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德天  王华  王清晨 《石油学报》2008,29(2):185-190
应用盆地充填记录、盆地构造特征和盆地沉降史等信息,揭示了中国东部第三纪典型断陷盆地的幕式构造演化过程。幕式构造演化是断陷盆地层序形成和演化的关键因素,不同序次的构造幕控制不同序次的层序地层单元的形成和演化。中国东部古近系裂陷期经历了4个发育阶段,相应形成了4个二级层序。其中,强烈裂陷沉降幕发育深湖盆型层序,初始和晚期裂陷幕发育浅湖和河流-浅湖型层序。而新近系拗陷期可划分为2个阶段,形成2个二级层序,以河流和三角洲-浅湖型层序为特征。受裂陷幕控制的二级层序在中国东部各断陷盆地中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但受低级幕式伸展事件控制的三级层序在不同盆地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成因初探   总被引:55,自引:5,他引:50  
层序成因初步分析表明,陆相断陷盆地的层序形成机制不是海(湖)平面变化,而是幕式构造沉降作用。二级构造旋回控制层序的发育,三级、四级旋回分别是准层序组;大多数准层序形成的主导控制因素、构造沉降新增沉积空间与同期供给或充填盆地的沉积物体积之间的对比关系,决定了准层序、准层序组和体系域的类型和特征。作为划分陆相断陷盆地各级层序的主要界面,如不整合面、沉积间断面等,其形成与构造作用有关。层序成因分析同时还揭示陆相断陷盆地的湖平面变化与海平面变化不同步及没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陆相伸展性盆地二级层序的厘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二级层序的界面、内部沉积演化及其与构造活动、盆地沉降史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系统阐述了厘定陆相伸展性盆地二级层序的依据。我国东部新生代盆地古近系可划分为4~5个二级层序,层序界面普遍为一个区域性角度不整合面,界面上、下古生物组合及沉积特征存在明显变化;层序内部表现为一个大尺度的水进-水退的充填序列,层序底部发育大型低位扇体。二级层序对应于盆地的幕式构造演化阶段,其底界面的形成与构造反转、断块掀斜旋转、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构造应立场转变等构造事件密切相关。因此,陆相伸展性盆地二级层序受控于区域性构造活动,与构造活动的耦合关系也是厘定该级别层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以钻井资料标定的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为基础,建立南堡凹陷的地层格架,根据沉降史回剥原理,应用EBM盆地模拟系统,定量的计算了该凹陷不同时期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分析了它们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并勾绘了各个阶段的平面图。分析结果表明:南堡凹陷由断陷期到断坳期和坳陷期,沉降速率变化呈“幕”式特点;构造沉降速率占总沉降速率的份额由早期的大于1/2演变为近1/3,这表明凹陷产生的沉降的主导因素由早期的构造因素控制为主演变为非构造因素占主导控制地位。较大的岩石圈的拉伸系数β值(2.6)表现了南堡凹陷是一个好的富生烃凹陷。  相似文献   

5.
湖相盆地中的层序、体系域与隐蔽油气藏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湖相盆地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构造升降、湖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应速率的变化.叠合盆地区域构造体制的转换是划分一级层序的基础,构造幕的产物构成了二级层序,三级以上层序主要反映岩相古地理与沉积风格的变化.湖相盆地的体系域在不同条件下等时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一个沉积物源控制的"沉积场"或多个物源控制的多个"沉积场"的可容空间与沉积速率变化的比值都小于1或都大于1时,所定义的体系域是等时的.但在不同的"沉积场"之间的可容空间与沉积速率的变化存在明显的非均一性时,在同一等时单元内,可以有不同体系域共生.湖相盆地中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目标主要为断陷型盆地坡折(带)下方的低位砂、砾岩体和坳陷型盆地中两个最大洪泛期泥岩夹持的三角洲前缘相带砂岩体.  相似文献   

6.
陆相湖盆具有局限性、多物源、多沉积中心、差异性构造沉降等特点,可容空间在盆地内变化具有复杂性,其直接控制因素为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和湖盆水体的变化。三者的相互关系导致可容空间的变化在盆地范围内为统一或在盆地不同地区其变化不同。断陷湖盆中,单一因素主控作用比较明显,博兴洼陷沙三中、下亚段层序皆为早期构造沉降主控,可容空间统一增加,晚期沉积物供给主控,可容空间变化不一致;坳陷湖盆中综合控制作用明显,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在构造沉降和沉积物供给的控制下,经历了3期可容空间的非统一性变化。可容空间的非统一性变化对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进行了补充和修正,是对层序地层学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沉降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EBM盆地模拟系统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沉降史回剥分析表明:由裂陷期到坳陷期和裂后加速沉降期,沉降速率的变化呈"幕"式特点;构造沉降速率占总沉降速率的份额由下第三系裂陷期的3/5逐渐演变为上第三系的1/2,再到裂后加速沉降期的1/3;上述事实表明盆地产生沉降的主导原因在早期为构造活动、晚期演变为非构造因素为主。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岩石圈拉伸系数β值(1.85)对应于一个较强—强的生烃强度值,这为有效烃源岩的评价、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万安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早期裂陷和晚期裂后两大阶段,盆地幕式构造沉降特征明显。构造演化的阶段性和幕式构造沉降控制了盆地沉积物充填,而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对区内烃源岩、储盖组合及圈闭等成藏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时空配置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湖相盆地中的层序、体系域与隐蔽油气藏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湖相盆地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构造升降、湖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应速率的变化。叠合盆地区域构造体制的转换是划分一级层序的基础 ,构造幕的产物构成了二级层序 ,三级以上层序主要反映岩相古地理与沉积风格的变化。湖相盆地的体系域在不同条件下等时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一个沉积物源控制的“沉积场”或多个物源控制的多个“沉积场”的可容空间与沉积速率变化的比值都小于 1或都大于 1时 ,所定义的体系域是等时的。但在不同的“沉积场”之间的可容空间与沉积速率的变化存在明显的非均一性时 ,在同一等时单元内 ,可以有不同体系域共生。湖相盆地中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目标主要为断陷型盆地坡折 (带 )下方的低位砂、砾岩体和坳陷型盆地中两个最大洪泛期泥岩夹持的三角洲前缘相带砂岩体  相似文献   

10.
湘相盆地中的层序、体系域与隐蔽油气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湖相盆地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构造升降、湖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应速率的变化。叠合盆地区域构造体制的转换是划分一级层序的基础,构造幕的产物构成了二级层序,三级以上层序主要反映岩相古地理与沉积风格的变化。 湖相盆地的体系域在不同条件下等时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一个沉积物源控制的“沉积场”或多个物源控制多个“沉积物”的可容空间与沉积速率变化的比值都小于1或都大于1时,所定义的体系域是等时的.但在不同的“沉积场”之间的可容空间与沉积速率的变化存在着明显的非均一性,在同一等时单元内,可以有不同体系域共生。 湖相盆地中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目标主要为断陷型盆地坡折(带)下方的低位砂、砾岩体和坳陷型盆地中两个最大洪期泥岩夹持的三角洲前缘相带砂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