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降压、脱水和抗凝等常规治疗并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指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血管搏动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计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及总有效率。结果联合给药组治疗后ESS分值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丹参多酚酸盐两药联用治疗脑梗死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液黏滞度,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采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内皮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内皮素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保护内皮功能,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一定的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106例在医院接受治疗的AIS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3)应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n=53)在上述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以14 d为治疗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血小板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小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AIS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强血小板聚集功能,且联合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高压氧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颅脑创伤后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高压氧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颅脑创伤(TBI)后脑梗死的疗效,寻求治疗TBI后脑梗死的最佳方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7例TBI合并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和是否选择高压氧治疗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采用高压氧(220 kPa)联合醒脑静注射液3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20d;对照组只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治疗20 d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的NDS(分)均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10.72±2.92比15.10±5.41,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对照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全血低切黏度(mPa·s)、全血高切黏度(mPa·s)、血浆黏度(mPa·s)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全血低切黏度:7.03± 1.69比8.28±1.56;全血高切黏度:5.82±0.96比6.95±1.20;血浆黏度:1.45±0.22比1.69±0.37,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7%比66.7%,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TBI后脑梗死较单用醒脑静注射液更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脑梗死更有益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参照组给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沉、红细胞比积、全血高切比黏度、全血低切比黏度)、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参照组的73.68%(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调节血液流变学,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应用维生素E,观察组患者应用丁苯酞进行治疗,评价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机体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个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丁苯酞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且能有效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择取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疗程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01);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促进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7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0 d后的血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如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CSS)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粘度以及NIHSS、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4.93%比13.43%),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盐;两组均给予相应的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NIHSS评分、QLI评分、血液流变学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及NIHSS和QLI评分均显著底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盐,能提高疗效,并且能更好地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而早期康复护理可保证疗效,更好地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汤之梅 《全科护理》2021,19(2):241-24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氯吡格雷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58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两组均进行氯吡格雷联合丁咯地尔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应用生活质量量表(QOL)比较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应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对两组病人护理前、护理后1周、4周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红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高切黏度、血脂总胆固醇(TC)水平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护理后偏执、恐怖、敌对、焦虑、抑郁得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QOL评分中宗教信仰、环境、独立性、社会关系、心理功能、生理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1周、4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高切黏度、TC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病人行氯吡格雷联合丁咯地尔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改善病人心理状况、生活质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用于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微循环、血流流变学及神经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长春西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加曲班,1个治疗周期(14 d)后,对比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甲襞微循环状态、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甲襞微循环检测中管袢形态、流态、袢周状态积分及NSE、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加曲班、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减轻神经损伤,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与养阴熄风通络汤联合用于中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10例某院中风病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采用针灸和养阴熄风通络汤,治疗时长为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对比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差异。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7%,比试验组的90.9%低(P<0.05);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及血浆黏度比入院时均明显下降,Fugl-Meyer评分明显上升,且试验组治疗4个疗程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养阴熄风通络汤治疗中风病疗效明显,可明显减轻神经损伤及临床症状,调整机体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蕲蛇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0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蕲蛇酶联合疏血通组(治疗组)52例,疏血通组(对照组)52例,两组治疗1个疗程(14d)后比较疗效,同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内皮素水平都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蕲蛇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安全,能够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性状,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阿替普酶)和观察组(40例,阿替普酶+替罗非班)。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浆黏度(PV)、生活质量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5、10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PV低于对照组,ADL、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出血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联合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液流变学,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红花化瘀汤熏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KOA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红花化瘀汤熏蒸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逐渐缓解,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两组治疗后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关节活动度、最大屈曲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红花化瘀汤熏蒸对于KO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善、膝关节功能的调节及术后疼痛、肿胀的缓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从根本上提高KOA临床治疗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谷红注射液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治疗的方式分为参照组(n=35)与试验组(n=35)。常规治疗的同时,参照组使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试验组使用谷红注射液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心功能指标、病情恢复率、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试验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参照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长短于参照组,心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LVEF均升高,LVEDD及LVESD均减小,且试验组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病情恢复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较高,可促进患者症状的恢复,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短期极低热量饮食治疗脾虚痰湿型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115例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用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短期极低热量饮食治疗。对照组50例,用洛伐他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脂、转氨酶、体质指数(BMI)、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9.2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ALT、AS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ALT、AST、BMI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还原粘度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全血粘度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明显好转(两组治疗后相比,P<0.05)。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短期极低热量治疗脾虚痰湿型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规西药联合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比较两组心绞痛控制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心电图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比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药联合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心电图改善效果,且药物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阿加曲班)和观察组(44例,阿加曲班+马来酸桂哌齐特)。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NT-proBNP、MCP-1、sICAM-1、TNF-α水平均降低,IL-10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黏度(中切)、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阿加曲班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改善其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