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测定了当前云南 省大面积生产中 14 个小麦品种的理化性质和 面团流变学特性,各 性状的平均值为:千粒 重 46.9 g,容重 769.4 g/ L,出粉率 71.1% ,蛋白质含量 12.9% ,湿面筋含量 31.4% ,沉降值 21.2 m l,面团形成时间 1.97 m in ,稳定时间 1.96 m in ,软化度 161.1 B. U.,评价值 30.4。总的来说,云南省小麦品种的千粒重、容重和出粉率 稍高,蛋白质和面筋含量不算低,但沉降 值和粉质仪图的 数值较低,因而面筋质量较差,均达不到高筋粉 的要求,属弱力粉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小麦品质现状及品质改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析测定了当前江苏省大面积推广和新选育的18个小麦品种(品系)的理化性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各性状的平均值为:容重786.7g/L,出粉率68.6%,蛋白质含量12.7%,湿面筋含量32.7%,沉淀值36.0ml,面团吸水率60.6%,形成时间2.7min,稳定时间4.2min,软化度105.3B.U.,评价值45.4。总地看来,江苏省小麦品种(品系)的容重和出粉率稍高,蛋白质、面筋含量和沉淀值中等  相似文献   

3.
基于RIL群体的小麦籽粒性状与品质特性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预测小麦品质的方法,利用以小麦品种川农17与绵阳11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共169个家系),分析了其籽粒性状和品质特性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粒长与降落值、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粒宽与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降落值、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容重与降落值、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粒长、千粒重和容重决定了降落值总变异的77.9%,粒长和千粒重决定了沉降值总变异的35.0%,容重和千粒重决定了面团形成时间总变异的50.7%,容重和千粒重决定了面团稳定时间总变异的49.3%,粒长、粒宽和容重决定了湿面筋含量总变异的51.0%,容重决定了面筋指数总变异的45.7%。说明在小麦品质育种中,粒长、粒宽、千粒重和容重可作为预测小麦品质优劣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给春小麦优质栽培提供依据,以优质春小麦品种龙麦26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施肥量对强筋春小麦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千粒重降低,而籽粒容重增大。种植密度对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以及面粉品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无显著影响。适当增加施肥量可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增加沉淀值,改善面粉降落值,提高吸水率,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但对面团的拉伸特性影响不大,并降低了容重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密度下施肥对强筋春小麦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春小麦优质栽培提供依据,以优质春小麦品种龙麦26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施肥量对强筋春小麦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千粒重降低,而籽粒容重增大.种植密度对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以及面粉品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无显著影响.适当增加施肥量可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增加沉淀值,改善面粉降落值,提高吸水率,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但对面团的拉伸特性影响不大,并降低了容重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有机和常规栽培条件下不同春小麦品种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差异,进而筛选适宜有机栽培的优质高产春小麦品种,以北方春麦区主栽的10个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大田试验,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品质-产量综合评价方法,系统分析了有机与常规栽培模式下不同小麦品种籽粒品质和产量的综合表现。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品质指标、容重、出粉率和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与常规栽培相比,有机栽培下10个品种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依次降低了15.1%、42.9%、12.5%和21.4%;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容重和出粉率分别降低了32.9%、44.0%、52.9%、8.2%和1.0%;吸水率、面团稳定时间、面团形成时间、拉伸面积、面团延展性和最大抗延阻力分别降低了11.5%、36.2%、40.3%、1.0%、20.5%和10.2%。通过主成分分析,从11个品质指标中提取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了91.17%,其中贡献较大的指标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拉伸面积、出粉率、最大抗延阻力。根据品质主成分综合得分和产量聚类,在两种栽培...  相似文献   

7.
陕西关中小麦品种(系)籽粒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给小麦品质评价、品质改良、育种目标制定、优质小麦区划和生产基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对参加关中地区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9年163个品种(系)的籽粒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小麦品种(系)籽粒的千粒重、容重、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均较高,但沉淀值较低,蛋白质的质量较差;面团的稳定时间短,软化度较高,评价值较低;关中地区能达到强筋小麦品种标准的品种(品系)仅占8.59%,中筋品种(系)占55.83%。关中地区的小麦品种选育工作还应在提高产量水平的同时,加强对沉淀值和面团稳定时间的选择,以满足优质小麦生产和食品加工对强筋小麦品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豫北小麦籽粒质量性状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区域小麦籽粒质量性状空间变异特征,给小麦收贮和加工企业提供区域小麦籽粒质量信息,筛选可用于优质小麦生态区域划分的参考性状,以2008-2012年豫北地区新乡市、鹤壁市和安阳市9个县(区)27个乡镇定点采集的405份农户大田小麦样品为材料,采用GS+9.0软件分析小麦籽粒质量性状半方差函数,以ArcGis9.3软件地统计分析模块绘制研究区域小麦籽粒质量性状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豫北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较高,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较低。小麦千粒重、容重空间分布呈现由东北至西南方向递减的趋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面团稳定时间呈现由东北至西南方向递增趋势。小麦千粒重、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面团稳定时间年际间表现为强或中等程度空间相关性;容重和面粉湿面筋含量空间相关性年际间变化较大。由以上分析可知,豫北地区具有生产强筋小麦的潜在优势。新乡市的小麦籽粒质量优于鹤壁市和安阳市。面团稳定时间、千粒重和沉淀值可以作为优质强筋小麦生态区划的重要参考性状。  相似文献   

9.
为给专用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豫麦34和弱筋小麦品种太空5号、豫麦50为材料,研究了灌溉方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和面筋含量、面团流变学特性和拉伸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对4个小麦品种的容重、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出粉率、面团粉质参数和拉伸参数均有显著影响,但4个品种表现有所不同。随浇水量的增加,4个小麦品种容重均逐渐降低,而湿面筋含量均逐渐升高;太空5号沉降值逐渐降低,而其他3个品种的差异不显著;郑麦9023、太空5号和豫麦50出粉率呈增加趋势,而豫麦34出粉率逐渐降低。灌溉方式对豫麦34和豫麦50面团粉质参数的影响均显著,而仅对郑麦9023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弱化度以及太空5号的弱化度影响显著。除豫麦34的延伸性和拉伸面积之外,灌溉方式对4个小麦品种的拉伸参数影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W4(浇越冬水+拔节水)是郑麦9023获得优质的最佳处理,W4和W5(浇越冬水+灌浆水)是豫麦34获得优质的最佳处理,而W3(浇灌浆水)和W5是太空5号和豫麦50获得优质的最佳处理。在实际生产中,应结合品种的需水特性,并统筹考虑水氮交互,制定优质专用型小麦品种的灌水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同一基因型小麦籽粒质量性状空间变异特征,以2008-2012年河南省新乡市、鹤壁市和安阳市定点采集的农户大田小麦品种矮抗58样品(145份)为材料,采用GS+9.0软件对矮抗58籽粒质量性状进行半方差函数分析,用ArcGis 9.3软件的地统计分析模块绘制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千粒重、面团稳定时间具有强的空间相关性,且年际间稳定;沉淀值具有强的空间相关性,但年际间有变化;容重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空间相关性较弱,且年际间稳定性差。小麦籽粒千粒重、容重在研究区域内分布规律相似,由西北至东南方向呈现递减趋势;面团稳定时间由西北至东南方向呈现递增趋势。因此,千粒重和面团稳定时间可以作为优质小麦生产区划的重要参考性状,容重和沉淀值可作为参考性状。  相似文献   

11.
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陕253为材料.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N、P、K配置施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吸水率、硬度、容重、湿面筋、沉淀值、出粉率、稳定时间和降落值9个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N、P、K肥配置处理后籽粒蛋白质含量、吸水率、硬度、容重、湿面筋、沉淀值和出粉率变化不大,但不同生态环境条件对其影响明显,降落值受N、P、K配置和生态环境条件共同影响,稳定时间对N、P、K肥料配置反应比较敏感,以每公顷施N135kg、P2O5 225kg和K2O 120kg处理的稳定时间最长,达24.6min。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预到面筋质量的方法,以40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其籽粒品质、HMW—GS组成与面筋含量、面筋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籽粒硬度、容重与面筋指数,蛋白质含量与湿、干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r=0.3708~0.5791);千粒重与面筋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3306);角质率与面筋指数虽有一定的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籽粒硬度、角质率、千粒重和客重与湿(干)面筋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含有5 10、14 15亚基的品种一般具有较好的面筋质量(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因此,可利用小麦籽粒硬度、容重、蛋白质含量和千粒重来预到面筋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13.
为及时掌握江苏省不同生产区域小麦主推品种及新审定品种的品质状况,评价和筛选优质高产品种,针对2014—2015年大面积推广和引进的15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各参试品种间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其中,差异较大的是面团稳定时间和沉淀时间,其次是软化度、评价值、沉降值、湿面筋与蛋白质,差异较小的是面团吸水力、出粉率与容重。2)淮北麦区优于淮南麦区,其中淮北麦区新育成的淮麦33和徐麦32达到优质强筋小麦的标准,淮南麦区大面积推广的宁麦13号达到优质弱筋的标准。此外,本文还对江苏小麦品质改良的主攻方向,优质小麦区域化种植和产业化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小麦品种选育早期品质选择指标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3个小麦品种资源材料的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育种早期品质选择指标,包括角质率、千粒重、硬度、籽粒形状和饱满度等籽粒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面筋质量指数及沉淀值等蛋白质品质性状、它们与高代品系品质的评价指标(容重、出粉率和粉质图评价值)有很密切的相关性。多数籽粒品质性状测定方法简单、实用;蛋白质品质性状能更确切地反映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特征,它们与食品加工品质和加工产品的类型关系密切。这些都可作为小麦育种中蛋白质品质改良的早期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及调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20世纪50至90年代育成的32个代表性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演变规律及其对氮肥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随品种育成年代的推进呈增加趋势;施氮增加了不同年代小麦穗数、穗粒数和产量,但降低了千粒重。其中,20世纪90年代的小麦品种穗粒数对氮肥响应最敏感,千粒重最不敏感,因此该时期小麦的产量在施氮条件下增产显著。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均随年代的推进呈降低趋势,但蛋白质积累量呈增加趋势。淀粉含量和沉降值随年代先降后升,而降落值先升后降。除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外,氮肥对其他品质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的各品质指标对氮素响应不同,早期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对氮肥响应较现代品种敏感。氮肥对20世纪70年代品种的湿面筋含量、80年代品种的沉降值和90年代品种的降落值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呈负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呈正相关。说明品种改良提高了冬小麦产量,但对小麦不同品质性状有不同的影响,增施氮肥可提高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在保证小麦高产的前提下,稳定小麦品质是今后品种改良与合理施肥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淀粉与加工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江苏省具有代表性的三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了籽粒淀粉和加工品质的关系,以明确淀粉对小麦加工品质的作用以及优质小麦的具体淀粉指标。结果表明,淀粉含量与降落值、湿面筋含量、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等加工品质指标呈显著负相关,而蛋白质含量与上述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中、强筋小麦不宜追求过高的淀粉含量,而弱筋小麦则应提高淀粉含量。在淀粉粘度特性7个参数中,以峰值粘度和糊化温度变异度最大。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均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以优质专用小麦符合国标(GB/T17892—1999、17893—1999)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为条件的淀粉指标被初步提出:一等强筋小麦籽粒总淀粉含量应≤68.8%,直链淀粉含量应≤13.5%;二等优质强筋小麦籽粒总淀粉含量应≤71.1%,直链淀粉含量应≤14.5%;优质弱筋小麦籽粒总淀粉含量应≥78.5%,直链淀粉含量应≥17.3%。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用黑龙江省15个主栽小麦品种进行了Zeleny沉降试验和SDS沉降试验(常量法),比较了两种沉降值测定方法与样品容重、千粒重、角质率、干、湿面筋、蛋白质、粉质图参数、拉伸图参数及馒头和面包烘焙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DS和Zeleny沉降值均与大部分粉质图参数、拉伸图参数和面包评分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馒头品质无关。Zeleny沉降值与蛋白质、干、湿面筋呈显著正相关,SDS沉降值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沉降值测定方法与小麦品质特性间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静 《麦类作物》1998,18(1):27-30
本文选用黑龙江省15个主栽小麦品种进行了Zeleny沉降试验和STD沉降试验(常量法)。比较了两种沉降值测定方法与样品容重,千粒重,角质率,干,湿面筋,蛋白质,粉质图参数,拉伸图参数及馒头和面包焙烘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DS和Zeleny沉降值均与大部分粉质图参数,拉伸图参数和面包评分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馒头品质无充,Zeleny沉降值与蛋白质,干,湿面筋显著正相关的,SDS沉降值与容重呈  相似文献   

19.
叶面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外源硒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不同小麦品种开花期叶面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研究其对小麦籽粒产量、籽粒硒含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开花期叶面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后,籽粒产量均增加,中麦895、登峰168和小偃22的产量依次较对照增加了5.9%、2.9%、4.6%;小麦籽粒有机硒和总硒含量均极显著增高,中麦895、登峰168和小偃22的有机硒含量较对照依次提高了537.3%、622.6%、5323.2%;总硒含量较对照依次增加了524.4%、757.8%、5 306.4%.开花期叶面喷富硒植物营养素对小麦籽粒的容重、蛋白质含量和面团的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和最大拉伸阻力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小麦籽粒的硬度和面团沉降值、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延展性有一定影响,其效应在小麦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小麦品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为给小麦生产及粮食购销、加工企业提供小麦品种品质方面的信息,2003~2005年从全国各地征集了1334份小麦样品(包括369个品种),对其籽粒品质、面粉品质、面团特性及加工品质进行了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所测试的品质性状中,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高(83.28%),其次为最大阻力、形成时间、拉伸面积、沉淀值、降落数值、延伸性、湿面筋和蛋白质含量,容重、出粉率和吸水率的变异系数较低(2.44%、2.84%、6.06%)。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形成时间、沉淀值、最大阻力等品质性状在品种间和年度间变化较大。与国家标准相比对,2003、2004和2005年测试样品中分别达到强筋和弱筋小麦国家标准主要指标的品种数为7、24、39个和2、6、12个。与农业部1986、1990、1994年三次面包品质测定结果相比较,我国强筋小麦的烘焙品质呈逐步改良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