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腹膜透析液中添加黄芪对透析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琤  张苗  蒋春明 《江苏医药》2005,31(4):258-260
目的观察在腹膜透析液中添加黄芪注射液对患者透析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28例终末期肾脏病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在腹膜透析液中添加黄芪注射液(10 ml/L),观察期9 d,对比用药前后腹膜对尿素氮和肌酐转运、葡萄糖重吸收率、24 h净超滤量以及透出液白蛋白水平和透析充分性指标的变化.结果在腹膜透析液中添加黄芪注射液后,4 h尿素氮、肌酐透出液与血浆比(D/P)值显著升高[(0.82±0.09) vs (0.89±0.08),P<0.01;(0.65±0.12) vs (0.71±0.10),P<0.05]尿素氮、肌酐溶质转运面积系数(MTAC,ml·min-1·1.73m-2)明显升高[(16.58±5.15)vs (22.51±7.53),P<0.01;(9.53±3.65) vs (11.44±3.22),P<0.05].用药后患者周腹膜尿素氮清除指数和肌酐清除率(KT/V和Ccr,L·周-1·1.73m2)明显增高[(1.42±0.34) vs (1.68±0.37),P<0.05;(36.81±7.13) vs (41.93±6.21),P<0.05].用药前后患者周残余肾KT/V和Ccr无明显变化,葡萄糖重吸收率无明显变化.用药前后患者24 h净超滤量显著升高[(535±397) vs (931±485)(ml/24 h),P<0.01],透出液β2微球蛋白及白蛋白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腹膜透析液中添加黄芪注射液可以提高患者腹膜对尿素氮、肌酐和水的清除,能提高患者的透析效能且不增加白蛋白的流失和葡萄糖的重吸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社区服务中心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均行常规的调脂与抗血小板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药物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参麦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症变化与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胸痛、胸闷病症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药物治疗冠心病能够有效、快速改善患者病症,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相比于其他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其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丹参化学成分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ⅡA)对小鼠腹膜纤维化模型的影响。方法 5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TⅡA低剂量组、TⅡA中剂量组与TⅡA高剂量组,每组10只动物。模型组与TⅡA组连续腹腔注射腹透液30d,TⅡA组同时腹腔注射不同剂量丹参酮ⅡA磺酸钠。取腹壁组织、血清与腹腔透析液,分别检测羟脯氨酸含量、腹透1hr透析液/透析液起始葡萄糖浓度比值(D1/D0GLU)与透析液/血清尿素浓度比值(D/P BUN),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腹壁羟脯氨酸含量增加,D/P BUN值明显升高,D1/D0GLU值降低,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说明腹膜纤维化模型制备成功。TⅡA中、高剂量组羟脯氨酸含量均低于模型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TⅡA中、高剂量组D1/D0GLU值均高于模型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TⅡA低、中、高剂量组D/P BUN值虽比模型组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推断丹参酮ⅡA具有改善腹膜功能以及减少胶原沉积的作用。结论丹参酮ⅡA为丹参预防腹膜纤维化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6,(9):13-16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对腹部创伤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急诊科、EICU及胃肠外科收治的行腹膜透析并存活的腹部创伤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28例,男15例,女13例,所有患者均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对比治疗前、治疗第1、3、7天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血肌酐(Scr)、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探讨腹膜透析在此例患者中的作用机制。结果 (1)患者HR、MAP、CVP、Scr在治疗第1、3、7天逐渐好转,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改善(P<0.05);(2)腹膜透析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在治疗第1、3、7天(APACHE)Ⅱ评分、IL-6、IL-8、IL-10、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部创伤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救治过程中,PD具有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清除感染灶,减轻组织水肿的特点,且持续有效清除炎症因子,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丹参酮ⅡA在脑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脑血栓形成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尿激酶联合丹参酮ⅡA治疗组)、对照组(尿激酶治疗组)各80例,2周为1疗程.治疗结束时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统计分析.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尿激酶与丹参酮ⅡA联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尿激酶治疗组)的71%(P<0.05).结论 尿激酶联合丹参酮ⅡA治疗脑血栓形成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试验组口服辛伐他汀10 mg·d-1,静脉滴注丹参酮ⅡA磺酸钠60mg·d-1,加入250 m L葡萄糖溶液中。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10 mg·d-1。2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血脂、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水平,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2组血脂水平各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心功能水平各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糖尿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疗程14d.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降低(P<0.05);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血流变学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够调节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对糖尿病患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平峰  孙胜  谈运长 《江西医药》2021,56(10):1625-162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腹膜前CO2气体对术后血清肿的影响.方法 研究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于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单侧腹股沟斜疝并行TAPP手术的患者89例.试验组与术中行腹膜前置管吸气,对照组则不行腹膜前置管吸气,回顾性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血清肿分型及术后慢性疼痛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中年龄、性别、疝分型、术后感染及术后复发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Ⅱ、Ⅲ、Ⅳ型血清肿患者比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I型血清肿比例、血清肿总发生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慢性疼痛、阴囊气肿及皮下气肿比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患者术后腹股沟血肿比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P术中采取腹膜前置管抽吸腹膜前气体,可减少术后血清肿、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术后慢性疼痛,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李小燕 《中国药房》2009,(24):1909-1911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和多巴胺注射液对腹膜透析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22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在腹膜透析液中加入多巴胺注射液20mg、丹参注射液12mL,透析14d,观察用药前后患者尿素氮和肌酐的D/P值、周腹膜尿素氮清除指数(KT/V)、肌酐清除率(Ccr)和周总KT/V、Ccr以及葡萄糖重吸收率、24h净超滤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腹膜透析液中加入多巴胺和丹参注射液后,患者尿素氮和肌酐的D/P值、腹膜周KT/V、Ccr和周总KT/V、Ccr及24h净超滤量显著高于用药前水平(P<0.05);葡萄糖重吸收率、血液及透出液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较用药前无显著变化;治疗过程中未见有明显并发症。结论:腹膜透析液中加入丹参注射液与多巴胺注射液可能是一种安全且有效提高腹膜透析充分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11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取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酒石酸美托洛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胸痛、胸闷、心悸、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瘀证积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WBC)含量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积分,改善患者胸痛、胸闷、心悸、总积分,改善患者血瘀证积分,降低C反应蛋白和WBC浓度。  相似文献   

11.
丁红  王宗谦  马建飞  樊怡 《医药导报》2009,28(11):1414-1416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高浓度葡萄糖(高糖)环境中腹膜间皮细胞(PM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PMCs,使用不同浓度葡萄糖作用于PMCs,然后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进行干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CTGF蛋白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CTGF mRNA的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作用下PMCs的CTGF表达明显增强(P<0.01),丹参酮ⅡA磺酸钠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高糖作用下PMCs CTGF表达(P<0.01)。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抑制高糖对PMCs CTGF的诱导,使PMCs CTGF的表达下调,因而具有抑制细胞外基质聚积、防治腹膜纤维化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行腹膜透析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我院行腹膜透析治疗患者85例,根据患者既往有无腹部手术史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腹膜透析置管术前临床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血浆白蛋白、全段甲状旁腺素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腔镜下置管比例、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30 d行腹膜平衡试验显示总Kt/v、总Ccr值均达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仅网膜包裹、腹壁疝及阴囊水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行腹膜透析效果仍然较好,且透析后的多数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并未显著增加,推荐采用腹腔镜下置管对此类患者行腹膜透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对50例病人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5例和丹参酮组25例.联合治疗组进行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丹参酮组单独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较丹参酮组谷丙转氨酶(ALT)指标下降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指标前后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治疗组降低ALT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吕莎  ;于辉  ;宫华青 《中国医药》2014,(12):1824-1828
目的 研究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经静脉注射在垂直斜视的斜视矫正术中局部麻醉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择期行斜视矫正术的垂直斜视患者80例,完全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15 min经静脉注射注射用帕瑞昔布钠40 mg(P组)、注射用地佐辛5 mg(D组)、注射用帕瑞昔布钠20 mg+注射用地佐辛2.5 mg(PD组)、注射用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N组).观察患者在术中5 min(T1)、术中15 min(T2)、术毕前5 min(T3)、术后2 h(T4)的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RS)、眼心反射及恶心呕吐、出汗等不良反应.因行上斜肌及下直肌手术的例数较少,故未对其在不同用药组间的NRS及眼心反射发生情况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1时点P、D、PD组NRS均较N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0.9)、(2.4±0.8)、(0.8±0.7)分比(5.2±0.7)分](P<0.05);PD组NRS较P、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D组患者各有1例呕吐,PD组患者无呕吐,N组患者发生呕吐3例(15.0%),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点P、D、PD组NRS均较N组低[(3.2±1.1)、(2.4±0.7)、(1.5±0.8)分比(6.9±1.0)分],PD组NRS较P、D组低,D组NRS较P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间恶心呕吐症状,N组较P、D、PD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较PD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点P、D、PD组NRS均较N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0.5)、(0.7±0.4)、(0.3±0.4)分比(1.9±0.9)分](P<0.05);P、D、P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恶心呕吐症状,N组较P、D、PD 3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P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点4组间N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恶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变化和丹参酮Ⅱ A磺酸钠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2组均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丹参酮Ⅱ 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2组均14d为1个疗程.2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d测定血浆PAI-1浓度,并观察其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PAI-1水平均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 A磺酸钠注射液辅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并能降低其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病患者行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后感染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行维持性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分别行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感染率和感染部位。结果血液透析(HD)组患者总感染221例,感染率78.93%,腹膜透析(PD)组患者总感染22例,感染率36.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感染部位有显著性差异。HD组:肺部感染(36.20%)>上呼吸道感染(26.70%)>深静脉导管感染(20.36%)>胃肠道感染(15.84%);PD组:腹腔感染(36.36%)>胃肠道感染(22.72%)>肺部感染(18.18%)>上呼吸道感染(13.64%)。结论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均有感染情况发生,但是腹膜透析发生感染的概率要远远低于血液透析,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足量强的松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足量强的松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2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血脂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78.0%(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肾功能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激素能显著提高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陈敬涵 《江苏医药》2021,47(9):939-944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及影响因素的年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膜透析治疗的223例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年龄<65岁患者115例(A组),65~79岁患者88例(B组),≥80岁患者20例(C组),分析三组患者生存率及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 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126例(56.5%)患者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为脑血管病变(52例).三组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及脑血管病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血β2微球蛋白浓度均升高(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三组血Hb、血白蛋白、血磷、血iPTH浓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三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和1年、3年、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A组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合并糖尿病、低白蛋白、高血磷(P<0.05),B组为合并脑血管病变、低Hb、低白蛋白、高iPTH和高血磷(P<0.05),C组为合并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合并心血管病变、低Hb、低白蛋白、高iPTH和高血磷(P<0.05).结论 影响不同年龄段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的因素较多,针对影响生存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能改善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肖枫林  周春华 《中国医药》2013,8(7):963-965
目的 探讨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转归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海军总医院腹膜透析时间超过1年的67例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临床转归分为维持腹膜透析组(37例)、转向血液透析组(4例)、转向移植组(2例)及死亡组(24例).结果 死亡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总尿素清除指数(Kt/V)明显低于维持腹膜透析组、转向血液透析组、转向移植组[(21±4)g/L比(29±6)、(30±4)、(36 ±7) g/L,(1.52±0.15)比(1.81±0.16)、(1.86±0.35)、(1.95±0.17),均P<0.05].维持腹膜透析组水清除指标明显高于转向血液透析组、转向移植组及死亡组[日超滤量(UF)+尿量(UV):(1.93±0.33)L比(1.50±0.08)、(1.65 ±0.35)、(1.33±0.47)L,(UF+ UV)/体表面积:(1.14±0.12)比(1.04±0.03)、(1.07±0.09)、(0.87±0.37),均P<0.05].维持腹膜透析组及转向移植组残肾功能明显高于转向血液透析组、死亡组[残肾Kt/V:(0.43 ±0.21)、(0.39±0.06)比(0.10±0.04)、(0.18±0.09),残肾内生肌酐清除率(Ccr):(13.1±8.8)、(17.8±2.7)L·周-1·(1.73 m2)-1比(2.4±1.1)、(5.0±2.1)L·周-1· (1.73 m2)-1,均P<0.05].死亡组死亡前3个月总Kt/V及总Ccr均明显低于死亡前1年[分别为(1.52±0.15)比(1.82±0.17),(46 ±7)L·周-1·(1.73m2)-1比(58±6)L·周-1·(1.73m2)-1,P <0.05或P<0.01].死亡组24例中有10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死亡的最主要病因.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以及血压控制不佳都是死亡的重要原因.残肾功能可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取甲钴胺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酮-ⅡA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血常规、血糖水平、腱反射、感觉与神经传导速度以及病变边界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40.6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疼痛范围缩减程度上以及神经传导的改善程度上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丹参酮-ⅡA联合甲钴胺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