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目的:通过晚期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DNA的基因突变检测,筛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肺癌患者,分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中位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探讨突变特征及其在肺癌靶向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江西省胸科医院收治的50例肺腺癌患者的胸腔积液中提取DNA,采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突变患者服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250 mg每日一次,厄洛替尼150 mg每日一次,或埃克替尼125 mg每日3次)直至疾病进展,观察疗效\生存时间、不良反应。结果:50例肺癌胸腔积液中检测出EGFR突变36例,其突变率为72.0%。在这些突变的样本中,外显子19和21突变分别占80.5%(29/36)和19.5%(7/36)。36例患者均可评估疗效,客观缓解率(ORR)66.7%,疾病控制率(DCR)88.9%,整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0.0个月(8.6~11.3个月),EGFR19外显子突变和21外显子突变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10.0、9.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48,P=0.213);整组总生存期(OS)为26个月(23.4~28.5个月),EGFR19外显子突变和21外显子突变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28.0、21.0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85,P=0.006)。在整个治疗组出现的不良反应中,皮疹最常见,其次为腹泻。结论:检测肺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中EGFR基因突变,可预测靶向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正>盐酸厄洛替尼属于新型的低分子量的喹唑啉类化合物,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EGFR野生型晚期肺腺癌,疗效确切而不良反应少,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本文为盐酸厄洛替尼片治疗EGFR野生型晚期肺腺癌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厄洛替尼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在笔者医院住院治疗的9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经DNA直接测序法和ARMS方法对EGFR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查,并将其分为EGFR野生型组和突变型组,并比较厄洛替尼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EGFR突变型组患者近期临床治疗效果均显著高于野生型组(P<0.05);突变型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等明显高于野生型组患者(P<0.05);突变型组患者不良事件包括腹泻13例,皮疹7例,野生型组患者不良事件包括腹泻12例,皮疹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洛替尼在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方面其临床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轻,EGFR基因检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厄洛替尼用于既往吉非替尼控制后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厄洛替尼用于既往吉非替尼控制后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观察厄洛替尼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厄洛替尼用于既往吉非替尼控制后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有效率0%,疾病控制率75%(9/12),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180 d(6.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831 d(27.7个月).结论 对于既往吉非替尼有效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吉非替尼失败后,厄洛替尼可作为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厄洛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线和三线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ⅢB期和Ⅳ期接受二线或三线厄洛替尼治疗的NSCLC患者,其中84例患者接受厄洛替尼二线治疗,61例患者接受厄洛替尼三线治疗。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厄洛替尼二三线治疗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15.5%和13.1%(P=0.690),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1.9%和60.7%(P=0.87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4.000个月和3.330个月(P=0.334),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21.770个月和25.830个月(P=0.461)。两组不良反应近似。结论厄洛替尼用于晚期NSCLC二线治疗或三线治疗,两者疗效相当。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21外显子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在接受埃克替尼单药或联合含铂双药化疗一线治疗中与EFGR19外显子突变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20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4例EGFR突变阳性初治晚期NSCLC患者,其中EGFR21外显子突变82例,38例埃克替尼单药治疗,44例埃克替尼联合含铂双药治疗;EGFR19外显子突变92例,43例埃克替尼单药治疗,49例埃克替尼联合含铂双药化疗。分别比较EGFR21及19突变患者在两组治疗方案中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差异。结果: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的患者中,EGFR21外显子突变患者的中位PFS较EGFR19外显子突变患者减少3.5个月(9.5个月vs. 13.0个月,P=0.046),中位OS、治疗1个周期后ORR、DCR无显著差异(P > 0.05)。埃克替尼联合含铂双药化疗的患者中,EGFR21外显子突变患者较19外显子突变患者PFS、OS、治疗1周期后ORR、DCR无显著差异(P > 0.05)。EGFR21外显子突变患者中,联合组中位PFS较单药组延长5.8个月(15.3个月vs. 9.5个月,P=0.002),中位OS较单药组延长20.2个月(46.0个月vs. 25.8个月,P=0.004),两组患者治疗1周期后ORR、DCR无显著差异(P > 0.05)。EGFR19外显子突变患者中,联合组中位PFS较单药组延长9.1个月(22.1个月vs. 13.0个月,P < 0.001),中位OS较单药组延长35个月(61.0个月vs. 26.0个月,P < 0.001),两组患者治疗1周期后ORR、DCR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对于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埃克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对比埃克替尼单药治疗,可显著改善PFS及OS,尤其应用于21外显子突变患者中可取得与19外显子突变患者相当的PFS及OS。  相似文献   

7.
厄洛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长达14个月,最近发表在((Clin Cancer Res)的一项研究认为,PFS还可能受到治疗前EGFR T790M突变以及DNA修复基因通路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一线应用EGFR-TKIs靶向治疗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12例,应用吉非替尼(250 mg 1次/d口服)68例,应用厄洛替尼(150 mg 1次/d口服)15例,应用埃可替尼(125 mg 3次/d口服)29例。观察患者接受EGFR-TKIs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期( PFS)。结果112例患者接受EGFR-TKIs治疗,共109例完成治疗,本组无CR病例,26例患者获得PR,42例患者疗效为SD,41例患者PD,有效率(ORR)23.8%,疾病控制率(DCR)62.4%。3例不能耐受而中止用药。全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mPFS)为6.0个月。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可替尼各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EGFR-TKIs靶向治疗药物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可替尼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在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治疗中疗效差异。方法按
照入组标准选择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NSCLC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吉非替尼250 mg/d治
疗,一组接受厄洛替尼150 mg/d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次要观察指标为总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
(DCR)。结果共入组50例患者,其中吉非替尼组27例,厄洛替尼组23例,吉非替尼和厄洛替组的中位PFS分别为8.0个月和
10.0个月,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293),但厄洛替尼组略显优势。ORR分别为55.6%和60.9%(P=0.711);DCR分别为85.2%和
87.0%(P=0.861)。无论19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还是21号外显子的L858R错义突变均可以从EGFR-TKI治疗中获益,且突变位
点的不同不能导致EGFR-TKI疗效的差异(P=0.072)。结论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均是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NSCLCL患者
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案,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但厄洛替尼略显优势。无论19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还是21号外显子的L858R错义
突变均可以从EGFR-TKI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厄洛替尼与多西他赛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一线化疗失败的NSCLC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采用多西他赛(多西他赛组,39例)75 mg/m~2,静脉滴注2 h,每21 d 1次;厄洛替尼(厄洛替尼组,39例)150 mg口服,1次/d。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Karnofsky评分、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结果厄洛替尼组的ORR、DCR均显著高于多西他赛组(28.2%vs.10.3%,61.5%vs.38.5%,均P<0.05);与多西他赛组比较,厄洛替尼组皮疹程度显著升高,血小板下降及肝功能异常明显减轻(P<0.05);化疗后2组Kamofsky评分均明显升高(t=7.16,5.00,P<0.05),且厄洛替尼组显著高于多西他赛组(£=3.81,P<0.05)。厄洛替尼组中位PFS为7.73个月(95%CI 7.51~7.90),多西他赛组中位PFS为7.30个月(95%CI 7.08~7.52),厄洛替尼组中位PFS显著长于多西他赛组(χ~2=5.80,P<0.05)。结论厄洛替尼靶向治疗可提高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较好,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葛小琴  袁瑛  沈虹 《浙江医学》2010,32(7):1028-1030
目的 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对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的初治或经治的29例晚期NSCLC的患者,予吉非替尼250mg/d或厄洛替尼150mg/d 口服,至肿瘤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结果 29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8.3%,疾病控制率为72.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7.7个月;随访结束时11例患者死亡,死亡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主要的的毒副作用是皮疹和腹泻,均可耐受.结论 EGFR-TKI制剂治疗N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影响因素和毒副作用。方法:对接受过1个周期以上含铂化疗方案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每天口服150mg厄洛替尼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副作用,观察疗效、生存时间和不良事件。结果:2008-12~2010-12,共有60例入组,全组60例病人均可以评价疗效,其中CR3例(5%),PR25例(41.7%),SD20例(33.3%),PD12例(20%),RR为46.7%,DCR48例(8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0.2mo,中位生存期16.3mo,1年生存率66.7%。腺癌病人无进展生存期8.5mo,非腺癌病人为3.2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44,P=0.001);未出现皮疹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2mo,出现皮疹者8.2mo,出现皮疹者较未出现皮疹者总生存期明显延长(χ2=19.377,P=0.001)。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皮疹(90%)和腹泻(11.7%),多为轻、中度。结论: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二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失败后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对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1日-2012年5月1日具有明确细胞或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为ⅢB或Ⅳ期的NSCLC患者120例,且明确接受过二线靶向治疗后经证实疾病进展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患者EGFR—TKI治疗经证实失败后,分别接受了最佳支持治疗(BSC),单药化疗以及含铂方案的两药联合化疗,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显示不同方案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整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与性别、年龄无关;化疗,尤其是含铂方案的联合化疗能明显提高其疾病无进展期及生存时间,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NSCLC患者在靶向治疗失败后,化疗,尤其是含铂方案的联合化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PFS及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肺腺癌EGFR19号外显子缺失和EGFR21号外显子突变患者一线化疗和靶向治疗进行生存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番禺中心医院就诊的101例肺腺癌患者资料,筛选出45例已做EGFR检测的患者,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各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在45例EGFR基因突变患者中,筛选出19例19号外显子缺失和14例21号外显子突变患者,分别分析其一线化疗和靶向治疗生存状况.结果 19号外显子缺失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1.2个月,较21号外显子突变者的10.3个月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9号外显子缺失患者靶向治疗的OS为12.2个月,较一线化疗的10.1个月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1外显子突变患者靶向治疗的OS为11.5个月,较一线化疗的8.3个月时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腺癌EGFR19号外显子缺失和EGFR21外显子突变患者中,靶向治疗总生存时间较一线化疗的总生存时间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I,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及EGFR-TKI的治疗效果。方法:从94例晚期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提取DNA,采用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EGFR基因18、19、20、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对EGFR基因突变可评估患者采用TKI口服治疗(吉非替尼250mg/d、厄洛替尼150mg/d),评价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及无疾病进展时间。结果:94例患者中39例(41.5%)存在EGFR基因突变,其中27例外显子19突变.2例外显子20突变,9例外显子21突变、1例外显子18突变。女性患者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56.1%vs30.2%.P〈0.05);腺癌患者突变率高于非腺癌患者(48%/)815.8%,P〈0.05);不吸烟者突变率显著高于吸烟者(50.8%vs20.7%,P〈0.05)。16例患者口服TKI后部分缓解5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PD4例,客观有效率为31.2%,疾病控制率为75.0%,截至随访结束,仍有14例患者生存,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1.3l±4.44)个月,1年生存率为43.8%,、结论:DNA直接测序检测晚期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具有高度敏感性,以EGFR基因突变结果为依据,应用TKI治疗晚期NSCL C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观察治疗前的EGFR基因检测情况。方法对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口服盐酸埃克替尼治疗的90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EGFR基因检测采用ARMS法。结果盐酸埃克替尼治疗肺癌患者EGFR基因检测率为48.9%。盐酸埃克替尼一线、二线治疗组的EGFR基因检测率分别为79.5%、30.0%(P〈0.05)。可评价疗效的8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31例(34.8%),疾病稳定(SD)38例(42.7%),疾病进展(PD)20例(22.5%)。客观缓解率(ORR)为34.8%,疾病控制率(DCR)为77.5%。89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7个月(0.6-17.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8.2个月(1.1-31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毒性和胃肠道毒性,经对症处理后能耐受。结论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NSCLC具有明显的疗效以及良好的安全性,化疗可能降低EGFR基因突变的阳性率。现阶段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率较低,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厄罗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0例晚期NSCLC患者接受了厄罗替尼治疗,其中19例进行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检测.中位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结果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96%)和腹泻(32%).中位生存期为21.8月,95%可信区间(CI)为17.1~26.4月.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7.0月,95%CI为3.9~10.1月.19例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检测的患者中,突变型8例、野生型11例.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62.5%和9.1%,差异具有显著性(X2=6.631,P=0.036);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6.330(95%CI2.803~29.857)和5.570月(95%CI2.441~8.699),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X2=8.799,P=0.003).结论 晚期NSCLC患者接受厄罗替尼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microRNA-21及其调控基因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肺腺癌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以 2020年 10月至 2020 年 12 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0例经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肺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肺腺癌24例和肺鳞癌6例,同时以癌旁肺组织作为对照。实时定量PCR检测microRNA-2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icroRNA-21调控基因EGFR的蛋白表达和定位。  结果  癌旁肺组织中microRNA-21和EGFR表达水平较低,与癌旁组织比较,肺腺癌和肺鳞癌组织中microRNA-21和EGFR表达均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肺腺癌组织比较,肺鳞癌组织中的microRNA-21和EGFR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microRNA-21及其调控基因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肺腺癌和鳞癌中呈高表达,且表达趋势一致,可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与预后。  相似文献   

19.
冯广加  吉兆宁 《西部医学》2013,25(3):425-427
目的探讨不同维持治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ⅢB~IV期非小细胞肺癌,经4周期标准泽菲、顺铂化疗方案治疗病情未进展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A、B、C3组,A组给予泽菲与对症支持治疗;B组给予多西他赛与对症支持治疗;C组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以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作为观察终点。比较泽菲与多西他赛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期。结果A、B、C3组PFS分别为5.9、6.2和2.8个月,3组患者中住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泽菲与多西他赛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能延长患者的PFS,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