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无机分离膜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十年来无机分离膜的制备工艺、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介绍了无机分离膜的主要制备方法,制膜条件与膜孔隙的关系,无机分离膜的特性和它的应用,讨论了无机分离膜的今后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无机分离膜在应用领域的研究情况,着重介绍了无机分离膜在气体分离、膜反应器、生物反应器和血浆成分分离等方面的应用,讨论了无机膜自身的缺陷和今后有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膜反应器是具有反应与分离双重功能的单元集成设备,通过分离与反应的协同作用强化化学反应过程,已在加氢、脱氢、分解和氧化等苛刻反应中显示出优势。膜材料是决定膜反应器性能与应用的关键因素。重点从膜材料角度出发,介绍了致密无机膜反应器与多孔无机膜反应器的特点及发展。指出应开发高分离性能、抗污染、易于封装的膜材料,加强膜反应器质...  相似文献   

4.
无机分离膜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介绍无机分离膜(主要是陶瓷膜)的发展概况,综合评述了无机膜的优缺点,应用类型、制备工艺方法以及其应有和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无机膜反应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膜反应器融反应与分离于一体,在膜反应器中,产率受化学平衡限制较小;催化剂再生比较容易;膜反应器还可以控制化学反应,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近年来无机膜反应器的应用模式、优越性、膜材料、分离和非分离膜反应器,膜反应器的理论模型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6.
溶胶—凝胶法制备无机分离膜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溶胶-凝胶法制备无机分离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无机分离膜的结构,特点和溶胶-凝胶技术制备无机分离膜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7.
不锈钢无机复合分离膜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膜.正以其优异的分离性能、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长的使用寿命,吸引看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和科研工作者的目光。本文对当前国内外的不锈钢无机复合分离膜的制备工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其已在工业生产中成功应用的领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膜反应器是具有反应与分离双重功能的单元集成设备,通过分离与反应的协同作用强化化学反应过程,已在加氢、脱氢、分解和氧化等苛刻反应中显示出优势。膜材料是决定膜反应器性能与应用的关键因素。重点从膜材料角度出发,介绍了致密无机膜反应器与多孔无机膜反应器的特点及发展。指出应开发高分离性能、抗污染、易于封装的膜材料,加强膜反应器质量和热量传递基本理论研究,以促进无机膜反应器早日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9.
萧小月  卜小东 《功能材料》1996,27(6):481-486
由于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将越来越显得紧迫。海水淡化研究的根本是如何降低成本,而其中关键问题是材料的选择。本文旨在对功能无机材料应用于海水淡化技术这一新的研究方向作一详细的分析与展望。其中着重分析无机分离膜在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中的应用,包括无机分离膜的特点和制备方法,无机反渗透膜替代有机反渗透膜和无机超滤膜应用于海水预处理等;并讨论了无机材料中硅酸盐矿物(粘土和沸石矿物等  相似文献   

10.
气体膜分离技术是过滤与分离工业的重要技术之一, 相比于传统分离技术更加高效、节能、环保。新型无机二维材料在分离膜领域的应用, 有望同时实现高选择性和高渗透率, 突破商业聚合物膜渗透率和选择性相互制约的瓶颈, 极大地促进高性能分离膜的发展。本文简述了膜的气体分离机制, 综述了石墨烯基、过渡金属硫族化物(TMDs)和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MXene)等新型无机二维材料近年来在气体分离膜领域的研究进展, 包括其设计、制造和应用, 探讨了不同材料分离膜的特点、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此外, 本文对其他新兴二维材料——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六方氮化硼(h-BN)、云母纳米片等的分离膜研究也进行了概述。最后, 对新型无机二维材料在气体分离膜领域的研究方向及面临的挑战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建构设计市场学与产业化战略设计体系,揭示设计学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创新本质,提升设计在产业链中的战略级价值与地位,破解企业产品打造、品牌塑造、业绩增长、融资上市等核心难题,驱动“政.企.学”融合创新升级。方法 基于设计学与金融科技、经济管理等学科以及“农.工.商”等产业融合进行研究,凝练28年“产.学.研”实践探索与学术理论研究成果,通过调研提炼与应用验证,建构设计产业化核心体系。结论 基于设计市场学原理、设计产业化战略理论,提出并阐明了“上市产业链、上市沸腾器、产业.企业IPO战略设计、产业战略标准‘芯片’、星云战略设计与资源系统”的核心概念与内涵,总结了“以终为始、领域细分、科技聚核、文化铸魂、集群创孵”战略设计原理,升级了“顶层战略标准制定、科技产品创新打造、文化品牌设计塑造、产业创孵平台建构”战略设计方法,构建了“设计市场学-产业化-上市链-IPO战略-标准”理论与实践体系,对探索“政产学研科教文”全域融合创新发展具有导向性意义与战略级价值。  相似文献   

12.
EDI膜堆的调试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去离子(EDI)装置的试验和多次的现场调试,根据影响EDI运行的主要因素:进水电导率、进水流量(包括淡水流量、极水流量、浓水流量)、运行电压、运行电流、水的pH、温度、压力(包括入水、产水、极水、浓水的压力),总结出现场调节较多的参数是进水流量、极水流量、浓水流量、运行电压和运行电流、运行压力,并且提出了上述参数的调节方法、调节范围和调节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张慧姝 《包装工程》2020,41(2):175-180
目的非家庭式智能养老的伦理研究和治理设计旨在为中国养老提供解决对策。方法提出非家庭式智能养老、数字劳动力、养老治理的定义,从政治、教育、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人口、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人机交互)、设计等多维视角综合研究,进行对抗性设计。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采集、分析、研究数据,包括实地调研,问卷调研,运用网络爬虫、舆情分析软件、CiteSpace等大数据采集和分析软件,利用争胜性信息设计方法,揭示养老各因素的关联模式。利用多层次数据提取,使养老、伦理、治理、AI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养老循环系统。结论养老的治理需要放在一个大的、复杂的循环系统中解决。非家庭式智能养老的伦理是治理复杂养老民生问题的基础,通过构建和设计多边社会契约和广泛的民主,重塑和设计AI时代下公共行动者的义务、责任、利益,非家庭式智能养老行动的观念、法律、信仰和路线,养老体系中工作流程和岗位、养老保障、智能平台、智能产品、资源、服务,以居家为主,其它少量辅助的养老方式等,开展公共行动,从而形成完整的养老体系和治理对策,并能够让其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4.
半导体制冷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导体制冷主要是帕尔帖效应在制冷方面的应用,半导体制冷的主要优点是:制冷迅速,操作简单,可靠性强,容易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控制,无污染等.尤其适用于制冷量不大,又要求装置小型化的场合.目前,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工农业、气象、医疗卫生等领域,实现对仪器仪表、电子元件、药品、疫苗等的冷却、加热和恒温.本文通过半导体制冷与机械制冷比较说明半导体制冷的优点和特点.针对半导体制冷的特点和应用现状,通过研究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从影响半导体制冷效率的主要方面:理论、材料、结构方式、传热方式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从中总结了半导体制冷研究的热点和成就,归纳出当前半导体制冷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影响半导体制冷的主要因素即:高优值系数材料,复杂的多参数工况以及冷热端散热方式与设计.为今后进行深入研究半导体制冷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周嘉骏  万然 《包装工程》2022,43(8):280-288
目的 研究中国宫廷艺术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宫廷美学与大众文化的联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科技相结合,在提升文创设计美学价值的同时,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方法 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宫廷器物和民间艺术,以及每个时代的造物哲学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其材料、工艺、造型、哲学文化,以及隐含的内在联系,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提供资源和灵感,从而更好地实现古为今用、文化复兴。结论 中国宫廷艺术作为皇权美学的核心,其造物思想涵盖了中国几千年的智慧结晶。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国宫廷艺术真正融入了民间,从上层精英的欣赏品转变为大众的日常生活用品,促进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提高了大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需要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极致的造物工艺和科技相结合,通过对器型、颜色、材料、美学思想的整理,使其融入现代科技产品中,为大众审美做出正确引导,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16.
生物机械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生物机械工程的重要意义、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及对策,旨在推动我国生物机械工程的研究和学术地位的确立,推动生物医学工程学的进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review of safety validation, calculations of initial and residual life, reliability, and survivability of equipment critical structures based on analyzing stress-strain states following the results of diagnostics and monitoring of parameters of their current and limit states with consideration of accumulation of operational damageability. On the basis of the assessment of the stress-strain states and changes in properties of structural materials and their defectiveness, we studied the possibility of determining the consumed part of the lifespan, residual life, surviv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critical elements in machines and structures. We proved that integrated implementation of control, nondestructive testing, defectometry, technical diagnostics, fracture diagnostics, and monitoring of critical equipment elements offers new opportunities of controlling the lifespan and safety of highly hazardous facilities.  相似文献   

18.
孔祥铮  丛珊  李美  孙喆 《包装工程》2024,45(4):158-165
目的 在我国文博事业发展向好的背景下,研究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文博场域,促进文博事业有创新、长久的实质性提升与发展。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掌握文博发展现状和发展困境,将文博场域从前、中、后,以及全过程的游览角度进行分析,避免研究主体的空泛、不落地;通过理论分析法,立足于数字孪生技术,对文博场域的管理和应用展开设计,提出数字化技术文博场域设计的三要素,进而将数字孪生技术融于文博场域游览的全过程,更好地打造精准、一体化的体验,以智能化技术改善和提升文博场域的管理和应用。结论 在精神需求与日俱增的背景下,文博场域与数字化技术手段的结合具有极高适配性,也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借助数字孪生技术推进文博场域物理和虚拟空间的融合,为观者带来更加沉浸、长远的体验和感悟。打造文博场域的数字化管理和游览全过程,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文博事业的发展提供实践性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探讨在色彩、材料与(表面)工艺效果即CMF的创意设计实践中,充分发挥CMF的功能性,达到CMF的主观体验(包括感官、审美、情绪和意义方面的体验)和客观功效(CMF赋予产品与系统的功能)的最佳协调。这是设计师进行CMF设计时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围绕这一议题展开讨论与分析,以便为设计师提供参考性指导。通过文献研究、理论阐述和设计案例分析,对CMF常见的一些功能性问题,包括识别、自洁、吸音、变色、发光、抗菌、透气、磁性、生物医学等多种功能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系统阐述和梳理。一般情形下,CMF的主观体验和客观功效需要同步兼顾,在产生可能的冲突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对象确定优先权。CMF功能的区域化和梯度化以及多功能组合可以实现一材多用、事半功倍的目的。CMF的设计往往有多种方案,不同的方案对于美学和功能两者的兼顾与协调程度,包括实现的方式和代价都不尽相同。最终,需要在感知与美学体验、实际功能效果两个方面,并结合其他的制约因素,诸如工艺难度、成本、环保等进行综合权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材料智能型包装的分类体系、应用领域与设计实现。方法 以现行材料智能型包装案例及文献为基础,对国内外相关的设计实践、专利及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并根据材料功能特性对其进行分类研究。结果 提出了更完善的材料智能型包装的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与设计关键。根据材料本身及其应用在材料智能型包装上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在包装的展示销售、保鲜提醒、商品防伪以及安全防护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重点阐述了功能特征表现较为明显的变色材料包装、发光材料包装、智能水凝胶材料包装、活性包装等,并提出材料在智能型包装设计过程中应着重把握材料选择的恰当性、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以及图形表现的巧妙性3个方面。结论 对材料智能型包装的分类及设计应用进行了细化研究,为智能化包装的拓展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方向,有利于推动包装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