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高黎贡山南段2种森林类型的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对设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南段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5块样地和季风常绿阔叶林3块样地的土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种森林类型主要有黄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4种土壤。样地土壤的有机质等养分含量丰富,而土壤盐基饱和度较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样地的土壤养分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明显高于季风常绿阔叶林。2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样地的土壤总孔隙度大于50%,通透性尚好,其余样地土壤通透性稍差,样地土壤的交换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南段4种森林类型的林地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设于云南省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南段(景东段)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温凉性针叶林4种森林类型的10块监测样地的土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的林地土壤类型主要是黄棕壤、棕壤;其土壤的物理性状存在差异;10块样地土壤的有机质、有效氮、有效钾含量丰富,而全磷、有效磷的含量及盐基饱和度较低。在4种森林类型中,温凉性针叶林的林地土壤为砂壤,肥力较其它3种森林类型的林地土壤低。其他3种森林类型林地的土壤肥力没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景东哀牢山北段西坡徐家坝地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典型地段6 hm~2大样地内设置240个凋落筐,研究凋落物的空间输入格局,及地上凋落物养分输入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森林单位面积凋落物输入量极高,达到859.40 g·m~(-2)·a~(-1),与南美雨林、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相当;碳、氮、磷、木质素的输入比例高于澳大利亚北皇后岛的湿润雨林。在本研究取样尺度上,仅凋落物钙、镁元素表现出空间自相关性;地上凋落物钙、镁输入量与土壤钙、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典型地段内凋落物产量极高,但较慢的分解速率减少了CO2的释放,有利于固定更多的碳元素。凋落物钙、镁元素输入的空间格局与土壤钙、镁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意味着土壤养分含量与植物养分输入之间可能存在正反馈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沿海拔地带性植被的分布特征及其关键调控因子,为理解亚热带森林土壤碳氮循环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参考。【方法】以保护区低海拔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海拔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高海拔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3种典型地带性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熏蒸法研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沿海拔和土层的变化,并运用偏Mantel检验、Fourth-Corner方法解析植被多样性、土壤性质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之间的关系。【结果】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海拔变化差异显著(P<0.05)。3个地带性植被群落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即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15.75和2.84 mg·kg-1)<半湿润常绿阔叶林(28.05和4.95 mg·kg-1)<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41.61和7.80 mg·kg-1)。2)各地带性植被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呈显著的减小趋势(P<0.05),0~10 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是...  相似文献   

5.
江西常绿阔叶林主要土壤类型及养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泛调查常绿阔叶林标准样地的基础上,又对样地的土壤类型土壤养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土壤类型有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红壤和山地草甸土。土壤全磷的含量,18年生、34年生和65年生分别为0.217%、0.099%、0.109%和每百克干土分别含速效磷0.74、0.53、0.44毫克当量。与马尾松林、杉木林相比,常绿阔叶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和代换盐基总量7项指标均高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以马尾松林最差。土壤养分随海拔高度上升其含量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6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的养分、贮量及其在海拔、土壤深度的分布格局研究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大小表现为半落叶阔叶林、灌丛草甸>常绿阔叶林、沟谷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人工针叶林;半落叶阔叶林和灌丛草甸的土壤养分含量和贮量较高。大部分养分元素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从海拔100m的低山到900m的中山,植被类型分布逐渐由针叶林向阔叶林转变,土壤肥力即随海拔增高而增加,而在900m以上,植被由半落叶阔叶林向灌丛草甸转变,土壤肥力即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于2017年7~11月,对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低氮、中氮和高氮,定期用采集土样测定土壤中的NH~+_4-N和NO~-_3-N。结果表明:2017年7~11月,土壤中NH~+_4-N和NO~-_3-N含量在部分样地中增高;1号样地中除了N0处理无变化以外,其余N5、N15、N30的土壤中NH~+_4-N和NO~-_3-N含量均增高;2号样地中,N5处理的NH~+_4-N含量增加,其余均不变或降低,N5和N15处理的NO~-_3-N含量均增高,N0和N30的均降低。  相似文献   

8.
研究常绿阔叶林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与植物组成的关系,有利于揭示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形成原因,更好地理解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影响,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以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集了61个土壤样品进行pH值和7种土壤养分指标测定,并对样地内胸径≥1 cm的植物个体进行每木检尺,运...  相似文献   

9.
哀牢山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设于哀牢山各植物群的样地调查材料为依据,分析了哀牢山东、西坡不同海拔高度地带性植物群落乔木层林木的高、径垂直分布特征,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垂直分布态势。结果表明:该山地植物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单峰型分布格局,以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乔木层林木的最大和平均树高、最大胸径值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而灌木层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值出现在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带下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带内;而草本层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则沿海拔梯度上升呈整体减小的趋势;累加其植物群落乔、灌、草3层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哀牢山东、西坡植物群落的Shannon-Weiner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最大值出现在海拔高度2000 m左右。在相同海拔高度处,西坡植物群落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高于东坡,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大于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而山顶苔藓矮林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最小。  相似文献   

10.
元江自然保护区还保留一定面积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群落植物区系的分析上,热带性质的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显示该保护区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属的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从种的结构分析看,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及中国特有成分能够贯穿于群落各层次之中;其种的区系成分以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特有成分占优势,同时热带亚洲成分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说明该植物区系具有由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而中国特有种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本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构成种类主要起源于云南和我国南方地区。群落中温带性质的种比热带性质的种多,说明在本区山地条件下,在该群落中形成和迁入大量温带的种类。  相似文献   

11.
开远市原生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布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开远市不同海拔高度原生植被类型状况的设样调查,得出开远市原生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为:海拔高度1 500 m以下分布着以毛叶青冈为代表的偏干性季风常绿阔叶林、细叶云南松林;海拔高度1 500~2 000 m生长有元江栲、银木荷湿性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而海拔高度2 000 m以上为红花荷、黄丹木姜子群落及光叶石栎群落组成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而在海拔高度1 100~1 200 m干热河谷地带分布的铁橡栎、清香木群落不作该地的代表类型。结合垂直分布规律,对除细叶云南松林外的6种植被类型的物种分层结构特征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以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典型地段的桦木林、柳杉林、杉木林、竹林和天然常绿阔叶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剖面特征、土壤机械组成、酸碱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林地土壤质量。结果显示:牛尾竹林土壤各项指标处于较低水平,土壤质量很差;人工栽植的针叶林(柳杉林),其人工林土壤表现出很好的发育和熟化特征,其有机质含量和速效N、P、K总量也仅次于天然林,且团聚体数量较多,但水稳性能较差,表土的养分淋溶特征明显;而盐基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以桦木幼林最大,其次为天然常绿阔叶林、竹林、杉木林,最小为柳杉林。表明以木材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人工针叶林(柳杉林和杉木林)加速了盐基离子的流失,最终导致了土壤的酸化,因此合理的植被构成及林分经营模式是维持土壤质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西域青荚叶是亟待开发的一种珍稀野生花卉种质资源。通过对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西域青荚叶植物群落多项特征所作的样地调查,在该保护区西域青荚叶的分布地带共收集到维管束植物57科96属128种。对其生境植物群落区系植物成分的分析表明,该植物区系成分较为复杂,其作为东亚古老植物区系的一部分,与古热带、泛北极植物区系有密切关系,而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的联系较为缺乏,热带和温带区系交错十分明显,属于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亚热带性质;其群落成分分析表明,植物组成种类十分丰富,类型多样;生活型谱显示该群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面芽植物次之。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所分布的西域青荚叶种群,生活于该保护区的针阔混交林或中山常绿阔叶林以及竹林中水湿条件较好的地段,生活力强,以分蘖繁殖为主。其生存环境属于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亚热带性质。温暖湿润的气候,中或弱的光照;高或中的土壤湿度、微酸性或酸性的土壤,高或中等的土壤肥力是适合该种植物生存的生境。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森林枯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枯落物层是森林拦蓄降水的重要环节。为了调查景谷县森林枯落物水文作用,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6个大样区和18个标准样地进行调查取样,结果表明:(1)景谷县3种植被类型中枯落物蓄积量最大的是季雨林,最小的是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李雨林林下枯落物半分解层所占比例要比未分解层大,而暖性针叶林林下枯落物未分解层所占比例要比半分解层大;(2)景谷县3种植被类型中,常绿阔叶林枯落物自然含水率最高,季雨林最小,暖性针叶林介于二者中间;(3)自然状态下,阔叶林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大于针叶林,但由于针叶林枯落物数量较多,不易分解糜烂,因此仍有很强的拦蓄能力,3种植被类型中,暖性针叶林的拦蓄能力是最强的。  相似文献   

15.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贵州天保工程效益监测网络设置在9个监测县和2个自然保护区的101个固定样地土壤分析结果,按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针叶混交林、灌木林、竹林等8种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在不同基岩发育的森林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对不同森林土壤的综合肥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森林土壤的A层土中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各项指标含量与森林植被类型呈正相关趋势且高于B层,B层土随不同基岩不同而有所变化,显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大于基岩;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的综合肥力大小顺序依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针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类。  相似文献   

16.
研究根据广东和广西(两广)地区森林类型分布图、主要森林类型的年土壤呼吸数据库以及中国日值格点气温、降水数据,建立线性模型预测两广地区主要森林类型的年土壤呼吸速率和年土壤呼吸通量。结果表明,两广地区主要森林类型年土壤呼吸速率为常绿阔叶林864.18 gC/m~2/yr>其他森林811.03 gC/m~2/yr>针叶林791.43 gC/m~2/yr>灌木林780.18 gC/m~2/yr>落叶阔叶林758.80 gC/m~2/yr>竹林731.49 gC/m~2/yr>针阔混交林684.91 gC/m~2/yr。两广地区森林年土壤呼吸通量为204.41 TgC/yr,其中常绿阔叶林最大,为77.41 TgC/yr,针叶林次之,为56.81 TgC/yr,具体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其他森林,顺序与各种森林类型面积大小一致。各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通量主要与森林面积有关,森林面积越大土壤呼吸通量越大。  相似文献   

17.
对设于菜阳河自然保护区 3种森林类型的 8块监测样地的土壤剖面调查结果得出 :3种森林土壤有较明显的差异。季节雨林土壤为粗骨性赤红壤 ,水热条件好 ,有机质等养分含量丰富 ,阳离子交换量较高。山地雨林土壤为紫色赤红壤 ,总孔隙度达 5 0 % ,通透性尚好 ,土壤氮磷钾全量较其他两类土壤低 ,有机质含量及有效氮磷钾含量与季风常绿阔叶林接近 ,交换性能较好。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主要为黄色赤红壤 ,总孔隙度达 5 6 % ,非毛管孔隙度 11 5 1% ,土壤通透性及保肥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