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超滤为核心技术的组合工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20世纪以前,因饮水不洁,在城市常暴发烈性水介细菌性传染病(霍乱、痢疾、伤寒)等,给人们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在此背景下开发出了第一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氯消毒).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梳理了大排水系统的概念、定位与功能,以及其与城市雨水管网系统的衔接关系,提出了大排水系统的规划方法;并以某城市大排水系统构建为例,通过案例介绍了涝水行泄通道和调蓄设施布局的规划,以期为其他城市大排水系统的合理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排水系统在城市内涝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仍然缺乏大排水系统的具体规划设计方法。进一步梳理了大排水系统的概念、构成及其与海绵城市相关子系统的衔接关系,提出了大排水系统的规划方法与地表径流行泄通道的设计方法,并以某城市片区内涝防治系统构建为例,通过案例介绍了道路径流行泄通道的设计,以期为我国大排水系统的合理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暴雨发生频率的增加和土地下渗能力的减弱,传统浅层排水系统无法满足排水要求,亟待探索一种新的更加合理的城市综合排水系统。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的排水系统,结合深圳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产业优势等因素,提出了一种针对特大城市,以现代水务工程建设技术为基础,遵循排储结合和雨污分离原则,浅层排水和深隧排水相结合,以5G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城市综合智能排水系统。明确了城市智能综合排水系统未来发展的关键,包括深隧运营维护、精确暴雨洪水模型的构建、互联网技术与现代水务融合以及深隧和浅层排水系统的联合调度等。  相似文献   

5.
利用我国2007年和2015年地级城市排水系统面板数据,从城市排水设施配备水平、排水设施运行水平、污水处理效果3个方面选取合适指标,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此期间我国排水系统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各地区间排水系统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系统内部也不均衡。各地区排水管网增设规模显著高于其他方面增长,而污水再生利用情况堪忧,各地区排水系统各方面增长还处于失衡状态。未来建设应更加关注排水系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运用TOPSIS多因子评价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我国现阶段地级城市的排水系统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贵阳、自贡、鄂尔多斯、邢台、昆明等城市排名前列,伊春、六盘水、揭阳、达州、商洛等城市排名末位,分区来看,排水系统排序依次为华北华东西北西南东北华南华中,同时华北地区显著优于其他地区。通过对比现阶段各地区排水系统不同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间差异以及各地区近八年间系统不同方面增长特征,对未来各地区排水系统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德国某居住区生态卫生系统污水分流处理示范工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冲水厕所为代表的污水排水系统在防止疾病传播和污染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这种排水系统需要用大量自来水进行冲洗后与其他生活污水混合排放,使得粪便中所含有的有用物质如氮、磷、钾等无法回收利用.介绍了德国吕贝克市采用的新型污水分流处理系统的示范工程,该系统特别适合于城市居住区的污水处理,使得水的使用、污水的排放和处理适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是桥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的世纪,21世纪将是地下空间的世纪。这话没错,城市地下空间在加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贺敏红 《长江建设》2013,(11):84-85
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张与人口增多,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管网的密度也越来越大,管网规划与现实发展的不协调,导致城市内重复开挖现象十分严重,因此我们要保证排水系统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必须从空间和时序上促进城市发展与各项建设协同进行。本文以湖北省赤壁市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为视角进行初探,先以赤壁市排水系统的现状为例,分析中小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共性问题,再从实例中探讨怎样完善当前排水系统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柳敏  王如松 《给水排水》2012,(Z2):240-244
暴雨径流引起的城市雨洪灾害引起城市居民和建设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我国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建设不足和超负荷运转的现状,如何构建有效的生态化排水系统在短期内实现对城市区暴雨径流的管理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把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同时在我国也具有一定实践、应用的下凹绿地工程、普通植草沟、渗透型植草沟和生态水塘工程与地下雨水管网系统进行耦合,构建了包含地表生态工程系统与现状地下雨水管网工程在内的复合排水系统模式(E-CSO),并利用城市暴雨处理及分析集成模型系统(SUSTAIN1.2)比较了复合排水系统模式(E-CSO)与现状地下雨水管网排水系统模式(CSO)和研究区开发前的自然排水系统模式(N-CSO)对研究区暴雨径流的管理效果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0.
1993年11月17日至19日在上海举行的’93国际水都会议在一致通过《上海宣言》后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继在日本举行的第一届国际水都会议三年后各水都城市官员和专家的再次聚会。在17日举行的开幕式后即进行了专家会议,专家会议分为二个分会举行,第一分会的主要议题是:绿化的开发和生态效益,创建21世纪水都城市的规划和港口建设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手法,第二分会的主要议题是:水都城市自然灾害的预防和技术措施,水资源的保护与供应、污水处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泰晤士河为英国第二大河,是南部最重要的工业河流。在19世纪,它曾是英国最脏的一条河流。不仅河中水生动物几乎绝迹,而且,由于水质的严重污染,使得伦敦在1832~1886年的50多年的时间里,爆发过4次流行性霍乱,仅1849年1次就死亡了1400人。本世纪20年代以来,泰晤士河两岸兴建的炼油、造纸、化工、印染、发电等各种工厂,  相似文献   

12.
吴灵聪 《长江建设》2012,(8):178-179
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城市生活污水、雨水、工业废水进行排放与清除,以保证城市道路的清洁,.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因此,在市政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提高对道路排水系统工程建设的重视,全面思考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保证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为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本文主要针对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几点解决策略,以期可以为市政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四平市为例,结合SWMM模型评估了现状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能力、分析了现状合流制排水系统最大截流能力,并分别从雨污分流改造、海绵城市建设、初期雨水截流等角度定量评估了城市排水系统污染物的削减情况。结果表明:最大化释放截流干管效能,可以有效提升现状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能力。在雨污分流改造的基础上,开展源头低影响开发建设,可以有效削减城市径流面源污染,2018年入河污染物COD和氨氮分别下降了39.7%和33.2%。在此基础上,将原合流制截流干管作为分流制初期雨水截流干管,可以进一步削减城市面源污染,2018年入河污染物COD和氨氮进一步下降了25.8%和15.1%。  相似文献   

14.
山地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山地城市地形、城市性质合理选择排水体制和排水形式。介绍了以巫山为代表的山地城市在规划雨水排水系统时,结合山洪防治设置排洪渠,并利用冲沟进行排水,避免山洪进入城区;规划污水排水系统时依据城市空间结构、功能性质、污水种类以及地形设置污水处理设施。  相似文献   

15.
提高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是应对城市内涝的重要措施,然而城市建成区难以实现雨水管道大规模翻建.海绵城市建设可削减径流总量和径流峰值,提高管网排水能力.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典型排水系统为例,定量分析了海绵城市设施对排水系统提标的贡献,提出海绵城市设施与提标调蓄设施的容积换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剖析了目前全国大规模建设县镇污水处理厂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大中型城市的排水系统体制应用到县镇污水处理的弊端,提出了适合县镇实际情况的循环型排水系统体制。循环型县镇排水系统体制追求水资源、植物营养素的循环利用,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7.
暴雨后引发的城市内涝及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及思考。防洪、排水、排涝三者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是城市发展的安全保障,是城市的命脉,缺一不可。北京依据防洪规范确定了防洪的体系,排水系统是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确定了相应的排水系统,但没有相应的排涝标准及排涝规划。排水管网的设计标准大部分重现期是1年一遇的,当超频率降雨时,只有靠应急抢险。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具有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区典型排涝模式的工程实例,对城市一级、二级排水系统设计标准的匹配进行了计算分析,并通过设计排水流量的计算对拟定的匹配关系进行了复核验证,为城市一级、二级排水系统的合理衔接和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污水处理是城市水环境改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污水达标排放,已经不再是排水系统的最终目标,而是更艰巨的治理工作的开始。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排水系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绿色环保已成为未来城市污水处理发展的方向。秉  相似文献   

20.
物业管理     
1.物业管理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英国。随着英国工业化发展,大量农业人口涌入城市,造成住房高度密集,环境越来越坏,一位叫奥克托维娅·希尔女士为其名下的物业制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改善了居住环境。 2.物业管理真正发挥作用是19世纪最后10年的美国。高层建筑的出现,特别是智能化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