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机械通气病人无论采用气管插管还是气管切开,都需要通过对导管气囊注气实现密闭气道,防止误吸和漏气.但套囊内注气过多又对气囊产生压力过高而产生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对套囊注气多采用定量注气法,套囊无漏气法和最小漏气充气法三种方法.我们将这三种方法对气管粘膜的压力进行了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纵式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腹腔电视镜下胆囊摘除术(LC)病人随机分成放纵式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充气F组和最小漏气充气法Z组,观察两组通气时套囊充气后压力值,气腹前、后漏气例数,气道峰压30cm H2O时漏气例数,操作所需时间,套袭抽气应激反应例数。结果:通气时放纵后气囊的压力平均值F组19±10cm H2O,Z组18±11cm H2O(P〉0.05),气腹前、后漏气例F组0/2例和Z组0/3例;气道峰压30cm H2O时漏气F组4例,Z组6例,操作所需时间F组6±3秒,Z组15±6秒(P〈0.05),套囊抽气应激反应F组1例、Z组0例。结论:放纵式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能满足一般呼吸道管理的需要,操作简单、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3.
赵旭 《吉林医学》2014,(24):5529-5530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患者应用三种气管插管套囊充气方法充气,找到有效的气管密封和减少插管后气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理想方法。方法:120例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成人被纳入本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三组:1指感法;2最小封闭压力法;3套囊测压表法。比较不同方法的气道漏气发生率,气囊压力以及拔管发生咽喉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结果:套囊压力控制方面,套囊测压表组套囊压力为(28.85±2.3)cm H2O(1 cm H2O=0.098 kPa),最为理想。而拔管后并发症方面,套囊测压表组和最小压力封闭无统计学差异,而指感法与上述两组相比较咽喉痛的发生率显着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套囊测压表法能有效封闭气道和减少喉咙痛,是麻醉期间套囊压力管理的一种较为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气管套囊对急性肺损伤兔气管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 健康兔144只,按气囊压力不同分为A组(气囊压力30cm H2O,气囊充气时间1、2、4、8h)、B组(气囊压力20cm H2O,气囊充气时间1、2、4、8h)、C组(气囊压力20cm H2O,每隔2、4、8h气囊放气10、20、30min)和D组(对照组)4组,分别对气管黏膜做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气囊压力20cm H2O维持小于8h,上皮少量纤毛缺失,柱状上皮细胞轻度肿胀,每隔4h放气时间在20min上皮细胞层次较清晰,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论 气囊压力20cm H2O对气管黏膜的损伤最轻;气囊充气4h后放气大于或等于20min再充气可以减轻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5.
套囊充气方法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三种套囊充气方法的效果比较,总结出理想的套囊充气方法。方法应用Portex专用套囊测压计,对44例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病人分别实施手指捏感法、固定注气法和最小容积阻塞法充气,于充气末测定套囊内压力。结果入ICU首次套囊压力为(52.40±8.08)cm H2O。手指捏感法、固定注气法和最小容积阻塞法的套囊内压力分别为(53.27±7.00)cm H2O(、62.00±8.24)cm H2O和(12.41±2.29)cm H2O,最小容积阻塞法与前两种方法充气后其套囊内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气道峰压为30 cm H2O时前两种方法病人气道无漏气情况,最小容积阻塞法则有4例出现少许气道漏气。结论采用套囊压力计监测套囊内压力是一种科学、理想的方法。手指捏感法和固定注气法均不尽理想,而最小容积阻塞法其套囊内压力稍低于正常。在没有压力计时,可在最小容积阻塞法充气的基础上,再注气0.5~1 mL为宜。  相似文献   

6.
韦焕克 《广西医学》2004,26(3):347-349
目的 探讨在正压机械通气时 ,利用少量闭合容积 (minimalocclusivevolume ,MOV)、少量漏气技术 (minimalleaktechnique,MLT)和按个人经验给气管导管气囊进行充气三种方法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气管导管插置成功后分为三组 :经验组 2 5例 ;MOV组 2 2例 ;MLT组 2 0例。观察各组发生导管移位、气囊漏气、气囊破裂、气管损伤的情况。结果 MOV组和MLT组并发症的发生明显低于经验组 (P <0 0 5 ) ,MOV组并发症的发生与MLT组无显著差异性 (P >0 0 5 )。结论 采用MOV和MLT可减少正压机械通气时气管导管气囊充气不当所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在临床上对气管导管气囊的科学护理,以避免因气囊压力过低或者过高而引发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缜密、有序、严格的交接班制度,按时检查施有气管导管气囊病患的最小漏气技术及气囊充气等方面的相关护理措施.结果本组57例临床病例均未出现因气囊护理不当而造成的各种并发症.结论对气管插管术后气囊的科学、正确护理工作,是关系到病患痊愈,避免或减少各种并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采用套囊或无套囊气管导管的两组全麻小儿在拔管期呛咳的发生率和拔管前后SpO2的变化。方法择期唇裂修补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无套囊气管导管组(A组)和套囊气管导管组(B组),两组患儿均实施静脉全麻,插无套囊导管时导管大小以15~20cmH2O气道压有轻度漏气为宜,插套囊导管时采用最小漏气充气技术,记录重复插管的例数,观察拔管期呛咳的发生率和拔管前后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体质量、手术时间及带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重复插管率低(P〈0.05);拔管时呛咳发生率高(P〈0.01);拔管后SpO2的下降幅度较大(P〈0.01),表现为一过性,多发生在拔管后的2min内,发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6岁以下的患儿,套囊气管导管在全麻拔管期对气道的刺激较大,建议使用无套囊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9.
气管导管气囊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对气管导管气囊的护理.避免因气囊压力过高或过低而出现的多种并发症。方法通过严格的交接班、按时检查、最小漏气技术气囊充气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未发生因气囊护理不当而发生的并发症。结论气管插管术后气囊的护理是关系到病人痊愈和减少多种并发症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气管病理学的研究趋势及套囊气管导管在临床通气应用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统气管导管,将现有成熟的塑料制造技术和小套囊充气结合起来,用瓣膜封堵装置代替原有的气管导管套囊,从而避免套囊盲目充气和压迫造成的并发症,解决了气管黏膜压迫和通气封堵需求之间的矛盾,达到安全有效满足通气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气管套囊麻醉对兔气管黏膜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华  陶国才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4):201-203,F003
目的探讨气管充气套囊对麻醉兔气管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家兔82只,按气囊压力不同随机分为A(30cmH2O维持1、2、4、5小时)、B(20cmH2O维持1、2、4、5小时)、C(20cmH2O维持2小时气囊放气10、20、30分钟再充气2小时)、D(对照组),分别对气管黏膜作病理组织形态结构观察。结果①气囊压力20cmH2O维持2小时及气囊放气20分钟再充气2小时光镜下黏膜结构未见异常;拔管后24小时光镜观察未见异常。②气囊压力20cmH2O维持≥4小时、30cmH2O≥2小时气管黏膜充血、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及脱落。拔管后24小时黏膜表面有黏液及坏死物覆盖,病变程度随气囊压迫时问延长而加重。结论气囊压力以20cmH2O对气管黏膜的损伤最轻;气囊充气2小时后放气≥20分钟再充气,可以减轻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带套囊气管导管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4~8岁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无套囊组,Ⅱ组为有套囊组,观察两组插管时的换管率、术中漏气率、拔管时气管内血性分泌物吸出率、术后喘鸣发作率。结果Ⅱ组换管率、术中漏气率、气管导管内血性分泌物吸出率明显低于Ⅰ组,术后喘鸣发作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带套囊气管导管可以安全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气管内插管的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intellicuff软件控制套囊压力对于患者气管黏膜缺血性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口气管插管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intellicuff软件组(n=40例),应用哈美顿呼吸机G5(intellicuff)软件持续调节控制套囊压力在安全范围内;套囊压力表组(n=40例),采用套囊压力表进行调节和控制套囊压力。观察两组患者套囊压力控制情况,拔管前患者气管黏膜情况,拔管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的发生率。结果:intellicuff软件组患者在控制套囊压力方面明显优于套囊压力表,在预防气管缺血性病变以及撤机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优势。结论:intellicuff软件能有效控制套囊压力,但不能降低患者气道黏膜缺血性病变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拔管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摆放侧卧位时,左侧双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套囊充气对体位变动时导管移位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使用左双腔气管导管行胸科手术的成人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支气管套囊充气组(A组,n=30)和支气管套囊不充气组(B组,n=30)。全麻诱导后,可视喉镜下置入左侧双腔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下确认支气管套囊顶端置于气管隆突下方5 mm,记录中切牙处导管插管深度。A组在全麻诱导插管成功后,摆放侧卧位时,将支气管套囊充气,B组则在支气管套囊不充气情况下,摆放侧卧位。侧卧位后,观察肺隔离及通气效果,重新在纤支镜下确认支气管套囊位置,记录侧卧位后中切牙处插管深度,记录气管内导管移位距离,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移位率。结果:两组共有28例(46.7%)患者摆放侧卧位后,发生双腔管移位,其中A组10例(33.3%),B组18例(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气管移位距离分别为(9.2±1.7)mm、(9.0±1.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胸科手术摆放侧卧位时,气管导管容易发生移位,支气管套囊充气与不充气相比,能够显著降低侧卧位时左双腔气管导管移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气管插管的气囊管理及口腔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气管插管是危重病抢救和治疗的重要手段 ,因而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气囊压力是决定气囊是否损伤气管粘膜的重要因素 ,气囊充气不足或漏气不能达到有效通气 ,充气过度、压力过大易导致气管壁局部缺血引起溃疡出血 ,导致坏死形成气管食道瘘 ,故调整气囊压力就十分重要。由于气管导管的影响 ,护士在给病人做口腔护理时 ,导管占去口腔大部分空间 ,使常规的口腔护理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此类病人的口腔护理也就成为实践中的难题。而气管导管长时间留置可使气管上皮增殖活跃 ,促使溃疡形成[1] 。病人容易发生口腔感染 ,二重感染几率增加 ,…  相似文献   

16.
1气管插管的护理①套管气囊的密闭护理。气管套管为加垫式套管结构。插入气管后要对套管气囊充气,膨胀后使套管与气囊间贴紧密封不漏气,避免口腔内分泌物、胃内容物吸入气道,防止气体由上呼吸道反流,并便于部分泌物的吸出。充气压力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最低有效套囊压用于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手指感觉法给气管导管套囊充气,试验组应用最低有效套囊压法给套囊充气。记录两组患者套囊压;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气管黏膜损伤情况;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套囊有无血迹及拔管后24 h内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等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套囊压为(9.07±5.38)cm H2O,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40±5.16)cm H2O(P<0.05);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均未发生套囊血迹和声音嘶哑;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24 h内咽喉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气管黏膜散在点状充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局部片状充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最低有效气管导管套囊压用于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临床效果好,对气管黏膜损伤小。  相似文献   

18.
气管导管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尤为重要,但对导管套囊的护理,还存在被忽视的问题,殊不知导管套囊护理不到位,易引起许多并发症,如套囊压力过大引起的气管食管漏,压力小或未充气引起的导管位置改变,充气或抽气不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现就作者近年来套囊护理中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寻求机械通气气管导管理想气囊压力的管理方法.方法 应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注气测量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导管气囊压力,并统计分析.结果 实际测得的气囊压力范围为10~42cmH2O,与指南推荐气囊压力25~ 30cmH20差异较大.结论 应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个体化测量气囊压力并定时校正,可有效预防气道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导管气囊不同的护理方式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比较.方法 将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72例在笔者所在医院ICU使用呼吸机时限大于48 h的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导管气囊定时充气、放气的方法;试验组采用气管导管气囊持续充气的方法.结果 试验组患者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不同的护理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