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介绍了水泥稳定碎石工作原理,还分析了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重要性。结合这些内容,总结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的应用,内容包括:材料选择、施工准备、混合料拌和、混合料运输等。  相似文献   

2.
水泥稳定碎石串联式双拌缸两级拌和是以混合料拌合工艺的改进研究为出发点,通过改进混合料拌合工艺后,进一步调整水泥剂量,改善了混合料材料性能,有效提高了铺筑效果,确保了工程质量,有效减少了裂缝、离析等质量通病。研究成果将更有效的促进和完善低剂量水泥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技术的应用,尤其对结构收缩应力大、有冻胀危害的寒冷地区道路施工,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贺隽 《交通标准化》2013,(16):120-122
目前我国各等级公路路面基层大多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各项技术指标,确保施工质量。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技术环节,并提出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拌和的裹附程度及均匀性,提高混合料的路用力学性能,采用改变混合料各组成分拌和顺序的拌和工艺,分析分步拌和技术降低混合料水泥用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常规拌和相比,分步拌和可有效改善混合料的流动状态和均匀性,提升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抗压强度提高8.1%,水的质量分数降低至4.3%,弹性模量增大30%~40%,在同等强度、模量指标要求下可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缩短养护龄期;相同环境下,基于分步拌和工艺的梁式试件干缩系数降低18.8%,圆柱形试件干缩系数降低14.4%,分步拌和技术可有效提高混合料的干缩、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5.
结合晋济高速公路沥青稳定碎石(ATB—2516cm)柔性基层施工具体工程实例,提出了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即原材料质量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并重点介绍了柔性基层不同于一般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碾压工艺及平整度、压实度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锡宜高速公路常州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实践,介绍水泥稳定碎石原材料质量检测、配合比设计、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生及成品质量检测等关键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如何将PVA纤维均匀的分散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中,进行了多种拌和工艺方案下添加PVA的水泥稳定碎石拌和试验。采用质量分数比例系数与质量分数比例系数的离差系数来判断PVA纤维水泥稳定碎石的均匀性,分析了在不同投料顺序、搅拌速度、单机搅拌量等拌和工艺下,PVA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拌和均匀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不同投料顺序下,混合料的质量分数比例系数的离差系数趋于平稳时普遍大于PVA纤维的质量离差系数。单从拌和稳定性的角度考虑,PVA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最佳投料顺序为先投入集料和PVA纤维束,再加入水泥和水继续搅拌。混合料质量分数比例系数离差系数和PVA纤维质量离差系数值达到最小值的拌和时间均随单机搅拌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搅拌速度的增加而减小。推荐WDZ-600型稳定土拌和站的最佳单机搅拌量V=615 L,最佳搅拌轴转速为ω=48 r/min,最佳拌和时间为35 s。  相似文献   

8.
在道路工程中,路面基层常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施工中很容易产生裂缝。文章从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实际施工中找到相关防治措施,从而提高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9.
依托某工程项目进行技术攻关,通过二次振动搅拌技术,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搅拌质量和效率,进而解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拌和不均匀的问题,实践证明,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0.
段东旭 《交通标准化》2010,(19):111-113
阜阳至合肥高速公路K24+000~K49+052合同段路面采用38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分两层进行机械摊铺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稳定土厂拌设备集中拌和、摊铺机摊铺的作业法进行施工,避免了原材料不合格、配合比不准确、拌和不均匀、摊铺不平整、粗细料离析、碾压不密实、接缝不平整等质量弊病,以及松散、弹簧、翻浆、强度不合格等质量缺陷的出现,确保了路面基层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