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 E L I S A 法对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急性期)、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粘膜组织中细胞因子 I L 1、 I L 8及 T N F α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慢性急性期浅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中 I L 1、 I L 8及 T N F α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消化性溃疡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幽门螺杆菌阳性疾病组明显高于阴性疾病组( P< 001);其中消化性溃疡组 I L 8活性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 P< 001)。结论:细胞因子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疾病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28例肾病综合征(NS),24例慢性肾炎,19例慢性肾衰(CRF)及50例健康人血脂及载脂蛋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NS组和慢性肾炎组病人甘油三脂(TG)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健康者,尤以NS组为著(P<0.05),两组高TG血症发生率分别为75.6%和62.5%;NS组apoAⅠ和CⅡ明显升高(P<005和<001),apoB100无明显变化,apoAⅠ/apoB比值升高;慢性肾炎组载脂蛋白无显著变化。CRF组高TG血症发生率为45.6%,但其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apoAⅠ,apoCⅡ含量明显降低(P<001和<005),apoB100明显升高(P<001),apoAⅠ/apoB100比值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孙陆果  林永丽 《吉林医学》1999,20(4):205-206
为了探讨老年期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 M I)的预后与血中肿瘤坏死因子( T N F)、白介素—6( I L—6)的关系,本文随访分析 58 例糖尿病合并 S M I患者的转归,并采用放射免疫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糖尿病病人血中 T N F、 I L—6 的浓度。结果显示:数年后发生心肌梗塞者 15例,死亡 9 例,占总死亡率 75% 。合并心肌梗塞组血中 T N F、 I L—6 的浓度较不伴心肌梗塞组明显增高( P< 005)。提示:老年期糖尿病合并 S M I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数年后发生的心肌梗塞, T N F、 I L—6 的增高可能是糖尿病合并 S M I发生心肌梗塞的先兆。  相似文献   

4.
采用细胞生物学方法测定类风湿性关节炎( R A)14 例血清 I L- 6 、 T N F 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01) 。相关分析显示 I L- 6 与 T N F 水平变化呈正相关( P< 0 .01) , I L- 6 、 T N F 与血沉亦呈正相关( P<0 .05) 。认为, I L- 6 、 T N F 参与 R A 的发病,两者在致病中有协同相同;其水平变化与 R A 的活动性及血沉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ELISA法对42例Graves病病儿细胞因子失衡及其与发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初诊组IFN-γ水平、IFN-γ/IL-4比值明显升高,IL-4水平明显降低(P<0.001或0.002);IFN-γ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IFN-γ水平、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P<0.05),而IL-4水明显升高(P<0.001);且IFN-γ/IL一4比值与血清T3和T4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4、0.56和0.55、0.63,P<0.05);(2)复诊组中,治疗效果好组IFN一γ水平、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P<0,05),IL-4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效果差组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提示:Graves病体内存在以Tb1类占优势的细胞因子水平的失衡;抗体阳性病儿其细胞因子类型向Th2转化;异常的细胞因子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受损;细胞因子的监测对于Graves病的病情估价、协助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NS)和慢性肾衰竭(CRF)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改变的机理,及在血浆蛋白异常改变时采用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素(TSH)测定法评价甲状腺功能。方法:采用酶学免疫测定法检测了15例肾脏疾病患儿的血清FT3、FT4和TSH。其中8例为NS,7例为CRF。并与7例NS恢复期(RENS)患儿及9例正常儿童(NC)为对照。结果:与RENS和NC对照组相比,NS组的FT4降低、TSH升高(均P<005)。CRF组FT4和FT3均明显降低(P<005),而TSH无明显改变(P>005)。RENS的各项指标与NC无差异(P>005)。NS和CRF的血清FT3、FT4和TSH的改变与血清蛋白、尿蛋白均无相关关系。结论:NS和CRF急性期患儿都存在着甲状腺功能指标异常降低,NS恢复期甲状腺功能可恢复正常,提示无需甲状腺激素治疗;而CRF可导致中枢性的甲状腺功能障碍,甲状腺激素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与内毒素对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选用 15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 患 者,分 别 选用 铜仿 膜( Cu )、血 仿膜 ( H F)透 析器, 观 察单 次 透析 过 程中 外 周血 单 个核 细 胞产 生 I L1β、 T N Fα的活性水平及基因表达,评估不同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Cu 组 I L1β及 T N Fα的活性水平及基因表 达较透前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 P< 0. 05), H F 组 I L1β及 T N Fα的活 性水平 及基因 表达较 透前 及正常对 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H F 膜的生物相容性优于 Cu 膜;脂多糖( L P S)与 Cu 膜有协同作用,故应 避免透析液的细菌污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血浆及尿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改变及其与肾功能、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法及比色法测定血浆及尿中ET- 1、NO含量及其与血清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肾衰组血浆及尿ET显著高于健康人(P< 0.01),其中CRⅠ期血、尿NO 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P> 0.05)而CRF期尿NO 低于健康人(P< 0.05),血浆及尿ET 与SCr及MAP均显著正相关(P< 0.05)、NO与SCr及MAP均呈显著负相关(P< 0.01)。结论:慢性肾衰时体内ET增高、NO 合成减少,且与肾功能及血压密切相关,说明ET及NO 在慢性肾衰的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40 例肺癌患者血清 I G FⅡ、 T G Fα、 G M  C S F水平,并与 20 例正常对照比较。21 例患者化疗后再次测定,观察化疗后的变化。结果表明,肺癌患者血清 T G Fα为 7.85±1.61ng/ 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529±1.31ng/ L( P< 0.01); G M  C S F 为 127±0.33μg/ L,明显高于对照组 041±0.12,( P< 0.01);血清 I G FⅡ水平为 048±0.14μg/ L,与正常对照的 046±0.13μg/ L 无差异( P>005)。化疗后患者血清 G M  C S F明显升高( P< 001), I G FⅡ、 T G Fα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应用 I L- 6 、 T N F 的生物学检测测定77 例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 I L- 6 、 T N F水平,并观察经雷公藤多甙( T W) 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正常成人组 I L- 6 , T N F 均< 5mg/ L,而 C N 组分别显著升高( P< 0 .0001) ,且与 C N 组病情有一定联系。 C N 组经 T W 治疗后, I L- 6 、 T N F 均显著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果表明, I L-6 、 T N F 参与了 C N 的发病机制, T W 对 C N 患者体内 I L- 6 , T N F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可能与 T W 治疗 C N 的作用机理有关, I L- 6 、 T N F的水平变化可能有助于判断 C N 病情轻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及其结合蛋白(IGFBPs)水平在儿童肾病综合征(NS)中的变化。方法:用免疫放射法和放射免疫法对20名NS患儿,即NS活动期组(NSA组,n=11)和NS缓解期组(RE组,n=9)进行了血清IGFⅠ和IGFBPs水平测定;并以同年龄组正常儿童(NC组,n=10)作对照。结果:与NC组比较,NSA组血清IGFⅠ、IGFBP3明显下降(P<001),IGFBP1和IGFBP2均明显升高(P<001);RE组的血清IGFⅠ及IGFBP1、IGFBP2和IGFBP3均可恢复正常;NSA组血清IGFBP3与白蛋白存在明显相关关系(r=076,P<001)。结论:NS活动期存在着IGFⅠ和IGFBPs的异常改变,但缓解期可完全恢复正常;IGFⅠ和IGFBPs的异常改变可能与NS患儿生长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族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家系中非糖尿病(DM)一级亲属的血浆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方法对家族性NIDDM家系中非DM一级亲属97人和健康对照55人作标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各时点的血糖和血浆胰岛素,并由此计算OGTT葡萄糖、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比(SGI)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来反映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结果在年龄、体重指数(BMI)及性别构成比可比的条件下,非DM一级亲属的SGI和ISI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OGTT的0、30、60、120分钟的血浆胰岛素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及P<001)。相关分析显示,SGI与ISI呈显著正相关(r=039、041,P<001),而SGI和ISI均与BMI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38、039、032、025,P<001或P<005)。此外,空腹血浆胰岛素在两组均与BMI呈显著正相关(r=030、034,P<005)。结论家族性NIDDM家系中非DM一级亲属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其胰岛素敏感性显著降低,提示非DM一级亲属存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 观察高糖摄入对正常 Sprague Daw ley( S D)大鼠糖及胰岛素代谢、脂质代谢和纤溶活性的影响。②方法 将雄性 S D 大鼠16 只随机分为2 组,实验组于饮水中添加蔗糖(120g/ L)喂养42d,对照组给以正常饮水,每7d 定时测量体质量( B W)1 次,实验最后1d 取血测空腹血糖( F B G),空腹血清胰岛素( I N S),甘油三酯( T G),总胆固醇( T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 D L C)水平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 A I1)活性等指标。③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 F B G,血清 T G 水平及血浆 P A I1 活性均升高(t= 2.36~4.73, P< 0.05,0.01);血清 T C及 H D L C水平两组差异无显著性(t= 1.37,0.84, P> 0.05);两组血清 I N S水平虽然差异无显著性(t= 0.77, P>0.05),但是经协方差分析纠正体质量因素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高胰岛素血症( F= 5.74, P< 0.05);直线相关分析提示,实验组血清 I N S水平与 B W ,血清 T G水平及血浆 P A I1 活性呈高度正相关,对照组血清 I N S水平与 B W 及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酸性同工铁蛋白对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价值,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48例HCC、30例肝炎(HP)、28例肝硬化(LC)患者及33例正常人血清酸性同工铁蛋白(SAIF)水平。结果显示:HCC、HP和LC组患者SAIF值均呈现非正态分布,其中位值分别为440μg/L、218μg/L和120μg/L,正常组为66μg/L。HCC组与其余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1)HP与LC组和正常组比较,其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但LC组与正常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ROC确定SAIF=250μg/L为临界值,则SAIF诊断HCC的阳性率为85.46%。SAIF与AFP无相关性。SAIF与肝癌体积和临床分期无关。以上结果表明SAIF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性激素对大鼠前列腺腹叶(RVP)内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52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阉割组和阉割后用不同比例雌二醇(E2)与睾丸酮(T)处理组(C+E2/T组),以免疫组化ABC法观察RVP内FN的表达。结果:阉割组FN表达增强(P<005),C+E2/T组当E2/T>1:250时FN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RVP内FN的表达与E2和T的含量及平衡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对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心钠素(ANF) 及内皮素(ET) 的短期影响。方法 口服开搏通50 mg 后,在0 、60 及180 min 时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 、血管紧张素Ⅱ(ATⅡ) 、ANF、ET,同时测定平均动脉压( MAP) 和心率( HR) 。结果 EH 患者的基础ATⅡ、ANF、E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1 或 P< 0 .05) 。服用ACEI 后,PRA 明显升高( P< 0 .01) ,MAP、ATⅡ、ANF 均明显下降( P< 0 .01) ,ET 略有下降( P> 0 .05) 。在MAP 与ATⅡ、ANF、ET 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ATⅡ与ANF 之间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EH 患者的ANF 增高可能是代偿性的。RAS 及MAP 对ANF 的分泌起着重要作用,ACEI 能通过RAS 影响ANF 的分泌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衰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及其与肾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并探讨其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和比较了18例心功能Ⅱ级患者和35例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及19例健康人的血浆ET,并分析了CHF患者ET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关系。结果心功能Ⅲ~Ⅳ级患者ET(6.86±1.35)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12±1.03)ng/L(P<0.01);心功能Ⅱ级组ET(4.71±1.10)ng/L较健康对照组(4.12±1.03)ng/L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ET与BUN呈正相关(n=53r=0.4974P<0.01),与Ccr呈低度负相关(n=53r=0.3766P<0.01)。结论CHF患者ET明显升高并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ET可能与CHF患者肾功能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ELISA法对42例Graves病病儿细胞因子失衡及其与发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初诊组IFN-γ水平、IFN-γ/IL-4比值明显升高,IL-4水平明显降低(P〈0.001或0.002);IFN-γ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IFN-γ水平、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P〈0.05),而IL-4水明显升高(P〈0.001);且IFN-γ/IL-4比值与血清T3和T4水平  相似文献   

19.
脂质体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2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脂质体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逆相蒸发法制备脂质体干扰素(L-IFN)。44例慢性丙型肝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组,L-IFN(含IFNα1b1mu)1支隔天1次肌肉注射(肌注),连续5次,以后改为每周3次,共6个月;对照组20例,IFN(含IFNα1b3mu)1支连续肌注10天,后改为每周3次,共6个月。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CV-RNA阴转率分别为62.5%主30.0%,两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3个月后远期阴转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L-IFN可以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用量,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ISEL)DNA 片断技术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鼻咽癌(NPC) 及其癌旁粘膜上皮的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结果显示:①NPC 中可见片状分布的ISEL 阳性细胞,其形态不表现凋亡特征,以泡状核细胞癌更常见。②NPC 的ISEL 阳性率及ISEL 染色强度指数(SII) 高于癌旁粘膜( P < 0 .05) ;NPC 的ISEL SII 与PCNA SII 呈正相关( r = 0 .341 , P < 0 .05) ,但其ISEL 阳性率及SII均低于PCNA( P < 0 .01) 。③泡状核细胞癌ISELSII和PCNASII均高于低分化鳞癌( 分别为P < 0 .01 , P < 0 .05) ,前者5 年生存率相对较高。提示NPC 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