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时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封闭效果及对视力的影响。方法对34例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中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进行TTT治疗,治疗效果用视力、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进行评估。结果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视力提高或不变,视力提高≥2行者29眼,视力稳定者(视力基本不变或±1)5眼。复查FFAENV膜22眼ENV闭锁,渗漏停止,10眼ENV渗漏减轻,完全或部分封闭率为94.11%(32,34),4眼无名显变化,保持不变为15%(2/34)。结论 TTT是治疗渗出性AMD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能够封大部分CNV,维持或提高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理性近视眼底血管造影表现;病灶类型与视力的关系。方法:对病理性近视68例(97只眼)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其中43只眼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结果:单纯黄斑出血8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出血20只眼;黄斑区萎缩7只眼;Fuchs斑18只眼;黄斑裂孔2只眼;漆裂纹58只眼;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矫正视力低于0.05约占病理性近视29%,矫正视力低于0.3约占病理性近视47%。结论:病理性近视FFA和ICGA检查有助明确黄斑病变类型,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是引起盲目和低视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的24例25只患眼进行TTT治疗。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光斑0.5~3.0mm,照射时间60s,能量100~300mW,随访2~22个月。通过视力,裂隙灯加 78D双凸透镜及FFA检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视力提高者17只眼,占68%,无变化者8只眼,占32%。治疗后1~6个月FFA复查,有效20只眼,占80%,无效5只眼,占20%。结论 TTT对治疗黄斑下CNV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时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封闭效果及对视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41例临床诊断为老年性黄斑变性中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进行评估。结果随访6~15个月,视力提高或不变为45眼,占98%(45/46);视力下降为1眼,占2%(1/46)。CNV膜完全或部分封闭率为84%(31/37),保持不变为15%(6/37)。结论TTT是治疗渗出性AMD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够封闭大部分CNV,维持或提高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次光动力疗法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合并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确诊的 2 0例 2 0只老年黄斑变性伴有脉络膜新生血管眼经光动力治疗的疗效。随访 3个月。以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为观察指标。结果 按最后一次随访记录分析 ,视力提高 3行者 2例 ;视力提高 2行者 3例 ;提高 1行 5例 ;视力保持不变 1 0例。 1周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 :8例以典型性为主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荧光渗漏停止 ;1 2例轻微典型性和完全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荧光渗漏均较治疗前减少。随访结束时眼底荧光造影显示 :以典型性为主的脉络膜新生血管 ,4例荧光渗漏停止 ,4例荧光渗漏 ;轻微典型性和完全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现 3例渗漏加重 ;9例荧光渗漏减少或不变。术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显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明显好转。该组病例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见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光动力疗法短期内能封闭或抑制老年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目前尚未见明显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应用1/2常规维速达尔剂量进行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维速达尔光动力疗法治疗19例患者20只眼的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剂量为据TAP研究小组提出计算公式按6mg/m2体表面积计算出所需总量,然后减半.激光为波长689nm的半导体激光,功率密度为600mW/cm2,激光照射病变时间为83 s;总能量密度为50 J/cm2,复诊及再次治疗标准均与TAP研究小组标准相同.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1.8年.[结果]20只眼中8只眼视力改善,9只眼视力保持不变,3只眼视力轻度下降.荧光造影显示治疗后7只眼荧光渗漏逐渐停止,10只眼渗漏减少,3只眼渗漏增加.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未见明显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应用低于常规维速达尔剂量的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亦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示应用光动力疗法治疗国人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最佳光敏剂剂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背景:此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脉络膜黑色素瘤单纯行TTT治疗后的肿瘤退行过程和视力损害情况。患者和方法:前瞻性、非随机进行分析,取26例原发性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瘤体位于赤道区后,基底≤12mm,厚度≤4.5mm)进行TTT治疗,随访33~45个月。治疗前及肿瘤发生退行性变后分别进行荧光素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结果:22例患者在1~3期TTT治疗期间肿瘤明显扁平,4例患者需附加钌板放射治疗,11只患眼的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从所有患者的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上看,治疗区域分界明显。除了6只患眼出现黄斑水肿和神经胶质增生外,在治疗区外均未发现血管或视网膜组织损伤。所有患者的治疗区边缘均可看到残留的脉络膜毛细血管保持充盈。随访期间,2只患眼肿瘤自瘢痕后缘处复发,再次通过TTT或钌板放射治疗成功治愈。2只患眼晚期在治疗区出现脉络膜新生血管(CNV)。1例患者死于肝转移。结论:经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显示:较小的脉络膜黑色素瘤经过TTT治疗,对脉络膜组织损伤作用很小,这有可能增加肿瘤的复发率。而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也可能是TTT温热副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8.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局限性脉络膜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 illary thermotheraphy,TTT)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分析6例局限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经TTT治疗后的疗效根据肿瘤大小选择合适的激光光斑及能量,以治疗区出现灰白反应为标准,观察视力、视网膜下液、瘤体、脉络膜血管渗漏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4-18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6例局限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经TTT治疗后瘤体均不同程度萎缩,视网膜下液均吸收,5例视力提高,FFA显示瘤体渗漏明显减轻。结论TTT是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三梅  樊映川  钟捷 《四川医学》2007,28(5):561-563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疗效。方法采用810nm激光对21例(21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的AMD患者进行TTT治疗,能量100~400mW,时间60s。结果治疗后均无即刻视力下降或其他不适。末诊时,黄斑出血完全吸收15例(71.4%),部分吸收2例(9.5%),复发性出血1例(4.8%)。视力低于0.1者8眼(38.1%),0.1~0.3者10眼(47.6%),>0.3者3眼(14.3%)。与初诊时相比,末诊时视力增进8眼(38.1%),不变12眼(57.1%),下降1眼(4.8%)。结论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安全有效,能有效促进视网膜出血吸收,使大部分患者视力保持稳定,但还需更多的病例以及更长期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倍频Nd:YAG(frequency-doubled Nd:YAG)激光在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光凝效果。方法36例53眼中行全视网膜光凝19例32眼,行局部光凝3例5眼,行黄斑格栅样光凝4例5眼。术中光凝10例11眼。结果视力进步者占24.5%,视力不变者占64.1%,视力下降者占11.3%。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新生血管退行性变者占86.2%。结论采用倍频Nd:YAG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效果好,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28例28眼CSC行TTT治疗,并定期随访,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底、眼底荧光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变化.结果 28眼CSC经TTT治疗后,患者黄斑水肿减轻或吸收,FFA显示渗漏停止或减少,视力明显提高.结论 TTT治疗CSC有效,但还需要更多的病例来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68例(74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倍频Nd:YAG激光或氩离子激光对眼底荧光渗漏点进行直接光凝,观察患者的视力变化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激光治疗后1月患者视力平均提高0.18,其中49眼(66.22%)视力提高≥1行,视力提高幅度与激光前视力呈负相关。结论 应用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有效,视力提高幅度与激光前视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康柏西普、雷珠单抗单次注射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效果,本文将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48例(50眼)分为康柏西普组(24例25眼)和雷珠单抗组(24例25眼),分别采用单次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观察比较了两组治疗前后的裸眼视力、眼压、中心视网膜厚度(CRT)、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面积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发现康柏西普、雷珠单抗单次注射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均可有效改善近远期视力、眼压和生活质量,其中康柏西普效果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未见增加,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中药龙血竭片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龙血竭片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9月~2010年4月门诊及住院确诊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变患者共23例26眼。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渗出性)18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6眼,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性)2眼。所有患者治疗前均需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等,同时排除青光眼、白内障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视力改变的患者。采用龙血竭片口服,1日3次,1次1.6 g,连续服用3个月。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复查,每次复查视力、眼压、晶状体和眼底情况。治疗3个月后另外还需复查FFA。每例患者均需观察3个月以上。结果治疗后痊愈21眼,占80.77%;显效5眼,占19.23%;无效0眼。结论中药龙血竭片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OCTA)在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CSCR)合并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诊断价值, 并总结其OCTA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CCSCR的患者30例30眼,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nine green angiograph,ICGA)、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pectralis OpticaI Coherence Tomography,Spectralis 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OCTA)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0名患者(30只患眼)中,FFA的影像学特征表现为中浆特征性的高荧光渗漏,但结合ICGA和频域OCT的影像学特征并未发现明显的CNV形态及荧光渗漏表现。其中,9只患眼在OCTA中显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出现异常新生血管,B-scan扫描的定性分析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下方血流信号丰富,证实了其血管化性质。另外的21只患眼在OCTA中显示脉络膜血液循环正常,未见明显CNV形成;结论:OCTA可以分层观察视网膜和脉络膜,了解CCSCR黄斑区微血管异常,提高CCSCR合并隐匿性CNV的诊断率;在无法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或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不能明确隐匿性CNV的存在时,OCTA可以发挥其快捷无创的优势,帮助CCSCR合并隐匿性CNV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合TTT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ESMD)的疗效。方法将98例107只眼ESMD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合TTT组、TTT组、中药组,给予相应的治疗,观察45d的疗效。结果在视力、眼底出血和渗出吸收、黄斑水肿改善上,中药合TTT组疗效优于TTT组和中药组(P<0.01,P<0.05);中药合TTT组TTT使用的能量低于TTT组(P<0.01)。结论中药合TTT治疗ESMD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transpupillary thermo therapy (TTT) in cases of 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 retinopathy (CSCR).

Methods

A prospective evalu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25 cases of chronic CSCR who were subjected to TTT. Resolution of CSCR and improvement in visual acuity was noted after six weeks of therapy.

Result

Out of 25 patients, 13 (52%) had complete success (resolution of CSCR and improvement in visual acuity > 2 lines on Snellen''s chart), 10 (42%) had qualified success (resolution of CSCR but no improvement in visual acuity) and two (8%) had failure to therapy (no resolution of CSCR or improvement in visual acuity).

Conclusion

TTT maybe a good modality in aiding resolution of subretinal fluid in cases of chronic CSCR. However, improvement in visual function is dependent upon integrity of photo receptor layer of retina which is not influenced by this modality. A controlled study could be undertaken to compare outcome of TTT with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in cases of early CSCR such that deleterious effects of chronic CSCR on the retinal photoreceptor layer are avoided.Key Words: Transpupillary thermo therapy, Retinal atrophy, Macular volume, 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 retinopathy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有明确渗漏点,其渗漏点距黄斑中心凹500μm以外的中浆患者102例102眼,采用氩绿激光行渗漏点直接光凝封闭,激光参数:光斑直径106—200μn,爆光时间0.2s,能量80-150mW。激光光凝1次或2次补充完成。结果 激光光凝后视力迅速提高-行以上者95眼,视力无变化7眼;眼前黑影、视物变形症状消失的87眼;两周内视网膜神经上皮盘状脱离消失,中心凹反光出现的80眼;首次光凝未完全封闭渗漏点需2次补充光凝的4眼;治疗过程中无1例因光凝损伤黄斑中心凹;全部患者激光光凝后随访6个月至5年,未发现远期光凝并发症,同时无1例复发。结论 氩激光治疗中浆可较快提高视力、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率,把握光凝条件是杜绝光凝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益气复明汤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复明汤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益气复明汤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29例与西药维生素E丸治疗的34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79.31%,疗效优于对照组的41.18%。结论:益气复明汤对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共108只)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共53只患眼)以及对照组30例(共55只患眼),观察组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剥膜硅油充填术,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C3F8),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改善情、并发症发生、复发率情况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共有45只患眼视力提高,视力不变有8例,无视力下降,患者术后半年视力恢复率为94.34%;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1个月提高者有34例,视力不变者有21例,无视力下降,患者术后半年视力恢复率为76.36%.治疗后观察组中心凹厚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MHRD患者应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剥膜硅油充填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视力及中心凹厚度,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