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gBi2I7薄膜具有良好的光电特性和环境稳定性,是构筑异质结紫外光电探测器的有力候选材料之一。本研究采用溶液法制备AgBi2I7薄膜,通过优化前驱体溶液的浓度和溶剂类型(正丁胺和二甲基亚砜)等工艺参数,研究了其光电探测性能。采用最优方案在宽带隙的GaN上制备AgBi2I7薄膜,构建AgBi2I7/GaN异质结。该异质结对UVA射线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探测(探测半峰宽约30nm)。在3V偏压和350nm紫外光照射下,器件开关比超过5个数量级,达到27.51 A/W的高响应度和1.53×1014 Jones的高探测率。研究表明溶液法制备的AgBi2I7薄膜有望应用于构建高性能的异质结紫外光电探测器。  相似文献   

2.
二维(2D)钙钛矿以其固有的量子阱结构、较大的激子结合能和良好的稳定性,在光电应用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前景。然而,提高二维钙钛矿薄膜质量、降低成本并简化制备工艺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本工作在低退火温度(80℃)且无需其他特殊处理的条件下,采用溶液法制备高质量二维钙钛矿(PEA)2PbI4薄膜,并进一步制备了光电探测器。结果表明,这种光电探测器有较低的暗电流(10–11 A),在450 nm光照下具有良好的响应度(107 mA·W–1)、较高的探测率(2.05×1012 Jones)和快速响应时间(250μs/330μs)。持续控制光照1200 s后,器件可以保持95%的光电流。此外,器件静置30 d后光电流几乎保持不变。本研究为开发稳定和高性能光电器件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用Ta2O5 纳米带模板转化法控制合成TaON纳米带, 典型的纳米带长约0.5 cm, 横截面积40 nm×200 nm~ 400 nm×5600 nm。在SiO2/Si基片上加工出TaON单根纳米带的场效应晶体管; 该晶体管的电子迁移率和开关比分别为9.53×10 -4cm 2/(V·s)和3.4, 在254~850 nm范围内显示良好的光响应。在405 nm (42 mW/cm 2)的光照下, 外加5.0 V的偏压时, 光响应为249 mA/W, 光开关比为11。因此, 该器件具有良好的光探测性, TaON纳米带可作为光电子器件的候选材料。另外, 实验还控制合成出Ta2O5@TaON纳米带, 并加工成单根纳米带的场效应晶体管, 虽然相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响应弱于TaON 纳米带, 但仍算是一种好的光电材料。  相似文献   

4.
β-Ga2O3是一种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对应太阳光谱的深紫外波段,可用于制备日盲紫外探测器。日盲紫外探测器抗干扰能力强、探测灵敏度高、背景噪声低,在军事和航空航天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Ga2O3材料的基本性质,包括不同的晶相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并总结不同结构的Ga2O3器件在日盲紫外探测领域的研究进展。其中,金属-半导体-金属(MSM)结构的Ga2O3器件最为普遍,特别是基于薄膜材料的器件已具备了商业化参数,有望实现产业化应用。基于Ga2O3的异质结和肖特基结日盲紫外探测器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并呈现出自供电特性。此外,薄膜晶体管结构Ga2O3器件结合MSM结构和晶体管结构的工作机制,可获得更大的光增益,适用于微弱信号的探测,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日盲紫外探测器件。  相似文献   

5.
以MoS2为代表的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Cs)由于独特的电子结构、优异的半导体特性、可调节的带隙(1.3~1.8eV)、高迁移率和强光-物质相互作用成为发展下一代高性能光电器件的理想候选材料。然而二维材料独特的层间范德华间隙,使得扩散、注入等传统半导体的掺杂手段无法实现均匀稳定的掺杂,进而无法有效调控其相关电子器件的性能。传统的基于三维半导体的p-n结是现代电子器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将二维层状MoS2集成到传统的半导体材料上成了提升器件性能和探索新功能的策略之一。宽禁带半导体ZnO以其优越的光电性能已广泛应用于高效率短波长探测、发光和激光器件以及智能设备上。近年来,MoS2和ZnO组成异质结结构的研究成了热点,诸多研究报道MoS2与ZnO组成的异质结结构可以提高光电探测器的光响应率、光谱范围和光响应速度等,展示了良好的性能。本文综述了MoS2/ZnO异质结结构的多种制备方法,异质结特性和界面物理机制以及在光电探测器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华奕涵  冯双龙 《功能材料》2023,(1):1026-1032
作为量子物质的奇异态,拓扑绝缘体在新一代电子和光电子器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其金属表面态共存和较窄的带隙(0.3 eV),导致Bi2Se3具有超快电荷传输能力和红外光吸收能力,使其成为新体制光电器件的研究热点。采用恒电位沉积法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ITO基底上进行电化学沉积Bi2Se3薄膜,通过控制变量法确定Bi2Se3薄膜的生长条件是溶液pH值为0.2~0.8、沉积电位-0.15 V vs. Ag/AgCl和沉积时间1 h;同时,采用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表征技术对Bi2Se3薄膜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研究。最后,研究了基于Bi2Se3薄膜光电探测器的性能,并考察了退火工艺对其光响应特性影响规律,测试结果表明退火后Bi2Se3薄膜在近红外波段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响应度和比探测率分别约为6.3×10-5  相似文献   

7.
有机集成化光电子器件兼具了小型化和多功能性的优势,如集成了有机发光和紫外探测的有机发光紫外探测器件(OLED-UVOPDs).这种器件中的有机光电材料的设计仍然面临重大的挑战.在本文中,以蒽为π桥,腈基苯为受体,三苯胺(TPA)和二甲基三苯胺(2mTPA)分别为给体,设计并合成了两种可用于OLED-UVOPD器件的蓝色发光分子,TPA-AN和2mTPA-AN.它们的发光峰分别位于474和488 nm处,荧光量子产率为51.1%和46.6%.通过单载流子器件计算得到其电子迁移率分别为3.96×10-5和6.63×10-7cm2V-1s-1.基于TPA-AN的OLED器件表现出强的蓝光发射,最大亮度为43,110 cd m-2,最大外量子效率(EQE)为8.1%.它们在OLED-UVOPD集成器件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紫外探测率分别为7.18×1011和2.85×1012Jones,最大EQE分别为8.7%和5.9%.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钛(TiO2)半导体材料因优异的光电性能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和紫外探测器等光电器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引入表面活性剂制备的TiO2纳米粒子具有更好的光电性能。采用低成本的油酸作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溶剂热法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得到了具有高结晶性和窄尺寸分布的TiO2纳米粒子,其粒径分布在10~11nm之间且纳米粒子的形状均一,具有优异的分散性能。热重分析表明500℃时油酸已完全分离,有利于TiO2纳米粒子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自驱动光探测器能够在无外加偏压的情况下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在工业和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研究报道了p型Se薄膜和n型ZnO纳米棒阵列异质结的可控合成以及它们作为自驱动紫外-可见光探测器的应用。由于在ZnO和Se的界面处形成的内建电场将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 促使它们向相反方向传输, 最终被电极收集, 在0偏压下获得了较高的光电流(435 pA), 从而实现无线的自驱动光电探测。并且, 在Se和ZnO界面处沉积的Al2O3层有效降低了暗电流。最终, 此器件在500 nm的单色光下显示了高响应率55 μA·W -1和大比探测率5×10 10Jones, 并表现出了极快的响应速度(上升时间0.9 ms, 衰减时间0.3 ms)。  相似文献   

10.
柔性光电探测器具有轻便、易携带和优异的大面积兼容性等特点,在下一代光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柔性光电探测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在反复弯曲、拉伸、折叠等形变状态下难以保持优异的性能.本文通过低维度结构策略构筑了基于CsPbBr3纳米片和ZnO纳米线的柔性光电探测器.得益于一维纳米线和二维纳米片的高柔性,所构筑的光电探测器在各种应力下表现出优异的工作稳定性.例如,在弯曲1000次之后,器件的性能没有明显变化.此外,由于ZnO和CsPbBr3自身的光吸收特性,所构筑的柔性光电探测器展现出宽光谱光电响应能力(涵盖紫外和可见波段).在紫外和可见区域的峰值响应度分别为3.10和0.97 A W^-1,其相应的探测率分别为5.57×10^12和1.71×10^12Jones.本文针对柔性、高性能集成光电探测器提出的维度构筑策略,在未来智能、可穿戴光电子器件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高灵敏度的自驱动紫外探测器在许多应用中都大有可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一维ZnO基同结光电探测器,它包括表面覆盖着Ag纳米线的锑掺杂ZnO微米线(AgNWs@ZnO:Sb MW)、MgO缓冲纳米层和ZnO薄膜.该探测器在0 V偏压下对紫外光非常敏感,其性能参数包括约7个量级的开关比、292.2 mA W-1的响应度、6.9×1013Jones的比探测率,以及微秒量级的快速响应速度(上升时间16.4μs,下降时间465.1μs).特别是10μW cm-2的微弱紫外光时接近99.3%的外量子效率.此外,本文系统研究了MgO纳米薄膜和表面修饰AgNWs对探测器件性能增强的机理.作为自驱动光接收器,该光电二极管被进一步集成到能够实时传输信息的紫外通信系统中.此外,基于AgNWs@p-ZnO:Sb MW/i-MgO/n-ZnO的同质结9×9阵列显示出均匀的光响应分布,可用作具有良好空间分辨率的成像传感器.这项研究有望为设计高性能紫外光检测器提供一条具有低功耗和可大规模建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柔性有机光电晶体管(OPTs)在大机械形变的下一代可穿戴系统中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报道的大多数OPTs都是场效应基结构,其界面电荷传输和本征低跨导的特性限制了OPTs的机械柔性和光电性能的发展.此外,沟道层的p共轭半导体聚合物也缺乏特殊的可修复位点,使其很难实现薄膜的自我修复功能.本文报道了一个具有独特体沟道和强修复功能的柔性高光电性能的OPTs.该OPTs使用有机电化学晶体管架构,由3D体沟道的可修复导电聚合物/水凝胶复合薄膜组成.该器件不仅在遭受损伤后能够在100 ms内有效恢复其机械和电学性能,同时还展现出出色的机械柔性.更重要的是,该器件实现了紫外光波段的高光测性能,其中光响应度高达1.01×105 A W-1,探测率达1.01×105 A W-1,外量子效率达3.03×104%.结果表明,具有独特体沟道和本征可修复功能的OPTs在下一代可穿戴电子器件的使用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ZnO纳米材料异质结是构筑高性能紫外光电探测器的有力候选之一。本工作中,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ZnO纳米棒/ZnCo2O4纳米片异质结, 研究了其电学性能及光电探测性能。使用油水界面自组装, 将ZnCo2O4纳米片在ITO玻璃上组装为均匀的薄膜; 通过调控ZnO种子层厚度, 在ZnCo2O4纳米片薄膜上水热生长了取向一致、密度适中的ZnO纳米棒阵列, 获得了高质量的ZnO纳米棒/ZnCo2O4纳米片异质结。该异质结具有优良的整流特性, 整流比达到673.7; 其工作在反偏状态时, 光暗电流比超过2个量级, 紫外-可见判别比为29.4, 在光电探测中有良好的波长选择特性。研究表明, 该异质结有潜力应用于构筑高性能紫外光电探测器。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设计了近红外Mg_2Si/Si异质结光电二极管的器件结构,并采用Silvaco-TCAD对器件主要性能参数(包括光谱响应、暗电流等)进行模拟仿真,优化了器件的结构参数和工艺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pin型光电二极管在波长为0. 6~1. 5μm时比pn型光电二极管具有更高的响应度,峰值波长为1. 11μm时,响应度最高达到0. 742 A·W~(-1),1. 31μm处响应度为0. 53 A·W~(-1)。pin型光电二极管的暗电流密度较pn型光电二极管略大,约为1×10~(-6)A·cm~(-2)。Mg2_Si/Si异质结中间界面态密度也不宜超过1×10~(11)cm~(-2)。  相似文献   

15.
柔性和宽波段的光电探测器在可折叠显示、光通信和环境监测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因而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基于硫化铅量子点和氧化锌纳米颗粒异质结制备了柔性光电探测器.该器件表现出从紫外光到近红外光的宽波段光电响应性能.在375nm紫外光照射下,该器件的电流开关比高达7.08×10^3.与单纯的氧化锌纳米颗粒器件相比,基于异质结...  相似文献   

16.
纤维状光电探测器因具有柔性可编织、全角度光探测等特性,有望在可穿戴电子领域取得广泛应用。现已报道的纤维状光电探测器多采用无机光敏材料,器件存在机械柔性受限、制备工艺复杂等问题。本文提出制备纤维状有机光电探测器(FOPD),采用浸渍提拉法依次在锌丝表面制备电子传输层(ZnO)、有机体异质结光敏层(PBDB-T:ITICTh)和空穴传输层(PEDOT:PSS)等功能层,最后缠绕银丝或碳纳米管纤维(CNT)作为外电极,制备了两种柔性FOPD。结果表明,两种器件在可见光波段均具有优良的响应,整流特性明显,在-0.5 V偏压下比探测率均可达1011Jones (300 nm~760 nm)。其中,CNT外电极与光敏层的界面接触更佳,器件具有更低的暗电流密度(9.5×10-8A cm-2,-0.5 V)和更快的响应速度(上升、下降时间:0.88 ms、6.00 ms)。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柔性纤维器件和可穿戴电子领域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以其光学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以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节能窗、屏幕显示、多功能储能设备等诸多领域。然而, 传统的基于单层电解质体系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常受限于光学透过率和溅射效率的不足。本工作利用反应直流磁控溅射技术成功制备了基于LiAlOx/Ta2O5/LiAlOx(ATA)三明治结构电解质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通过引入ATA三明治结构电解质, 所制得的七层体系电致变色器件(ITO/NiO/LiAlOx/Ta2O5/LiAlOx/WO3/ITO)兼具了优异的透光率和可观的溅射效率。该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着色效率(79.6 cm2/C), 更快的响应速度(着色时间1.9 s, 褪色时间1.6 s)以及数百次循环的良好稳定性。此外, ATA三明治结构电解质充分利用了Ta2O5优异的离子传输速率和稳定性, 并提供了足够的锂离子以满足快速变色切换的需求。因而, 通过连续直流溅射制备的基于ATA三明治结构电解质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有望为高性能电致变色器件的量产和实际应用提供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以TiCl3为钛源,水热法制备高散射性能的锐钛矿TiO2空心微球。以商业TiO2(P25)/NaYF4∶Yb~(3+),Er3+混合材料为底层薄膜,TiO2空心微球为反射层组成双层结构光阳极薄膜,优化了太阳能电池性能。结果表明:新型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短路光电流(Jsc=16.81mA/cm2)、开路光电压(Voc=0.78V)、填充因子(FF=0.66)和光电转化效率(η=8.65%),其光电转化效率与纯P25(6.70%)光阳极和P25/NaYF4∶Yb3+,Er3+(7.35%)光阳极相比较分别提升了29%和18%。  相似文献   

19.
在氧化镓(Ga2O3)材料p型掺杂困难的背景下,Ga2O3 p-n异质结器件在氧化镓器件的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经济的制备方法制备Ga2O3异质结对器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成功基于低成本、无真空的雾化学气相沉积(Mist-CVD)外延制备了单晶氧化镍(NiO)和β-Ga2O3异质结.其中,NiO(111)和β-Ga2O3(-201)的XRD摇摆曲线半高宽分别为0.077°和0.807°.NiO与β-Ga2O3之间的能带表现为Ⅱ型异质结构.基于此异质结,我们制备了准垂直器件,器件具有明显的p-n结整流特性,反向击穿电压为117 V.本工作为β-Ga2O3异质p-n结的制备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氯化镉(CdCl2·2.5H2O)、氯化铟(InCl3·4H2O)和硫代乙酰胺(TAA)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在FTO导电基底上制备CdIn2S4薄膜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等手段对所得薄膜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成分及光吸收性能等进行表征。借助瞬态表面光电压(TSPV)技术探究CdIn2S4薄膜的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传输及复合过程。结果表明:制备的CdIn2S4薄膜结晶良好、表面均匀平整且具有良好的光吸收性能和光电响应。构建了以CdIn2S4和P3HT为吸收层、TiO2为电子传输层的异质结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FTO/TiO2/CdIn2S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