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除草腐脲是通州市植保站和通州市新华农药厂,根据水稻需肥规律及田间杂草草相特点,将施肥与化学除草技术相结合,经特定的生产工艺,将高效优质水稻发棵肥腐脲与广谱、高效、经济、安全的苄·丙草一次性稻田除草剂相结合,生产出集除草、促壮苗分蘖于一体的除草药肥,以达到一次施药既能肥田又能除草的双重功效,具有省工节本和增产增效等优点.为明确除草腐脲的除草壮苗效果、应用技术及其对水稻秧苗的安全性和增产效果,作者于2000~2004年在通州市十总、金乐乡进行了除草腐脲防除抛秧、移栽稻田杂草试验,并在本市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一、以肥除草.近年来,国内研究的除草尿素,是一种其有肥药效应的新型化肥,除含有普通尿素相同的氮素含量外,还含有适量的全元广谱型除草剂和各种微量元素,集肥药于一体.水稻应用除草尿素试验结果表明:对稻田以稗草、异型莎草、牛毛毡等为主的恶性杂草综合防效达90%以上,比常规化学除草的除草率高2%~4%.国外生物学家研究制造的一种“阿尔阿”氨基酸肥料,也具有除草施肥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3.
辽河平原是辽宁省水稻主产区,水稻生产水平逐年提高,但仍存在化肥、农药施用不合理、灌排管理粗放、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文中以粮食和环境安全为前提,通过多年机械化精准施肥、病虫草害机械化防控及药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研究,明确相关技术要点,优化相关配套参数,形成水稻优质丰产节药节肥技术模式。该技术模式明确了侧深施肥、肥料运筹、病虫害防治、智能化机械化插秧除草同步等技术要求,有助于推动施肥、施药技术向信息化、智能化、轻简化方向发展,为发展水稻清洁生产及农业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曹海成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202-203
苄·丙草颗粒剂是一种新研制的稻田新型药肥除草剂,集除草肥田增产等特点,水稻移(抛)栽后3-5d,每667m^2用苄·丙草颗粒剂15kg,对稻田杂草的防效可达90%以上,并对稻苗安全无药害,促水稻壮苗多分蘖,增产10%以上,明显优于常规除草剂,值得在水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用一次性水稻除草药肥对水稻的生长、产量的影响,以及药肥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返青时施入缓控释药肥,可以减少施肥次数,降低劳动强度,且除草效果更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6.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用一次性水稻除草药肥对水稻的生长、产量的影响,以及药肥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返青时施入缓控释药肥,可以减少施肥次数,降低劳动强度,且除草效果更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7.
水稻免耕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免耕水稻的松土、除草、施肥、移抛栽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不同种类的除草剂对不同类型的杂草的除草效果不同,应根据杂草的类型选择合适的除草剂或几种除草剂综合施用;应采用小量多餐、化肥后移、根外补肥的施肥技术;应采用小苗带土移栽或抛栽的移栽技术。  相似文献   

8.
王建华  张夕林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0):155-156,66
除草腐脲颗粒剂既除草又壮苗促分蘖,使用方便。在水稻抛栽或移栽后5-7d,用除草腐脲225-300kg/hm2对稻田杂草的防效可达90%以上;适量适期用药后,对水稻秧苗安全可靠无药害,同时水稻秧苗的分蘖、株高、鲜重等明显增加。2001-2004年推广应用2.67万hm2,除草效果平均达到93.42%,增产效果达到21.35%-24.19%,显著优于丁苄粉,也比常规除草剂加尿素增产10个百分点,增收1080元/hm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值得在同类生态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苄·丙草颗粒剂是一种新研制的稻田新型药肥除草剂,集除草肥田增产等特点,水稻移(抛)栽后3-5d,每667m^2用苄·丙草颗粒剂15kg,对稻田杂草的防效可达90%以上,并对稻苗安全无药害,促水稻壮苗多分蘖,增产10%以上,明显优于常规除草剂,值得在水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药肥作为一种农资行业的新产品,投放市场倍受用户青睐。特别是水稻除草药肥的研制成功面市,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制作模式,一次施用,就达到除草又施肥,省工又省力的效果,使广大用户得到真正的实惠,为发展水稻生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正因为药肥产品的市场畅销,目前,市场已发现仿、假、冒类型的药肥违法产品,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此,我们就药肥产品的管理法规进行浅谈,希望并提醒各地农资经销商引起重视,慎重选择经销药肥产品,做到合法经营。  相似文献   

11.
通过有机肥与无机肥施用比例的试验与稻糠除草试验研究,得出增施有机肥,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水稻群体质量提高,有利于实现水稻优质、高产、无公害。明确无公害水稻栽培施肥技术:有机肥与无机肥施用比例为55∶,前后期氮肥运筹比例64∶;施用稻糠除草,可以达到除草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李茹 《农业科技通讯》2009,(11):127-128
除草药肥是指在除草剂与肥料无拮抗作用的前提下,将两者按一定比例配伍并通过一定工艺生产而成的除草型肥料。除草药肥的特点是集供肥、除草于一体,生产应用省时、增效、经济,可简化作物栽培管理。除草药肥的两大组成部分既可以是除草单剂或单一化学元素肥料,亦可是多元除草剂与多元元素肥的合理混配。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1999,(6)
施肥和除草是水稻栽培中的两项重要技术措施,而镇海炼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除草包膜尿素(简称除草尿素)就兼有这两方面的功能。近几年我们多点、多次对其进行了除草效果、肥效、增产作用、安全性及其应用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除草尿素由于含有适量多元广谱型除草剂,能有效地防治水田中单子叶或双子叶杂草,对稗草防治效果尤佳,是水田一次性广谱除草药肥。根据小区对比试验,移栽早稻田亩施除草尿素10公斤作第一次追肥,杂草总体株防率93.94%,鲜重防效率96.84%,比亩施普通尿素10公斤 15%乐草隆40克  相似文献   

14.
通过有机肥与无机肥施用比例的试验与稻糠除草试验研究,得出增施有机肥,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水稻群体质量提高,有利于实现水稻优质、高产、无公害.明确无公害水稻栽培施肥技术:有机肥与无机肥施用比例为5:5,前后期氮肥运筹比例6:4;施用稻糠除草,可以达到除草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指导农户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精准施用药肥,基于开源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框架设计并实现水稻药肥精准施用大数据平台。【方法】通过调研分析整理了平台需求,设计了平台功能和体系架构。首先搭建了大数据平台软硬件环境以满足海量数据的存储(HDFS)与计算(Spark),然后整合与水稻施肥施药相关的多源异构数据,开展对大数据的应用探索,主要包括建立水稻施药施肥专家知识库,开发平台核心功能。【结果】水稻药肥精准施用大数据平台集纳创新区域特色抗性和药肥高效利用水稻品种及高效栽培措施、药肥减施增效、精准轻简施用技术,科学布局示范辐射稻区,集成药肥减施综合技术模式,发挥新媒体+大数据引领作用、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支撑作用,构建网络化多元推广示范平台,规模化示范推广,有效降低药肥用量,减少稻田面源污染,保障食品安全。经过功能测试与压力测试,平台能正常稳定运行。【结论】针对水稻药肥精准施用的应用场景,大数据技术在整合、存储、处理、应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结合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可将其推向实际应用,然平台投入使用时间尚短,需不断累积数据以丰富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除草药肥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除草药肥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除草药肥是指将化学除草剂与化学肥料相混合,并通过一定工艺生产而成的除草型的化学肥料。研究开发除草药肥,把肥料作为除草剂的载体使用,生产集供肥、除草为一体的多功能除草专用肥是目前农药与肥料混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一、除草药肥的研究进展除草药肥的研究,资料记载最早见于1964年《日本东北农业试验场研究报告》,以本谷耕一为代表的研究人员从20世纪60年代初便开始研究将除草剂五氯苯酚(PCP)混入肥料中作基肥施…  相似文献   

17.
《农村新技术》2005,(1):57-57
由中国农业大学研制、广西乐土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水稻除草药肥“金稻龙”,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除草作用突出,配合抛秧新技术除草更干净、彻底;二是肥效明显,加入水稻生长性物质及微量元素,肥效比普通复合肥高出1倍;三是含有土壤调理剂,使用后可疏松土壤,防止土壤板结,使作物根系发达。一次施用便可达到施肥、除草、疏松土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除草剂必须经植物吸收后,才能发挥其除草作用.了解各种除草剂被植物吸收与传导的特性,有助于掌握适宜的施药技术,达到经济有效的施药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一、以肥除草近年来,国内研究的除草尿素,是一种具有肥药效应的新型化肥,除含有普通尿素相同的氮素含量外,又含有适量的全元广谱型除草剂和各种微量元素,集肥药于一体。对水稻应用除草尿素试验,结果表明:对稻田以稗草、异型莎草、牛毛毡等为主的恶性杂草综合防效达90%以上,比常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肥田萝卜新品种赣肥萝1号选育经过、选育结果,并从播种、施肥、除草松土、病虫草害防治、翻压收种等方面介绍了赣肥萝1号的配套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