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炎痛息康铜药效及毒理学初探宋斯贞,张华民,石乐鸣(药理学教研室,256603无棣县人民医院,251900)关键词炎痛息康铜;耳片水肿;大鼠;小白鼠;交叉菜炎痛息康属息康类解热镇痛药,七十年代初由美国新泽西洲Warner-Lambert研究所合成[1]...  相似文献   

2.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单侧发病较多。既可因受风寒湿、劳损引起,也可由腰骶病或盆腔附件炎、梨状肌炎、糖尿病等继发。两年来,我院应用镇痛擦剂外擦治疗坐骨神经痛,发现此药具有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息痛颗粒的协同镇静作用。方法 :用延长阈剂量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法及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协同作用法 ,测定息痛与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结果 :大、中、小剂量的息痛颗粒剂与戊巴比妥钠均有协同作用。结论 :息痛颗粒有明显的协同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炎性痛时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μ型阿片受体(mu opioid receptor,MOR)表达的变化及炎症局部注射MOR激动剂和拮抗剂对痛阈的干预作用,探讨MOR在慢性炎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足底注射弗氏完全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制备大鼠慢性炎性痛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RG MOR阳性细胞的表达;经大鼠足跖背部分别注射MOR激动剂、拮抗剂,采用辐射热法检测给药前后大鼠痛阈的变化。结果足底注射CFA诱导出大鼠慢性炎性痛,在造模后第18天,痛阈依然低于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FA大鼠DRG MOR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0.01);足跖背部注射MOR激动剂减轻CFA大鼠的疼痛,对正常大鼠痛阈无影响;足跖背部注射MOR拮抗剂加重CFA大鼠的疼痛,对正常大鼠痛阈无影响。结论 DRG神经元MOR在慢性炎性痛时表达上调,参与慢性炎性痛的外周调控,可能有助于防止慢性痛的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5.
吡罗昔康擦剂皮肤致敏试验杨哲,徐新力(科技开发部)赵宇民(附属第一医院)吡罗昔康(Piroxicam)为抗炎镇痛药,口眼对胃肠道、肝、肾、中枢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偶有一定的副作用。辽宁省药物研究所以外用为目的研制出罗昔康擦剂,不仅对机体局部炎症性疼痛效...  相似文献   

6.
息痛颗粒对正常大鼠自然戒断症状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息痛颗粒是否具有药物依赖性。方法 :以息痛颗粒 (30、15、1g·kg- 1 ·d- 1 )三个剂量分别对大鼠灌胃给药 ,连续 2 8d。盐酸吗啡以剂量递增法对大鼠皮下注射作阳性对照。停药后观察有无戒断症状及体重变化。结果 :息痛颗粒各组戒断症状及体重变化均不明显 ,吗啡组戒断症状明显 ,体重明显下降 ,息痛颗粒各组与吗啡组相比戒断症状分值有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息痛颗粒无药物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P2X3亚单位是嘌呤受体P2X家族成员之一,高度选择性的表达于伤害感受器上,参与炎性痛病理过程。目前炎性痛的动物模型主要包括福尔马林炎性痛模型、弗氏佐剂炎性痛模型、角叉菜胶炎性痛模型、蜜蜂毒炎性痛模型等。不同的炎性痛模型具有不同的病理特征,福尔马林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双时相的自发痛,由于炎症持续时间的不同,角叉菜胶模型一般用于亚急性的炎症模型,而弗氏佐剂模型和蜜蜂毒模型,以及松节油模型则用于慢性炎性痛模型研究,P2X3受体在其中的表达和功能可能有所不同,本文就外周P2X3受体在不同炎性痛模型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丁谊  岑英文  杨进 《甘肃医药》2009,28(1):43-45
目的:观察密钙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骨病的疗效。方法:选择伴有不同程度骨关节疼痛及全身疼痛的2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治疗3个月,观察疼痛改善的程度以及骨密度变化情况,同时停止服用止痛剂,定期复查血清钙、磷,治疗前后检测骨密度。结果:密钙息治疗后患者骨痛明显缓解,血清钙和磷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前后骨密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密钙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骨病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耐受性好,可以迅速缓解骨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息痛颗粒有无类似吗啡样药物依赖性潜力。方法对以剂量递增法形成之吗啡依赖性大鼠,替之以息痛颗粒(30、15、1g·kg-1·d-1)灌胃给药,连续3d,以吗啡作为阳性对照药,观察戒断症状及体重变化。结果息痛颗粒替代给药各组动物戒断症状明显,体重显著下降,而吗啡组动物戒断症状及体重均无明显改变。息痛颗粒组大鼠与吗啡组相比,戒断症状分值显著增高(P<0.01)。结论息痛颗粒对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无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扩血管模型与息痛颗粒对大鼠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息痛颗粒对大鼠外周血、脑组织 5 -羟色胺 (5 -HT)含量的影响。方法 :息痛颗粒 (4 .86 ,2 .4 3,0 .97g·kg-1·d-1)大鼠灌胃给药 ,以镇脑宁作阳性对照药。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鼠血浆、脑组织 5 -HT含量。结果 :息痛颗粒对大鼠血浆及脑组织 5 -HT浓度无明显影响。结论 :息痛颗粒治疗偏头痛机制可能与 5 -HT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黄芪擦剂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为制定黄芪擦剂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双波长薄层扫描法。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8.19%,RSD=1.90%,n=5。结论测定结果准确、稳定、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该法可作为黄芪擦剂质量标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应用自制克痛王擦剂涂擦治疗军事训练中急性软组织损伤69例,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息痛颗粒对犬脑血流量和血压的影响。方法将犬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尼莫地平组(6.2 mg.kg-1),镇脑宁组(37.26 mg.kg-1),息痛颗粒高剂量组(1.29 g.kg-1),息痛颗粒低剂量组(0.25 g.kg-1)。经十二指肠给药,以尼莫地平和镇脑宁作阳性对照药,观察记录给药前后脑血流量和血压的变化。结果息痛颗粒高剂量显著增加犬脑血流量(P<0.05),显著降低血压(P<0.05);息痛颗粒低剂量显著减少脑血流量,对血压无明显影响。结论息痛颗粒低剂量减少犬脑血流量,对血压无明显影响,高剂量显著增加犬脑血流量,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4.
慢性炎性痛作为一种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存在已久,涵盖多种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工作与生活。麦粒灸是一种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小的中医疗法。为探究麦粒灸对于慢性疼痛的治疗作用,本文对近10年内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发现麦粒灸治疗各种慢性炎性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细胞因子、调节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激活JAK-STAT信号等有关,临床效果确切,以期为麦粒灸治疗慢性炎性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HWTX-I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抗伤害作用效果。方法:将30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非用药组和HWTX-I组。采用完全弗氏佐剂在大鼠右踝关节造成单发性关节炎炎性痛模型,假手术组注射不完全弗氏佐剂,并实施硬脊膜外腔插管手术。致炎后10d内,经由留置的硬脊膜外腔插管给实验组大鼠注射60μg/Kg体重的HWTX-I进行抗伤害作用干预,非用药组经由插管注射生理盐水,同时测定各组痛评分。10d后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采用RT-PCR法测定脊髓中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1)HWTX-I组痛评分较非用药组呈下降趋势。(2)HWTX-I能下调大鼠腰段脊髓TNF-α表达。结论:HWTX-I可以明显改善单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各项痛反应指标,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炎性痛大鼠脊髓中相应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减缓痛觉过敏的形成达到减轻炎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周瑾  顾柯 《中国医刊》2012,47(11):19-23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具有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炎性关节炎,软组织风湿症,运动性损伤,头痛,痛经,拔牙后痛及癌性疼痛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甲醛炎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以及鞘内注射氯胺酮对甲醛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PKC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采用改良Yaksh法进行鞘内置管,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NS组)、氯胺酮50μg组(K1组)和氯胺酮100μg组(K2组)。NS、K1、K2组于置管5 d后,复制甲醛炎性疼痛模型。采用疼痛加权评分法(PIS)评估大鼠甲醛致痛后1 h内的疼痛行为,24 h后测量致痛足厚度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腰5节段水平脊髓背角PKC的表达。结果与NS组比较,K1组和K2组在甲醛炎性痛第二时相的PIS值明显降低(P<0.01);致痛24 h后,NS组大鼠致痛足厚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而K1、K2组致痛足厚度与NS组比较则明显减少(P<0.05);NS组大鼠脊髓背角PKC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及免疫组化评分均较C组明显增加(P<0.01),而K1、K2组则明显低于NS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氯胺酮对甲醛炎性痛大鼠具有明显的抗伤害作用;鞘内注射氯胺酮可明显抑制甲醛炎性痛引起的脊髓背角PKC表达的增加,PKC在脊髓水平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角叉菜胶炎性痛及痛过敏中脊髓后角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变化,尤其是其时间特征。方法采用右后掌足底注射角叉菜胶复制炎性痛模型;应用NADPH-黄递酶(NADPH-d)组化法测定脊髓NOS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射角叉菜胶后12,24及48小时组脊髓后角Ⅰ-Ⅱ板层内NADPH—d阳性细胞数目及染色深度均显著增加,但以24小时组增加最为明显。结论角叉菜胶炎性痛及痛过敏中,脊髓后角NOS活性增强,且这种增强有一定的时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严重的慢性炎症疼痛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疾病的进程中,以往研究表明,电针"后三里"、"环跳"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发的慢性炎性痛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1-3]。本课题组前期研究[4-5]表明,脊髓脂氧素受体(ALX)参与神经痛及癌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为进一步探讨ALX在慢性炎性痛及电针治疗中的作用,本实验通过建立慢性炎性痛大鼠模型,观察脊髓ALX在电针镇痛中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祛风息痛丸的镇痛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方法 制备小鼠实验性疼痛模型,观察祛风息痛丸的镇痛作用.①扭体法:取昆明种小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祛风息痛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祛风息痛丸0.36,1.08,3.24 g/kg.阳性对照组灌胃阿司匹林0.4 g/kg.每Et用药1次,10 d后观察各组动物腹腔注射醋酸后5-20 min内的扭体反应次数.②热板法将小鼠放在(55±1)℃的热板上,以小鼠舔后足为疼痛反应指标,观察小鼠的热痛阈值.选用痛觉阈值在5-30 s的雌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组与给药方法与①同.给药10 d后记录各组小鼠热板法痛阈值,比较各组间的差异. 结果 ①扭体法实验结果显示,祛风息痛丸0.36,1.08,3.24 g/kg灌胃10 d使腹腔注射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对扭体反应次数的抑制率分别为25.4%,30.0%和43.4%(P<0.05).②热板法实验结果显示,给药前各组小鼠热痛阈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10 d后祛风息痛丸各剂量组小鼠热痛阈值均较给药前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祛风息痛丸组给药后热痛阈值显著延长(P<0.05). 结论 祛风息痛丸对小鼠实验性疼痛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