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基于经济后果观的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准则作为会计信息生产与提供的规范,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具有经济后果的制度。文章从经济后果角度对金融危机下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分析,为完善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罗云静 《新智慧》2004,(7A):51-52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指各种财富的转移是既得利益在不同社会利益集团之问的重新分割,而这种“社会性后果”的表现是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投资人、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更具体的表现就是一个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对其市场价值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观为人们认识会计准则开辟了新视角。从经济后果观来看,我国会计准则的利益代表性不足,这影响了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因此,增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利益代表性是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存在的理性在于:各利益相关者将利用其产品——财务信息做出相关决策。那么,作为规范会计信息生成的会计准则的改变,不可避免会影响相关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各相关方利益的分配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也即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存在三种情况:“中性经济后果”、“良性经济后果”和“恶性经济后果”,即所谓的“三分法”在会计确认与计量层次上,应确保“中性经济后果”以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价值信息:而在会计报告层次上,应充分考虑“良性经济后果”,遏制“恶性经济后果”,从而为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市场取向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政府对经济实施调控是为弥补市场失灵而不是搞计划经济;假定人自私,绝非倡导人自私,从这一假设出发去进行市场经济的制度设计恰恰可以抑制或减少人的自利行为带给社会经济的危害;效率与公平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失衡不是效率之错;对于政府求公平来说,重点在于消除不公平而非设计公平,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6.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观为人们认识会计准则开辟了新视角.从经济后果观来看,我国会计准则的利益代表性不足,这影响了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因此,增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利益代表性是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以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为立论基点,借助博弈论的分析思路探讨以欧盟、美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在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中的博弈行为,提出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化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罗勇 《新智慧》2005,(10):6-7
会计准则中存在很多非对称的会计处理规定。会计处理的非对称性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导致统计数据不准确的经济后果。如何客观认识和正确处理会计准则中的非对称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对此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公共选择理论看会计准则的制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些基本思想,从公共选择成本、价值取向、经济后果等角度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应该综合“信息中立”和“经济后果”两方面。一方面,以“信息中立”为主,即强调会计准则的中立性,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以满足广大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另一方面,会计准则的制定还应当考虑到经济后果,不同的会计准则会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到不同主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