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尧庙在山西临汾市城南六华里的尧庙乡,俗称尧王庙。它所在地势平坦、建筑规模宏大。广运殿是尧庙内主体建筑,位于庙内中轴线上,建筑形式奇特,重檐歇山式四周迴廊,前檐带彩楼三间,结构三层,建于唐显庆三年,经历多次修缮,解放前最后一次重葺为民国年间,1985~1986年落架重修。根据掌握的资料,笔者将广运殿落架修复前后的建筑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1 案 例1998年 4月 4日凌晨 ,山西省临汾市文物建筑尧庙广运殿发生特大火灾 ,烧毁广运殿砖木结构建筑一座及殿内尧王等泥塑像 9尊 ,直接经济损失 4 5 1.17万元。尧庙是为了纪念尧王建都地而公布的一处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庙内有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在内的建筑组群和元、明、清石刻。广运殿是尧庙建筑群中的主建筑 ,殿高 2 7m,宽 9间 ,周设围廊 ,该殿为重檐歇山顶 ,殿中间插三间三层阁楼 ,殿内有 1937年新塑的尧王及侍从、侍臣像九尊 ,总建筑面积 12 76m2。历史上广运殿曾经两次被狂风摧毁。这次烧毁的是 1987年重建的一座祭…  相似文献   

3.
尧庙在山西临汾市城南六华里的尧庙乡,俗称尧王庙,简称尧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尧都的象征。它地势平坦、规模宏大,占地面积81.7亩。广运殿是尧庙内主体建筑,位于庙内中轴线上(图一)建筑形式奇特,重檐歇山式,四周迴廊,前檐带彩楼三间,三层,建于唐显庆三年,经历代重修,现存建筑为民国年间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尧庙广运殿特大火灾 ,分析了火灾的原因及特征 ,对文物建筑的外围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太原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西南五十华里,历史悠久,始建年代无从考证。圣母殿为该寺最雄伟的一座大殿,它与其他建筑构成庙观内主要的中轴线。圣母殿由外形上看,殿基柱额,是龙蟠螭绕,琉璃瓦顶吻兽相望,是极为华丽的一座大殿。殿内上下檐皆施斗栱。因位置及功用不同,结构各异。殿内装修虽经过历代重修仍保持古老的手法。塑像更具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澹泊敬诚殿是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内主要大殿,初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翻修改用楠木,俗称楠木殿。由于年久失修及人为破坏,楠木殿台基残坏严重,1986年整修台基。整修采取不落架的施工方法更换了40件柱顶石,并重铺了全部大理石地面。本文重点介绍更换柱顶石的全部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7.
岩山寺位于山西省繁峙县南峪口天岩村内。其正殿已毁,仅存南殿为文殊殿。文殊殿座北向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歇山、灰色筒板瓦顶。文殊殿梁架结构比较简练,斗栱作四铺作单下昂,前后明间安板门两扇,前门较简陋,后门工艺精细,用材较大。文殊殿内佛坛上雕塑着十二尊佛像。元延祐二年文殊殿曾进行规模较大的维修,建筑平面进行了破坏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河北正定隆兴寺牟尼殿位于寺内中轴线的前半部,平面近方形,大殿殿身是重檐歇山顶,四面抱厦屋顶又是山面向前,建筑的外观形式很有特色,该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牟尼殿的建筑构造平面近方形,面阔进深各七间,共有柱子68根,分三圈布置成柱网,与《营造法式》讲的金箱斗底槽基本相似。梁架:共用梁架四缝,为抬梁式。建筑物上斗栱的运用,在整个建筑构架上有重要的结构意义。通过对牟尼殿主要木构件承载能力分析和主要构件榫卯做法研究。充分说明中国木构架建筑在很久以前就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山西省平顺县九天圣母庙建筑历史久远,如圣母殿的宋代建筑形制被保存下来,献殿为清建明式建筑,梳妆楼等其它各殿皆为清代形制。庙内各种建筑形式争奇斗艳,如圣母殿为单檐歇山顶,献殿的单檐庑殿式在文  相似文献   

10.
李全庆 《古建园林技术》1987,(14):47-50转51
落架重修的工程,是指那些主要结构,如柱、梁、柱础残坏或整个木构架倾斜严重的古建筑修缮工程。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只能采取全部构件拆卸下来,残坏的构件添配后,重新立架安装的办法。其中做好拆卸记录和标号工作,是古代建筑落架重修工程中,绝对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勘察工程仅采集建筑病害结果,未能针对勘察结果进行有效的建筑病理分析,也未能有效地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非调查时段的环境微气候模拟认识。将循证原理结合建筑病理学,提出了基于图像层析法的建筑病害循证诊断新技术,并以丹噶尔城隍庙为例,运用图像层析技术解析建筑病害特征与环境特征,再结合计算机技术模拟不同季节的微气候环境,运用图层叠合技术研判建筑病理学中建筑病害因果构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强风、降雨、降雪冻融、日照温差大是造成东西配殿壁画建筑病害的重要因素。该方法的运用使得建筑病害机理推论更具科学性和严谨性,分析结果可提炼成为修缮工程计划制定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保国寺大殿是浙江现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宋代木结构建筑。保国寺大殿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历史悠久,是国内现存重要的木构古建筑。保国寺大殿建筑结构形制出于实用的目的,未减柱子,采取加大进深尺度的做法。殿中的柱子全部做成瓜楞形,阑额做成两肩卷刹的月梁形式,大殿前槽横置的三个斗八藻井,是保国寺大殿的精华所在,建筑形制与《营造法式》做法相同或相近。  相似文献   

13.
丁垚  刘东洋 《建筑师》2014,(6):73-83
2013年5期的《建筑学报》发表了天津大学建筑史研究者丁垚老师的"发现独乐寺"一文。该文围绕着关野贞与梁思成等人"发现"独乐寺这个辽代建筑的过程,编织起一段颇具场景感的中建研究史来。文本以对谈的方式。再度回放了一次该文的思考、积累、打磨和写作的过程,并针对建筑史的意义以及书写命题。给出了作者的回应。  相似文献   

14.
柳埠是济南郊区著名的风景区,景区中有一著名的古寺遗址——神通寺。神通寺内有一批全国著名的文物古迹——各具特色的古塔数座。四门塔是众多文物中价值最高的,建于隋大业七年,塔平面正方单层单檐。龙虎塔因塔身雕有龙、虎形象而得名,砖石结构,平面方形,单层重檐。皇姑庵塔是1972年从附近突泉村皇姑庵移来的小石塔,呈方形平面,为七级迭涩密檐石雕塔。九顶塔位九顶寺院西部偏南,平面呈等边八角形,全部为砖筑。柳埠可称为我国早期古塔的“陈列馆”,是研究我国早期塔制、建筑形式以及雕刻艺术的好场所。  相似文献   

15.
明善堂     
明善堂,在江苏省吴县东山上湾村,是一座具有高度建筑艺术的民间住宅。该堂何时始建,无资料可查。通过对该堂的建筑结构、砖雕、石刻、彩绘等艺术特点与同类型的厅堂比较,以此相互印证,断定其应属明代后期建筑。  相似文献   

16.
据史书记载,云居寺山门与天王殿原本为一体,构成古刹的第一座大殿。通过对出土的建筑构件和基座进行实测,以及参考民国初年出版的书籍中保存的原山门照片,完成了云居寺天王殿复原设计。  相似文献   

17.
明代砖砌无梁殿是中国特有的建筑遗产类型,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修缮该类型建筑遗产,以明代砖砌无梁殿的典型代表—苏州开元寺无梁殿为例,对该殿进行精确测绘,并对其空间布局、形制构造和结构体系进行分析;采用无损检测方法获得砖砌体的材料特性,基于有限元软件建模并计算该建筑遗产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开元寺无梁殿的外观形式基本符合明代官式建筑大木作的形制特征;在静荷载作用下一层楼梯间顶部、各拱窗下槛墙和各拱顶的拉应力已超过砖砌体材料抗拉强度,与现状残损较为吻合。研究结论可为该类型建筑遗产的加固修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韶州府学宫大成殿为例,着重从建筑沿革、建筑型制及尺度分析入手,探讨粤北地区殿堂建筑设计的原则,并指出大成殿构架中上层檐柱支撑方式的独特性,以及建筑构造上在檐下采用粤北地区较常见的朵式插栱,总结粤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地方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永顺谢氏宗祠,位于湘西永顺县灵溪镇连洞村,始建于公元 1867 年,为“三进”合院式建筑,是湖南传统宗祠建筑的典型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在土地革命时期为抗击湘西军阀,在祠堂两侧封火山墙上留下了湘西乃至湖南省现存最大的红军宣传标语,赋予了宗祠特殊的时代烙印,祠堂也因此在后来得以幸存。通过对宗祠建筑本体以及在“红军”标语文化影响下的历史沿革进行研究和梳理,发掘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历史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