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氯酸铵(AP)对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48、96和192mg/kgAP染毒剂量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博莱霉素组(BLM5,mg/kg),采用一次性气管内注入染毒,染毒后第3、7、14和28天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通过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TGF-β1和TNF—αmRNA的表达。结果肺组织TGF-β1mRNA表达:第3天3个AP染毒剂量组(1.73、1.38、1.64),第7、14天192mg/kg剂量组(1.31、0.70)以及第28天96、192mg/kg剂量组(1.25、2.25)均比阴性对照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阴性对照组、BLM组和48mg/kg剂量组随染毒后时间延长TGF-β1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而第28天96、192mg/kg剂量组表达仍较高。肺组织中TNF—αmRNA表达:第3天96、192mg/kg剂量组(1.01、1.13)、第7和14天192mg/kg剂量组(0.74、0.91)、比阴性对照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剂量组TNF—αmRNA表达在第3天最高,而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AP可使大鼠肺组织致纤维化细胞因子TGF—β1和TNF—αmRNA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2.
p38MAPK及核因子-κB在百草枯致大鼠肺损伤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及核因子.κB(NF-κB)的变化,探讨褪黑素(MT)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染毒组60只、治疗组60只和对照组8只,对染毒组以生理盐水稀释PQ50mg/kg,一次性灌胃;治疗组PQ灌胃后的大鼠以MT10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对照组生理盐水一次性灌胃。于不同处理后1、3、7及14d时分别测定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大鼠肺组织中NF—κB活性;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同时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染毒组大鼠血清MDA浓度在1、3及7d分别为(4.45±1.23)、(3.77±1.12)及(2.84±0.96)nmol/m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MDA浓度1、3及7d分别为(2.68±0.85)、(1.97±0.74)和(1.53±0.62)nmol/ml,较染毒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组大鼠肺组织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及NF-κB活性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MT治疗后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及NF—κB活性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较染毒组明显减轻。结论磷酸化p38MAPK及NF—κB活性在百草枯所致大鼠肺组织中明显增高;MT能降低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抑制NF—κB的活化,减轻染毒大鼠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F)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健康Wiste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中毒组24只,SF治疗组24只。对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PQ15mg/kg诱导急性肺损伤,染毒同时、染毒后4、24、48h腹腔注射SF(50mg/kg),分别于染毒后8、24、48、72h各组处死动物6只,测定大鼠血浆和肺组织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及内皮素(ET)含量,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大鼠染毒后8、24、48、72h血浆及肺组织中的SOD活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及ET含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毒组比较,SF治疗组血浆24、48、72hSOD活力[(13.63±1.85)、(12.46±1.65)、(11.87±1.83)U/mg]和肺组织8、24、48、72h中的SOD活力[(1.42±0.26)、(1.09±0.21)、(0.89±0.81)、(0.69±0.13)U/mg]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点血浆及肺组织MDA及ET含量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SF可使PQ中毒致肺损伤的血浆肺组织SOD活力明显上升,使MDA及ET含量下降,能改善PQ中毒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百草枯(PQ)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中肺组织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变化。方法将42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每组21只,分别观察7、14和28d。染毒组于实验开始一次性灌胃染毒PQ(40mg/kg),对照组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取肺组织行半定量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羟脯氨酸测定,并利用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PLGF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PQ染毒后大鼠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积分明显增高,肺组织羟脯氮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7、14、28d时肺组织PLGFmRNA表达分别1.28±0.29、0.80±0.07、0.65±0.1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阳性指数在3个时点分别为2.27±0.34、1.78±0.41、1.25±0.6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Q中毒大鼠肺组织PLGF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上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雄性小鼠大脑谷氨酸含量、蛋白激酶C(PKC)和蛋白激酶A(PKA)活性的影响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PFOS所致神经毒性机制。方法 44只雄性昆明系小鼠按体重分为4组,每组11只。PFOS染毒剂量分别为5、10、20mg/kg,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2%吐温.80,连续经口染毒10d。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小鼠大脑谷氨酸含量,非放射性蛋白激酶检测法测定PKC和PKA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大脑皮质超微结构的损伤。结果 10、20mg/kg染毒组小鼠大脑谷氨酸含量分别为(1.57±0.11)、(1.62±0.16)mmol/g蛋白,与对照组[(1.45±0.13)mmol/g蛋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9,P〈0.05);5、10、20mg/kg染毒组PKC活性分别为(29.05±2.89)、(33.65±3.82)和(34.20±3.16)pmol·min^-1·(mg蛋白)^-1,与对照组[(24.53±2.88)pmol·min^-1·(mg蛋白)^-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5,P〈0.05)。5、10、20mg/kg染毒组PKA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升高了(24.12±3.86)%、(34.02±3.04)%和(33.42±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27,P〈0.01)。但PKC和PKA活性的升高趋势在PFOS剂量为20mg/kg时趋缓。给予小鼠PFOS可对大脑皮质细胞造成细胞核膜凹陷的超微结构损伤。结论 PFOS染毒导致小鼠脑组织谷氨酸含量、PKC和PKA活性升高,并对大脑皮质细胞造成超微结构损伤,可能是PFOS引起神经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维菌素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采用终浓度为16.16、4.04、1.01μg/ml剂量的阿维菌素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染毒24h,测定培养液中细胞活性和雌二醇、孕酮含量;动物实验采用5.0、1.0、0.2mg/kg剂量的阿维菌素对大鼠灌胃染毒10d,取卵巢颗粒细胞,测定雌二醇和孕酮分泌水平。结果体外染毒条件下,3个剂量组的雌二醇、孕酮含量均较对照组降低,其中高、中剂量组[雌二醇:(17.14±4.84)、(16.89±3.33)ng/ml,孕酮:(10.62±2.51)、(15.42±2.40)ng/ml]与阴性对照组[雌二醇、孕酮分别为(60.49±9.07)、(24.36±2.30)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雌二醇、孕酮含量与阿维菌素有剂量-效应关系,r值分别为-0.808,-0.8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动物实验方式,高剂量组雌二醇含量[(41.16±12.99)ng/ml]低于阴性对照组[(94.97±37.8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剂量组孕酮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维菌素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分泌功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家兔及大鼠吸入全氟异丁烯(PnB)后血液中氟离子(FL)浓度的变化。方法家兔6只,雌雄各半;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均分为8组。在动物动态染毒装置中,家兔头部暴露染毒20min,染毒浓度为(0.300±0.005)mg/L;大鼠头部暴露8min,染毒浓度为(0.150±0.005)mg/L。测定家兔染毒前和染毒后0…3612、24h时血液中P浓度;分别测定大鼠染毒前和染毒后0、0.5、1.0、1.5、2.0、2.5、3.0h时血液中F^-浓度。结果与染毒前比较,家兔及大鼠染毒后即刻血液中P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染毒后0.5和1.0h血液中F^-浓度仍明显高于染毒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染毒后1.5h血液中F^-浓度与染毒前基本一致。结论PFIB被动物吸入后迅速与体内物质作用,产物中有可解离出F^-的产物,血液中肿农度升高可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锰染毒大鼠模型,分析不同浓度锰对大鼠纹状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锰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和高、中、低3个剂量染锰组,每组6只动物。染毒结束,开颅分离取出大鼠纹状体,分别做锰含量测定、Tunel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高、中、低3个剂量染锰组纹状体锰含量分别为(2.98±0.52)、(2.75±0.37)、(2.61±0.73)ng/mg,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的(.60±0.20)n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3个剂量染锰组纹状体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4.83±5.98),(17.00±5.33),(15.33±2.58),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的(2.8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染锰剂量的加大,细胞凋亡指数增加。染锰组大鼠纹状体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中剂量染锰时,部分纹状体神经细胞出现核变小、固缩,染色质浓集等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变。结论锰可致大鼠纹状体神经细胞出现程度不同的细胞凋亡,而凋亡的程度与锰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室内醇酸色漆挥发物对小鼠多器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0只ICR小鼠分为3h急性染毒组、30h染毒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以醇酸色漆为受试物应用静式吸入染毒方法,染毒期间及恢复期观察其行为变化,染毒后测定其心脏、肺脏、肝脏、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3h急性染毒组,小鼠吸入醇酸色漆挥发物对心、肾组织SOD酶活力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肝组织SOD酶活力分别为(74.89±34.29)、(84.31±18.53)U/mg pro,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h染毒组,小鼠吸入醇酸色漆挥发物其心、肺、肝组织SOD酶活力(32.5±15.64)、(35.47±17.43)、(68.15±12.92)U/mg pro,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组织SOD酶活力的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醇酸色漆挥发物可对小鼠多器官SOD产生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水杨酸钠(sodium salicylate,NaSAL)对抗百草枯(paraquat,PQ)致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PQ染毒组和PQ+NaSAL干预组。PQ经口染毒,剂量为80 mg/kg(按大鼠体重),干预组给予染毒组相等剂量PQ后立即腹腔注射NaSAL(120 mg/kg)。在染毒后第1、3、7、14天取对照组、染毒组、干预组各6只动物进行检查,分别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变增高;肺组织中TNF-α、TGF-β1蛋白表达增强,各时点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NF-κB活性较染毒组降低;与染毒组相比,干预组肺组织TNF-α、TGF-β1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下降,相应时点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SAL干预后可以降低肺组织中NF-κB的活性,减少TNF-α、TGF-β1的蛋化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含量的改变。[结果]染毒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活性白表达,提示NaSAL可以改善PQ中毒引起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芪丹颗粒剂与汉防己甲素治疗大鼠矽肺纤维化的疗效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芪丹颗粒剂治疗组(芪丹组)、汉防己甲素治疗组(汉甲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ml)气管注入,其余各组采用气管注入染尘(50mg/只)造模。芪丹组和汉甲组分别从造模后第30天灌注芪丹颗粒剂(3125mg/kg)和汉防己甲素(22mg/kg),其余各组灌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汉甲组每周给药6d,共给药3个月,其余各组每周给药7d,给药4个月;5个月后处死全部大鼠,计算大鼠肺系数;用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N定肺泡灌洗液中TGF—β1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化(SABC法)方法测定肺组织中TGF—β1、转录因子Smad3、转录因子Smad7蛋白表达;观察肺组织及肾脏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肺组织主要以Ⅲ~Ⅳ级矽结节为主,芪丹组及汉甲组肺组织主要以Ⅱ级矽结节为主;芪丹组、汉甲组的肺系数、羟脯氨酸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中TGF—β1和肺组织中转录因子Smad3的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芪丹组、汉甲组肺组织中转录因子Smad7的蛋白表达(169.5±4.88)、(169.55±4.73)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汉甲组大鼠出现肾损伤的病理改变。结论芪丹颗粒剂与汉防己甲素均可促进转录因子Smad7蛋白表达,抑制转录因子Smad3蛋白和TGF—β1蛋白表达,抑制矽肺纤维化的进展,芪丹颗粒剂无肾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IL)-13浓度及其变化,探讨它在成人支气管哮喘(哮喘)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同时检测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探讨它们与IL-13的相互关系。方法以31例哮喘患者(哮喘组)及9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诱导痰及外周血标本,制作成涂片进行细胞学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3、TNF-α及IL-10浓度。结果哮喘组血清IL-13浓度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9.88±36.75)ng/L和(27.03±12.19)ng/L,P〈0.01],诱导痰中浓度也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9.14±24.48)ng/L和(18.74±8.87)ng/L,P〈0.01],且血清中的浓度高于诱导痰中的浓度(P〈0.05);激素使用患者诱导痰中浓度比非激素使用患者低(P〈0.05),诱导痰中IL-13浓度与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5)。哮喘组诱导痰中TNF-α及IL-10浓度均较对照组高[TNF-α分别为(66.32±18.74)ng/L和(5.36±6.86)ng/L,P〈0.01;IL-10分别为(118.08±55.17)ng/L和(5.66±8.03)ng/L,P〈0.05]。哮喘组中,发作期诱导痰中IL-10浓度高于稳定期浓度(P〈0.05)。轻度哮喘患者诱导痰中TNF-α浓度与重度哮喘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3是与哮喘发病病理过程相关的细胞因子,与嗜酸粒细胞的活动关系密切,参与哮喘气道炎性反应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哮喘患者在激素治疗后其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当归抗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小鼠放射性肺损伤的模型来评价中药当归对放射性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成年雌性C57BL/6小鼠180只,按体重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36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kg^-1·d^-1;纯当归组36只,腹腔注射25%当归注射液20ml·kg^-1·d^-1;单纯照射组54只,全肺单次照射12Gy+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kg^-1·d^-1;当归+照射组54只,全肺单次照射12Gy+腹腔注射25%当归注射液20ml·kg^-1·d^-1。于照射后1、24、72h和1、2,4、8、16、24周取各组小鼠肺组织,肺组织分别用HE和Masson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胶原纤维沉积,用碱水解法来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和RT—PCR法来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mRNA相对含量。结果当归+照射组的肺组织与正常组织相似,未见明显纤维化病灶,其充血水肿较单纯照射组也明显减轻。单纯照射组小鼠的湿肺羟脯氨酸含量为(0.875±0.009)ug/mg,高于空白对照组(0.775±0.024)ug/mg和单纯当归组(0.751±0.034)ug/mg,当归+照射组(0.782±0.010)ug/mg低于单纯照射组(P〈0.01)。RT-PCR结果显示,单纯照射组的TGF-β1mRNA相对含量(249.655±16.320)较单纯当归组(1.254±0.061)和空白对照组(1.324±0.0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当归+照射组的TGF-β1mRNA相对含量(108.076±9.870)低于单纯照射组(P〈0.01)。结论成功的复制了小鼠放射性肺损伤的模型,并发现当归能明显降低放射性肺损伤中TGF-β1的表达水平,抑制胶原形成和减轻辐射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对小鼠的放射性肺纤维化可能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异丙酚麻醉,观察不同蛛网膜下腔阻滞水平对异丙酚镇静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24例(Ⅰ组),行下肢手术患者26例(Ⅱ组)。Ⅰ组注入15.0mg布比卡因,Ⅱ组注入7.5mg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药15min后,记录感觉阻滞平面,同时开始以100μg/(kg·min)的速度静注异丙酚,直至BIS值低于75(起效时间),术中维持BIS值于65~75,蛛网膜下腔注药45min后,停止注射异丙酚,观察停药后,BIS值恢复为90的时间(恢复时间)。结果Ⅰ组平均感觉阻滞平面上界为T4,Ⅱ组平均感觉阻滞平面上界为T10Ⅰ组和Ⅱ组:起效时间分别是(224±45)s和(281±52)s,P〈0.01;恢复时间分别为(235±44)s和(199±48)s,P〈0.05;异丙酚维持用量分别为(1.98±0.31)mg/kg和(2.83±0.46)mg/kg,P〈0.01。结论高剂量布比卡因(15.0mg)较低剂量(7.5mg)布比卡因达到相同镇静程度需要异丙酚的剂量为低,异丙酚的镇静作用起效时间缩短,恢复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5.
大剂量氨溴索对百草枯中毒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溴索对百草枯(PQ)中毒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氨溴索治疗组(治疗组,56只)和PQ染毒组(PQ组,56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5ml/kg,PQ组和治疗组均予腹腔注射体积分数为2%的PQ溶液25mg/kg,治疗组在PQ染毒后即刻腹腔注人含盐酸氨溴索(35mg/kg)的生理盐水溶液(1.25ml/kg),每日注射1次,分别在不同处理后第1、3、5和7天时处死大鼠。观察血液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变化、BALF中蛋白含量、血浆和BALF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PQ组血液及BALF中白细胞总数、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7d时PQ组血浆中MDA含量为(8.12±1.12)nmol/ml,明显高于对照组,GSH-Px活力为(1256.8±133.2)U/m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液及BALF中白细胞总数、蛋白含量明显低于PQ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O.01);7d时治疗组血浆中MDA含量为(4.86±0.75)nmol/ml,明显低于PQ组,GSH—Px活力[(1509.5±183.0)U/ml]及SOD活力[(3903.2±374、7)U/ml],明显高于PQ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应用大剂量氨溴索后肺组织损伤程度减轻。结论大剂量氨溴索可减轻PQ中毒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PQ中毒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甲基叔丁基醚(Methyl tertiary butyl ether,MTBE)对大鼠小脑皮质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GABA)的影响,探讨MTBE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系作用机制。方法54只健康成年SD大鼠,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9组,腹腔注射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0,700,1050,1400mg/(kg·bw)。观察各染毒剂量及染毒后0.5,1,2,4,8h时MTBE对大鼠小皮质神经递质GABA的影响。结果MTBE对小脑皮质神经递质GABA的作用其阳性产物相对灰度值结果显示,不同剂量[700,1050,1400mg/(kg·bw)]MTBE染毒后小脑皮质神经递质GABA相对灰度值随着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存在剂量-效应关系;MTBE对小脑皮质GABA的影响在染毒后0.5h时GABA表达开始增加,1.0h达到高峰,2.0h时开始减弱,8.0h时GABA表达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MTBE对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毒作用与神经递质GABA含量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dCl2作用后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凋亡情况及半胱天冬酶-9的表达变化。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dCl2低剂量组(1.0mg/kg)、中剂量组(2.0mg/kg)、高剂量组(4.0mg/kg)。经口灌胃染毒.每周5d,连续6周。染毒结束后分离腺垂体和肾上腺皮质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半胱天冬酶原。9mRNA(procaspase-9mRNA)表达、半胱天冬酶-9(caspase-9)表达。结果电镜检查可见凋亡细胞早期形态学变化;中、高剂量组腺垂体和肾上腺TUNEL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和procaspase-9 mRNA阳性细胞相对灰度值均为对照组的1.2倍以上(P〈0.05);蛋白印迹(western boltting)结果显示,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垂体-肾上腺系统caspase-9表达逐渐增强(P〈0.01)。结论CdCl2可诱发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细胞凋亡,在此过程中caspase-9及其酶原mRNA表达呈现出与凋亡较为一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生素E(VE)对氯化镍染毒大鼠肺组织p15基因甲基化过程的影响。[方法]以0.1、0.2、0.4和0.8mg/mL氯化镍灌胃染毒大鼠,并设立对照组(生理盐水)和拮抗组(0.8mg/mL氯化镍+5mg/mL VE),持续6周。染毒结束后处死大鼠,制备肺组织匀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中抑癌基因p15的表达水平;以甲基化PCR法检测p15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以Western-blot检测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和蛋氨酸腺苷转移酶2A(MAT2A)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氯化镍染毒剂量的增加,MDA含量显著升高,GSH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相同剂量染毒组相比,拮抗组大鼠肺组织中MDA含量降低,GSH含量升高(P〈0.05);对照组大鼠肺组织p15启动子为非甲基化状态,染毒组大鼠肺组织p15启动子甲基化和非甲基化条带均有表达;各染毒组p15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性降低(P〈0.01),使用抗氧化剂VE后p15mRNA表达量与相同剂量染毒组相比显著性增高(P〈0.05);随着染镍剂量的增高,DNMT1和MAT2A表达量显著性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最高剂量染镍组DNMT1和MAT2A的表达量分别增高了1.52倍和1.49倍。使用拮抗剂VE后,与相同剂量染镍组相比DNMT1和MAT2A的表达量分别降低了10%和29%;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大鼠肺组织中GSH含量与DNMT1和MAT2A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889(P=0.018)和r=-0.821(P=0.044)。[结论]维生素E可能通过影响GSH在氯化镍染毒大鼠肺组织中的含量而影响p15基因的甲基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全血液细胞指标特征,为该人群的健康监护提供动态观察依据。方法接触组53人,平均工龄3.1年,对照组64人,平均工龄2.2年。用车间空气中正己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分析法对环境空气中正己烷浓度进行测定,用气相色谱分析法对各组工人尿液2,5-己二酮浓度进行检测,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指标检测。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接触组为(73.2±9.7)mg/m^3,其个体采样尿液2,5-己二酮浓度为(2.11±0.46)mg/L;对照组TWA为(5.90±0.96)mg/m^3,其个体采样尿液2,5-己二酮浓度为(0.32±0.16)mg/L。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作场所正己烷浓度及其个体尿液2,5-己二酮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比容(PC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指标分别为(4.74±0.22)×10^12/L,(0.16±0.04)L/L,(12.2±0.5)%,(91.6±3.6)fl,(6.1±1.1)p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尿液2,5-己二酮水平与RBC、RDW呈负相关,与MCV、MCH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可能存在全血细胞某些指标的改变,其中RBC、RDW、MCV、MCH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正己烷职业健康监护动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抗凝及纤溶系统指标的变化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肝硬化患者77例,按Child-Pugh分级进行分组:A级组12例,B级组32例,C级组33例;对照组20例。均检测TM、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蛋白-S(PS)、D-二聚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结果在对照组、A级组、B级组、C级组中,TM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分别为(4.24±0.81)μg/L、(4.36±2.56)μg/L、(6.66±3.30)μg/L、(6.79±3.69)μg/L;AT-Ⅲ随病情加重而逐渐降低,分别为(102.35±8.12)%、(105.46±8.71)%、(102.09±8.39)%、(94.32±9.85)%;PC和PS随病情加重而有逐渐减低的趋势;D-二聚体随病情加重而逐渐增高,分别为(0.27±0.13)mg/L、(0.42±0.26)mg/L、(0.79±0.35)mg/L、(0.93±0.43)mg/L;t-PA和PAI-1随肝功能恶化而变化的现象不明显。结论肝硬化患者的TM、抗凝和纤溶系统指标存在明显的异常且和Child-Pugh分级相关。检测以上指标有助于对肝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