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应用大肠癌单抗Hb3、花生凝集素(PNA)、癌胚抗原(CEA)分别对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uC)和20例大肠癌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大肠癌Hb3反应的阳性率为80%(16/20),PNA为85%(17/20),CEA为90%(18/20);三种肿瘤标记物为阳性者14例,占70%,其中各有一项阳性者,共19例,占95%。CuC对Hb3、PNA、CEA反应的阳性率分别为41%(25/60)、34  相似文献   

2.
应用肿瘤相关糖蛋白72抗原(TAG-72)的单抗72-45及两种凝集素PNA和DBA对不同组织分型的大肠癌及癌旁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肠癌中TAG-72抗原及PNA受体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3%和89.3%,DBA受体呈阴性;在癌旁组织中三者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53.3%和63.3%;在正常大肠粘膜中TAG-72抗原及PNA受体均呈阴性,而DBA受体全部呈阳性。由此认为72-45单抗和PNA可做为大肠癌的有效标记物,有助于大肠癌的诊断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CFR)表达与晨肠肿瘤的发生、细胞增殖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检测15例正常大肠粘膜、28例癌旁粘膜、11例大肠腺瘤、72例大肠癌中EGFR表达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结果 ①EGFR在正常粘膜、癌旁粘膜、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7%、14.3%、45.5%及41.9%,大肠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和癌旁粘  相似文献   

4.
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中EB病毒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例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组织中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s)、潜伏感染膜蛋白(LMPl)、溶解感染期立即早期基因编码蛋白ZEBRA、早期基因编码蛋白EA-D、晚期基因编码蛋白VCA和MA。结果EBERs阳性率为100%(20/20),LMPl阳性率为85%(17/20),ZE-BRA均为阴性,EA-D阳性率85%(17/20),VCA阳性率60%(12/20),MA阳性率为0.5%(1/20)。阳性信号限于癌细胞。癌周正常组织和间质细胞均阴性。说明在我国南方鼻咽癌高发区,腮腺LELC的发生发展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本文还对EB病毒基因的腮腺LELC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应用CEA多克隆抗体和P21单克隆抗体对10例大肠中分化腺癌(CA)、20例大肠管状腺癌(TA)及10例绒毛状腺瘤(VA)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查,同时对9例大肠癌移行粘膜(TM)、10例大肠增生性息肉(HP)及9例大肠癌切缘“正常”粘膜(NM)进行对照检测。结果,CEA在CA反应的阳性率为100%,VA50%,TA40%,TM22%,HP20%,NM11.1%。P21在CA反应的阳性率为70%,VA40%,TA20%,TM22%.HP10%,NM为阴性反应。CEA与P21的结果呈正相关(r=0.972),两者反映的趋势相似。我们认为,CEA和P21的阳性表达支持大肠腺瘤特别是VA属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6.
使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33例胃癌组织的癌胚抗原(CEA)、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A阳性率54.5%(18/33)、ER阳性率48.5%(16/33)、PR阳性率33.3%(11/33)。CEA阳性率与ER阳性率;在高分化肿瘤CEA与ER阳性表达;在中低分化肿瘤CEA与ER阳性表达;PR阳性率与ER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说明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推测可能存在相类似的表达机制,PR为ER具有生物学特性表现。CEA、ER阳性多分布于中低分化肿瘤,与高分化肿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CEA:P<0.01;ER:P<0.05),说明它们的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CEA、ER阳性胃癌预后及5年生存率差于阴性者。但化疗可改善之,故测定CEA、ER、PR可作为推测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指导临床对这些表达阳性的胃癌患者进行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TAG—72抗原及两种凝集素PNA和DB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肿瘤相关糖蛋白72抗原的单抗72-45及两种凝集素PNA和DBA对不同组织分型的大肠癌及癌旁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肠癌中TAG-72抗原及PNA受体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3%和89.3%,DBA受体呈阴性;在癌旁组织中三者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53.3%和63.3%,在正常大肠粘膜中TAG-72抗原及PNA受体均呈阴性,而DBA受体全部呈阳性。  相似文献   

8.
P-选择素在大肠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选择素在大肠癌中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30 例大肠癌组织进行检测,并对其中25 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 30 例大肠癌中18 例阳性,阳性率为60% 。Dukes A 期、B期和C 期的P选择素阳性染色率分别为16-7% (1/6)、60 % (6/10) 和78-5% (11/14) 。25 例随访结果表明,P 选择素阳性者平均生存期(27-5 月±22-6 月) 和5 年生存率(13-3 %) 低于阴性者(P< 0-05) 。结论 P选择素与大肠癌转移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用一株鼠抗人大肠癌单克隆抗体Hb3,纯化后与溴化氰活化Sepharose4B偶联制备免疫吸附柱。用免疫亲和层析法从大肠癌细胞株HRT-18细胞提取液中纯化相应抗原CA-Hb3。经多种实验证实CA-Hb3是一种新的大肠癌相关糖蛋白抗原,分子量约为65Kd,以此纯化抗原作参考标准,用SandwichELISA方法检测大肠癌及消化道其他肿瘤患者血清CA-Hb3水平。结果表明,CA-Hb3对胃肠道肿瘤诊断  相似文献   

10.
唐跃华  谢建敏 《广东医学》1997,18(10):683-684
对104例18~20岁男性无症状HBsAg阳性者检测了血清谷丙转氨酶及乙肝病毒DNA,并进一步讨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被检查者血清乙肝病毒DNA的总检出率是58%(60/104),谷丙转氨酶高于正常值(45u/L)有39人占总人数的37%,其中仅3人谷丙转氨酶超过200u/L,其余均在200u/L以下,谷丙转氨酶异常组血清乙肝病毒DNA检出率高于正常组但无显著差异,谷丙转氨酶〉200u/L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大肠癌单克隆抗体Hb_3对20例大肠癌、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UC)、12例正常成人大肠粘膜和12例胎儿大肠粘膜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表明,大肠癌HL_3反应阳性率是80%,CUC阳性率为41.7%,正常大肠粘膜阳性率是8.3%,胎儿大肠粘膜全为阳性。而且,在CUC病例中,直肠部位CUC的Hb_3反应阳性率明显高于直肠以上部位者,这与大肠癌好发于直肠的事实相符。作者认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表达肿瘤相关抗原是先于病理形态改变之前的极早期生化异常,进一步支持CUC是大肠癌的癌前期疾病,这对于CUC的追踪观察以及探讨CUC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7种凝集素对82例大肠癌及40例非癌大肠粘膜进行了亲合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PNA在大肠癌的阳性率是86.6%,正常大肠粘膜全为阴性;UEA—1在左侧大肠癌的阳性率是58.7%,左侧大肠正常粘膜不表达UEA—1受体;ConA在大肠癌的阳性率是82.9%,正常大肠粘膜阳性率为56.7%;DBA、SBA在大肠癌的阳性率分别比正常大肠粘膜减少52.4%和26.8%。作者认为PNA受体是大肠癌的较高特异性肿瘤标记,UEA—1、ConA、DBA和SBA四种凝集素受体对大肠癌也有一定意义,可能为肿瘤相关标记。癌细胞PNA、UEA—1和RCA受体的定位分布与大肠癌的分化和组织学类型有关,大肠癌凝集素结合反应与癌转移之间无必然联系,但PNA和UEA—1对淋巴结微小转移癌灶的检出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应用 CEA 单克隆抗体,借助 BA 及 IGSS 染色技术,对20例大肠正常粘膜、87例息肉及34例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大肠正常粘膜 CEA 为阴性,少数为弱阳性,其 CEA的分布呈极向性.多数大肠癌组织 CEA 呈较强阳性,CEA 的分布失去极向性,癌组织 CEA 的分布类型与大肠癌患者的顶后有密切关系。大肠息内尤其是腺瘤的 CEA 表达介于前两者之间,腺瘤组织异型程度越重,其 CEA 表达越近似于大肠癌,表明 CEA 免疫组化染色可辅助病理形态学来判断腺瘤癌变的危险性,对大肠癌二级防治具有一定意义.本文 IGSS 染色的结果与 BA 法相近似,IGSS 法具有较多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癌胚抗原(CEA)对判断大肠息肉癌变危险性的价值,应用CEA、McAb借助免疫胶体金银染色法(IGSS)对大肠正常粘膜、息肉及癌组织中CE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多数大肠正常粘膜、炎性息肉及幼年性息肉CEA呈现阴性,仅少数CEA呈弱阳性,染色见于腺体细胞腔面,与上述各组比较,大肠增生性息肉和腺瘤组织CEA阳性率和染色程度均增高,随着腺瘤组织异型程度加重,其免疫组化改变及CEA分布更类似于大肠癌,结果提示CEA可作为监测大肠息肉癌变的标志物。IGSS染色法操作简便、敏感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自己制备的花生凝集素(PNA)单克隆抗体和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其他三种凝集素(蓖麻凝集素、伴刀豆凝集素和荆豆凝集素)检测PNA对270例各种肿瘤和正常结、直肠粘膜结合的情况。30例结肠癌、71例直肠癌、14例胃癌、12例食道癌和87例各种非消化道的恶性肿瘤,PNA阳性率分别为76.6%,50.7%,7.1%,16.6%和1.1%。30例正常结、直肠粘膜及26例各种良性病变PNA标记均为阴性。PNA标记的阳性率,对消化道癌肿显著高于非消化道的癌肿,消化道癌肿中结、直肠癌显著高于胃与食道癌,肠癌中结肠癌显著高于直肠癌,结果提示PNA是一种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新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67例胆囊癌、10例胆囊腺瘤及癌旁粘膜的p53蛋白表达,分析其与肿瘤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结果:p53蛋白胆囊癌阳性表达为59.7%,腺瘤为20%。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腺瘤的异型增生区;癌旁粘膜p53蛋白阳性表达在异型增生上皮2/4例,单纯增生上皮5/14例,肠化上皮1/2例。腺癌p53蛋白阳性率Ⅰ级48.48%,Ⅱ级90.9%,Ⅲ级71.42%,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级腺癌中,乳头状腺癌阳性率高达66.66%。结论:腺瘤及癌旁粘膜中的异型增生、化生及单纯性增生上皮p53蛋白过度表达,均有发生恶变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肠癌血清标志物癌胚抗原、β2 微球蛋白、铁蛋白、CA242的表达水平和诊断价值以及与大肠癌某些肿瘤病理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3例大肠癌病人血清中上述4种标志物.[结果]大肠癌血清癌胚抗原、β2 微球蛋白、铁蛋白和CA242的阳性率分别为57%,39%,21%和54%;临床病理分期A期中其阳性率分别为28%,0%,42%和57%,癌胚抗原在D期阳性率为100%;癌胚抗原在浸润浆膜外组和肌层组间阳性率分别为100%和50%,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阳性率分别为82%和31%.CA242均值在结肠和直肠之间分别为370μg/L和1136μg/L.[结论]CA242是对大肠癌早期诊断有意义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花生凝集素(PNA)对17例正常大鼠胃粘膜以及MNNG诱发的22例大鼠腺胃胃癌和14例异型增生胃粘膜进行了亲合组织化学研究。正常大鼠胃粘膜表面上皮不结合PNA;胃底腺PNA结合阳性率为89.6%;幽门腺PNA结合阳性率是17.6%,弥漫分布于腺上皮胞浆内;从界嵴循胃底腺至胃窦幽门腺的顺序观察,PNA结合反应显示逐渐减弱趋势;胃底腺颈、体和底部细胞的PNA结合反应也显示逐渐减弱,大鼠腺胃幽门部胃癌及异型增生腺体的PNA阳性率比正常胃粘膜的相应部位高,PNA结合反应主要沿癌变腺体的腔膜面分布或定位子细胞核上区。本实验结果表明大鼠正常胃粘膜PNA受体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大鼠实验性胃癌模型表现有人类胃癌相似的病理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用免疫组化及DNA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人咽喉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壳蛋白抗原及HPV6、11、16、18型DNA序列。45例鳞状细胞癌组织HPV抗原阳性率为22.2%,HPVDNA阳性率为31.1%,5例正常粘膜HPV抗原及HPVDNA均阳性。结果提示咽喉部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与HPV感染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