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的"字结构是中文立法语言的一大特点,是法律法规英译的一大难点。本文基于S姚arc姚evic提出的译者应发挥能动性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的翻译观点,结合英汉语言形合、意合的差异,重点分析"的"字结构的特点与英译策略。语料为中国主要法律法规的英译本,取自"法律信息系统语料库"(CLIPS)。通过分析,发现法律法规中"的"字结构主要用于引导法律条件,表示法律假定因素、突出法律假定因素。在翻译该结构时,译者可通过添加连接词、补出隐含的中心语等策略使译文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  相似文献   

2.
六(5)班正在进行一场"惊天动地" 的"人纸大战".同学们拿起"利剑"向"试卷大军"刺去,人与试卷斗得飞沙走石,不可开交.这时"总司令"正在寻找那些知法犯法的"士兵们",若是逮住了,就要对他们严刑拷打一番,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这时"总司令"发现了手抓 "手榴弹",正要为所欲为的"王力将军"."总司令"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王力将军"的身边."王力将军"感觉到了"总司令"的威严气息,就立刻把"手榴弹"放回了口袋,又贼头贼脑地看了看四周,看见了"总司令"那威严的脸庞,立刻回过头来继续"战斗".  相似文献   

3.
欢乐时空     
一、庞“六一”乃碴数字 将12一18这七个连续自然数填入图中小圆圈内,使每个圆周上四个数的和均为61。你能完成吗?2◇◇2:、庆“六一”巧分固彩 请你将右图分成形状相同、面积相等的4块,使每块中各有两个汉字或两个数字。 (答案在本期找) (要二海) 幽默二别 切饼 兰兰去饼店买了两张油饼,服务员阿姨问:“将饼切成8块还是16块?” 兰兰想了想说:“还是切成8块吧,切多了吃不完。” 不敢学 班级上法律常识课,一名学生不注意听讲,老师把他叫起来问。 老师:你不学法律知识就容易犯法。 学生:我不敢学。 老师:为什么? 学生:知法犯法,不是罪加一等吗…  相似文献   

4.
仅仅在警校课程计划中增加职业道德教育等相关内容,就能避免某些警察执法过程中滥用职权、知法犯法的现象吗?  相似文献   

5.
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主要用于考查各种职业中计算机操作人员的能力,注重技能,培养操作员。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证书可用于单位录用人才、评定职称、晋升职务和考核人员时使用。获得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计算机应用基础"及"管理系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块者,可免试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对应模块和英语二。作者通过多次对"管理系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块进行考前辅导,总结出一些应考方面的技巧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对外汉语教学背景下的同义词辨析应当遵循简单、实用、易操作的基本原则。以"关于"和"对于"的辨析为例,我们发现内容和形式是辨析二者的两个简明高效的原则。内容上,"关于"常和"情况"搭配,"对于"常和"态度"搭配;形式上,"关于"可用于谓语动词之后和绝大部分的标题,"对于"可用于主语之后(作状语)、"对于……来说"句式和"……对于……的贡献/影响"这一标题格式。  相似文献   

7.
英语词汇词义灵活、具有随意性,这是其与汉语词汇的主要区别之一。在法律英语文本中,一些看似常用的英文词汇却有着特殊、不同寻常的含义。比如,作为常用词汇的exhibit(展出)一词在法律英语文本中却表示"物证",shall(将要)在法律文本中则为"应当、应该"之意。英汉法律文本翻译者要加强自身的比较法学知识,注重法律英语专业术语的积累,常请教行内专家,留意常用英文词汇的非常意义,否则很可能造成误译。  相似文献   

8.
2015年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正式将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作为IMF创设的超主权货币,SDR可理解为对其成员国可自由使用货币的潜在索取权。1969年创设之初,SDR被用于解决"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黄金和美元两种储备资产不足的问题。"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IMF官方将  相似文献   

9.
自制教具"电磁动力轨道滑行器"颇为引人注目,可用于教学,突破电流的磁效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及能量转化(化学能→电能→机械能→内能)等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10.
正正音篇柏bǎi bóbò【常见错误】柏(bǎi)油马路(正)——柏(bó)油马路(误)【正确用法】"柏",作树木、姓氏时读bǎi,如柏树,另外用于"柏油"(泛指沥青)时也读bǎi;用于外文音译时读bó,如柏拉图、柏林;用于"黄柏"时读bò。  相似文献   

11.
●回归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分类目标中把"尊重权利,尊重法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明确规定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一。内容标准中"我与国家、集体的关系"部分提出"法律与社会秩序"的总体目标:"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法律意识。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  相似文献   

12.
邹爱芳  盘笋 《初中生》2012,(24):39-44
正考点一:考查can/could的用法【知识清单】1.can/could表示能力时,意为"能、会"。can用于现在时态,could用于过去时态。2.can/could表示请求或许可时,意为"可以"。在此用法中,can/could都可用于现在时态,但在语气上could比can委婉、客气。句式Can(Could)I/We...?常用来表示要求或允许;句式Can(Could)you...?常用来表示请求。对Could I...?句式作肯定回答时要用can。如:1)-Can/Could I useyour pen?-Yes,you can.2)-Can/Could you do me a favour?-Yes,I can.3.can  相似文献   

13.
萝卜     
记得小时候就听大人们说"冬吃萝卜夏吃善,不用医生开药方"。并称萝卜是地下的"人参"。可见,常吃萝卜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益。萝卜又名莱菔、芦菔,原产于临近地中海的西亚、东南欧诸(zhū)国。它既可用于做菜;又可当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比照我国法律的一些规定,将教科书中有关法律的内容"变通"后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级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我国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要规范司法考试制度,将司法考试与法律硕士入学考试融为一体,使法律硕士制度真正成为高级法律人才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有效制度,也就是"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获取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司法考试(法律硕士入学考试) 法律职业素质培养(法律硕士教育)"的三段式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黄昀 《语文知识》2015,(1):74-75
关于《醉翁亭记》中"也"字的作用,一般认为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1)陈述(用于描写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其实,对于该文中"也"字的作用,无须条分缕析地区别归类,而应根据作者的思想感情从整体上去把握其意蕴和妙处。一、欧阳修的"真"情"乐"意  相似文献   

17.
《考试与招生》2020,(1):63-63
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有些考生不清楚法学(学术型)硕士与法律(专业学位)硕士的区别。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在学位上处于同一层次,但规格不同,各有侧重。法学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法学门类下设的一个一级学科,专业代码为:030100;法律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一个类别,包括"法律(非法学)"和"法律(法学)"两种,领域代码分别为:035101和035102。  相似文献   

18.
“勇”德的中西异同及其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中,"勇"的德性定位应为有"知"之"勇"、行"仁"之"勇"."勇"不仅须以"知"为基础,还须因"仁"而行,循"礼"、"义"之道;"勇"德的具体作用可概括为胜敌之"勇"、克难之"勇"与自治之"勇".西方思想家则主要从理性、上帝律法或世俗法律的角度来规定"勇".近代以来,作为德性的勇敢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是冒险精神的德性基础.美国"9.11"恐怖袭击后,西方学者强调"勇"德只能用于正义事业.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中国社会,我们既要批判继承中国的"勇"德传统,又要批判借鉴西方的"勇"德思想,以此构成"勇"德之扬弃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1.I can't find my backpack。我找不到背包了。(P35) It can't be John's.它不可能是约翰的。(P35) (Question简称Q Answer简称A) Q:两句中的can't用法相同吗? A:不同。情态动词can可用来表示能力,是"能"、"会"、"能够"的意思,也可用来表示推测,指"可能性",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can't find中的can是表示能力,而can't be中的can表示推测。再如:The hall can hold al least 2000 people.这个大厅至少能容纳2000人。  相似文献   

20.
刘敏 《文教资料》2008,(15):216-2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05方案"下,直接用于法制教育的课堂教学时间大大减少,实现法制教育实效性必须转变法律知识传授观念,以培养法律思维方式为着眼点:充分发挥校园隐性课程教育功能,营造校园法律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学法用法意识,完善校园法律咨询服务等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