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发挥办学优势,构建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增设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优势及培养模式。方法 分析我校医学教育的办学经验和优势,明确培养目标,设想构建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结果 我校的医学教育在办学历史、学科特色、临床教学、以及为区域性经济建设和人民健康事业服务等方面均有较大的优势;基础性培养应在七年内连续进行,并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创新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践培养模式的基本措施。结论 七年一贯、本硕融通、整体优化、面向临床是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基本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围绕我国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以为地市级及以下卫生医疗机构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医学教育实施精英教育的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凸现临床能力培养这一主线,注重学生创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积极推进我校的医学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它是对已经经历系统的医学基础知识教育学习和进行了专科技能培养的优秀医学人才的进一步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是我国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较好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医学人才的教育。对于我国的医学教育而言,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进一步向科研型与临床型分立以及复合型的医学人才格局迈向崭新的一页。其中偏重临床工作能力的专业性硕士研究生是临床教学单位的主要培养和发展方向。因此,针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模式,如何才能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工作能力是每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面临的工作不但包括全面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整体素质,而且要对研究生的毕业后就业、学科的良性发展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临床医学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培养模式的差异,对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以期构建出临床医学研究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符合度更高的岗位胜任力的新型课程体系。方法:对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分类培养可行性深入探讨,采取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改革、完善考核制度、建立质量保障机制以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等措施,并通过广泛调研进行改革成果满意度的检验。结果: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较高,导师对学生核心能力评价优良率达90%以上;课程体系改革实现了满足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注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注重临床能力培养的需求。结论: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凸显了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目标需求,构建了满足社会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的新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美国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并与我国临床医学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和双学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我国医学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双一流建设背景对医学教育领域的影响,提出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改进建议和展望,为我国今后的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课程是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了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现状,构建了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体系,通过该体系中所包含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五个要素,进行详实的分析论证并明确其要求,对当今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从教育观念到教育模式,从课程体系的设置到教学方法、方式,从对学生的考核到对学生的评价,都存在着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严重脱节的问题.这种理论脱离实际的医学教育,既不能适应医学改革的需要,更不能适应未来医学的发展.如何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现代化医学人才,这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加速建设国家转化医学平台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中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探索新的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培养模式,对于培养适应转化医学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培养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的若干途径,为相关院校和教学医院在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培养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医学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其根本任务就是要以医疗卫生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和造就一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卫生人才队伍~([1])。2008年9月,教育部、卫生部颁布《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规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2])。本文结合《标准》的要求,对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日本医学教育的现行课程设置采取整合课程、优化内容、融入交叉学科和前沿知识、增设实践性课程等方式,基本形成了综合性课程体系,克服了传统课程模式的一些弊端。通过广泛开展小组讨论式学习,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开设科研训练和医学情报类课程,注重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结合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整合课程与建立综合性课程体系、早期接触临床与强化实践教学、把握学科前沿动态与注重信息化建设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改革思路,培养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重庆医科大学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泌尿生殖系统整合课程改革。整合课程教学通过重组课程体系、重新编写教材、改善教学环境、组建师资团队、改革教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系统性理解,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创新科研能力,为医学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天津医科大学在2012年新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化模块,该模块采取课内课程和课外科研、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内课程是指将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化,即将《早期接触临床实践训练》列为必修课程,注重学生医学职业道德与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健康促进与预防医学意识培养,加强其临床思维、临床科研能力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课外部分主要以“创新学分”项目设立为指导,将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化,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全面化。全方位锻炼学生的组织计划、沟通协调、文字表达以及科学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3.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扎实的临床诊治能力和创新的医学科学研究能力。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临床研究模式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加强临床科研创新思维的培养。此外,循证医学临床研究模式也有助于导师更新知识体系,保持旺盛的临床创新思维和持续的研究能力。将循证医学临床研究模式应用于血液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通过立题、申请新技术、获得伦理号、注册临床研究号、病例入组和统计分析数据,有助于研究生掌握临床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实施流程,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川北医学院为例,首先分析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比如创新和实践能力较低、专业知识欠缺及文化素养水平较低等。然后分别从学生、教师、外界因素和学校环境4方面对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对策;如提高生源质量,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安排教学经费,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适应实用医疗发展的需求,目前高校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把医学课程体系改革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及趋势,提出“以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结合以案例教学法分析了国内外目前的医学课程整合现状,提出了整合教改方案及措施。针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探讨了整合课程存在的困境及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及应用、创新能力等素质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中医药创新性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借鉴国内外医学教育相关经验和我校多年的探索实践,建议在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课程建设和发展中普及实验中医学、中医学综合实验等系列中医药实验教学,推行大学生探索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建立优秀学生团队与优秀教师团队牵手机制。从而加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自我知识结构体系构建,有用知识的取舍,逻辑推理与思辨,专业兴趣与科研创新,自我表达与沟通交流等能力与素质。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为全面培养医疗器械领域创新人才,推动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提出了医疗器械领域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技能拔高和创新体系保障“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了“感知-认识-启迪-挑战”4个阶段的课程体系框架,形成了以超声治疗设备为主线的特色课程。该培养模式经过3年实践,表明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及就业升学率稳步提升,该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医科院校医疗器械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社会、个人与医学”课程为例,比较我国和加拿大对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差异。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社会、个人与医学”课程贯穿整个医学教育阶段,包括统计与流行病学相关知识、健康相关问题、职业发展三个主题。教学采用丰富的授课模式,广泛使用电子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借鉴加拿大医学教育的经验,我国应注重:促使医学生早期接触并终身学习医学人文类课程、丰富课程内容、加强课程实用性、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师资培训、完善考核体系、建立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以器官系统为主线”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满意度,结合实际运行情况,以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卓越医生班全体学生为对象,就“以器官系统为主线”教学模式开展学习满意度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在“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下收获较大,对此项改革的总体评价较好,对课程安排、课堂教学、教师因素、教材内容等方面满意度较高,并赞同学校开展此项改革。学校应该充分总结“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成果,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编写整合课程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和整合课程教学组织建设、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神经病学专业型研究生教育目标是培养高水平的神经病学临床医学人才。本教研室高度重视专业型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每学期召开研究生教学工作会;通过开设系统性的临床专业讲座和神经重症讲座、建立临床案例库、每月固定开展研究生读书报告会制度等措施,促进学生临床能力提升;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强化学生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能力培养;组织学生集中学习与点评国内外指南,训练学生循证医学观念。今后,还应完善专业型研究生教学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