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aHSO_3对小麦光合速率、光呼吸及籽粒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小麦开花后(灌浆期)叶面喷 施光呼吸抑制剂 Na H S O3 (200 m g/kg ),能有效地提高净 光合速率,抑制光呼吸;同时对小麦籽粒的氨基 酸组成也有影响。喷施 Na H S O3 后小麦 籽粒中必需氨基 酸含量( E A A)、总氨基酸含量( T A A)、甘氨酸和丝氨酸含量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小麦叶片光呼吸与蛋白质积累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小麦品种PH82-2-2、蛋白质含量较低的小麦品种泰山1号为试验材料,测定NaHSO3处理后小麦叶片的光合速率、光呼吸、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小麦叶片光呼吸高于蛋白质含量较低的小麦品种叶片光呼吸,而且不管光呼吸抑制与否均有此规律。小麦叶片光呼吸与蛋白质积累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硫酸铝和硫酸酸化拟建茶园土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德贤  袁芳亭 《茶叶科学》1996,16(2):111-114
用Al2(SO4)3和H2SO4作为酸化剂对拟植茶园的中偏碱性土壤进行土壤酸化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酸化剂均能迅速酸化土壤,Al2(SO4)3的酸化效果高于H2SO4,前者能使土壤pH值明显下降,交换性酸总量显著上升。经淋洗后,交换性钙、镁含量明显下降,交换性钾、锰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用植物低温保护剂(PLTPA)喷施油菜幼苗,使SOD、POD、CAT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ro、可溶性总糖、叶绿素含量增加,根和叶的TTC还原率同步增大,电导率同步降低.  相似文献   

5.
籽粒发育期小麦体内氨基酸组分及运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京冬6号为材料分析了小麦籽粒发育期籽粒、籽粒腹腔液、穗梗韧眼叶汁液、旗叶、旗叶韧皮部汁液和根系伤流液中氨基权含量及组分的变化。籽粒中以谷氨酰胺和谷氨酸(Gln+Glu)、脯氨酸(Pro)、丙氨酸(Ala)、天冬氨酸和天冬酰胺(Asn+Asp)、丝氨酸(Ser)和甘氨酸(Gly)为主。籽粒腹腔液中以Ala、γ-氨基丁酸(γ-Aba)、Ser、Gln和Gly为主。穗梗韧皮部汁液中Asn、苏氨酸(Th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γ-氨基丁酸(GABA)对小麦灌浆期旗叶同化物生产与转运以及产量的影响,以济麦22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在小麦花后叶面喷施GABA,测定小麦灌浆期旗叶中内源激素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茎秆中蔗糖和游离氨基酸(AA)含量,并分析这些指标变化对成熟期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喷施清水)相比,小麦旗叶中脱落酸(ABA)含量于喷施GABA后7 d、赤霉素(GA3)和细胞分裂素(CTK)含量于喷施后21 d、T-AOC于喷施后14和21 d均显著提高,MDA含量于喷施后14和21 d显著降低,α-淀粉酶活性、酸性蛋白酶(ACP)活性于喷施后7 d、β-淀粉酶活性于喷施后7和21 d、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于喷施后7和14 d、碱性蛋白酶(AKP)活性于喷施后14 d均显著增强,而中性蛋白酶(NP)活性于喷施后21 d显著降低;茎秆中蔗糖含量于喷施后7和14 d显著增加,天冬氨酸(Asp)含量于喷施后7、14和21 d、游离氨基酸(AA)含量于喷施后21 d均显著降低,谷氨酸(Glu)含量在喷施后各时间点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叶面喷施GABA的小麦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6.23%和9.09%。这说明GABA可能通过调节叶片内源激素含量以及增强总抗氧化能力,减少小麦叶片氧化损伤,提高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促进光合同化物装载以及向籽粒转运,最终提高小麦千粒重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低温胁迫对杂交稻及其亲本幼苗内源活性氧清除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以4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幼苗为材料,在低温(2℃)胁迫下测定超氧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X)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抗坏血酸( ASA)含量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使生物自由基清除剂相对含量(或活性)明显下降,MDA相对含量随SOD活性下降而增高,相关系数为-0.91-0.97。分离得到3条SOD同工酶谱,迁移率( Rf)分别为0.76、 0.63和0.36。认为生物自由基清除剂的活性和含量水平与杂交水稻的耐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肖用森  杨Yu 《杂交水稻》1998,13(2):25-28
杂交水稻幼苗感染白叶枯病菌后,其叶片中SOD和POX活性明显增强,MDA含量和膜透性显著提高。经过一定浓度水杨酸(SA)浸种或3叶期幼苗根际预处理,SOD和POX活性呈增长趋势,而膜脂过氧化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3叶期幼苗施用SA比浸种处理效果好,感病组合汕优63的变化幅度大于抗病组合威优6号,可认为SA对杂交稻幼苗抗白叶枯病有一定效应。  相似文献   

9.
外源水杨酸对杂交稻幼苗抗白叶枯病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杂交水稻幼苗感染白叶枯病菌后,其叶片中SOD和POX活性明显增强,MDA含量和膜透性显著提高。经过一定浓度水杨酸(SA)浸种或3叶期幼苗根际预处理,SOD和POX活性呈增长趋势,而膜脂过氧化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3叶期幼苗施用SA比浸种处理效果好。感病组合汕优63的变化幅度大于抗病组合威优6号。可认为SA对杂交稻幼苗抗白叶枯病有一定效应。  相似文献   

10.
叶面喷硒对小麦抗氧化性能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大田条件下硒对小麦抗氧化性能及籽粒中硒含量的影响.以亚硒酸钠(Na2SeO3)和富硒增产素为硒源,从硒的用量、形态和喷施时间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喷硒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小麦根系活力和旗叶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小麦籽粒硒含量最高为对照的3.3倍,各处理均表现出增产趋势,最高增产5.1%。富硒增产素喷施效果优于亚硒酸钠.孕穗期喷施比灌泉期喷施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叶面喷施硒肥对黑小麦籽粒产量和硒含量的效应,以临黑131和冬黑1206两个黑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在拔节期(4月17日)、孕穗期(4月28日)和灌浆期(5月14日)3个时期喷施0、10、20、30 mg·L-14个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分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对黑小麦籽粒产量及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孕穗期喷施硒肥对黑小麦有增产效果,而灌浆期喷施硒肥增产效果不明显;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硒肥浓度为10 mg·L-1至20 mg·L-1时,黑小麦籽粒可达到富硒标准(0.15~0.30 mg·kg-1)。综上所述,在黑小麦孕穗期叶面喷施浓度介于10 mg·L-1至20 mg·L-1之间的Na2Se03溶液,在不减少产量的前提下,可显著提高黑小麦籽粒中的硒含量,使黑小麦籽粒达到富硒水平,增加黑小麦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外源水杨酸(SA)对高温胁迫下小麦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以扬麦18为试验材料,于2018-2020年进行盆栽试验,分别在小麦抽穗期(SAHG)、开花期(SAAG)、花后5 d(SA5G)以及花后10 d(SA10G)对其喷施水杨酸(SA),在灌浆期(花后15~19 d)采用被动式模拟增温方法对其进行高温胁迫,分析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对照(NN)相比,灌浆期高温胁迫(NG)显著降低了小麦的产量和千粒重,不同时期喷施SA显著降低了高温胁迫下产量和千粒重的下降幅度,不同处理缓解效果表现为SAAG>SA5G>SA10G>SAHG。外源SA处理缓解了高温胁迫对小麦不同穗位强、弱势粒粒重的损害,对上部小穗及弱势粒粒重的影响较为显著,从而缓解了高温胁迫下小麦产量的降低。喷施SA显著降低了灌浆期高温胁迫下籽粒蔗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合成酶(SS)活性的降低幅度,提高了籽粒中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推测喷施SA通过调控小麦籽粒内源激素水平提高籽粒糖类物质含量,进而缓解高温胁迫对产量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华麦8号为材料,在土培条件下探讨了硝酸钙对小麦NO3^--N吸收、转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施钙与否,小麦拔节期叶片中钙和NO3^--N、全氮含量都最高,随生育期推进而逐渐下降。施钙大大提高了叶片中钙的含量。在拔节期钙含量高的情况下施钙,硝酸还原酶活性(NRA)有所下降,NO3^--N含量较高。在小麦灌浆期钙含量高的情况下施钙,NRA有所提高,并促进了NO4^--N的吸收和转化,氨态  相似文献   

14.
铝对茶树等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陆建良 《茶叶科学》1997,17(2):197-200
研究了不同物种耐铝力差异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非胁迫条件下,随着大麦、小麦种子初生根的伸长,SOD活力逐渐下降;不同物种原初SOD活力高低与其耐铝力相一致,即茶>小麦>大麦。在Al处理6~18h内,SOD活力在Al<0.2mmol/L浓度范围内呈先升后降趋势。同功酶电泳结果表明,茶树根系SOD比大麦和小麦多两条迁移率(Rf)小的同功酶谱带。  相似文献   

15.
花后叶面喷施氮肥和锌肥对小麦粒重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小麦花后叶面喷施氮、锌肥对粒重及营养品质的改善作用及品种间的响应差异,以黄淮麦区20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了花后喷施氮肥或锌肥后小麦粒重、植酸含量、Fe、Zn、Mg元素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后喷锌、氮均可增加小麦千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其中喷氮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效果大于锌肥.喷锌可使小麦籽粒植酸含量下降,其中品种955159降幅达27.95%;而喷氮对籽粒植酸含量影响较小.喷锌显著提高籽粒中Zn含量,平均增幅54.38%;喷氮则可以显著提高籽粒中Fe和Zn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36.88%和11.25%,但降低了籽粒中Mg含量.喷锌可提高籽粒Zn的生物有效性,而喷氮可提高籽粒Fe的生物有效性.说明在小麦生育后期合理喷施氮肥和锌肥可以同时提高粒重及矿质元素含量和有效性,从而改善籽粒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生育前期喷施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对小麦花后干旱胁迫的缓减效应,在盆栽试验条件下,测定和分析了苗期喷施ABA和JA后花后干旱胁迫下小麦籽粒产量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干旱胁迫下,喷施ABA和JA可显著提高植株内源ABA和JA含量、旗叶光合速率和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CAT、APX和GR)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说明生育前期喷施外源ABA和JA可缓解花后干旱胁迫对小麦光合的抑制作用,增强干旱胁迫下植株的渗透调节和抗氧能力,促进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7.
于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叶面喷洒植物保护剂 868,能有效地防治小麦蚜虫和叶枯病的危害,提高小麦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和光合色素含量,抑制 O÷2 产生和 M D A 的累积,促进 S O D 和 P P O 活性,抑制 P O D 活性,显著延缓小麦叶片的衰老。拔节期与抽穗期叶面喷洒两次植物保护剂 868,小麦籽粒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 5.45 g 和 1 938.5 k g/hm 2 。  相似文献   

18.
植物保护剂868延缓小麦叶片衰老及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叶面喷洒植物保护剂868,能有效地防治小麦蚜虫和叶枯病的危害,提高小麦旗叶可溶性蛋白和光合色素含量,抑制O2产生和MDA的累积,促进SOD和PPO活性,抑制POD活性,显著延续小麦叶片的衰老,拔节期与抽穗期叶面喷洒两次植物保护剂868,小麦籽粒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45g和1938.5kg/hm^2。  相似文献   

19.
于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绿之丹抗病增产剂,能有效地延缓小麦旗叶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的降解,抑制O2÷产生和MDA的累积,促进SOD活性,抑制POD活性。促进H2O2累积可能是绿之丹抗病的重要原因。绿之丹处理后小麦千粒重比对照增加4.22g。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氮肥和调节膦对花生氮代谢与产量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aNO3作基肥或始花后7天喷施500mg/L调节膦均能提高花生叶片的呼吸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瘤固氮活性,增加叶片全氮含量.基肥施用(NH4)2SO4却降低了叶片硝酸还原酶和根瘤固氮活性,但叶片呼吸速率与全氮含量仍高于对照.处理的单株荚果产量和种子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