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扭转运动进行初步分析,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时心脏局部和整体扭转功能是否有改变。方法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30名。常规测量有关左心功能参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二尖瓣口E、A峰值血流速度等。速度向量成像模式下在系列胸骨旁短轴观图像上测量收缩期心内膜下和心外膜下心肌的最大旋转角度、峰值旋转速率、圆周应变(CS)、圆周应变率(CSR)、舒张期和等容舒张期峰值解旋转速率。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组EDV、ESV、SV明显减低,A峰增高(P0.01);心内膜下心肌左心室扭转角度和扭矩增高,解扭转率减低(P0.05);心外膜下心肌的基底部峰值旋转速率、峰值解旋转速率减低(P0.05);心外膜下心肌的CS、CSR明显减低(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整体扭转角度和速度较正常人增高,局部心肌圆周方向形变能力下降,以心外膜下心肌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评价射血分数(EF)正常的肥厚性心肌病(HCM)心肌应变及收缩同步性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左室流出道梗阻对于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 HCM组(n=34)和正常对照组(n=30)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静息状态下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将HCM组分为梗阻型(n=15)和非梗阻型(n=19).采用STI技术测量患者径向(RS)、圆周方向(CS)、纵向(LS)、横向应变(TS)幅度以及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平室间隔、左室后壁到达径向峰值应变的时间差值(SPWPSD).结果 HCM组与正常组相比EF值无明显差异,但各种应变均显著降低,SPWPSD升高.分组资料表明梗阻型患者较非梗阻型应变进一步降低,不同步性高于非梗阻型患者.结论 HCM早期即可出现心肌变形能力下降及收缩不同步,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加剧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行单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左心室心肌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LS)、圆周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CS)和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RS)变化,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在评估单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左心室功能中的价值。方法行单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19例,其中心房颤动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患者12例(AVB组),病窦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患者7例(SSS组),均植入VVI型起搏器。分别于VVI植入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行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并应用2D-STI技术测量左心室心肌16节段LS、CS、RS。结果 SSS组VVI植入术后1、3、6个月LVEDV、LVESV、LVEF、LS、CS、R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VB组VVI植入术后1个月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LVEF[(52.63±4.68)%]、CS[(-10.21±1.94)%]较术前[LVEF(46.09±5.92)%、CS(-9.40±1.88)%]增高(P0.05),余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VB组LVEF[(52.45±4.78)%]、RS[(11.94±2.03)%]较术前[LVEF(46.09±5.92)%、RS(9.02±2.38)%]增加,LVEDV[(182.68±32.62)mL]、LVESV[(132.78±27.38)mL]较术前[LVEDV(225.32±32.60)mL、LVESV(182.43±28.30)mL]下降,LS[(-11.92±1.69)%]、CS[(-11.23±1.87)%]较术前[LS(-8.52±1.82)%、CS(-9.40±1.88)%]绝对值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VI植入术后6个月,心房颤动并Ⅲ度AVB患者左心室功能明显改善,SSS患者改善不明显;2D-STI可用于评估心房颤动并Ⅲ度AVB患者VVI植入术后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室心肌功能的改变.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查30例HCM患者(HCM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获取二维灰阶动态图像.采用STI技术分析受检者纵向(LS)、径向(RS)、环向(CS)应变及左心室短轴水平的旋转角度峰值.结果:HCM组心肌整体LS、RS、CS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对照组,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CM患者左室心肌应变和扭转能力降低.STI技术可有效评估HCM患者的左室心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5.
速度向量成像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扭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HCM)患者左室短轴心肌扭转运动.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采集17例 ApHCM患者和17例正常对照者左室心尖和基底短轴切面二维动态图像,VVI软件脱机分析数据,测定各心肌节段收缩期峰值旋转角度、旋转速率,并计算左室扭转角度.结果 (1)ApHCM组左室短轴心尖部心肌收缩期峰值旋转角度、旋转速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分别为6.48°±3.85°比10.56°±3.26°,P<0.05和86.55°/s±14.43°/s比106.77°/s±10.13°/s.P<0.05),而两组间心底部心肌收缩期峰值旋转角度、旋转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pHCM组左室扭转角度明显低于正常组(12.41°±4.90°比16.69°±3.73°,P<0.05).结论 VVI技术可无创评价ApHCM患者左室旋转及扭转运动特征,ApHCM患者左室心尖部旋转角度的减小可能引起左室整体扭转功能的减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方法:随机入组36例健康志愿者,应用Qlab 9.0分析软件分析左室各壁段、各水平和左室整体纵向(longitudinal strain,LS)/环向(circumferential strain,CS)应变值。导出Excel表格,经计算后获得左室基底水平旋转(basal rotation,BR)值、心尖水平旋转(apical rotation,AR)值、左室扭转(left ventricular torsion,LVT)值。结果:正常人室间隔与下壁CS值高于前壁、侧壁(P0.008)。正常人基底水平LS值低于心尖水平与乳头肌水平(P0.017),心尖水平CS值高于基底水平及乳头肌水平(P0.01)。结论:室间隔处于心脏收缩的中心地位,下壁对室间隔及右室扭转及收缩有辅助作用,左室心肌收缩力自基底水平至心尖水平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方法选取19例HCM患者(HCM组)及年龄、性别均与之匹配的1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量(S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S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PG);3D-STI图像分析获取二尖瓣水平旋转角度(Rot-B)、二尖瓣水平扭力(Tor-B)、心尖水平旋转角度(Rot-A)、心尖水平扭力(Tor-A),计算左室整体扭转角度(LVtw)、左室整体扭力(LVtor)及左室纵向应变(GLS),比较两组上述各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LVEDV减小、SV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VESV、LVEF、LVOT-P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M组Rot-B、Tor-B、Tor-A、LVtw、LVtor及GLS分别为-4.09°±1.63°、(1.57±0.71)°/cm、(1.95±0.82)°/cm、7.04°±1.77°、(1.75±0.63)°/cm、(-9.53±2.39)%,与对照组[-2.61°±1.49°、(1.03±0.53)°/cm、(1.37±0.71)°/cm、4.70°±1.75°、(1.35±0.39)°/cm、(-14.40±2.3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Ro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M患者左室扭转增加,长轴应变减低,提示心肌功能不同程度受损。3D-STI可以准确反映HCM患者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扭转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短轴心肌扭转角度.方法 HCM患者21例,正常对照者20例,获取左室短轴二尖瓣环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及心尖位四腔图、二腔图、左心长轴的二维图像,测定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各心肌节段收缩期旋转角度峰值,计算左室短轴心肌收缩期扭转角度峰值.结果 (1)HCM组与正常组左室短轴心肌收缩期扭转角度峰值比较,HCM组扭转角度峰值(16.9°±6.7°)较正常组(13.0°±5.7°)显著增大(P<0.05);(2)HCM组与正常组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心肌收缩期旋转角度峰值比较,HCM组旋转角度峰值(-8.3°±2.8°)较正常组(-5.5°±2.1°)显著增大(P<0.01),而心尖水平心肌收缩期旋转角度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M患者在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时,左室短轴扭转角度已出现改变,利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可准确检测HCM患者左室短轴心肌扭转角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短轴应变及左室扭转特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心功能正常组(A组,LVEF≥50%)40例,心功能衰竭组(B组,LVEF<50%)20例;正常对照组35例.获取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测定左室收缩期各水平径向和圆周局部及整体峰值应变,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收缩期旋转角度及左室整体扭转角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A组左室径向收缩期各室壁节段峰值应变、各水平平均峰值应变及左室整体应变减低不明显(P>0.05),左室圆周部分室壁节段峰值应变、各水平平均峰值应变及左室整体应变减低(P<0.05~0.01),心尖水平各室壁节段、各平面平均旋转角度、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增大(P<0.05~0.001).在糖尿病B组,左室各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参数、左室局部及整体旋转角度、左室整体扭转角度较糖尿病A组和对照组明显减小(P<0.5~0.001).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早期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0.
仲影  王冠  戴旭 《磁共振成像》2021,12(7):6-11
目的探讨基于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技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 technology,CMR-FT)评价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on-ischem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NIDCM)患者左心功能、左室3D应变以及应变对NIDCM心肌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确诊为NIDCM的33例患者(NIDCM组)及3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心脏磁共振平扫及晚期钆增强(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扫描,比较两组左室心功能及应变参数;根据LGE结果,将NIDCM组内左室心肌按照17节段分段法分为LGE阳性(164个)及LGE阴性(364个)两组,比较两组的3D应变参数.将参数进行可重复性检验、组间及组内均值比较、Pearson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及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NIDCM组左室3D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GRS)、整体周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值均<0.001).NIDCM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0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室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1).NIDCM组内LVEF与左室GCS呈负相关(P<0.01).NIDCM组内LGE阳性心肌节段组的RS、CS及LS与LGE阴性节段组组间差异显著(P值均<0.05).LGE阳性心肌节段RS在诊断NIDCM阳性心肌节段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785),CS及LS无明显诊断价值(AUC分别为0.584、0.665);当RS与CS联合诊断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789);当RS与LS联合诊断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811);当CS和LS联合诊断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712);当RS、CS与LS三者联合诊断时的诊断价值(AUC=0.810)与RS和LS两者联合诊断价值近乎一致.结论利用CMR-FT的应变分析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NIDCM组的LVEF与左室GCS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使用CMR-FT技术的应变分析可以在无需对比剂的前提下识别NIDCM患者心肌纤维化具有潜在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分析梗死心肌及缺血心肌节段心肌纵向、径向及周向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评价其对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35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组)、25例心肌缺血患者(缺血组)和25例正常体检者(正常组),接受超声检查,采集左心室长轴观、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观及左心室短轴观(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二维灰阶图像,按左心室18节段划分法,分析各个切面观心肌节段的纵向、径向和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结果心肌缺血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低于正常组(P<0.05),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和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低于正常节段,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径向、周向、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节段(P<0.01),也较缺血组节段低(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准确评价梗死心肌和缺血心肌局部运动异常,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反映心肌缺血较其他指标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超声左心室压力-应变环(PSL)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评价心肌做功(MW)参数与常规舒张收缩功能、左心室应变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43例HCM患者(HCM组)与49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组间常规超声参数、应变参数和MW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参数诊断HCM的效能。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常规超声参数、应变参数与MW参数间的相关性,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MW独立相关的参数。结果 HCM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心房前后径(LAD)、容积指数(LAVI)、A峰流速、E/A、E/e''、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圆周应变(CS-Endo)、左心室整体扭转应变(Twist)、峰值应变离散度(PSD)及整体无效功(GW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舒张早期二尖瓣环侧壁(Lateral e'')、室间隔运动速度(Septal e'')、e''、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中层心肌(CS-Mid)、心外膜下心肌圆周应变(CS-Epi)、左心室整体纵向及分层应变、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做功效率(GW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MW指标、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及PSD诊断HCM的效能均较高(AUC均>0.80)。对照组MW参数与传统收缩舒张功能参数、LVGLS及PSD多呈中度相关,且具有独立相关性(P均<0.05);HCM组不同方向整体和分层应变、PSD及A峰流速均多与MW参数呈低度及以上相关,且具有独立相关性(P均<0.05)。结论 超声PSL技术可无创评估HC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MW参数与常规舒张收缩功能、左心室应变参数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评价左心室收缩期心内膜下心肌周向应变(CS)、径向应变(RS)、径向位移(RD)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12只开胸比格犬,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主干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于基础状态、LAD结扎20 min后,采集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和心尖四腔观、二腔观二维灰阶动态图像,VVI软件分析左心室18节段以及各短轴水平心内膜下心肌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CS、RS和RD变化.同时采用二维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每搏量(SV)和射血分数(LVEF).分别进行各参数间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 ①与基础状态相比,缺血后LVEF显著降低(P<0.001);缺血后心内膜下心肌受累节段、乳头肌以及心尖短轴观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CS、RD和心尖短轴观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RS明显低于基础状态(P<0.05).②基础和缺血状态下,左心室17/18个心肌节段(除缺血状态侧壁中间段外)以及各水平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CS与RD呈显著线性相关(r=0.662 0.995,P<0.05、P<0.01或P<0.001);左心室6/18个节段以及各水平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除基础状态心尖水平外)RS与RD有良好线性相关(r=0.580~0.916,P<0.05、P<0.01或P<0.001);未能建立各短轴观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RD与SV和LVEF间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心内膜下心肌应变和位移能够敏感反映急性心肌缺血时局部和整体心肌收缩功能变化;周向应变与径向位移显著相关表明左心室收缩期心内膜下心肌周向形变是导致心内膜径向位移的主要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14.
心肌速度梯度对肥厚型心肌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应用心肌速度梯度对肥厚型心肌病左室短轴方向局部收缩功能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分析16例HCM患者和15例正常人室间隔左室面、右室面下与左室后壁内、外膜面下心肌短轴方向的速度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收缩期心肌速度梯度(MVGs)等参数.结果 HCM组室间隔左、右室面下与左室后壁内、外膜面下心肌短轴方向Vs与正常人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其室间隔与左室后壁短轴方向MVG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室间隔收缩期峰值速度梯度与IVS/PW之间显著相关,而左室射血分数与IVS/PW比值之间相关性差.结论 HCM左室短轴方向局部收缩功能是降低的;心肌速度梯度能够精确反应室壁局部收缩功能,定量组织速度成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测量心肌速度梯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二维应变成像对冠心病患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应变特点.方法 43例冠心病患者及35例正常人,分别获取左室短轴观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及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左室长轴观的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各个节段的二维应变值.结果 狭窄<75%冠状动脉(冠脉)供血节段共96个,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共147个.①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短轴(二尖瓣环、乳头肌及心尖水平)的绝大部分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以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16.1%为截点值,预测冠脉狭窄≥75%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8.7%和76.4%.③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冠脉出现严重狭窄时,虽然二维超声心动图上无明显室壁运动异常,但反映心内膜下心肌功能的纵向应变已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脏移植患者左心室收缩及扭转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GE 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及M3S探头,对9例心脏移植患者和10例正常人采集标准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观、心尖长轴观以及二尖瓣水平短轴观、乳头肌水平短轴观、心尖水平短轴观图像,应用EchoPAC多参数工作站分析各节段心肌应变、位移及扭转角度.结果 9例心脏移植患者在未出现急性或慢性排异反应时,其整体收缩功能正常,但部分节段心肌收缩功能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节段的扭转角度较正常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能够无创、简单而迅速地评价心脏移植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扭转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的变化规律。方法HCM组18例,健康对照组36例,超声心动图获取其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切面,运用斑点追踪技术分析不同水平不同节段的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结果HCM组各节段径向应变减低,多数节段圆周应变减低,且以径向应变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增厚节段与未增厚节段的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能较好地评价HCM的局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的特征.方法 随机选取心功能测值正常的HCM患者及正常对照各35例,取胸骨旁左室心尖和心底短轴观二维图像对左室旋转及径向位移进行测量分析,记录并计算心底部旋转角度峰值(Prot-MV)、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Prot-AP)、扭转角度峰值(Ptw)、收缩期末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期末扭转角度(MVOtw)、解旋率(Untw R)、解旋减半时间(HTU)、收缩期末径向位移(AVCdisp)、等容舒张期径向位移(IVRTdisp),比较两组间上述各参数的差别;同时构建左室扭转一径向位移环,并分析其各形态参数.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HCM组Prot-MV、Prot-AP、Ptw、AVCtw、MVOtw、HTU测值均增加,Untw R测值减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AVCdisp、IVRTdisp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HCM组内左室旋转心尖部达峰时间较心底部测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HCM组收缩期及等容舒张期左室扭转-径向位移环的变化斜率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TI显示HCM患者左室旋转运动力学参数较正常人有明显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E)评价腹主动脉缩窄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兔模型的左心室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及扭转运动,探讨其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22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两组:左心室肥厚组(LVH组,n=12)、假手术组(对照组,n=10).建立左心室肥厚兔模型,术后8周应用STE技术测量左心室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及左心室扭转相关参数,并行左心室导管及心肌病理学检查.结果 LVH组纵向应变(Ls)减低,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Ptw)、扭转速度峰值(PTV)、解旋速度峰值(PUTV)增加,扭转角度达峰时间(tPtw)、解旋速度达峰时间(tPUTV)延迟,等容解旋率(IUR)减低,解旋减半时间(UH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VH组心肌平均胶原容积分数(CVF)与LS呈正相关(r=0.63,p=0.038).结论 STE可准确评价左心室肥厚兔的左心室功能,其中LS可反映心肌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