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蒋国良 《江南学院学报》2001,16(3):12-15,28
美与人生是个永久的话题,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通俗地分析了美的对象与动植物的人的关系,确证了美的产生和存在意义。美是人创造的对象,美与人生相伴相生,对美的追求,是人生前进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生的审美理想影响着的实现,人生之美,在于不断地创造美,美的实现应该是人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根据美学的历史发展线索,按照美的不同形态对学生实施系统的审美教育,其依据有二:一是美及审美的依据.要实现形成学生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审美心理结构的目标,就必须遵循美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发展运动规律;二是美的形态的依据.要对学生实施系统的审美教育,就必须把握住不同审美形态发展的历史脉络,把握住东西方审美形态发展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美学规律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文章从感受美、构建美的形象、创造美几个方面浅谈了美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4.
美与人生是个永久的话题。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通俗地分析了美的对象与动植物和人的关系 ,确证了美的产生和存在意义。美是人创造的对象 ,美与人生相伴相生 ,对美的追求 ,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生的审美理想影响着美的实现 ,人生之美 ,在于不断地创造美 ,美的实现应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审美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从和谐美、图形美、运用美、创造美等方面对在"圆锥曲线"一章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素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创作发端于外在审美,内在审美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特征,文学艺术创作是审美反映与审美创造的统一。作为审美反映,它是和作者感官相联系的感性反映,是和创作主体相联系的充分个性化的反映,是充满感情的反映,是升华的反映,是借助一定媒介的反映。根据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规定,文学艺术创作是合规律合目的基础上的创造,一方面创作是对现实合规律的反映,另一方面它又是创作主体合目的的创造,美的规律是造形的规律。文学艺术创作的实质是人审美方式的自我观照、自我确证、自我肯定、自我享受、自我实现,因此文学艺术创作的本性是审美。  相似文献   

7.
朱光潜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的散文,包括说理散文,都具有美学上的价值。”艺术美是心灵美与生活美的结晶,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凝聚而成的。中国古代散文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与中国古代散文作家们在写作艺术上对美的执着追求是分不开的。借鉴中国古代散文作家的审美写作经验,对于提高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散文写作艺术水平,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不无意义的。 中国古代散文的审美写作经验,表现在诸多方面,现根据个人理解,就其主要的予以简要论述。 一、文质并茂、虚实相生,是中国古代散文审美写作经验之一。美的哲学就是合谐的哲学,就是辩证统一的哲学。辩证统一,既是自然发展的法则,也是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的法则。写作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其中既有美的心灵的闪光,也有对美的事物的发现。只有物我相融、表里如一、质文并茂、虚实共生,才能写出真正所谓“完善”的散文。在这一方面,中国古代散文作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老子《道德经》指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大音”和“大象”质形和表里的辩证统一。这种哲学观点在中国古代散文审美写作经验中也各有认识。挚虞《艺文类聚》中说:“假象过大,则与类相远;逸词过壮,则与事相违;辩言过理,则与义  相似文献   

8.
美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实践表明,美育教育和德智体劳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它可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系统地获得审美知识,发展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和追求,它是全面育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审美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从和谐美,图形学,运用美,创造美等方面对在“圆锥曲线”一章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素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歌词被誉为可唱的诗化语言,它作为创造声乐艺术美的文学语言基础,具有了含蓄意蕴美、回旋反复美、节奏律动美、抑扬错落美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歌词被誉为可唱的诗化语言,它作为创造声乐艺术美的文学语言基础,具有了含蓄意蕴美、回旋反复美、节奏律动美、抑扬错落美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席勒的审美人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席勒的美学著作是对18世纪人类境况反思的结晶,也是发挥康德以人为目的的哲学和美学的成果,它的中心旨意是通过美和艺术使人成为完整的、自由的、真正的人。因此,它实际上就是从审美关系角度研究人的问题的“审美人类学”。席勒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审美人类学问题:美和艺术的人类学基础,美和艺术的人类学属性,美和艺术的人类学结构,美和艺术的人类学功能,美和艺术的人类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审美通常被人们等同于艺术修养,其实它的内涵远比艺术修养丰富、深刻,它涉及人对生活的基本态度、基本生活方式等问题.完整意义上的审美的人是指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人生,即形成审美人生态度.从审美眼光、自然之美、艺术沉醉三个方面着力探讨了审美人生态度如何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为基础,评析了郁达夫的抒情散文《江南的冬景》的审美信息并鉴赏了其英译文对它的审美再现。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翻译这类美文,翻译美学理论应该始终贯穿于散文翻译的各个层面,审美主体即译者要首先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信息后作出符合审美标准的译文,完成美的再现。  相似文献   

15.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 ,具有实用和艺术欣赏双重价值。它以安定平和、淡泊隽永的审美趣味、传统文化积淀的深厚美内涵、线条美造型美整体美风格美的审美标准 ,引人心畅神怡  相似文献   

16.
体育运动是人类在社会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它在社会的发展中起到协调社会、活跃生活、强健人体的作用。社会发展到今天,体育不但是健身的需要,也是健美的需要。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展示运动之美,传授正确的健美方法,是我们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论审美关系     
本文从存在论的角度探讨了审美关系如何存在、审美关系的两个根本特性以及审美关系与美之间关系的三个问题。文章认为,审美关系存在于"人生——在世"的结构中,它具有当下生成性和超越性。美是在审美关系中当下生成的,正因为如此,探讨审美关系的问题也就成为研究"美如何在"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河上公章句>即<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它反对世俗的审美享乐,认为只有符合道德戒律的清静无为、以求长生的审美观念才是真实的、有用的审美思想.在其追求真美的思想体系里,"柔、和、静"是其核心审美范畴,"柔弱、中和、清静(安静)"是其基本审美范畴;在审美倾向上,它阐释了"抛弃世俗审美,寻求无美之美"的审美本体现,它提出"反对情欲的满足,寻求涵养性命"的情性观,它怀有"反对文饰,提倡质朴"的文质观;它以"长生"为审美理想境界,以"真人、圣人"为审美理想人物;其哲学基础即为道家之"道、一、精气神".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构成为逻辑起点。审视审美教育在建构人的和谐意识体系过程中的互动性特征,其具体表现为:主动性与被动性的互动,包括主体与外界客体之间、主体与以自身为客体之间的互动;科学意识与伦理道德意识建构之间的互动;教育的无目的性与以自身为目的的目的性之间的互动等。  相似文献   

20.
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形成人的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人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物理学以它特有的科学简洁美、自然对称美、和谐统一美,构筑成了一座庄严雄伟、动人心弦的美丽殿堂,而展现这个美丽殿堂的物理教学过程理所当然应该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就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素质教育谈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