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灸结合加味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艾灸结合以温经汤为主方的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结合加味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经汤配合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经汤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3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痛经症状积分、PGF2α治疗后组间比较及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经汤配合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治疗的7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分组,每组35例,试验组采用加味温经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3个月复发总计率及2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痛经积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 14%)高于对照组(80. 00%),P 0. 05;试验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总计率(2. 86%)低于对照组(17. 14%)(P 0. 05);试验组治疗后3个月痛经积分低于治疗前、对照组(P 0. 05)。结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取加味温经汤治疗呈现良好效果,且复发情况较少,体现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经汤联合消炎贴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10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温经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消炎贴穴位贴敷治疗,均连续治疗5个月经周期。参照COX痛经症状量表进行评分;测定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比较2组痛经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0%,对照组为6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MSS时间、程度及PGF2α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联合消炎贴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辨证为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温经汤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有所减轻。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经汤治疗较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宋伟  程敏 《山西中医》2021,(2):44-45
目的:观察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治疗组予温经汤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69.70%(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低于对照组1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较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疗效更好,可以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21,36(5)
目的观察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治疗的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患者就诊日期单双号分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温经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为9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 0.05)。对照组的复发总计率为17.78%,研究组为2.22%,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痛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后,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经汤联合中医护理方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温经汤联合中医护理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艾灸联合止痛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病例75例,治愈35例,显效10例,有效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00%;对照组病例75例,治愈25例,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6.67%。结论中药温经汤联合中医护理方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及足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服用加味温经汤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足浴,治疗2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复发率0,对照组总有效率83.9%、复发率1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联合加味湿经汤内服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外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关元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方法:对95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以自拟通经止痛方(肉桂、延胡索、乳香、没药、地鳖虫、乌药)治疗,对照组40例以温经汤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40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8%;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0%.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经止痛方外敷关元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温经汤治疗,对照组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复发率治疗组为11.1%,对照组为5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复发率低于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热敏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5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结合热敏灸是一种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随机分成一组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观察组为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口服中成药艾附暖宫丸,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单纯口服艾附暖宫丸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取108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于经前3天开始服温经汤(吴茱萸45 g、桂枝30 g、当归30 g、川芎30 g、白芍30 g、牡丹皮30 g、阿胶45 g、麦冬60 g、党参60 g、甘草30 g、半夏45 g、生姜30 g,水煎取汁3 000 ml,每次服100 ml,每天3次),同时进行针灸治疗;对照组54例于经行第1天开始口服消炎痛。两组均治疗至经停为止,治疗4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止痛起效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7.75%。两组间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止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灸结合中药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研究温针灸合并加味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大 学城医院 2020 年 6 月至 2021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 40 例。观察组给予加味温经汤联合温针灸,对照组给予加味温经汤。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比较治疗前后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0 %,高于对照组的 7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VAS 评分均有不同 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 2 例腹泻,观察组患 者出现 2 例腹泻和 1 例自身原因意外烫伤现象,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寒凝血瘀型原发 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温针灸合并加味温经汤比单纯口服温经汤效果更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良方温经汤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良方温经汤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消炎痛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方温经汤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中证属寒凝血瘀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以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对照组40例以月月舒痛经宝颗粒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证属寒凝血瘀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52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葛华 《吉林中医药》2007,27(11):28-28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中证属寒凝血瘀型患者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以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对照组43例以月月舒痛经宝颗粒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3%,对照组总有效率79.0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证属寒凝血瘀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梅慧 《广西中医药》2014,37(4):26-27
目的:探讨《金匮要略》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消炎痛片治疗,治疗组42例给予《金匮要略》温经汤加减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要略》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优于消炎痛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纳入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随机对照试验。采用考克蓝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文献12篇,共971例患者,结果显示:合并OR值为4.51,95%可信区间CI(3.03,6.72),Z=7.4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01),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结论: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