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氯化钠在石煤提钒中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许国镇 《矿冶工程》1988,8(4):44-47
本文研究了我国南方五省十二地区含钒石煤在湿法提钒过程中氯化钠的作用,即NaCl在破坏钒矿物晶体结构的基础上,主要对钒起氧化和转化作用,这对认识氧化钠化焙烧机理,改善焙烧条件,促进石煤提钒生产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含钒石煤提钒,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钒的焙烧转化率和防止污染。我们曾对杨家堡含钒石煤进行了空白氧化焙烧提钒试验的研究(又称无附加剂提钒试验)。也研究了铀钒分离的问题。同时通过石煤中主要含钒单矿物的焙烧和浸出,来探讨  相似文献   

3.
含钒石煤选矿预富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石煤提钒工业中普遍存在的入料钒品位低、矿石处理量大、酸耗高、钒回收率低等问题是制约我国石煤提钒工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因而对含钒石煤进行选矿预富集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石煤矿物组成和钒赋存状态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国内外选矿预富集工艺技术的发展成果,指出含钒石煤单一浮选、单一重选、重浮联选、分级擦洗工艺是目前解决制约我国石煤提钒工业发展问题的有效工艺。最后强调指出含钒石煤预富集工艺应力求简单,以降低整个生产工艺成本为准则,做到整体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预富集阶段应重视对后续提钒影响较大的杂质的剔除、新型高效浮选药剂的开发和微细粒含钒矿物浮选设备的研制。  相似文献   

4.
石煤中还原性矿物对钒的价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国镇 《矿冶工程》1987,7(1):35-39
我国南方含钒石煤分布广、储量大,是一种新型钒矿资源。本文研究了五省八地区含钒石煤中还原性矿物(有机质、黄铁矿)对钒氧化起抑制的影响,为确保石煤中钒氧化为五价以利于钒的转化,采用预焙烧除去还原性矿物作为石煤提钒的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5.
为构建钒在石煤中的赋存特性与其提取行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提钒机理,总结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及其提取工艺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结果指出: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是选择提钒工艺的重要依据,含钒石煤的基因矿物学特性研究是提钒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湿法提钒过程中,石煤钒矿中钒的价态影响钒的浸出率。为了解现有文献对石煤中五价钒描述不一致的原因,通过试验探讨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因素对石煤中五价钒含量的影响,发现含钒石煤有强还原性,能将五价钒转化为低价钒。试验表明,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石煤中五价钒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湿法提钒过程中,石煤钒矿中钒的价态影响钒的浸出率。为了解现有文献对石煤中五价钒描述不一致的原因,通过试验探讨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因素对石煤中五价钒含量的影响,发现含钒石煤有强还原性,能将五价钒转化为低价钒。试验表明,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石煤中五价钒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石煤循环氧化法提钒焙烧过程氧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含钒石煤是我国重要的钒矿资源,氧化焙烧是从石煤提钒的基础。以湖北某地含钒石煤为研究对象,采用电位滴定、X衍射分析、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对氧化焙烧过程中钒的价态和赋存状态变化及相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钒的氧化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石煤中的钒主要赋存在伊利石中,焙烧过程中相变的结果是含钒伊利石相消失,钾钠长石相和可溶性钒酸盐形成;钒的氧化过程是逐级氧化过程(V(Ⅲ)→V(Ⅳ)→V(Ⅴ));钒的氧化反应受扩散动力学控制,其动力学表观活化能为81.19 kJ/mol。  相似文献   

9.
湖南某脱碳石煤的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的石煤提钒工艺中钒回收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浮选对某脱碳石煤矿进行了条件试验和闭路试验,设计出了"优先脱碳—脱泥—浮选"联合提钒流程。结果表明,石煤中主要含钒矿物为钒云母,主要的脉石矿物为石英,通过闭路浮选试验得到了V2O5品位为2.04%、回收率为83.41%的钒精矿,从而显著降低浸矿酸耗和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四川广旺石煤提钒焙烧过程中钒价态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四川广旺含钒石煤主矿层属品位较高较富的钒矿资源。研究表明石煤中钒主要以V (Ⅲ )形式赋存于粘土矿物里。焙烧过程钒价态的变化是石煤提钒工艺的关键 ,它直接影响石煤中V (Ⅲ )向V (Ⅴ )的价态转化率、V (Ⅴ )进一步向可溶性钒的转化率及钒的浸出与沉淀。决定焙烧过程价态转化的因素除钒本身在石煤里的赋存状态外 ,主要是焙烧的气氛和温度及石煤中所含的黄铁矿等还原性物质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了解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 指导石煤提钒工业生产, 提出了一种石煤中钒赋存状态的分析检测方法, 并通过化学计算和实例分析验证此方法的合理性。其基本方法和流程是: 采用分步化学提取的方法, 分别添加不同的药剂分步提取石煤中的6种含钒物相, 所提取的含钒溶液用分光光度法测其钒含量。化学计算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 此方法每步添加的药剂仅与目的矿物发生相互作用, 所得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具有丰富的石煤钒矿资源。江西煤田地质局223地质队对上饶县八都的地质勘探详查表明,八都石煤钒矿层厚度大,含钒品位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开采前景。为了多方面探索八都提钒的合理工艺,本文参照酸没提钒的有关试验,重点研究了八部含钒石煤沸腾炉灰渣的硫酸浸取工艺参数,为酸浸工业化提供试验依据。试验在提高直接酸泛的机转浸率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有了新的发现。此发现如能倾利应用于工业,对八都石煤采用直接酸浸提钒建厂将产生有益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伊利石型含钒石煤空白焙烧-酸浸提钒工艺的可行性,以陕西商洛地区某伊利石型石煤钒矿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焙烧粒度及浸出温度、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液固比对钒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钒的浸出率有显著影响,主要因为在一定的焙烧温度下,焙烧能有效破坏伊利石矿物晶体结构,使释放出来的低价钒氧化成高价态含钒化合物。对于850℃条件下空白焙烧后的石煤原料,在低酸(浓度为5%)、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2小时、液固比4:1的条件下,钒浸出率可达72.43%,这表明对伊利石型含钒石煤进行空白焙烧提钒是可行的。浸渣样品的SEM分析结果表明,石煤焙烧过程中对钒发生的“铁束缚-硅包裹”和部分未从伊利石中释放的钒是造成钒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目前国内钒的资源、生产规模及市场情况作了简要介绍.重点论述了我国丰富的含钒石煤对于钒生产的广阔前景和对出口创汇的意义。对于我国提钒的生产现状、工艺路线、存在问题、技术经济等问题作了较全面的评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青海某石煤钒矿的工艺矿物学。通过化学分析、镜下鉴定及MLA各项分析,查明了矿石中的主要矿物、有用矿物、钒的赋存状态、矿物粒度及嵌布特征。研究表明,该石煤钒矿主要有用元素为V_2O_5,主要含钒矿物为云母或伊利石、碳质、粘土矿物(高岭石等)中。由于含钒矿物粒度微细,该矿较适合用冶金方法提钒,选矿方法效果微弱。  相似文献   

16.
石煤发电烟尘沸腾钠化焙烧提钒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超 《矿冶工程》1990,10(3):40-44
本文介绍了石煤发电过程中钒的分布情况,并对烟尘沸腾焙烧钠化提钒工艺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石煤提钒焙烧过程钒的价态变化及氧化动力学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含钒石煤是我国重要的钒矿资源, 钒的焙烧氧化是石煤提钒的基础。以湖北某地钒矿为研究对象, 首先采用电位滴定对氧化焙烧过程中钒的价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 探索了钒氧化过程中控制反应速率的步骤, 测定了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研究表明, 石煤中钒主要赋存在伊利石中, 焙烧过程中钒的氧化过程是逐级氧化过程(V(Ⅲ) →V(Ⅳ)→ V(Ⅴ)), 钒的氧化反应属扩散动力学控制, 其动力学表观活化能为E1=81.19 kJ/mol。  相似文献   

18.
以湖北某地云母型含钒石煤为研究对象,采用电热回转窑进行石煤氧化焙烧提钒试验,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复合添加剂用量等条件,通过测定焙烧熟样的一次钒水浸率和松装密度衡量石煤焙烧的效果.结果表明,该石煤氧化焙烧的最佳条件为:焙烧温度900℃、焙烧时间2.5h、复合添加剂A用量6%,在此条件下,可获得78.8%的一次钒水浸率;采用回转窑动态焙烧可使含钒石煤的烧结温度大大提高,从750℃提高到900°C,且回转窑焙烧时间对烧结无明显影响,更容易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前言杨家堡含钒石煤是我国一种新类型钒矿资源。根据钒的赋存状态研究认为:含钒有机物,含钒粘土矿物及含钒石榴石单矿物等为三种主要含钒矿物。由于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组成复杂,分散细微和形态多样,这给钒的选冶工作及有用元素的综合利用等方面研究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主要针对我国特有的钒矿资源——石煤进行了浸出性能的研究。通过对熟化硫酸用量、熟化温度、熟化时间、浸出时间、浸出温度等因素的研究,提出了硫酸熟化—浸出法从石煤中浸出钒的新工艺,浸出率可达94%。这对石煤提钒实际生产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