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者1976年调查了美国依阿华州人有孔性视网膜脱离。确定了4种视网膜脱离的年发病率(按每10万人口计算):非外伤性有晶体眼(6.1),外伤性有晶体眼(1.0),非外伤性无晶体眼(4.9)及外伤性无晶体眼(0.4)。总人口女性多于男性。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资料和方法:作者与依阿华州及其附近城市能做视网膜脱离手术的24位医生联系,发给他们调查表,要求报告依阿华州居民在1976年间施行原发性有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数、病人年龄、性别、是有晶体还是无晶体眼、眼别及有否与眼或眼眶有关的外伤史。依阿华州人口资料系根据  相似文献   

2.
无晶体眼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无晶体眼视网膜脱离手术病例46例,并对其中31例(67.4%),手术失败进行分析。主要为未封闭全部视网膜裂孔和广泛的PVR形成,提出对无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术前检查手术和手术技术仍有待于提高,掌握和选择好有效的手术方法乃是提高无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的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普遍认为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增加了人工晶体眼、无晶体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发生率0.08%-4.7%,1988年以前≤2%,1988以后有所增加。轴性授视,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对侧眼视网膜脱离史,年轻,男性等是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与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相似,但发生机理沿不明了。  相似文献   

4.
业已表明,无晶体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一个危险因素,为明确无晶体眼发生PVR的发病机理,本文对具有PVR与无PVR的无晶体眼进行了对比研究。材料与方法:无晶体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74例(182眼)。将既往具有视网膜脱离手术史的患者和白内障术前已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排除。182眼中,25眼归为重度PVR(即PVR-D或PVR-C),需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余157眼为无PVR、轻度PVR(PVR-A或PVR-B)及部分PVR-C。  相似文献   

5.
人们普遍认为Nd:YAG激光后襄膜切开增加了人工晶体眼、无晶体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发生率为0.08%~4.7%,1988年以前≤2%,1988年以后有所增加。轴性近视、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对侧眼视网膜脱离史、年轻、男性等是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与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相似,但发生机理尚不明了。  相似文献   

6.
无晶体眼视网膜脱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年间住院的288例视网膜脱离病人中无晶体眼视网膜脱离情况进行分析。共发现此种视网膜脱离7例8眼。视网膜脱离均在2象限以上;锯齿缘截离6眼。白内障囊内、外摘出术后各3眼,人工晶体植入1眼,晶体脱位1眼。6例通过局部电、冷凝或加外垫压治疗,视网膜复位。影响其复位手术效果的因素有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在白内障手术后的时间、是否发现裂孔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等。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104-1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及无晶体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方法7例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术中使有过氟萘烷展平视网膜,眼内激光及眼外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惰性气体或硅油与过氟萘烷交换。结果7例手术后出院时视网膜均复位。C3F8气体填充2例中1例于气体吸收后局部视网膜脱离,二次16?F8填充,视网膜复位。硅油填充5例于术后10m-18m取出眼内硅油3例,其中1例视网膜再脱离,二次注入硅油。7例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及术中使用过氟萘烷、眼内激光、眼外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是治疗人工晶体眼及无晶体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报告透明晶体摘出术后并发无晶体视网膜脱离32例32眼,均为高度近视眼。按赵氏膜形成分级为Ⅱ—Ⅲ级.手术治愈率74.19%。本文指出透明晶体摘出术后并发的视网膜脱离的检查及手术处理特别困难。  相似文献   

9.
报告透明晶体摘出术后并发无晶体视网膜脱离32例32眼,均为高度近视眼,按赵氏膜形成分级为Ⅱ-Ⅲ级,手术治愈率74.19%,本文指出透明晶体摘出术后并发的视网膜脱离的检查及手术处理特别困难。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Zheng G  Miao Y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6):415-417
目的分析人工晶体植入后视网膜脱离的特点。方法对我院1991~1996年收治的人工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患者42例(44只眼)进行临床观察,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人工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具有发展快、裂孔难寻找、增殖的后囊膜和人工晶体影响眼底检查、易发展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特点,治愈率为80.0%。结论植入人工晶体时应尽量减少对手术眼的损伤。一旦发生视网膜脱离要认真检查,尽早采取传统的视网膜脱离手术和现代玻璃体手术,以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1.
作者回顾性调查了1982~1989年白内障手术后接受了视网膜脱离手术的376眼,其中无晶体103眼及人工晶体273眼。人工晶体组中  相似文献   

12.
无晶体视网膜脱离远较有晶体视网膜脱离复杂。术前因瞳孔不易扩大,晶体皮质或囊膜残留,查清眼底非常困难,手术成功率低,预后较差。我院自1988年1月—1992年9月共收治103例,报道如下。资料方法一、一般情况:103例无晶体眼视网膜脱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人工晶体植入后的视网膜脱离的特殊性,将我院自91年收治的人工晶体眼网膜脱离42例眼进行临床观察,并对其特殊性予以分析和讨论。结果: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有发展快,裂孔难以寻找,增殖的后囊膜和人工晶体遮挡视路使检查很困难等特点,并易发展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治愈率为80%。结论:在置入人工晶体对要尽是减少对手术眼的损伤,一旦在发视网膜脱离,要加大检查力度,尽早采取传统的视网膜脱离手术和现代玻璃体手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已有许多报道。Worthen等(1980)经大量调查发现前房型人工晶体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发病率为0.4%。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比较困难,预后也较差。因此一般主张在有视网膜脱离倾向的眼中禁忌置入前房型人工晶体,如患者迫切希望置入人工晶体,也应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或便于眼底检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人工晶体植入后的视网膜脱离的特殊性,对我院自91年到96年收治的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42例44眼进行临床观察,并对其特殊性予以分析和讨论。结果: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有发展快,裂孔难以寻找,增殖的后囊膜和人工晶体遮挡视路使检查很困难等特点,并易发展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治愈率为80%。结论:在置入人工晶体时要尽量减少对手术眼的损伤,一旦发生视网膜脱离,要加大检查力度,尽早采取传统的视网膜脱离手术和现代玻璃体手术,以增加其疗效。  相似文献   

16.
新鲜的视网膜裂孔伴有后玻璃体脱离者(闪光幻觉和浮游物感)有或没有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的危险都较大。Colyear和Pishel曾报告42例,其中12例(28.6%)随之发生视网膜脱离。Davis在随访有症状的裂孔31眼,发现其中35%发生视网膜脱离。作者报告有症状的裂孔的治疗及长期随访的结果。包括光凝治疗43例,平均年龄是58岁,16眼是2D或2D以上近视,2无晶体眼;冷凝治疗的43例,平均年龄也是58岁,其中14眼是近视,1眼为无晶体眼。所有这些病人都有眼前闪光或眼前有浮游物感的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4年至2005年2年间经显微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的51例53眼人工晶体植入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其中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眼视网膜脱离5例5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46例48眼。手术采取显微玻璃体切除联合剥离视网膜前膜、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对于合并前部PVR者同时行环扎及视网膜切开,术毕玻璃体腔填充长效气体或硅油。结果 随防1y至3y。随访时视网膜复位20眼占94.34%,视力提高者46眼占86.79%,其中≥0.1者36眼占67.92%,最好视力为0.8。结论 人工晶体植入眼视网膜脱离病变复杂,容易导致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应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可使视网膜有效复位,挽救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18.
无晶体眼视网膜脱离(aphakic retinal de-tachment,ARD),与有晶体眼视网膜脱离(phakic retinal detachment,PRD)比较,有其临床特殊性,术前常因瞳孔不易散大,或晶体囊膜残留,眼底难以看清,手术成功率低,视力预后不良。近年由于社会老年人口增加,白内障手术由囊内摘出向囊外摘出变迁,以及眼内人工晶体植入(IOL),特别是有/无晶体后囊存在,使眼内结构有所不同,也可使所发生的视网膜脱离(RD)具有不同的特征,ARD 在眼科临床上又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在治疗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中的优越性。方法:以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76例为研究对象,分成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49例及单纯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27例,对其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49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术后1周视网膜复位45例(占91.84%),随访3个月~2年,视网膜复位的39例,复位率86.7%;27例单纯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术后1周视网膜复位17例(占62.96%),随访3个月-2年,视网膜复位的ll例,复位率64.8%。对两组的视网膜复位率进行z0检验,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是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单纯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键  古洵清 《眼科》1999,8(1):10-12
目的:观察分析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与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不同点。方法:详细记录15例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表现,手术所见,手术效果。结果;15例患者行手术13例,其中巩膜加压术5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加压术8例。11例成功复位,1例好转。结论;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较之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诊断较困难,发病因素增加,诱发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因子增多且比例较高。巩膜环扎术或玻璃体切除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