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能够影响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因素。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3在中山大学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无菌级成年纯系雄性Wistar大鼠40只,禁食12h后随机分成糖尿病组和对照组,20只/组。糖尿病组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65mg/kg诱发糖尿病,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柠檬酸盐缓冲液。于糖尿病组发病后4,6,12,16周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程度,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法检测两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并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中自由基含量及糖尿病病程进行相关分析。组间比较行t检验,组内比较行H检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实验纳入大鼠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大鼠发病前后不同时期空腹血糖的变化:两组大鼠在发病前基本相近[(4.16±1.1),(4.16±1.2)mmol/L,P>0.05],发病后4,6,12,16周糖尿病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1679,P<0.001)。②两组大鼠发病后4,6,12,16周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全血中自由基含量、视网膜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水平、视网膜细胞溶解液吸光值均明显增高(t=2.4388,P<0.05;t>2.5673,P<0.01;t>2.8514,P<0.01;t>2.9155,P<0.01),而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t>2.9612,P<0.01)。③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糖尿病组视网膜细胞凋亡量与空腹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中自由基含量、视网膜组织中过氧化脂质水平和糖尿病病程呈高度正相关(r=0.7584,0.7844,0.7962,0.8248,0.6246,P均<0.001),而与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呈高度负相关(r=-0.8617,P<0.001)。结论:糖尿病大鼠发病后4周即发现血中自由基含量增加、视网膜组织中抗氧化机能下降、同时伴有视网膜细胞凋亡。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的程度与空腹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中自由基含量、视网膜内脂质过氧化物的增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降低密切相关。提示糖代谢异常和机体抗氧化机能的下降可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组织中细胞凋亡具有促进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抗氧化机能、降低视网膜组织中细胞凋亡的程度将可能对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的发生发展有所益。  相似文献   

2.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病程中常见的慢性血管性并发症,其发生过程中与细胞凋亡及其离子水平变化的关系尚需验证。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细胞凋亡量和钠、钾离子含量的变化。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柳州市人民医院眼科。 材料:实验在柳州市人民医院眼科完成。选用成年纯系雄性Wistar大鼠40只,鼠龄20个月,体质量320~350g,由中山大学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实验组用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并在糖尿病发病后分别于第4、6、12、16周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和视网膜组织中钠、钾离子含量的变化;对照组单纯用等量柠檬酸盐缓冲液注射。对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钠、钾离子及糖尿病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①钠、钾离子含量变化。②空腹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③细胞凋亡量变化。④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结果:实验组视网膜细胞溶解液中在发病后4周可测到细胞凋亡,且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凋亡程度逐渐加重;视网膜组织内钠离子浓度增加、钾离子浓度明显减少(P〈0.01或0.05)。实验组视网膜细胞凋亡的程度与空腹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视网膜内钠离子含量及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r分别为7.584,7.844,7.369,6.246,P均〈0.01);而与视网膜内钾离子含量呈高度负相关(r=-7.658,P〈0.01) 结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存在细胞凋亡和钠、钾离子含量的异常,这些变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3在中山大学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无菌级成年纯系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15只/组.糖尿病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用0.1 mol/L、pH 4.5柠檬酸盐缓冲液配制)诱发糖尿病,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柠檬酸盐缓冲液.于糖尿病发病后4,6,12周,将两组大鼠空腹麻醉后尾静脉采血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性及血液流变触性等检测,制备视网膜血管铺片,常规过碘酸-Schiff染色法染色后,光学显微镜观察,计数10个高倍镜视野的视网膜微血管壁的细胞数.空腹血糖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法,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用微柱层析法,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的测定用SDZ-3型自动电子计时黏度计,红细胞聚集性和血液流变触性的测定采用LG-B-190型红细胞聚集仪.结果:实验共纳入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1]两组大鼠腹腔注药前后血糖变化:腹腔注药前,两组大鼠空腹血糖均低于6.5 mmol/L(t=1.614 9,P>0.05),尿糖定性均为阴性.腹腔注药后第1,3,7天,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均持续高于19 mmol/L,且尿糖持续阳性,而对照组大鼠血糖均低于6.5 mmol/L以下,尿糖阴性.注药后两组大鼠血糖具有显著性差异(t=5.648 2~5.669 4,P<0.01).[2]糖尿病发病后不同时间两组大鼠视网膜血管形态观察结果:糖尿病组发病后4周,毛细血管行走尚规则,血管壁细胞数目及血管形态无明显异常改变;发病后6周,血管壁细胞数目减少;发病后12周,血管壁细胞数进一步减少,毛细血管迂曲,管径粗细不一,毛细血管呈囊样扩张.对照组在以上各实验时点毛细血管行走规则,管径粗细均一,视网膜毛细血管无异常改变.[3]糖尿病发病后不同时间两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与视网膜微血管壁细胞数目的变化:发病后4,6,12周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9&;#177;1.3),(6.1&;#177;1.2)%,P<0.05;(10.3&;#177;2.1),(6.2&;#177;1.1)%,P<0.01;(10.4&;#177;2.5),(6.2&;#177;1.1)%,P<0.01].发病后4周糖尿病组视网膜微血管壁细胞数与对照组基本相近[(56&;#177;6.5),(58&;#177;6.2)个,P>0.05],而发病后6,12周糖尿病组视网膜微血管壁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2&;#177;5.3),(59&;#177;6.1);(28&;#177;4.5),(58&;#177;5.9)个,P均<0.01].[4]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表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变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糖尿病病程呈高度负相关(r值分别为-0.821 6,-0.751 8,-0.742 2,-0.765 1,-0.736 6,-0.753 7,P均<0.01),而与血液流变触性呈正相关(r=0.768 2,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发病后4周即可检测到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且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发病后6周开始发生视网膜微血管形态的改变.视网膜微血管的变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异常和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因此,对糖尿病患者早期纠正其血液流变学的异常糖代谢紊乱对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病程中常见的慢性血管性并发症,其发生过程中与细胞凋亡及其离子水平变化的关系尚需验证。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细胞凋亡量和钠、钾离子含量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柳州市人民医院眼科。材料:实验在柳州市人民医院眼科完成。选用成年纯系雄性Wistar大鼠40只,鼠龄20个月,体质量320~350g,由中山大学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实验组用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并在糖尿病发病后分别于第4、6、12、16周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和视网膜组织中钠、钾离子含量的变化;对照组单纯用等量柠檬酸盐缓冲液注射。对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钠、钾离子及糖尿病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钠、钾离子含量变化。②空腹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③细胞凋亡量变化。④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视网膜细胞溶解液中在发病后4周可测到细胞凋亡,且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凋亡程度逐渐加重;视网膜组织内钠离子浓度增加、钾离子浓度明显减少(P<0.01或0.05)。实验组视网膜细胞凋亡的程度与空腹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视网膜内钠离子含量及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r分别为7.584,7.844,7.369,6.246,P均<0.01);而与视网膜内钾离子含量呈高度负相关(r=-7.658,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存在细胞凋亡和钠、钾离子含量的异常,这些变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钠钾离子三磷酸腺苷酶(Na^ -K^ -ATPase)活性的变化,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有关因素。方法:用孔雀绿比色分析法对糖尿病大鼠发病后不同时期视网膜组织中Na^ -K^ -ATPase活性进行了检测,并与空腹血糖水平、糖基化血红蛋白含量、血脂、视网膜组织中Na^ 和K^ 含量及糖尿病病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a^ -K^ -ATPase活性明显下降,K^ 含量下降,Na^ 含量增高。Na^ -K^ -ATPase活性与空腹血糖水平、糖基化血红蛋白含量、视网膜组织中K^ 和Na^ 含量及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结论:老年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a^ -K^ -ATPase活性下降可能是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糖尿病病程中视网膜组织的代谢机能。方法 :观察糖尿病大鼠发病后 4、6、12和 16周视网膜组织中环磷酸腺苷 (cAMP)和环磷酸鸟苷 (cGMP)含量的变化 ,并对空腹血糖 (F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和糖尿病病程进行分析。结果 :在实验各时点 ,糖尿病组大鼠cAMP含量和cAMP/cGMP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1) ,而cGMP含量则无明显改变 (P >0 .0 5 )。cAMP/cGMP比值下降与FBG、HbA1c和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结论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的代谢机能发生障碍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朱文华 《中国综合临床》2001,17(12):936-936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的关系。方法:测定246例常规尿蛋白阴性糖尿病患者的晨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以大于2.5mg/mmol,为诊断糖尿病肾病标准,并比较不同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的糖尿病肾病检查结果。结果:共检出糖尿病肾病59例,病程>15年者与病程<5年者比较,糖尿病肾病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糖化血红蛋白>11%者与糖化血红蛋白<6.5%者比较,糖尿病肾病的检出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空腹血糖>11.1mmol/L者与<7.8mmol/L者比较,糖尿病肾病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测定晨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来诊断糖尿病肾病方法简单可靠。糖尿病病程长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越差者,其糖尿病肾病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运动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2-03/2004-1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门诊2型糖尿病肥胖者45例,男31例,女1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运动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实验目的均知情同意.②对照组:接受饮食控制、降血糖治疗等常规治疗.运动组:除与对照组相同的干预措施外,另外接受为期16周的中等强度运动:采取慢跑的方式,每周3次,每次总时间为60min,以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为标准,每个循环至少10 min.③干预前后测定肥胖相关物理指数:腰围,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采用Beckman CX7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采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1/(空腹血糖&;#215;空腹胰岛素).血浆脂联素水平测定均按放免测试药盒说明完成.④组间计量及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和X2检验.结果: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4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物理学参数:运动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腰围的体质量指数均明显高于运动组干预后(t=3.335 9~8.075 2,P<0.05~0.01).②血生化学指标:两组干预前血生化学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运动组运动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干预前,胰岛素敏感指数则明显高于干预前(t=3.948 4~11.423 8,P<0.01);运动组干预后空腹胰岛素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t=2.679 7,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t=5.131 3,P<0.05).对照组干预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干预前(t=9.504 5,8.515 6,P<0.01).③血浆脂联素水平:两组干预前差异不明显(P>0.05),运动组干预后明显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t=4.983 9,P<0.01;t=2.429 7,P<0.05),对照组干预后高于干预前,但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中等强度运动可改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血糖稳定,推测该种作用可能与血浆脂联素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随机选取87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浓度,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对上述三指标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血清游离脂肪酸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回归分析。观察组血清游离脂肪酸、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直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和0.64(P<0.05);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P<0.05)。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可影响机体糖类代谢,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可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用于对糖尿病的诊断及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体内过氧化脂质水平的明显升高,而自由基增多可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骨康为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验方,观察糖骨康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①对象及分组:选择2003-03/2006-03在邯郸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和涉县中医院骨科收治的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1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年龄60~82岁),对照组65例(年龄60~85岁).另设健康体检人员为正常组40名.上述人员对所用的治疗及检测指标均知情同意.③用药:治疗组服用中药糖骨康汤剂(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锁阳、龟板、丹参、川芎组成,采用自动煎药机水煎包装);对照组服用盖天力片(江苏启东盖天力制药厂生产),两组同时口服西药常规降糖药,30 d为1疗程.④评估: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比较正常组与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的差异.结果:①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 < 0.05或P < 0.01),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②两组患者骨密度的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骨密度均明显上升(P < 0.05或P < 0.01),治疗组在升高骨密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 < 0.05).③两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的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上升(P < 0.05或P < 0.01),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P < 0.05或P < 0.01),治疗组在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降低丙二醛含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 < 0.05).④正常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骨密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骨密度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 < 0.01).结论:糖骨康具有调节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自由基代谢,降低血糖,抑制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The adequacy of implementation of present proteinuria diagnostic thresholds under examination of pregnant women was examined. Th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ll urine samples of pregnant women from December 2009 to March 20010. The amount of protein in urine was concurrently evaluated by turbidimetric analysis with sulfosalicylic acid, colorimetric analysis with pyrogallol red, "dry chemistry" technology (the diagnostic strips).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mentioned techniques of analysis of protein in urine provide independen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colorimetric analysis are characterized by better precision and adequacy. However, in case of pregnant women the diagnostic threshold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shifted from 0.120 to 0.150 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内镜杂志》2020,(5):F0002-F0002
雷光华男,1970年12月生,骨科学博士,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和运动医学学科带头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和骨科学科领军人才,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名医"。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诊断主动脉窦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31例主动脉窦瘤患者,全部用二维超声(2DE)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手术治疗24例,超声符合22例,符合率为92%。误诊2例,误诊率为8%。故超声实际诊断主动脉窦瘤29例中右冠窦瘤18例(62%),无冠窦瘤7例(24%),二叶瓣型主动脉窦瘤4例(14%)。窦瘤破入/膨入右室和右房内的例数分别为16例和13例。本病主要的合并症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室缺。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二维加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主动脉窦瘤最有价值的无创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