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四黄止痢颗粒及其组分联合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单药、3种中药联合、4种中药联合以及6种中药联合(自配四黄止痢颗粒)、市售四黄止痢颗粒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IC和MBC。结果表明,四黄止痢颗粒方剂的6种中药中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是黄连,MIC、MBC均为1.563 mg/mL;板蓝根的MBC大于200 mg/mL,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差。3种药物联合应用,其中黄柏+黄连+大黄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菌效果最好,其MIC、MBC均为0.781 mg/mL;4种药物联合应用,其中板蓝根+大黄+黄柏+黄连、黄芩+大黄+黄柏+黄连、黄芩+板蓝根+黄柏+黄连等3组中药联合的抗菌效果最好,其MIC、MBC均为0.781 mg/mL。自配四黄止痢颗粒的MIC和MBC为50 mg/mL;市售四黄止痢颗粒方剂MIC均为200 mg/mL。3种中药联合、4种中药联合应用的抗菌活性明显优于单味中药,且都比自配四黄止痢颗粒和市售四黄止痢颗粒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菌效果好,其中精简的组方中,黄柏+黄连+大黄对多杀性巴杆菌的抗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体外抑菌法从23味中草药中筛选抑制南美白对虾致病弧菌的中草药。结果表明:23味中草药对4种南美白对虾致病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五倍子、诃子、黄芩和大黄对4种致病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较为显著。其对南美白对虾副溶血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06、0.036、0.98和0.98mg/ml;对鳗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24、0.49、0.98和1.95mg/ml;其对需钠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001、0.004、0.49和1.95mg/ml。五倍子、诃子、黄芩和大黄可有效抑制4种南美白对虾致病弧菌。  相似文献   

3.
3种抗生素对3种常见鱼类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盐酸恩诺沙星、乳酸恩诺沙星和乳酸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的体外抑菌活性,本实验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杀菌曲线,研究3种常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对3种水产病原菌的体外药效学特性.结果表明:乳酸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和哈维氏弧菌抑菌效果最好,MIC分别为0.244μg/mL和1.954μg/mL:盐酸恩诺沙星对鳗弧菌抑菌效果最好,MIC为0.122μg/mL;8 MIC的乳酸诺氟沙星药液在12 h内完全杀灭嗜水气单胞菌,在24 h内也能全部杀灭哈维氏弧菌,8 MIC的盐酸恩诺沙星药液在24 h内全部杀灭鳗弧菌.本研究为3种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大黄芩鱼散半仿生提取物的制备工艺,本研究以均匀实验设计U5(53)安排实验,考察提取溶媒pH、料液比、提取时间对提取物抗鹅沙门氏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影响,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结果显示:大黄芩鱼散半仿生提取最优的工艺为pH 8.3,料液比1:40,提取时间0.5 h,对鹅沙门氏菌的MIC为(9.10±0.11)mg/mL,HPLC可以同步检测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有黄芩苷、槲皮素、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 [关键词] 大黄芩鱼散|半仿生提取|均匀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中草药对半滑舌鳎源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ryi)的抑杀效果,选择38种常用中草药,采用牛津杯打孔法测定了中草药对半滑舌鳎源哈维氏弧菌的敏感性。结果哈维氏弧菌对五倍子、诃子和黄连等9种中草药高度敏感,其抑菌圈直径为22~27 mm;对大黄、虎杖和秦皮等10种中草药敏感,其抑菌圈直径为12~19 mm;对其他中草药无抑菌作用。同时,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和液体涂布法测定了上述19种中草药对哈维氏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上述中草药对哈维氏弧菌均具有抑杀作用,其MIC和MBC分别为1.5~50 mg/mL和3.1~100 mg/mL,其中以五倍子的抑杀效果最好,对哈维氏弧菌的MIC为1.5 mg/mL,MBC为3.1 mg/mL。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牛耳大黄水提物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采用体外抑菌试验研究牛耳大黄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牛耳大黄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值皆为320mg/mL和640mg/mL.结果表明牛耳大黄水提物在体外有一定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有效控制水产养殖动物弧菌病的中草药,本研究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100种常见中草药提取液对溶藻弧菌的抑制作用。采用t检验对其中24种有明显抑菌效果的药液pH值调至中性前后的抑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它们的抑菌效果下降极显著(p<0.01)。采用双倍试管稀释法测定7种中草药在pH值调至中性后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在药液pH值调至中性后,五倍子、公丁香和石榴皮能够有效抑杀溶藻弧菌。五倍子的MIC和MBC值均为7.813 mg/mL;石榴皮的MIC和MBC值均为15.625 mg/mL;公丁香的MIC和MBC值均为125 mg/mL;黄连、黄精和大黄的MIC和MBC值均为500 mg/mL;五味子的MIC和MBC均为1 000 mg/mL。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白头翁散对不同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本试验采用水提法分别提取白头翁散组方中4味中药白头翁、秦皮、黄柏、黄连的有效成分,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4味中药、自配白头翁散方剂及两种市售白头翁散水提物对7种不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单味中药中黄连对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胞杆菌、无乳链球菌、副溶血弧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呈现较好的抑菌效果和杀菌效果,MIC为1.563~50.000 mg/mL,MBC为6.25~400.00 mg/mL。自配白头翁散方剂抑菌和杀菌效果更好,MIC为0.781~25.000 mg/mL,市售白头翁散的抑菌效果和杀菌效果均不及自配白头翁散。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中药及其复方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取乌梅、五倍子、山茱萸、黄芩等30种中药,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药水提物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并筛选出抗菌作用较强的中药水提物与其他中药水提物组成复方,测定中药复方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五倍子、乌梅、金银花、大青叶、黄芩、薄荷、五味子、青蒿、秦皮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MIC为6.25 mg/mL),而五味子和乌梅对大肠杆菌杀菌活性最强(MBC为50 mg/mL)。选取9种中药水提物作为主药与其他中药水提物分别组成复方后,大部分复方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提法和乙醇回流加热法分别提取功劳叶,应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检测功劳叶提取物对试验菌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ory Consistency,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sistency,MBC)。结果显示,功劳叶醇提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69 mm、15.40 mE;MIC值分别是31.3 mg/mL、125 mg/mL;MBC值分别是62.5 mg/mL、500 mg/mL。功劳叶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13.54mm,其MIC值、MBC值分别是62.5 mg/mL、500 mg/mL,对大肠杆菌抗菌活性较弱,其MIC值为500 mg/mL,MBC500 mg/mL。功劳叶不同提取物对细菌的抗菌活性有所差异,功劳叶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由不同程度的抑菌或杀菌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进一步开发植物药进行畜禽大肠杆菌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摘了本地生长的马鞭草、马齿苋、忍冬藤、蒲公英等四种植物,应用水提醇沉法制备提取液,用纸片扩散法和试管两倍稀释法对猪源、鸽源、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效果试验,同时以小鼠为试验动物,检测四种植物提取液体内的抗菌作用。结果显示,四种植物对猪源大肠杆菌的抑菌圈在10~14 mm之间,均为中敏;对鸽源大肠杆菌在10~22 mm之间,马鞭草极敏,蒲公英高敏;对牛源大肠杆菌在7~14 mm之间,马鞭草高敏,蒲公英、忍冬藤中敏,马齿苋低敏。马鞭草对猪源、鸽源大肠杆菌的MIC和MBC是31.25 mg/mL,对牛源是62.5 mg/mL;蒲公英对猪源、鸽源的大肠杆菌MIC和MBC是62.5 mg/mL,对牛源是125 mg/mL;马齿苋对猪源的MIC和MBC是62.5 mg/mL和125 mg/mL,对鸽源、牛源的MIC和MBC分别是125 mg/mL和250 mg/mL;忍冬藤对猪源、牛源的MIC和MBC分别是125 mg/mL和250 mg/mL,对鸽源MIC和MBC是62.5 mg/mL和125 mg/mL。小鼠体内抗菌作用提示,用蒲公英和马鞭草1.88 g/kg、马齿苋和忍冬藤3.75 g/kg进行预防,可使感染大肠杆菌的小鼠成活率为达100%。四种植物提取液对大肠杆菌体外抑菌和体内抗菌均有较好的效果,马鞭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改善胡蜂毒素(mastoparan,MP)的抗菌、抗肿瘤活性并减少细胞毒性,本研究通过分子杂合方法对其进行改造,并初步鉴定设计的杂合多肽的生物活性。以天蚕素A的N-端1-8序列片段和胡蜂毒素的保守序列为模板进行杂合设计,获得一条新型杂合肽KL-21。以胡蜂毒素MP-L作为参照,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微量倍比稀释法、杀菌动力学方法、溶血试验、CCK-8法分别对KL-21和MP-L进行理化参数分析、结构预测、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杀菌动力学研究、溶血活性测定及肿瘤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KL-21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杀灭细菌,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性菌(大肠杆菌)的MIC均为4~8 μg/mL,MBC均为8~16 μg/mL;KL-21对真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MIC为32 μg/mL,MBC为64 μg/mL。兔红细胞溶血试验表明,KL-21在128 μg/mL时溶血活性仅为20%,较MP-L的溶血活性明显降低。细胞毒性试验表明,KL-21对肺癌细胞A549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16 μg/mL的体外抑制率达86%。研究表明,新型杂合肽KL-21较MP-L的抗菌和抗肿瘤活性有较大提高,细胞毒性显著降低,可以作为先导肽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3.
应用常规分离鉴定技术,对湛江市某养鹅场的病鹅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鱼腥草、五倍子、黄芩等30种中药药液对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筛选出抗菌作用较强的中药作为主药,与其他中药组成复方,测定中药复方对病原菌的体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分离的病原菌符合巴氏杆菌的生化特性;五倍子(MIC=3.125mg/mL)和诃子(MIC=12.5mg/mL)对巴氏杆菌有较强抑菌活性,选取五倍子、诃子、五味子、乌梅、山茱萸、石榴皮、栀子和虎杖作为主药与其他中药分别组成复方,主药与大多数中药组成的复方抗菌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测定24味中草药对哈维氏弧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筛选出具有较好体外抑菌作用的单味中草药,试验采用水提法提取诃子、知母等24味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琼脂平板打孔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中草药对哈维氏弧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乌梅、苏木、黄芩、夏枯草、连翘、女贞子这6种药物抑菌效果较好,其中黄芩和苏木的平均抑菌圈直径在25 mm以上,MIC和MBC均为31.25 mg/m L。说明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穿白痢康复方中草药的抗菌活性,以大肠杆菌为试验菌株,以营养肉汤为溶媒制备中草药提取物,微孔-平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人工诱导雏鸡大肠杆菌病理模型,随机分为穿白痢康提取物(CLE)高、中、低剂量组,硫酸新霉素组、穿白痢康丸组及对照组,连续口服给药5 d,以治愈率、有效率为指标考察药物疗效。结果显示:CLE体外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均为62.5 mg/mL;CLE组的有效率在50%以上,治愈率达到75%以上,且高剂量组、中剂量组的有效率极显著高于低剂量组、穿白痢康丸组(P <0.01)。由此表明,穿白痢康复方中草药提取物体外、体内对鸡大肠杆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9种抗菌药物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MIC和MBC)。结果表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诺氟沙星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IC均为0.125μg/mL,诺氟沙星MBC为0.5μg/mL,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的MBC都为1.0μg/mL。氟苯尼考、替米考星和卡那霉素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IC分别为:0.5、2和2μg/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对多重耐药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uis)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解决猪链球菌的耐药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以5株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猪链球菌(S1018、S894、S786、S815和S844)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AgNPs对5株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通过测定AgNPs作用下细菌的生长速率以及不同浓度AgNPs对猪链球菌的抑制率来评价AgNPs的抗菌活性;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各菌株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和6.25、12.5、25、50 μg/mL AgNPs对5株多重耐药猪链球菌菌株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 AgNPs对S1018株的MIC和MBC均为12.5 μg/mL,对其余4株多重耐药猪链球菌的MIC和MBC均为25.0 μg/mL;AgNPs对多重耐药猪链球菌的抗菌活性好,25~100 μg/mL AgNPs对5株菌的抑制率可以达到96.60%~99.70%,在1/2MIC、1MIC和2MIC AgNPs作用下细菌生长速率明显受到抑制。5株多重耐药猪链球菌均能形成生物膜,6.25、12.5、25、50 μg/mL AgNPs对5株多重耐药猪链球菌菌株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为17.98%~45.58%。【结论】 AgNPs对多重耐药猪链球菌的活性和生物膜形成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单味药及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用煎煮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探讨了黄连、五倍子、大黄、诃子等中药单味药及中药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体外抑菌作用,测定了抑菌圈大小.采用双倍试管稀释法测得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16种中药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黄连、诃子、大黄的水提物的抑菌效果最好,MIC值分别为7.81 mg/mL、15,63 mg/mL、31.25 mg/mL、62.50 mg/mL.五倍子作为主药,分别与诃子、黄连、大黄接一定比例组成的复方的MIC分别为3.906 mg/mL、7.813 mg/mL、15.625 mg/mL.通过对筛选的复方与市场上销售的3种成品复方的体外抑菌活性的比较,发现本实验室筛选的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有害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抗菌肽对四种有害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3×1016CFU/ml)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副溶血弧菌(1.6×10~(14)CFU/ml)、溶藻弧菌(7.5×10~5CFU/ml),对嗜水气单胞菌(8.5×10~5CFU/ml)的抑菌效果最弱。抗菌肽对四种有害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分别是0.8、0.8、1.6、3.2 mg/ml。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4,(8):1324-1327
为筛选能有效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中药,本研究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和琼脂平板培养计数法探讨黄连等16种中药提取物对副猪嗜血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显示,黄连和黄柏对副猪嗜血杆菌的抗菌效果最好,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均为0.98g/L;黄芩、虎杖、秦皮的MIC为1.95g/L,抗菌效果较好;其次是蒲公英、连翘等10味中药,其MIC范围为3.90~62.50g/L;而白鲜皮和紫花地丁的抗菌效果相对较差,MIC为125.00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