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褪黑素(Melatonin)对睡眠作用影响及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小鼠灌服褪黑素,观察对小鼠睡眠的影响。结果当褪黑素05mg(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10倍)、15mg/kg和30mg/kg的剂量时,中、高剂量组小鼠入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该检品具有促进小鼠入睡的作用。同时观察到各剂量组小鼠睡眠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P<001),表明该检品具有延长小鼠睡眠时间的作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2-萘酚对BALB/C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小鼠接触5~20mg/kg剂量2-萘酚时,10mg/kg和20mg/kg剂量组的小鼠抗体生成细胞功能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20mg/kg剂量组的脾重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各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数、体重及主要脏器病理检查均未见异常改变。可见,2-萘酚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螺旋藻对提高热耐力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螺旋藻(Spirulina,SP)对提高高温环境下热耐力的作用,结果显示SP具有一定的提高热耐力作用,补充1.0g/kg体重的SP,小鼠热致死时间比对照组延长。受热90min后,喂高剂量SP组和低剂量SP+L-ASP+TYr组小鼠肛温比对照组低0.3~0.5℃(P<0.05)。上述结果提示SP具有增强耐热能力,特别是SP+ASP+TYr对提高热耐力作用优于单纯补充SP  相似文献   

4.
不同时间氟暴露对孕鼠甲状腺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氟对孕鼠甲状腺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取受孕后(P1组)或受孕前12周始(P2组)自由饮用200mg/L含氟水小鼠的甲状腺和血清,观察其形态变化,测定血清甲状腺素(T4)水平。结果:P1组甲状腺呈增生性改变,血T4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C组,P<0.001);P2组部分腺体呈退行性改变,血T4浓度与C组无差别(P>0.05)。提示:氟对孕鼠甲状腺的影响与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5.
电磁脉冲对小鼠学习记忆和探究反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电磁脉冲(EMP)对小鼠学习记忆和探究反射的影响,采用经典的Y型迷路法和改良的开阔法(openfieldmethod),检测三种电场强度的EMP辐照后1d内、1周和4周三个时间点小鼠学习记忆和探究反射。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辐照后1周40kV·m1组小鼠学习和记忆成绩降低(P<0.05),80kV·m1组小鼠学习成绩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辐照后1天内三种电场强度辐照组小鼠探究反射均下降(P<0.05),以40kV·m-1组更明显。辐照后1周80kV·m1组小鼠探究反射下降(P<0.05)。由此可见,电磁脉冲可能影响小鼠的学习记忆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6.
饮食核酸对不同龄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饮食核酸对小鼠增龄性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取青龄(12周龄C57BL/6)、老龄(15月龄BALB/c)小鼠各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在普通饮食饲喂的基础上,各组分别每日灌胃20mg/kg.bw的低剂量、100mg/kg.bw的高剂量饮食核酸提取物和0.1mol/L的柠檬酸钠缓冲液(对照组),另选6周龄BALB/c小鼠为幼龄对照组,每日灌胃柠檬酸钠缓冲液5周。观察免疫器官、细胞和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结果:青龄鼠高、低剂量饮食核酸补充组与其对照组比,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IL-2和TNF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但不同剂量核酸补充组间无显著差异。老龄鼠核酸补充高、低剂量与对照组的胸腺指数分别为0.016±0.002,0.013±0.001,0.012±0.001,高剂量组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幼龄鼠对照组胸腺指数为0.027±0.002,明显高于老龄各组(P<0.05)。同样上述老龄鼠核酸补充高、低剂量与对照组及幼龄鼠对照组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ConA刺激)指数分别为62.2±4.2,58.7±2.9,32.2±1.5?  相似文献   

7.
氟中毒对小鼠学习记忆行为及脑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氟中毒对学习记忆行为影响的脑机制。方法 采用行为观察和生化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长期饮用不同浓度氟化钠溶液对小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以及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1)高氟组小鼠3分钟内移动格数显著减少(P<0.01),中氟组和高氟组其它一些开场行为的指标也有一致性的变化趋势;(2)中氟组和高氟组小鼠学习能力呈明显损伤(P<0.05),但其记忆保持力却无显著变化。(3)中氟组小鼠脑内SOD活性小于对照组(P<0.01),而高氟对小鼠脑内MDA含量却无明显影响。结论 氟中毒对小鼠的一些开场行为和学习能力有显著损伤,并对其脑内SOD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可能和氟的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甲基汞对卵巢细胞酶及其线粒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氯甲基汞(以1/200LD50、1/20LD50和1/2LD50即0.1925mg/kg、1.925mg/kg和19.25mg/kg体重的剂量)给昆明种雌性小鼠经口染毒,然后测定卵巢细胞中的LDH、G-6-PD和SDH活性,同时做卵巢细胞线粒体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各剂量组的LDH、G-6-P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2LD50和1/20LD50组的SDH活性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电镜看到线粒体膜较完整,但在1/2LD50和1/20LD50组中的线粒体嵴数目减少,甚至完全消失,基质呈空泡状改变。总之,酶活性改变,能量代谢的异常和线粒体的损伤可能是氯化甲基汞造成卵巢细胞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氯化甲基汞对卵巢细胞酶及其线粒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氯化甲基汞(以1/200LD50、1/20LD50和1/2LD50即0.1925mg/kg、1.925mg/kg和19.25mg/kg体重的剂量)给昆明种雌性小鼠经口染毒,然后测定卵巢细胞中的LDH、G-6-PD和SDH活性,同时做卵巢细胞线粒体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各剂量组的LDH、G-6-P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2LD50和1/20LD50组的SHD活性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电镜看到线粒体膜较完整,但在1/2LD50和1/20LD50组中的线粒体嵴数目减少,甚至完全消失,基质呈空泡状改变。总之,酶活性改变,能量代谢的异常和线粒体的损伤可能是氯化甲基汞造成卵巢细胞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氟、砷联合发育毒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勇  孙棉龄 《卫生研究》1996,25(4):208-212
用全胚胎培养模型探讨了氟、砷联合染毒对体外培养48h大鼠胚胎的发育毒性。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氟与砷的联合作用类型属协同作用(P=0.0001)。除2.5mg/L氟+0.5mg/L砷组外,其它各联合组的反映胚胎生长发育的指标(颅臀长、头长、体节数和胚胎干重)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氟砷联合胚胎毒性结果来看,二者相互增毒作用亦相当明显。例如3.0mg/L砷所致胚胎死亡率是11.1%,但加2.5,10和20mg/L氟后,死胎率远大于二者单独作用之和,分别为33.3%、44.4%和100%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燃煤型氟中毒对仔鼠氟斑牙发生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模拟病区燃煤方式,复制高氟空气环境,疫区煤烘玉米制作含氟饲料。48只SD大鼠按雌雄比例2:1随机分为4组,即高氟空气饲养室内分别给予饲料氟含量40mg/kg(高氟组)、25mg/kg(中氟组)、10mg/kg(低氟组)和阴性对照组。饲养8周后合笼交配。仔鼠出生后21天(哺乳期)观察下切牙氟斑牙发生情况,并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活性。结果 出生后21天,高氟组、中氟组仔鼠下切牙釉质出现棕白相间横纹等典型氟斑牙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仔鼠血清中MDA含量升高(F=796.229,P<0.001),SOD、CAT活性降低(F=119.315、 P<0.001;F=133.670,P<0.001),且随着亲代染氟剂量的增加呈加重趋势;GSH-Px活性变化无统计学意义(F=1.666,P=0.188)。结论 亲代大鼠摄入燃煤来源过量氟可以导致仔鼠氟斑牙的发生和血清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氧化应激在氟斑牙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燃煤型氟骨症早期大鼠血清PTH、CT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燃煤型氟骨症早期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的变化。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低氟、中氟加营养、中氟、高氟加营养、高氟组,每组34只,雌雄各半。各染毒组喂饲含不同比例的燃煤型病区煤烘玉米的饲料复制氟中毒动物模型。分2批以股动脉放血法处死动物,检查氟斑牙,测尿、骨、肾氟,骨密度(BMD),骨Ca、尿Ca,血清PTH、CT。结果(1)建成氟中毒动物模型:各染毒组均出现氟中毒,对照组正常。中毒严重程度随氟剂量增加而加重;氟剂量相同时,营养好,中毒程度轻。(2)燃煤型氟中毒对骨代谢相关激素的影响:高氟组血清PTH后期高于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染氟大鼠成骨活动增强,该指标变化较晚。血清CT各组早期无变化,后期低氟组和中营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低氟组高于高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骨转换活跃可能是燃煤型氟中毒骨病变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早期以成骨活跃为主;(2)尚不能认为血清PTH、CT是反映燃煤型氟骨症病情的早期指标;(3)降低摄氟量及改善营养状况,可缓解氟中毒病情。  相似文献   

13.
过量氟对大鼠体内、外I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缪庆  徐茗  刘秉慈  尤宝荣  康宁 《卫生研究》2002,31(3):145-147
为研究过量氟对大鼠骨中I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经饮水投氟复制大鼠氟中毒模型 (NaF 2 2 1mg L) ,测定氟中毒大鼠血清中骨钙素含量 ,骨中无机质、胶原含量和胶原交联度 ;酶消化法分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 ,经 0 5mmol L和 1 0mmol LNaF染毒 4 8h后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过量氟对成骨细胞I型胶原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鼠染毒两个月后 ,氟中毒大鼠血清骨钙素含量、骨中无机质百分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0 0 5 ) ;骨中胶原含量、胶原交联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5 ) ;体外成骨细胞染氟后 ,I型胶原蛋白分泌明显减少。提示过量氟可抑制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 ;胶原蛋白减少是导致氟骨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海尔福对慢性氟中毒小鼠的治疗效果,为防治地方病氟中毒提供有效的药物。[方法]将3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染毒组[100 mg/L氟化钠(NaF)]及治疗组(100 mg/L NaF+海尔福口服液)进行治疗。治疗后,通过测定血、股骨、粪便的氟含量,测定并分析肾组织上清液中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以观察海尔福对氟中毒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血氟、骨氟含量:均以染毒组最高,分别是(5.68±1.42)mol/L、(2.97±1.92)mol/L;治疗组分别是(3.53±0.68)mol/L、(1.19±0.76)mol/L。染毒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粪氟含量以治疗组最高(0.76±0.18)mol/L,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组织中MDA含量、GSH-Px和SOD活性;中毒组[分别是(146.18±17.23)μmol/L、(100.23±16.34)×103 U/L、(92.35±7.83)U]与对照组[分别是(9.05±2.62)μmol/L、(379.08±10.02)×103 U/L、(342.04±13.65)U]及治疗组[分别是(72.46±5.83)μmol/L、(340.52±11.06)×103 U/L、(261.87±11.46)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海尔福可能通过促进氟的排泄,在一定程度上恢复SOD、GSH-Px的活性,对慢性氟中毒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氟、砷染毒对小鼠血液脂质过氧化指标和丙酮酸含量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白鼠120只,随机分成对照、氟染毒、砷染毒和氟砷联合染毒4组,分别自由进食普通、高氟(合F16.844mmol/kg)、高砷(舍As0.400mmol/kg)和高氟高砷(合F16.844mmol/kg;含As0.400mmol/kg)饲料,饲养6个月和12个月后从各组中随机抽出10只小鼠,分别检测其血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酮酸合量。[结果]发现慢性氟、砷染毒和氟砷联合染毒均引起血清LPO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全血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S0D和全血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慢性砷染毒和氟砷联合染毒引起全血丙酮酸含量显著升高(P<0.01)。但各慢性染毒组这些指标的变化程度不同,12个月氟砷联合染毒组全血GSH含量显著低于氟染毒组(P<0.05),砷染毒组和氟砷联合染毒组全血GSH-Px活性均显著低于氟染毒组(P<0.05)。[结论]慢性氟、砷染毒及氟砷联合染毒均引起小鼠血中LPO含量升高、抗氧化能力降低;慢性砷染毒和氟砷联合染毒引起细胞代谢异常;并且氟、砷两毒物对这些作用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了解氟病区水氟含量与8~12岁儿童氟斑牙和龋齿患病的关系,为有效保护和提高儿童青少年口腔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西安市20个不同水氟含量的病区村作为监测点,调查监测点8~12岁全部在校儿童氟斑牙和龋齿患病情况.结果 20个监测点儿童氟斑牙总患病率为22.71%,儿童氟斑牙的患病率及病情严重程度随着水氟含量的增加而上升(x2=171.37,P<0.01),水氟含量1.0~<1.5和≥1.5 mg/L 2个组氟斑牙患病率均超过30%,最高达到了50%.929名儿童龋齿患病率为28.20%,龋患率随着水氟含量的升高而降低(x2=36.24,P<0.01).水氟含量<0.2 mg/L组龋患率高于其他4个组(P<0.05).在性别分布上,男、女生氟斑牙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8,P>0.05),女生龋齿患病率高于男生(x2=6.82,P<0.05).结论 预防氟斑牙和龋齿流行适宜的水氟范围为0.2~1.0 mg/L,在监测儿童氟斑牙病情的同时应密切关注龋齿患病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氟对大鼠股骨中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饮水含氟50 mg/L)、高氟组(饮水含氟5 mg/L),饲养6个月后股动脉放血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股骨组织中OSX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SX mRNA表达。结果高氟组大鼠OSX阳性成骨细胞数[(51.47±3.37)个]增多,明显高于低氟组[(36.80±2.83)个]和对照组[(27.00±2.9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氟组OSX mRNA是对照组的2.10倍,高氟组OSX mRNA是对照组的2.82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可导致大鼠骨组织OS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高,OSX可能参与氟引起的骨骼损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8.
碘氟联用对大鼠红细胞膜磷脂和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氟及碘氟联用对大鼠红细胞膜磷脂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饮用加氟(150mg/L)及同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碘化钾(0.003,0.03,3mg/L)溶液共5个月,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红细胞膜磷脂和肪肪酸含量。结果高碘高氟组大鼠血液红细胞膜磷脂含量下降;高氟组大鼠血液红细胞膜的不饱和脂肪酸下降,饱和脂肪酸含量上升,中等浓度的碘起到毒性协同作用。结论长期摄入过量氟导致血液红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改变,不饱和脂肪酸减少,这可能与自由基水平升高所造成的脂质过氧化增强有关;一定浓度的碘可能对氟中毒大鼠血液中红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氟中毒对大鼠骨组织中转录因子Dlx5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Dlx5在氟骨症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本研究用36只SD大鼠按性别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饮自来水,含氟〈0.5rag/L)、低氟组(饮含氟5.0mg/L的自来水)、高氟组(饮含氟50mg/L的自来水),6个月后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大鼠尿氟及骨氟含量,HE染色观察骨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骨组织进行Dlx5蛋白及mRNA水平的定量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染氟大鼠骨组织骨小梁增宽、骨皮质增厚等骨硬化表现;染氟大鼠骨组织Dlx5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低-蛋白-28.381,F高-蛋白-343.515,F1低-mRNA-27.767,F高-mKNA-353.987,P均〈o.05)。结论过量的氟可上调Dlx5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出现骨质硬化。  相似文献   

20.
甲醛吸入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甲醛吸入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昆明种小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清洁空气)、甲醛低(1mg/m3)、中(3mg/m3)、高(5mg/m3)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静式甲醛吸入染毒,每天2h,连续14d。染毒结束后,采用跳台实验、避暗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小鼠进行神经行为学测试,检测其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随着甲醛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体重增长缓慢。跳台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小鼠错误次数增多,从平台跳下的潜伏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避暗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小鼠错误次数增多,由明箱进入暗箱的潜伏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小鼠逃避潜伏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较高剂量甲醛可导致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甲醛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