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调查某企业石雕作业工人的疲劳度水平。[方法]现场测定济宁某石雕加工厂职业危害因素,并对石雕作业工人(n=50)及对照组(n=40)进行劳动强度和疲劳度的调查。[结果]石雕作业中产生的粉尘浓度为23.33~125.33mg/m^3,呼吸性粉尘的构成比为66.0%。78.9%,噪声强度为90.0~104.0dB(A)。心率值测定显示石雕作业为中等强度体力劳动。研究组工人疲劳度总得分(18.78±7.02)分,A因子(身体症状)、B因子(精神症状)、C因子(神经感觉症状)得分分别为(7.36±2.66)、(6.46±2.19)、(5.28±2.08)分,疲劳度达到中等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该企业石雕作业的粉尘及噪声危害较为严重,作业工人的疲劳度均达到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观察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2005年3月,在青岛市某电缆厂,检测作业场所噪声强度,对144名接触稳态噪声的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高血压检出率接噪组为5.6%,对照组为0.9%(P〈0.01);心电图异常率接噪组为22.2%,对照组为3.5Z(P〈0.01)。接噪组不同工龄者心电图异常率不同(P〈0.01),11~15年组高达62.5%。[结论]电缆厂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高血压患病率与心电图异常率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纺织噪声对工人高血压发病的影响。[方法]在普宁市2家大型纺织制衣厂从新建成投产至今连续5年对同一人群进行跟踪调查。[结果]上岗前暴露组(1265人)、对照组(936人)临界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03%和3.95%,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30%和5.34%(P〉0.05)。暴露组接触噪声1年、2年,临界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6.08%、7.19%,对照组分别为4.17%、4.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接触噪声3年,临界高血压与高血压患病率暴露组为6.72%、8.22%,对照组为4.38%、5.98%;接触噪声4年,临界高血压与高血压患病率暴露组分别为6.56%、9.09%,对照组分别为4.59%、6.09%,暴露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对纺织作业人员的血压升高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低强度噪声对作业人员危害情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强度噪声对作业人员身体的危害情况。方法使用声级计测定作业环境噪声强度,使用听力计测定接触低强度噪声[81.5~84.5dB(A)]某加工企业作业工人125人的听力,并调查作业人员的工龄,自觉症状(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及体检的心电图结果;采用不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122人常规体检的结果作为对照。结果接触低强度噪声作业人员的噪声性高频听力损失率为25.2%,且随着工龄增长而高频听力损失率增加,各项自觉症状与对照组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暴露在低强度噪声下的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较严重,自觉症状很明显,为保护作业工人不发生职业性噪声聋及工伤事故发生,建议加强这类人员的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5.
某厂噪声作业工人113例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某厂接触噪声作业的113名工人及无噪声影响的99名人员进行对照调查分析,包括电测听、血压、心电图检查。结果 接触组人员的听力下降,高频听力损伤为46.02%。耳鸣、血压增高(19.47%)、心电图异常(35.4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工矿企业必须加强对噪声环境的治理并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改善劳动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油田作业工人噪声对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和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以及谷氨酰转肽酶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716名噪声作业工人和133名非噪声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听力测试,比较两组高频听力损失率,并检测其血清转氨酶进行比较。[结果]噪声组高频听力损失率30.73%(标化30.98%),明显高于非噪声组的23.31%(标化2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47,P=0.012).噪声组中随年龄的增长高频听力损失率有增高的趋势(趋势X^2=4.917,P=0.027)。接触噪声工龄越长,高频听力损失率越高(趋势2,2=66.241,P=0.000)。噪声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与谷氨酰转肽酶均明显高于非噪声组(分别为t=3.185,P=0.002;t=2.907,P=0.004;t=2.801,P=0.006).[结论]长期噪声作业可引起听力损失,且噪声能引起体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与谷氨酰转肽酶活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柴油机厂噪声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改变。[方法]采用现场环境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的方法,对柴油机厂从事噪声作业工人332人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并与293名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接触组工人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ST-T改变及分支传导阻滞。接触组工人各工龄段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在初期最明显,不随工龄的增长而增加。[结论]噪声作业对柴油机厂工人心血管系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造纸行业噪声危害现状及其对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以造纸作业工人为噪声暴露组,行政工勘人员为对照组,测定环境噪声暴露水平;通过职业健康体检,探讨噪声与作业工人高血压、心电图异常患病率的关系。[结果]暴露组高血压患病率、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患病率、心电图异常率随噪声暴露量的增加而上升,存在剂量一反应关系。[结论]造纸行业噪声除了导致作业工人听力损伤外,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非听觉系统的损害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武忠  翁玮  周敏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710-1711
目的了解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某纺织厂接触噪声工人(1组)及附近某厂办公室人员(Ⅱ组)进行健康检查和他们工作的场所进行噪声监测,分析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结果Ⅰ组工人的听力损伤发生率为66.4%,Ⅱ组为16.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53.17,P<0.01)。血压改变:Ⅰ组为20.8%,Ⅱ组为5.6%,两组比较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χ^2=9.85,P<0.01)。其他症状改变Ⅰ组均明显大于Ⅱ组的工人。结论接触高噪声的作业工人的健康危害远大于接触低噪声作业工人的健康危害,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脉冲噪声与稳态噪声对作业工人血脂水平的影响,选择90名脉冲噪声作业工人为脉冲噪声组,127名稳态噪声作业工人为稳态噪声组,130名接触低噪声的工人为对照组,测定其血脂含量。结果表明,脉冲噪声与稳态噪声组工人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均比对照组高,经方差分析,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经q检验,脉冲噪声组与稳态噪声组工人的血TG、TC含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脉冲噪声组和稳态噪声组的血脂异常检出率均偏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脉冲噪声组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与稳态噪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3组分别做趋势卡方检验发现,脉冲噪声组工人血脂异常检出率与作业工龄有相关关系(P〈0.05),稳态噪声组和对照组工人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与作业工龄无相关关系(P〉0.05)。提示,噪声可能导致人体脂类代谢紊乱,脉冲噪声对人体脂类代谢的影响较稳态噪声大。随着作业工龄延长,噪声对人体脂类代谢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厦门市湖里区某机械厂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为企业制定工人健康特别是听力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机械厂247名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22.27%,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律不齐和窦性心动过缓为主(28.75%),听为损伤观察对象检出率为6.07%,噪声聋检出率为4.86%。噪声作业人员观察对象和噪声聋检出率随工龄增长而升高(线性趋势=10.51,P=0.0012)。结论加强生产性噪声治理及有效的噪声防护措施,加强企业噪声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可减少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谢伟群  康美香  熊俊 《职业与健康》2013,(24):3285-3287
目的探讨噪声对集装箱制造工人听力和血压、心电图的影响。方法2010-2011年选取东莞市某外资集装箱制造企业接触噪声作业的1025名工人,分为噪声组487人,混合噪声组538人,对照组选取该企业不接触噪声的办公室和后勤人员222名,进行血压,心电图和纯音听力测试检查,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血压异常率噪声组和混合噪声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室高电压噪声组和混合噪声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纯音听力测试异常率噪声组和混合噪声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对集装箱作业工人听力、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的损害。集装箱制造业工人流动性大,接噪工龄相对较短,有关部门应加强其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监管,同时采取措施降低作业环境噪声,保护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13.
黄轶花 《职业与健康》2011,27(23):2697-2698
目的了解噪声对冶金设备厂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15名噪声作业工人为调查组,行政和后勤人员93名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听力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组的听力损失为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P<0.01),并且听力损失随着接触噪声工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噪声对常熟市冶金设备厂作业工人听力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丰薇薇  吴达成 《职业与健康》2014,(15):2172-2173
目的了解噪声与神经衰弱综合征患病率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6月在肇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肇庆市某金属加工厂4个车间共360名噪声暴露从业人员为观察组,以同单位非噪声作业工人180人为对照组,进行神经衰弱综合征的对照检查及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神经衰弱综合征检出率(51.6%)明显高于对照组(1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噪声强度与神经衰弱综合征患病率之间存在剂量一反应关系,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接触噪声的强度是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发病的主要因素,而与工龄、年龄无明显联系。经对照分析,噪声作业组不同性别间神经衰弱综合征患病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噪声强度与神经衰弱综合征患病率呈正相关,为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黄旭  王国彬  范秀红  李照亮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23-1224
目的了解清远市某钻石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为企业开展噪声危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Z188-2007噪声作业体检规范,对该厂636名噪声作业工人进行纯音听阈测试检查。结果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2.64%,不同年龄组听力损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31,P0.05),不同工龄组听力损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5,P0.05),听力损失与性别无直接关联(χ2=1.89,P0.05)。结论该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比较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唐山市某重工企业苯接触工人及噪声接触工人健康状况及苯、噪声对工人健康影响的特点,为制定健康监护策略及有效的保护工人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该企业空气中苯浓度、噪声强度进行监测,对接触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护,以该企业不接触苯及噪声的工人为内对照组,对健康监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苯接触工人702人,查出各种异常者303人,异常率为43.16%。苯接触工人白细胞下降率(10.26%)与对照组(3.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5,P0.01)。噪声接触工人815人,查出各种异常者685人,异常率84.05%。噪声接触组高频损伤、语频损伤、神经衰弱、心电图异常和高血压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苯、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有一定影响,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改善劳动环境,加强工人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7.
杜伟佳  黄敏之  谭强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561-1565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制药厂工作场所中的主要生产性危害因素粉尘、噪声、微波等对工人的健康危害状况。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市某制药厂职业卫生现场监测资料以及作业工人健康监护资料进行分析。以χ2检验检测工艺组和对照组各项相关健康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该企业鼻部疾患在制剂组患病率(7.53%)比对照组患病率高(χ2=4.68,P<0.05);丸剂组肺功能异常率(2.35%)比对照组高(χ2=5.72,P<0.05);丸剂组胸片异常率(2.35%)比对照组高(χ2=3.87,P<0.05);听力受损在提取组的患病率(3.28%)比对照组高(χ2=5.86,P<0.05)。结论该制药企业应加强工人暴露在粉尘、噪声、微波等职业危害因素的治理,做好作业工人的个体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聊城市某大型火力发电厂噪声作业人员健康状况,以便发现职业禁忌证和职业病,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2011年6月,对该企业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与该企业从事行政工作人员比较。[结果]检查接噪组157人,对照组46人。耳鸣者所占比例,接噪组为20.38%,对照组为4.35%(P<0.05);高频听阈提高检出率,接噪组为25.48%,对照组为4.35%(P<0.01);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dB的检出率,接噪组为17.19%,对照组为2.17%(P<0.01)。[结论]噪声作业环境对作业工人的听力有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