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脐带血来源的树突细胞增强LAK细胞的增殖和杀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带血来源的树突细胞(CBDC)在体外对LAK(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细胞增殖活性和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GM-CSF和IL-4联合刺激诱导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CBDC,再将CBDC与同源LAK细胞混合培养,用MTT法测定不同细胞密度的CBDC刺激LAK细胞增殖和杀伤的能力。结果体外诱导出形态典型的CBDC,其具有明显刺激LAK细胞增殖的能力。LAK细胞的增殖和杀伤活性在2种细胞混合比为1∶10时最强。结论CBDC能增强LAK的增殖活性和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2.
用重组IL-2(rIL-2)以及部分纯化的IL-2(PPIL-2)体外激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使之形成LAK细胞,然后借助于~(51)Cr释放实验,研究了正常人和肿瘤病人的LAk细胞对传代的肿瘤细胞系和新鲜实体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1.二种来源的LAK细胞均能明显杀伤传代的肿瘤细胞系,包括NK敏感的K562细胞和NK抵抗的Daudi细胞。2.采用数种新鲜实体瘤细胞作靶,二种来源的LAg细胞同样具有明显的广谱杀伤力,这证实该群杀伤细胞确系LAK细胞。3.不同来源的实体瘤细胞对LA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不同,表现为杀伤程度上的差异,这似乎提示某些肿瘤对LAK细胞杀伤存在抗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人胎脾LAK细胞活性及丝裂霉素C(MMC)对LAK活性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人胎脾淋巴细胞可诱导产生明显的LAK活性,对K562和Raji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74.4%和69.4%(E:T=50:1)。诱生的LAK细胞经不同浓度MMC处理后,DNA合成受到显著抑制(p<0.O1),但仍可保持较高水平的LAK活性。提示细胞增殖对MMC的抑制作用更为敏感,LAK细胞在效应阶段并非绝对有赖于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猪苓多糖、硒及红细胞对LA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猪苓多糖 (PUPS)、微量元素硒 (Se)及红细胞 (RBC)对LA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在体外分别与不同浓度的PUPS、亚硒酸钠及红细胞单独或与IL 2协同诱导 ,以MTT法检测LAK细胞活性 ,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TNF α和IFN γ含量。结果 不同浓度的PUPS和Se能单独诱导LAK细胞 ,与IL 2协同诱导的LA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 ,细胞分泌的TNF和IFN浓度增高。RBC对LAK细胞的杀伤活性有明显地增强作用 ,并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 PUPS、Se及RBC对LAK细胞杀伤性有明显增强作用 ,细胞杀伤活性的提高可能与内源性TNF和IFN的产生增加有关。本研究为PUPS、Se及RBC与IL 2协同诱导细胞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剂量rHuIL-2可诱导人胸腺细胞分化为具有NK和LAK活性的杀伤细胞。本文对用rHuIL-2诱导人胚胸腺细胞NK和LAK活性与胎龄的关系以及对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形态学和表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高剂量rHuIL-2可诱导人胚胸腺细胞分化为具有NK和LAK活性的杀伤细胞。②小于16周龄的胎儿胸腺细胞经过rHuIL-2诱导后,不仅诱导的活化细胞数少,而且NK和LAK功能明显低于24周龄以上的胎儿胸腺细胞;24周以上胎龄的胎儿胸腺细胞经rIL-2诱导后的NK和LAK活性接近新生儿。③rIL-2诱导的人胚胸腺细胞形态学上主要为大颗粒淋巴细胞,其表型为NKH_1~+,CD_1(?)_-的细胞。此结果不仅对于深入了解不同胎龄胸腺绍胞在功能上的个体发育程度提供了客观的指标,而且对于选择适当胎龄胎儿胸腺细胞诱导LAK和NK细胞,作为恶性肿瘤的生物治疗以及探讨外周血NK细胞的来源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是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出来的淋巴细胞.最初研究表明,TIL较培养的PBL和LAK细胞有较高的抗自身肿瘤活性,尤其对黑色素瘤有效率可达60%.TIL经静脉给予较PBL易到达肿瘤部位,而且TIL对IL-2的依赖性低于LAK细  相似文献   

7.
人胎脾LAK细胞活性发育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4h~(51)Cr释放试验观察了不同眙龄脾的LAK细胞活性。胚胎发育至16周时,胎脾淋巴细胞经IL-2诱导72~96h后,产生明显的LAK活性,对Raji靶细胞的杀伤率为67.7±2.2%,而16周前(15周)的LAK活性低下(20.2±5.8%)。结果还显示,16周后的胎睥LAK活性与眙龄增长无关,与正常成人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胎脾LAK前体细胞的发生可能早于NK细胞。  相似文献   

8.
以~(51)Cr标记Hela细胞和~(51)Cr标记感染腺病毒的Hela细胞为靶细胞;以腺病毒(Adv致敏的特异性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IL_2诱导的淋巴因子诱导杀伤细胞(LAK)和自然杀伤细胞(NK)为效应细胞,进行了细胞毒实验。结果再次显示,腺病毒诱导的特异性CTL对感染腺病毒的宿主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並证明N K细胞亦有该作用,同CTL相比,其作用较弱,而LAK细胞对Hela细胞有杀伤作用,与Hela细胞是否感染腺病毒无关。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胃癌大鼠脾脏免疫杀伤细胞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别检测了正常大鼠与胃癌大鼠(各15例)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及脾细胞(SC)的NK与LAK细胞活性。结果发现,胃癌大鼠的NK与LAK细胞活性均低于正常者,尤以SC更为显著,提示胃癌大鼠脾脏内存在某些抑制因子,能明显地抑制SC的NK活性及其对rIL-2刺激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体外抗小鼠肝癌活性;并将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H22-DC-TIL)过继免疫荷瘤小鼠,研究其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小鼠四肢长骨骨髓中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肿瘤全细胞性抗原致敏DC,然后用DC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H22细胞、Hepal-6细胞和B16细胞的杀伤活性;检测应用H22-DC-TIL后荷瘤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的NK、LAK、CTL活性及血清TNF活性,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1)H22-DC-TIL具有很强的对H22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为71.31%±3.11%),明显高于其对Hepal-6和B16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50.11%±3.03%和30.31%±2.89%);也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H22-DC-小鼠脾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对H22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49.80%±3.21%、48.76%±3.60%和19.23%±2.71%)和对Hepal-6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39.40%±3.21%、38.62%±2.87%和18.73%±2.40%)以及对B16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26.38%±2.51%、25.82%±2.70%和18.34%±3.01%),同时B16-DC-TIL(TIL来源于H22瘤体)也可诱导相对较低的对B16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杀伤活性。(2)H22-DC-TIL可明显诱导提高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NK、LAK和CTL活性(活性分别为30.43%±1.35%、31.40%±1.80%和35.30%±1.20%),并可检测到血清TNF水平明显上升[血清TNF为(40.41±1.85)U/m l],它们均达正常对照组水平,与未经DC激活的TIL组、H22-DC-小鼠脾淋巴细胞组、未经DC激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组、生理盐水组分别对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1)H22-DC-TIL可产生很强的体外针对H22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2)H22-DC-TIL可明显诱导提高荷瘤小鼠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TIL与LAK细胞的体外,体内抗肿瘤作用进行了比较。发现TIL对自体肿瘤细胞有选择性地杀伤作用,其杀伤活性强于LAK细胞,但TIL对其他无关的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弱于LAK细胞,其对ConA诱导的正常淋巴母细胞无杀伤作用,而LAK细胞对比正常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能特异性阻断抗B16黑色素瘤细胞CTL活性的单抗能抑制来自B16黑色素瘤的TIL对B16细胞的杀伤作用,提示TIL中富含CTL。体内试验证明,就单个细胞能力来讲,TIL的抗肿瘤作用确比LAK细胞强且对LAK细胞治疗无效的晚期肿瘤仍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本研究证明TIL比LAK细胞更适合应用于肿瘤的过继免疫疗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曾报道,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的淋巴细胞在IL-2存在下培养,可诱导出活化的杀伤细胞—LAK细胞。此细胞在体外对分离的新鲜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活性。此次,作者报告了对癌性腹膜炎患者应用腹腔内投与LAK细胞的继承性免疫疗法的效果。观察对象为4名癌性腹膜炎患者(男1名、女3名),其原发癌为胃癌(3名)和胆囊癌(1名)。取患者腹水1000~200ml,400g离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RGH患者血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PHA诱导淋巴细胞增殖,观测淋巴细胞诱导后的增殖能力,并测定细胞因子IL-2和IFN-γ血清浓度的变化;用LDH释放法测定NK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GH患者对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5);血清IL-2和IFN-γ水平也显著降低(P<0.01);NK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RGH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是其易复发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硒对LAK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硒在体外对LAK细胞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证明在LAK细胞的诱导阶段加入10~5~10mol/L亚硒酸纳能增强LAK细胞的杀伤和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测Tac(IL—2Rα)表达,Slot-Blot检测硒对LAK细胞的IL—2Rα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硒能增强LAK细胞的Tac抗原表达和IL-2RαmRNA的水平,提示硒可能通过促进Tac的表达增强了LAK细胞对IL—2的敏感性,从而提高了LA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因此硒可望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用于抗肿瘤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明确对肿瘤细胞发生直接作用的 LAK 样活性细胞属何淋巴细胞亚群,本实验取5例胃癌患者胃周淋巴结,分离出淋巴细胞,在体外以 rIL—2诱导培养出有杀伤肿瘤靶细胞活性的 LAK 样活性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 LAK 样活性细胞与胃癌细胞共同孵育2hr 时的细胞涂片,进行了细胞亚群分析.同时对 LAK 样活性细胞同胃癌靶细胞作用2hr 时的状态进行原位包埋固定,制成电镜标本,直观地证实了与胃癌靶细胞粘附的 LAK 样活性细胞的表型特征及亚群属性,并在电镜下展示了 LAN 样活性细胞与胃靶细胞作用2hr 时的形态.本实验结果表明,粘附在胃癌细胞周围的 LAK 样活性细胞中,CD8~ 者所占百分比远比其在总的 LAK样活性细胞的高;几乎所有粘附在胃癌靶细胞周围的 LAK 样活性细胞都是 TAC~ 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6.
有人报告在小鼠实验中,肿瘤内浸润淋巴细胞(TIL)与患癌鼠脾淋巴细胞诱导的LAK 细胞相比,对自身肿瘤细胞毒性高50~100倍。现已了解到,即使从人类实体瘤分离出来的TIL 对自身肿瘤也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然而,在临床上由肺癌患者分离TIL还有很多困难,因此用于被动免疫疗法的病例还很少。肺癌患者多数伴有癌性胸膜炎,在胸水中渗出的淋巴细胞(PLEL)与肿瘤细胞并存,这种淋巴细胞对肿瘤较敏感,而且易于采取。以对自身肿瘤的细胞毒性为指标,将PLEL 与末梢血淋巴细胞(PBL)在培养前  相似文献   

17.
人骨肉瘤浸润淋巴细胞和LAK细胞体外抗瘤作用及表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12例骨肉瘤患者手术切除的实体瘤中分离TIL,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以4小时~(51)cr 释放试验测定经rI1-2(500~1000U/m1)激活后的TIL 和LAK 细胞体外抗瘤活性及其特异性,并在培养的不同时间对TIL 表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例骨肉瘤患者的TIL 培养10~20天,对K_(562)和LiBr靶细胞(效靶比25:1)平均杀伤活性分别为50.6±12.6%和42.6±10.2%。LAK 细胞对K_(562)和LiBr 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47.4±12.3%和37.6±8.5%。二者对K_(562)和LiBr 细胞的杀伤活性相差不显著(P>0.05)。其中7例患者的TIL 和LAK 细胞对自身肿瘤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39.9±7.9%和26.3±6.8%,二者相差显著(P<0.01).TIL 表型特征为,CD3~+细胞比例在培养期间无明显变化,CD4~+细胞比例随培养时间延长有逐渐增加趋势.CD8~+细胞比例有逐渐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有关树状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肿瘤免疫中作用的研究,多限于观察肿瘤局部DC的变化,而对DC抗肿瘤作用的探讨尚属起步.本研究采用多因素不同水平的全面试验设计,进行DC的体外抗肿瘤实验.首先应用新的三步分离法分离、纯化,获得纯度为60~70%的DC;又在用重组IL-2诱导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 细胞)的基础上,以中性红摄入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活性,观察了体外DC对LAK细胞杀伤H_7402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也观察了形态学变化.结果:活细胞观察发现DC联合LAK作用组残存的活肿瘤细胞比单LAK作用组明显减少,HE染色见肿瘤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坏死状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S-100蛋白阳性的DC与LAK细胞形成花环,DC、LAK和肿瘤细胞三者形成细胞簇.扫描电镜下可见DC借助突起与肿瘤细胞相连,也与LAK细胞接触,三者形成细胞簇.细胞毒活性检测所得各孔光密度OD值经方差分析和参数估计,表明LAK细胞体外杀伤H_(7402)肿瘤细胞的活性随效靶比增加而增强,DC能协同LAK细胞的活性,上调其杀伤肿瘤的作用(P<0.01),并以中等剂量的DC上调速度最明显,加入IL-2后,DC的调节作用更有上升.提示人外周血DC在细胞免疫抗肿瘤过程中起重要使用.  相似文献   

19.
LAK 细胞是在IL—2刺激下诱导的能够破坏各种肿瘤细胞的杀伤细胞。根据来源不同,LAK 细胞可分为:NK 细胞型、T 细胞型及未成熟型LAK 细胞。尽管诱导LAK 细胞的详细机制还不清楚,但只要细胞在遗传上具备成熟的杀伤性,即与肿瘤细胞接触能产生识别分子和肿瘤破坏因子的性质,在IL-2的刺激下即可诱导出LAK 细胞,而与分化阶段无关。利用T_3阳性的LAK 细胞克隆,对其与肿瘤细胞结合时的必需分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LAK 活性的产生与TcR-T_3复合  相似文献   

20.
IL-2和IL-15协同调节T细胞的增殖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 探讨IL-2和IL-15在免疫调控和应答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IL-2、IL-15和IL-2 IL-l5组刺激CTLL细胞的增殖,^3H—TdR掺入法测cpm值;IL-2、IL-15和IL-2 IL-l5组诱导PBMC中NK和LAK细胞的发育,4h^51Cr释放实验检测对K562和LiBr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IL-2和IL-15都能诱导CTLL认细胞的增殖和NK、LAK细胞的杀伤活性,IL-2和IL-15可明显协同上调CTLL认的增殖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 IL-2和IL-15在免疫调控和应答中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为细胞因子联合应用于临床治疗肿瘤等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