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社会的商品得以存在于世的主要条件就是因其具有"有用"的价值。同理,艺术家存在于各个社会历史时期的关键因素,也就是因为艺术家对我们人类存在本身和艺术存在本身发生着积极的作用而具有宝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强 《职业时空》2008,4(6):41-41
艺术,从本质上说,其实是一种认知的手段,是我们通过形象塑造来反映生活本质和规律的一种逻辑方法,属于哲学上的精神和意识范畴。从表面上看,当代经济生活中不乏有这样或那样的艺术品以一种特有的商品姿势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它跟我们所说的通常意义上的商品有着很大的差别。然而,却经常出没和混迹于商品之中,以商品或准商品的面目出现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使我们对其特性、规律、及其社会价值等一系列问题难以分析和判断,造成了许多理论上的是是非非。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艺术的商品现象进行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3.
"红船精神"所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在新时代要充分挖掘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使其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激励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蓬勃发展。新时代"红船精神"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红船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红船精神"是当今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红船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像里程碑一样立在那里,如坐标一样让我们时刻明白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向哪里去.在当代中国绘画史上,赵望云就是这样一个人.但在今天,我们可能愿意拿出大把大把的时间,去喋喋不休地研讨、座谈那些有点名气的所谓名家,连篇累牍地去刊发他们并不丰满、厚实的艺术与经历,而一味地去遗忘像赵望云这样开宗立派的大师巨匠.这样的大师巨匠离我们远了吗?他们的影响小了吗?他们的艺术价值消失了吗?当然,都不是,而是我们在当下急功近利的经济社会中迷失了自己的理性、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在文化精神的向度上,一而再、再而三地无目的地出走,把中国绘画的话语权,把中国文化的价值及文人的良心交给了由大小官员及层面很低的人组成的画商手里,画家们拿着画商像打发精神乞丐一样打发的所谓稿费,窃窃自喜,购别墅、买名车、包美女,这等精神侏儒怎能与赵先生的人文精神相提并论,怎能与赵望云先生的民族大节与正气相比较,又怎能与赵望云先生的艺术陶养及艺术高度相对视?遗忘是对遗忘者的冷酷,更是既得利益者的狂欢!面对赵望云,我们只能说,我们认识得还太浅薄,我们研究得还很肤浅.  相似文献   

5.
高辛琳 《现代交际》2014,(3):146-146
"体育文学"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体现了人类身体运动与文学艺术互动发展的主题。体育运动与文学艺术的结合诞生了一种新的文学表达形式"体育文学"。体育文学悄无声息地伴随着我国古代文学和奥利匹克体育精神的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体育运动成为文学创作的又一重要题材、内容和精神,文学则成为宣传体育精神的最强有力的媒介之一,能够将体育运动的瞬间辉煌记录转载,转变为永恒的精神与物质之美,不仅能抒发出自由体育运动激发的情感,而且能揭示体育与社会更深刻更复杂的联系。体育文学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体育运动与文学艺术有机融合在一起,在文学艺术的平台上书写和展示了体育运动的价值及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6.
民主的实现是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民主让人平等地获得政治上的公民身份,民主是对每个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尊重,民主是对抗权力腐败的重要力量。为了推进现代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不断提高民主水平,需要我们在微观个人层面上由消极公民向积极公民转换,在宏观国家层面上完善民主理念下的制度现实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艺术是人类创造的具有审美价值和体现思想情感的精神产品,而原始艺术以其纯真质朴的视觉形象彰显着无穷的魅力,是人类审美意识和创作意识的起源.原始艺术呈现的题材则是与原始的生活状态决定的,或者说是紧密相连的.原始艺术呈现出的造型的高度概括性和线条的意象表现性,都为中国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以体现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为前提的中国山水画,直接反映和凸显了"天人合一"的朴素感情,其中所蕴含的审美追求与原始艺术是一脉相承和息息相通的.  相似文献   

8.
何雨鑫 《公关世界》2023,(7):147-148
原生艺术一个小众的艺术类别,不被人们熟知也常被忽略。而随着原生艺术家的代表之一草间弥生渐渐被人们熟知,随之而来的也有人们对草间弥生作品的质疑。是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还是顺应市场的潮流商品,人们争议不断。下面我将在原生艺术的视域下浅谈草间弥生所创造的艺术价值,浅谈草间弥生作品被人忽视的艺术价值。以草间弥生为例,探索原生艺术的魅力,关注精神病患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张艳 《职业时空》2012,(4):142+145
《驶向拜占庭》是叶芝晚期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平实的语言和丰富的象征意象塑造了一个充满艺术与生命的永恒的理想国度。其中如"拜占庭"、"老人"、"旋转"等象征意象,则更好地体现了叶芝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对永恒的渴求。通过这样的意象,叶芝诠释了自己心中对于永恒的理解——即艺术的永恒将带来生命的不朽,只有艺术才能拯救人的灵魂,并帮助人类获得永恒。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困境中的道德碎片化问题正是由于割裂了人与超验世界的联系而缺少了善作为终极关怀与终极价值,换言之,零散的道德原则是没有终极意义的,这正是其背后所缺少的最根本依据。在缺少整体依据与根本价值而陷入虚无的现代道德境遇下,将善作为理念与幸福是现代性困境诸问题中的一条自我救赎的可能途径。在对善的追寻上,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具有一致性,都把善作为具有终极意义的价值指向,善是永恒的目的,是自然与人类在历史中不断展开的具有必然性的蓝图。善是我们应然的永恒追求,是终极价值带给我们的关怀与信仰,对善的存在论回归旨在通过对人类真正幸福的探寻来重构一种人类整体意义上的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现实主义绘画包含了诸多内容,有社会人文、中国的历史事件、文学著作等,通过绘画,反映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民族精神,也体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了科学真理。坚持中国艺术的主体价值,把中国的艺术推向世界舞台,中国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不仅对我国的绘画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中国文化的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他的生命力是永恒的。一直以来,我国都遵循"西为中用"的原则,我国吸取其他国家的艺术精华,然后丰富我国的艺术,创作出更有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吴晓凤 《现代妇女》2014,(3):I0026-I0026
《小妇人》在大众通俗类读物里颇受读者青睐,其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我认为,一是对拓荒时代美国精神的彰显;二是对人类永恒人性美质的讴歌,三是独具女性魅力的叙事建构,包括女性视角、女性心态等。  相似文献   

13.
《浮士德》长久以来带给人们深刻的哲理启示。《浮士德》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关注人类永恒的话题一生命价值。探究《浮士德》中蕴含的生命价值意义,无疑会有助于今天的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哲学形态的表现形式,这三个哲学形态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同一层面的并列关系,它们三者都处在一个横向层面,三种哲学形态之间存在着一种互补的联系。不管什么时期的哲学论证,都是从公共性的起点出发进行思考。因此,不管是那种哲学形式,我们都要站在一个理性的立场上去辨别它的合理方面,这对于当下我们社会的哲学主流思想的确立有着重要意义[1]。不论是在哲学精神还是哲学方法这些方面的进步都有助于我国哲学创新的推进。三者价值信念层面的对话都是以当今社会的创新、科学、文明发展为主旨,希望以生态公共性为起点,以生态正义为主流,在全世界形成一种"共生"的思想观念,大力畅行正义公共性,将"合作与共享"的价值观念发扬下去,提倡一种理性、共在的观念,为哲学未来的发展创新寻找新的突破点。[1]  相似文献   

15.
艺术品市场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艺术领域所长期讨论的话题,它随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拥有基于实际现象影响的物质化考量,同时它也随人们对艺术品鉴赏品位风潮而不断流转,拥有极为抽象的精神属性转变。无论是实际物质抑或精神抽象,艺术收藏品的价值都是在时刻变化的,人们应该多从艺术角度结合现有社会经济形势来考察它的价值增长点,时刻明确艺术收藏品之于该领域市场的实际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决澜社"是一个画会组织,大部分艺术工作者可能脑海中的印象并不是太明晰,它成立于1932年,解散于1935年。决澜社从成立到解散只有短短四年时间,但是它却是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中不能忽视的重要个案。20世纪初期,当西洋画风席卷整个画坛,"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与美术革命"如火如荼地展开,决澜社的画家们也不断地吸收西方各种现代主义的观念:有后期印象派、达达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他们的艺术宗旨是为艺术而艺术,但是这些新新的艺术观念并不在当时内忧外患的中国得到理解,因此在第四次画展之后,决澜社成员商议解散。在当时的中国,一个崇尚为艺术而艺术的流派在夹缝中存在了五年,到最后的解散,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对艺术纯粹的精神追求,为当代中国物欲横流的艺术市场树立了一座短暂的丰碑,为当时黑暗中的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短暂的黎明,却为以后中国艺术的发展留下了永恒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建筑装饰雕塑是雕塑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艺术,是物质越精神相互作用的产物,其拥有特殊的价值和社会功能,同时它也反应这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的理想与追求。在功能上,既有实用性强的艺术类型,也有纯粹的欣赏性的、表现艺术精神理念和形式的作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建筑装饰雕塑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直是建筑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徐永军 《现代交际》2014,(3):209-209
在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转型过程中,厚德精术是规制和引领中医药院校文化转型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一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人本精神的张扬、是当代大学精神的凸显、是中医优良传统的继承发展。在实践中,我们要以"四有"为导向,以"四个挖掘"为载体,切实践履这一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9.
“民主”一词,在当今人类各个文化圈的社会政治领域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并被赋予了许多不同的含义。为了真正深入研究“民主”理念,有必要暂且搁置政治科学层面上的诸多纷争,返回到以人类纯粹精神进行形而上学反思的境界,对民主的文化合理性进行哲学考察。民主的基本形式、基本价值和作为在当代历史条件下被跨国、跨文化输出输入的民主概念,是我们着重分析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杨军  何邕健 《城市》2009,(10):35-37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这是城市规划活动追求的目标.回答了人类为什么要进行城市规划活动这个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类从古至今一直在对城市居住环境进行着工程和艺术方面的改造,从哲学层面上看.这种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对城市环境进行预先调控的活动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然而.在进行城市规划活动之前.人们必然已经在大脑中形成了关于什么是“好的城市”、什么是“好的城市规划”的认识.这是进行城市规划活动的前提.否则城市规划活动将因缺乏评判标准而失去方向。从哲学层面上看.这种关于城市规划活动“价值判断”的认知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