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香格里拉铜硫矿的矿石性质,进行了先铜后硫的优先浮选工艺流程和铜硫混选一分离工艺流程及这两种工艺的粗精矿再磨试验研究,通过对三种工艺流程浮选指标的对比,最终确定了原矿磨矿(80%.74μm)人选的优先浮选工艺流程,在其小型闭路试验中可以获得铜品位19.80%,铜回收率83.06%的铜精矿;硫品位40.35%、硫回收率66.32%的硫精矿。有价元素铜、硫得到了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2.
广西某铜锌多金属硫化矿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广西某难选的铜锌多金属硫化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采用优先选铜方案。难以获得理想指标;采用全硫浮选工艺,使用新药剂DY作捕收剂,单一药剂制度,就能将铜、锌矿物一起富集到粗选精矿中,铜、锌回收率分别达到80.39%、93.86%。采用漂白粉、腐植酸钠和高锰酸钾组合抑制剂对粗选金矿进行铜锌混合浮选,最终获得铜锌精矿中铜品位为7.47%,回收率为41.90%,锌品位为13.01%,回收率为66.64%。铜、锌品位不高,需进一步分离。硫粗精矿含硫48.35%,但含铜较高,也需进一步分离富集。  相似文献   

3.
云南某低品位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低品位铜矿进行了原矿性质考察,并根据其特点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通过铜硫混合粗选-精选分离流程,最终得到了铜精矿品位为21.34%,回收率85.02%的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含铜黄铁矿氧化率较高、铜硫分离困难问题,采用SB、SJ组合抑制剂和混合捕收剂,优先浮选、粗精矿再磨工艺流程,经扩大连选试验可获得铜精矿品位18.66%、铜回收率79.48%,硫精矿品位41.82%、硫回收率90.46%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5.
针对硫精矿中含铜高,对硫精矿中铜的回收开展分离浮选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硫化钠脱药,石灰抑制黄铁矿、磁黄铁矿,捕收剂为黄药与丁铵黑药组合,基本实现了铜硫分离,小型闭路试验获得了铜精矿品位10.15%。回收率53.28%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都龙矿区复杂多金属低品位伴生铜矿存在含铜品位低,铜矿物与锌矿物、硫化铁和锡石等矿物嵌布粒度细,共生关系密切,导致铜-锌,铜-硫分离困难、铜精矿中金属互含严重等问题,针对该现象通过试验研究,采用了铜锌硫混合浮选-抑锌浮选-铜硫分离的选矿工艺流程,可得到铜品位18.54%,铜硫分离作业回收率86.31%的铜精矿和硫品位28.2%,铜硫分离作业回收率73.66%的硫精矿,铜精矿含锌品位为7.34%,充分的将铜硫进行了分离。  相似文献   

7.
《中国钨业》2020,(1):29-35
某难选高硫含铜白钨矿中钨主要以白钨矿的形式存在,硫化铁主要以磁黄铁矿的形式存在。为给该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采用磁选-铜硫混合浮选-白钨浮选原则流程进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原矿磨矿至-74μm占65%时进行磁选,可获得品位为38.33%、回收率为51.14%的硫精矿,而磁选尾矿经铜硫混合-铜硫分离浮选,可分别获得品位为20.06%、回收率为73.12%的铜精矿和品位为35.20%、回收率为42.11%的硫精矿;其中铜硫混合浮选尾矿以碳酸钠为调整剂、水玻璃为抑制剂、731氧化石蜡皂为捕收剂,进行一粗一扫三精白钨常温浮选,可得到WO_3品位为63.93%、回收率为89.60%的白钨精矿,有效地实现了铜硫的分离和白钨矿的回收。  相似文献   

8.
郭宏  邢洪波  任洪胜 《黄金》2009,30(9):46-50
对黑龙江省某矿钼钨铁矿石进行了磁选铁-全硫浮钼-浮选钨、全硫浮钼-磁选铁-浮选钨两种工艺流程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后者指标明显高于前者。经过详细的条件试验后,闭路试验最终获得了钼精矿、铁精矿、混合钨精矿3种产品。其品位分别为51.69%、68.22%、56.82%,回收率分别为90.19%、97.97%、73.21%。浮选钨精矿经过酸浸除磷、碳酸盐后,获得混合钨精矿品位为70.99%。  相似文献   

9.
通过小型试验、工业试验和生产应用,证明采用浮选一重选联合工艺从斑岩型铜矿中回收铜硫是可行的。生产中大幅度提高了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可获得铜精矿含Cu24.15%、铜回收率为80.10%,并回收了硫产品,硫精矿产率4.17%、含536.22%,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某钨锡矿桕浮尾矿中钼、铜、锌金属品位较高,通过进行钼、铜、锌矿物综合回收的浮选流程试验研究.确定“钼铜混浮-分离。锌硫混浮-分离”的部分混合浮选原则流程;经浮选条件试验、综合条件试验和试验室闭路试验获得理想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11.
某矿山入选矿石中矿物次生硫化富集作用明显,适宜现场"快速优先-铜硫混浮,中矿可选择性再磨铜硫分离"选矿新工艺生产流程,闭路试验结果为铜精矿品位25.38%,选铜回收率82.42%,硫精矿品位31.64%,选硫回收率60.59%.  相似文献   

12.
某低品位混合铜矿原矿含铜0.32%,其中氧化铜占50.73%,属品位低且氧化率较高的铜矿石。为了充分利用该部分铜矿资源,针对该混合铜矿矿石特点,采用优先浮选硫化铜再活化浮选氧化铜矿,分别通过一粗三精一扫流程工艺,进行了一系列条件试验,并根据条件试验所得的最佳工艺参数进行闭路试验,获得了铜精矿铜品位18.58%、回收率77.55%以及伴生金回收率70.67%的良好指标。该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简单合理,适用性强,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难选氧硫混合型铜矿的特点,利用铜矿物之间可浮性的差异,采用“先硫后氧,先浮选易选氧化铜矿,再浮选难选氧化铜矿”的异步浮选的流程,对含铜3.99%的原矿,在条件优化试验的基础上,开展闭路试验,可以获得浮选硫化铜精矿含铜50.66%,铜回收率25.17%,氧化铜精矿含铜19.68%,回收率54.05%,浮选综合铜精矿回收率达到79.23%。  相似文献   

14.
胡俊 《黄金》2021,42(1):71-74
刚果(金)某氧化铜矿石铜品位为3.61%,主要以自由氧化铜形式存在,矿石易泥化.根据矿石性质及探索试验结果,确定采用先直接浮选再硫化浮选工艺流程选别铜,并考察了分散剂、捕收剂、活化剂等条件对铜浮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确定的最优试验条件下,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27.12%、铜回收率83.25%的铜精矿,浮选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门山铜矿床的矿石性质和选矿生产现状,通过低碱度铜硫分离各种选矿流程试验。以少量石灰作调整剂,使用DT一4。抑制剂,可以实现低碱度铜硫分离,提高铜精矿品位,且降低了城门山铜矿尾矿废水pH值及处理费用。  相似文献   

16.
张鹏  张恒旺  孟航 《黄金》2020,41(3):61-65
小寺沟铜矿矿石具有性质复杂、铜矿物粒度细、脉石矿物易泥化等特点,选矿难度较大,工业生产铜精矿品位仅约为12%,铜回收率在50%左右。为进一步提高铜回收率,在小型试验获得的最佳条件基础上,进行了半工业试验及优化,通过优化磨矿—分级系统、浮选系统及药剂制度,取得了较好的选矿指标,铜精矿平均品位17.64%,铜平均回收率67.06%,为工业试验及生产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怡劭  李春 《黄金》2012,33(7):46-47
对某冶炼厂连续吹炼炉炼铜炉渣进行了浮选回收铜试验研究。试验采用一次粗选、二次精选、二次扫选工艺流程,获得含金品位5.07 g/t、银品位293 g/t、铜品位29.31%的铜精矿,铜回收率为90.17%,金回收率为98.43%,银回收率为95.24%。  相似文献   

18.
半自磨机排出的顽石硬度大、球形度高,具有磨矿介质特征。针对某铜硫金矿选矿厂分级机沉砂样,以顽石与钢球混合配比作为粗磨磨矿介质、全顽石作为粗精矿再磨介质,采用“铜硫混合浮选-粗精矿再磨-铜硫分离”工艺流程进行了浮选试验。在最佳条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闭路试验,最终可获得铜品位为18.45%、铜回收率为86.89%,金品位为16.68×10-6、金回收率为55.78%的铜精矿,高于工业生产实际指标。试验证实了顽石作为磨矿介质,在粗精矿细磨领域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冯国刚 《甘肃冶金》2012,34(6):45-47
某铜金矿石原矿铜品位0.72%,铜氧化率31.94%,含金3.45 g/t,矿石中含泥量较大,属于难选矿石。针对矿石性质特点,研究了各种氧化铜矿捕收剂以及金银增效剂对浮选的影响,取得了铜品位23.21%,回收率89.91%,铜精矿含金108.04 g/t、含银750.68 g/t,金银回收率分别为87.37%,92.99%的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