道分娩及引产后诊断为完全性胎盘植入的患者25例为治疗组,行双侧子宫动脉分别灌注MTX50 mg后再予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同时选择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由外院转至本院或在本院经阴道分娩及引产后诊断为完全性胎盘植入患者18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身化疗。观察两组治疗后阴道流血情况,血β-HCG变化,胎盘排出或清宫时间及次数,治疗后月经恢复时间及有无宫腔感染和粘连。结果:治疗组25例患者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均一次性成功,23例成功保留子宫,2例因严重感染无法控制切除子宫;对照组18例,有2例因严重宫腔感染,4例阴道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组阴道流血量、血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胎盘排除时间、清宫次数、治疗副反应、宫腔感染及宫腔黏连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20例,对照组随访10例,两组月经来潮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完全性胎盘植入具有出血少,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且能保留子宫,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小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身静脉化疗、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应用于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实际价值。方法:选择9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给予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给予全身静脉化疗,记录两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同用药方案、不同给药途径的化疗,研究组总有效率(68.89%)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效果优于全身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行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1次,对照组42例行全身静脉化疗3周期,全部用CEF方案,化疗后再进行手术.评估术后疗效.结果: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后肿瘤达临床完全缓解(CCR)28例,部分缓解(PR)11例,完全病理缓解(PCR)19例.对照组行静脉化疗后肿瘤病灶临床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2例,完全病理缓解(PCR)9例.结论: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作为晚期乳腺癌的术前辅助治疗具有效果好,显著缩短疗程且毒副反应小、简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先期介入化疗八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Ⅰb2期1例,Ⅱa期5例,Ⅱb期2例)宫颈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选择卡铂、博莱霉素经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异环磷酰胺静脉化疗.介入性化疗后3~4wk行子宫根治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进行疗效、毒副作用的观察和评定.结果 8例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近期有效率100%(部分缓解75%,完全缓解25%).术后病理检查各断端均未见癌细胞,淋巴结转移2例.治疗后毒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发热及白细胞减少等.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臀部及下肢疼痛.结论宫颈癌术前介入性化疗近期疗效好,毒副作用轻,且增加根治手术的机会,是宫颈癌辅助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UACE)联合超声引导清宫术治疗瘢痕妊娠(CSP)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50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UACE联合超声引导清宫术,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甲氨蝶呤(MTX)联合超声引导清宫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清宫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住院时间、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结果 观察组清宫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住院时间、血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严重栓塞后并发症,其中清宫失败2例(1.8%),均属Ⅲ型CSP,转行腹腔镜下妊娠物清除术及子宫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清宫失败6例(13.9%),清宫术中出血较多而急诊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止血,术后再次清宫成功,两组治疗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超声引导清宫术治疗瘢痕妊娠疗效确切, 创伤小、恢复快,可实现患者的保育愿望,可在临床作为常规治疗方式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能谱CT和血清HE4对化疗及靶向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评价。方法分析2020年3月—2022年2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进行化疗或靶向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行能谱CT和血清HE4水平检测的8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化疗组(n=40)和靶向治疗组(n=40)。观察比较二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能谱CT参数和血清HE4水平、KP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靶向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化疗组(P<0.05);治疗前二组能谱CT参数和血清HE4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靶向治疗组动脉期IC、静脉期IC、动脉期WC、静脉期WC、动脉期CT70ke V、静脉期CT70ke V、动脉期λHU、静脉期λHU及血清HE4水平均低于化疗组(P<0.05);治疗前二组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化疗组和靶向治疗组KPS评分均显著提高,靶向治疗组KPS评分高于化疗组(P<0.05);靶向治疗组出现转氨酶升高、皮疹、腹泻风险高于化疗组,化疗组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肌酐升高、血尿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及全身静脉化疗不同疗效。方法:将131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术前介入化疗(70例)或全身静脉化疗(61例)。介入化疗组采用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包括顺铂40mg、表柔比星40mg、氟尿嘧啶1000mg;间隔2~3周后行宫颈癌根治术。全身静脉化疗组选用方案为PF方案,具体药物:氟尿嘧啶1000mg/m2化疗第1~4天,顺铂70mg/m2化疗第1天,治疗后间歇3~4周行宫颈癌根治术。评价两组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均明显有效,术前介入化疗组及全身静脉化疗组临床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90%及80.4%,差异有显著性(x2=4.545,P<0.05)。术前介入化疗组比全身静脉化疗组肿瘤退缩明显(x2=5.166,P<0.05),术前介入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全身化疗组(x2=6.431,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前行介入化疗和全身静脉化疗均有较好疗效;但介入化疗效果优于于全身静脉化疗,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全身静脉化疗,是一种可行、有效的宫颈癌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周湘黔 《吉林医学》2012,33(23):4978-4979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T)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45例宫颈癌局部病灶特别大的Ⅰb期、Ⅱ期和Ⅱb期以上晚期患者,术前予静脉化疗或子宫动脉灌注化疗1~3个疗程,其中28例行静脉化疗,17例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结果:NACT总有效率达82.2%(37/45),完全恢复占11.1%(5/45)。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与静脉用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可减少患者骨髓抑制反应发生率,减少术中出血。结论: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临床分期的改善和手术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与静脉化疗相比,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有利于患者手术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F微导管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治疗晚期妇科肿瘤及相应的晚期妇科肿瘤引起的大出血,为晚期妇科肿瘤及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新措施。方法:治疗组43例均采用Seldinger's技术,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化疗 栓塞治疗43例妇科晚期肿瘤,其中8例合并大出血。对照组43例仅仅行单纯静脉化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三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79.1%和41.9%,P<0.05。其中,8例合并大出血的妇科肿瘤患者经栓塞后止血成功率达100%。结论:3F微导管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化疗栓塞为晚期妇科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对妇科晚期肿瘤合并大出血患者,本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动脉灌注化疗与静脉化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探讨复发性宫颈癌的最佳综合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 行根治性放化疗后复发的宫颈癌患者,在二程放疗基础上按照化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动脉介入化疗组与静脉化疗组,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近期疗效、症状缓解率与毒副 反应.结果 动脉介入化疗与静脉化疗治疗完全缓解率(CR)及有效率(CR+PR)分别为18.9%和9.5%、78.4%和64.2%,未见统计学差异.动脉介入化疗与静脉 化疗的下腹/腰骶酸痛症状缓解率分别为100%、71.1%,有统计学差异(P =0.001);动脉介入化疗对阴道不规则出血/流液、大小便困难缓解率高于静脉化疗组,但 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6、0.057).动脉介入化疗后出现>Ⅱ级恶心呕吐、>Ⅱ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静脉化疗(P =0.002、0.05).结论 放疗联合动脉介 入化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且毒副作用小,可作为复发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陈海燕  马燕  马海英 《广西医学》2012,34(12):1644-1647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结合血清β亚单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GTD患者治疗前后子宫附件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病灶处血流参数及测定治疗前后血清β-HCG值。结果良性GTD子宫二维声像图表现不典型,而恶性GTD表现多样化。恶性GTD病灶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明显高于良性GTD,血流阻力指数(RI)明显低于良性GTD(P<0.05);鉴别良、恶性GTD的RI最佳临界点为0.43,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76.9%。恶性GTD化疗结束后,子宫、病灶及黄素囊肿大小及病灶异常血流丰富区的范围均缩小,血清β-HCG水平下降;与化疗前比较,疗效显著型GTD RI明显上升,而血清β-HCG明显下降(P<0.05);疗效不显著型血清β-HCG明显下降(P<0.05),而化疗前后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CDFI结合血清β-HCG检查是诊断GTD的重要方法,对恶性GTD患者化疗效果的评估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滋养细胞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3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持续灌注化疗,另一组接受全身化疗,观察两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介入治疗中骨髓抑制率低于全身化疗组(P=0.050~P=0.009),病灶缩小及血β-hCG下降程度高于全身组(P=0.013,P=0.027)。结论: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滋养细胞肿瘤疗效明确,且毒副反应较静脉化疗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