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张立力  Wang Xiaoli  王平  闭晓君 《护理研究》2008,22(23):2145-2146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学生现场自救与互救能力,强化大学生急救知识,提高现场自救与互救能力.[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学习前后学生急救知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学习<现场自救与互救>课程前后,学生各项急救知识、技能、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医学院校应加强学生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现场自救与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公众现场自救与互救能力,强化公众急救知识,提高现场自救、互救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对5个社区居民和2所学校的学生进行应急知识调查和应急能力培训,并对培训前后急救知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公众安全事件预防预警及应急能力普遍缺乏,培训后公众各项急救知识及处理能力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急救知识及应急技能的培训是当前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提高公众现场应急、自救与互救能力,可以明显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古宏文  黄俭强 《护理研究》2009,(9):2433-2433
[目的]探讨急救课程对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作用。[方法]对非医学类大学生分批进行急救课程培训,培训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与终结性评价,比较培训前后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结果]培训后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较培训前明显提高,不同批次学生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急救课程对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学历社区居民急救知识掌握现状,探讨社区的急救健康教育方法,提高居民自救互救能力。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定广东省深圳市华为社区进行干预,对其进行现场医学急救知识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的急救知识掌握程度。结果干预后急救知识知晓率从原来的44.0%上升至培训后的96.5%(X2=338.07,P〈0.05),心肺复苏术的简单处置率从约10.0%上升到近9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72.17,P〈0.05);急救知识培训有明显效果。结论在社区居民中开展急救知识培训非常必要,适合在全社会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张红 《全科护理》2012,(30):2860-2861
[目的]了解社区公众对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需求情况,为宣传社区急性中毒相关知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南京市某社区348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2.63%居民表示曾经听过或看过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相关内容宣传,19.79%公众从未受到过相关知识的宣传;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整体得分为4.85分±1.12分;工人、自由职业、学生及老年人群的知识得分较低,不同人群间知识掌握情况有较明显差别(P<0.05);公众获取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的途径中前3位的依次为互联网(85.50%)、电视广播(70.21%)和宣传栏/手册(64.40%)。[结论]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公众自救互救的能力有待加强。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应以日常生活中常见情况为重点,宣传实用、可用、易用的急救方法,培养社区公众简单易学的急救知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居民对院前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探索院前急救培训的有效方法。方法 :在"急救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日"活动现场对居民进行随机问卷,了解其对于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接受态度以及自救互救知识来源等。结果:有70%的居民平时会主动学习自救互救的相关知识,45%的居民认为自己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技术;通过本次活动,有67%的居民可以正确定位并进行胸外按压。结论:居民对于院前心肺复苏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加强宣传与培训,对提高居民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厦门市高中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认知和掌握现状,探讨其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在学校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提供参考。[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厦门市3所中学高中学生461名,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及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试卷,对其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再通过理实一体化综合教学模式开展干预,并行干预效果评估。[结果]干预前41.00%的学生曾接受过心肺复苏知识培训,6.07%的学生从未听说过心肺复苏,34.06%的学生不知晓心肺复苏的作用,91.76%的学生不敢为他人行心肺复苏,87.20%的学生觉得有必要学习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理论考试合格率为12.15%,操作考试合格率为2.39%。干预后学生心肺复苏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干预前后学生对心肺复苏的知晓程度及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厦门市高中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认知和掌握率较低,建议学校及各级教育部门应重视急救技能的宣传与培训,提高学生的自救与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8.
时春红  任小红  张银华 《护理研究》2015,(10):1231-1234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本科生应对火灾事件逃生与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水平。[方法]以长沙市某大学为例,抽样选取了351名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样本,采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问卷的调查方法,利用SPSS 18.0中文版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长沙市某大学护理专业学生逃生与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水平为19.9%,处于较低水平,学校开展火灾教育的方式和实施效果不佳。[结论]护理专业学生的消防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令人担忧,甚至个别内容几乎所有学生都不了解,不清楚火灾之后逃离时的具体措施。消防安全意识有待提高,提高灾害逃生、自救互救技能刻不容缓,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持续关注与支持。  相似文献   

9.
非医学大学生干部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我校非医学大学生干部进行院前急救知识培训,力争做到以点带面,使每个学生的急救知识水平都能得到提高。[方法]对我校非医学专业在校大学生干部400名进行培训,培训前后对急救理论知识与急救技能进行评测。[结果]培训前大学生干部对院外急救知识掌握的合格率仅为21.0%,而培训后合格率达到98.7%;培训前对基本院外急救技能掌握的合格率仅为2.7%,而培训后合格率达到92.5%。[结论]对非医学大学生进行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能有效提高非医学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院外现场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义工模式下对企事业单位职工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院前急救知识调查问卷,以及培训效果评价问卷作为调查工具,评价职工接受急救培训的效果。此外,抽取100名职工在培训前后各进行一次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的技能考核,比较培训前后的评分及合格率。[结果]培训后,职工在急救知识、态度、行为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考核,职工在培训前的评分和及格率均较低,经培训后两者均明显提高。职工对基于义工模式开展的急救培训的评价较高。[结论]通过建立完善的义工服务体系,向企事业单位职工普及急救知识,不仅提高了职工自救互救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医务人员和医学生的奉献精神;同时,义工服务作为一种公益性服务能传递社会正能量,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现场急救及灾难救援通识教育课程,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甘肃省某高校在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开展现场急救及灾难救援选修课程,比较教育前后学生现场急救及灾难救援相关知识、救援态度及行为得分,并记录学生的上课考勤情况及教育后学生现场急救技能考核实践得分。[结果]教育前后学生的现场急救相关知识及急救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学生心肺复苏急救术不合格率最高,达55.17%。[讨论]系统、规范的教学形式对提高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相关知识和态度有积极影响,但需进一步探索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熟练度和准确性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急诊就诊患者对家庭自救互救知识认知情况及其培训需求.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482名急诊就诊患者就各种常见急危重症和意外伤害家庭自救互救相关知识及其培训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患者对家庭自救互救相关知识缺乏了解,特别是心肺复苏、心绞痛、脑中风自救互救知识掌握最差,掌握率仅为2.9%~9.8%;其余8项知识掌握率也只有10.6%~30.1%.对11项急救知识培训非常需要和需要的占62.5%~84.3%.结论 急诊患者对家庭自救互救知识掌握欠缺,自救互救能力差,部分患者危机意识及自救意识不强,远远不能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现场急救的需求.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以提高现场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实习对医疗护理本科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中文版的批判性思维问卷(CCTDI)对我校150名99级医疗和护理本科学生分别于实习前后进行调查。[结果] 医护本科生实习前后CCTDI总分均〉280分;实习后0CmI总分均低于实习前(P〈0.001),除寻找真相和自信心外,其他5个分量表的得分低于实习前(P〈0.01);寻找真相在实习前后得分均〈40分。实习后,医疗本科学生除寻找真相与自信心没有变化外,求知欲、系统化能力、分析能力、开放思想及认知成熟度均下降(P〈0.05);而护理本科学生实习后仅认知成熟度较实习前下降(P〈0.05)。[结论] 实习后医护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下降。医学院校及医院的领导应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尤其重视医学生和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深圳大学城社区内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康中心对社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方法,提高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方法]对深圳大学城社区93名师生进行急救知识和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并在培训前后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合格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社区居民进行急救知识和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能有效普及社区居民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厦门市沿海地区社区居民台风灾难自救互救知识认识情况及其培训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厦门市3个社区465名居民的台风灾难自救互救知识现状及其培训需求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对台风灾难自救互救相关知识缺乏了解,特别对淹溺急救知识知晓率最低,为7.7%,其余5项知晓率为11.4%~31.4%,由高到低依次为外伤止血包扎、心肺复苏、骨折固定、触电急救、搬运运送。465名居民中11.6%的人接受过台风相关知识培训,88.4%的人未接受过培训,两组人员在遇到台风灾害时首选行为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26,P<0.05)。465名社区居民对6项台风灾害自救互救知识培训的需求均大于50%。结论厦门市沿海地区社区居民对台风灾难知识掌握欠缺,自救互救能力差,部分居民危机意识不强,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以提高灾难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中医院校学生对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学生院前急救水平相关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270名某中医院校学生对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回答正确149名(55.19%)、回答错误121名(44.81%),其中常见意外伤害方面掌握最好,心肺复苏掌握最差;本组学生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影响因素包括学生是否学习过急救相关课程、近5年是否经历过意外伤害(P0.05);本组2.96%认为急救培训没必要,6.30%认为急救培训一般重要,86.30%认为急救培训有必要,4.44%认为急救培训很重要。结论:中医院校学生对院前救护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不佳,缺乏系统的学习与训练,需建立一套规范系统的学生急救培训模式,以提高其院前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水平。  相似文献   

17.
实施应急预案演练 提高护士急救能力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模拟仿真急救演练的方法,提高急诊护士急救能力。方法对急诊科护士开展应急预案学习及仿真模拟急救演练,即采用确定内容、制订计划、拟订演练方案、角色配置、现场实景模拟实施急救,演练结束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急诊科护士的临床护理急救技能、综合能力和抢救成功率均较演练前提高(P〈0.01或P〈0.05)。结论模拟急救演练是全面提高急诊科护士综合素质、急救能力和整体协调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田莉梅  王冬梅 《护理研究》2016,(12):4542-4544
[目的]对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现场急救及灾难救援通识教育课程,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甘肃省某高校在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开展现场急救及灾难救援选修课程,比较教育前后学生现场急救及灾难救援相关知识、救援态度及行为得分,并记录学生的上课考勤情况及教育后学生现场急救技能考核实践得分。[结果]教育前后学生的现场急救相关知识及急救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学生心肺复苏急救术不合格率最高,达55.17%。[讨论]系统、规范的教学形式对提高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相关知识和态度有积极影响,但需进一步探索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熟练度和准确性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有计划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方法]采用比较、调查和实验等方法在两届学生中各随机抽取2个班为实验组,2个班为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综合实验技能成绩比较,P〈0.05,带教护士对实习生护理技能掌握情况评价比较,P〈0.01。[结论]采取规范方法进行技能操作训练,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护理人才质量。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俱乐部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爱玲  王春娥  刘辉  张伟 《护理研究》2009,(12):3223-322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实施俱乐部式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参加高血压健康教育俱乐部活动的病人218例,在高血压俱乐部接受24次高血压知识培训及12次学习实践活动。学习前后运用高血压相关知识问卷、自我管理能力评价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医学应对方式量表及血压、血脂、血糖等进行评价。[结果]教育前高血压知识问卷及格率为46.33%,教育后及格率为88.53%(P〈0.01);自我管理能力在教育后显著高于教育前(P〈0.05或P〈0.01);SCL-90症状自评量表教育前后病人的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和偏执等5个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应对方式量表中“解决问题”因子显著增高;教育后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显著降低。[结论]高血压俱乐部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病人获得相关知识与技能,强化健康意识,建立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