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碧兰  庄燕玲 《海南医学》2011,22(8):117-119
目的研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对各型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和87例临床已确诊为肝病患者的PT、APTT、FIB、TT和D-D。前四项采用自动血凝仪检测,后一项采用乳胶凝集法检测。结果不同的肝病患者PT、APTT、FIB、TT和D-D与健康组对比,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肝硬化、肝癌患者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IB含量降低(P〈0.01),D-D水平较高,分别为72.2%和60.0%。急性肝炎组PT时间延长(P〈0.01)、APTT时间也延长(P〈0.01)、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平为18.8%,慢性肝炎组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IB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D-D水平为7.4%。各型肝脏疾病PT、APTT、TT的值和D-D水平呈现肝硬化组〉肝癌组〉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而FIB则相反。结论 PT、APTT、FIB、TT和D-D可客观地评价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并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这可以为临床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动态观察以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100例健康人和92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PT、APTT、FIB、TT、AT。结果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延长(P〈0.01),FIB显著减少(P〈0.01),ATⅢ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抗凝血、纤溶指标异常,且与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通过对肝硬化患者凝血五项功能的监测。为临床防治肝硬化患者出血、判断预后和降低病死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月战 《当代医师》2014,(11):1513-151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TBI)后早期凝血功能、血白细胞(WBC)及血糖水平的变化与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依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126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中型、重型损伤两组;1个月后随访依据牛津残障评分(OHS)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测定其入院时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WBC和血糖的水平.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PT、APTT、FIB、PLT、WBC及血糖水平.结果 轻中型TBI组、重型TBI组PT、APTT、WBC和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LT和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损伤程度加重,PT、APTT、WBC和血糖水平逐渐升高,而PLT和FIB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TBI预后不良组PT、APTT、WBC和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LT、FIB水平和GCS评分明显降低(P<0.05);PT、APTT、WBC、血糖分别与GCS、OHS评分呈负相关,PLT、FIB与GCS、OH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TBI患者早期凝血功能、血WBC及血糖与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可初步用于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测定其急性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一二聚体(DD)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将急性期水平与67例非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对照进行比较,并从脑梗死患者中选取83例,测定其恢复期相关指标水平,与急性期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T和APTT低于对照组,FIB、DD和MPV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患者恢复期的PT和APTT水平高于急性期,FIB和DD水平低于急性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和MPV的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APTT、PT、FIB、D-二聚体和MPV异常,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和D一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可为脑梗死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乙肝患者PT、APTT、FIB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液凝血状态的改变和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法国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136例乙型肝炎患者和15例健康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肝硬化、重症肝炎组的PT、APTT、FIB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慢性肝炎组的FIB水平较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T、APTT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乙肝患者的凝血状态随肝脏损害程度的加深而有明显改变,各测定值的异常与肝脏损害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股骨颈骨折(FNF)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与骨折愈合进度及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治疗的141例FNF患者作为FNF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对照组体检当日及FNF组术后次日空腹静脉血4 mL,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FNF组与对照组的MDA、SOD水平及TT、PT、APTT、FIB水平;术后随访4个月,依据骨折不同愈合时间进行分组,具体为3个月愈合组、4个月愈合组及延迟愈合组,比较各组的MDA、SOD及TT、PT、APTT、FIB水平,分析MDA、SOD与骨折愈合进度及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FNF组MDA水平高于对照组,SO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NF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FNF组与对照组的TT、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愈合组MDA水平低于4个月愈合组、延迟愈...  相似文献   

7.
患者血浆浮动均值法在PT、APTT、FIB质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是术前出血倾向筛查和抗凝治疗检测的常用指标,目前多采用仪器法随成批标本检测插人质控血浆进行监测。冻干质控血浆使用方便,但价格昂贵。有文献报道使用患者血浆浮动均值法(XB分析)替代冻干血浆进行PT、APTT、FIB质控,本文参照其方法对PT、APTT、FIB进行质控,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熠璐 《中国民康医学》2023,(7):126-128+132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T)联合凝血四项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疑似肝硬化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统计疑似肝硬化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和随访3个月时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情况,比较肝硬化和非肝硬化患者PLT和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肝硬化出血组与未出血组PLT和凝血四项水平。分析PLT与凝血四项单一及联合检测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效能,以及PLT、凝血四项单一及联合检测与金标准的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120例疑似肝硬化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硬化109例,酒精性肝炎7例,脂肪肝4例;随访3个月,肝硬化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40例;肝硬化患者PLT、FIB水平均低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患者,PT、APTT、TT水平均高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炎与脂肪肝患者PLT、FIB、PT、APTT、T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出血组PLT、FIB水平均低于未出血组,PT、A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8例危重症患者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分为A(〈12分)、B(12—25分)、C(〉25分)三组,D组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不同评分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I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的水平变化与APACHEⅡ的关系。并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危重症患者AFFT、PT、TT明显长于D组,PLT和FIB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AFFT、PT、TT明显延长,PLT和FI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IT、APTT、TT显著高于A组和B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A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的PT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略高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PLT和FIB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PT、APTT、TT、FIB和PLT对患者的预后及病情轻重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凝四项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检测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血凝四项指标变化。方法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组(48例)、正常妊娠组(30例)和正常未孕组(30例)患者的血凝四项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与正常未孕组相比,PT、APTT、TT、FIB四项检测结果均显著增高(P〈0.01);正常妊娠组与正常未孕组相比APTT和FIB均显著增高(P〈0.01),PT和TT均明显增高(P〈0.05);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和正常妊娠组相比,APTT和FIB显著增高(P〈0.01),PT和TT明显增高(P〈0.05)。结论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均处于高凝状态,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呈重度高凝状态,检测妊娠妇女血凝四项指标,有利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对保护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凝血指标联合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6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组。另选取30例该院规律产检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均行D-D、凝血指标水平检测。比较两组D-D、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并依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定义及诊断变迁》,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26例、轻度子痫前期(PE)组24例、重度PE组18例,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亚组间D-D、凝血指标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D、凝血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中的效能。结果:研究组PT、APTT、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IB、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E组PT、APTT、TT水平均低于轻度PE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组,且轻度PE组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重度PE组FIB、D-D水平均高于轻度PE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组,且轻度PE组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肝病患者(急性肝炎、肝硬化)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的含量(FIB)和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sysmexca7000型血凝仪检测83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组44例,肝硬化组39例)PT、TT、APTT、FIB含量并与80例体检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肝炎组TT、PT、FIB及APTT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病中肝硬化组TT、APTT及FIB虽然较健康对照组明显改变(P〈0.05)。结论肝病患者(急性肝炎、肝硬化)进行血液的PT、TT、FIB和APTT凝血四项的检测,可早期发现急性肝炎、肝硬化形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急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了解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腹部手术患者凝血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5例腹部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浆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并与50名对照组的凝血指标比较。结果腹部手术患者术前血浆FIB高于正常对照组,PLT、PT、TT、AP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血浆PLT数量和FIB均显著降低,PT、TT、APTT延长,但FIB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死亡组PLT水平低于生存组,PT、TT、APTT、FIB无明显变化。结论腹部手术患者术前常呈高凝状态,术后则可呈现高凝、相对纤溶抑制和低凝,术后PLT降低,PT、TT、APTT延长可作为预测患者死亡的危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凝血四项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观察组)、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CRP浓度、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其变化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CRP浓度高于乙肝组(P〈0.01),其PT、APTT和TT均较乙肝组延长(P〈0.01),而FIB较乙肝组降低(P〈0.01)。乙肝组CRP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的PT、APTT、TT和FIB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有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血清CRP浓度可反映肝脏功能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100例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的检测意义,对66例肝硬化(含8例肝癌)及3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进行了测定并与152例正常人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肝硬化、肝癌患者的PT、APTT明显延长,FIB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人比较差别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PT、APTT与正常人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FIB与正常人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肝癌组与乙肝大、小三阳肝硬化、病因不明的肝硬化、丙肝肝硬化以及乙肝大、小三阳肝硬化之间比较PT、APTT、FIB均无显著性差异。丙肝肝硬化组与乙肝小三阳肝硬化组比较FIB有显著性差异。乙肝大、小三阳肝硬化与病因不明的肝硬化比较PT有显著性差异。丙肝肝硬化与病因不明的肝硬化组比较PT、FIB有显著性差异(P<0.05),APT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PTT、PT延长、FIB的降低以丙肝肝硬化最为显著,面病因不明的肝硬化最不显著。PT、APTT、FIB三项凝血指标对肝炎、肝硬化的诊断、病程进展、预后都是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206例肝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4项主要凝血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6例肝病患者检测结果与100例健康者检测结果比较:肝硬化、肝癌患者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TB含量降低(P〈0.01)。慢性肝炎患者PT、APTT时间延长(P〈0.01)。TT、FT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病患者凝血功能4项检测明显异常,且与疾病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病患者病程进展及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培养凝固酶阳性球菌(金葡菌)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的改变.方法 检测37例血培养金葡菌感染患者和41例血培养凝固酶阴性球菌感染患者血浆的PT、APTT、FIB、D-二聚体,并与4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金葡菌组与凝固酶阴性球菌组、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均延长(P<0.01),D-二聚体浓度升高(P<0.01),FIB含量降低(P<0.01).凝固酶阴性球菌组与健康组比较,APTT、D-二聚体均有显著差异(P<0.01),PT、FIB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培养金葡菌感染对患者凝血功能产生影响,导致PT、APTT明显延长,D-二聚体含量升高,FIB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8.
王杨  林佳岚  罗辉  董慧敏 《中国热带医学》2022,22(12):1125-1129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合并感染华支睾吸虫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监测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将收集的患者标本分为6个组,分别是健康组40例、慢性乙肝组47例、慢性乙肝肝硬化组47例、单纯感染华支睾吸虫组40例、慢性乙肝合并感染华支睾吸虫组30例及慢性乙肝肝硬化合并感染华支睾吸虫组27例,并检测凝血4项指标做统计分析,比较各组之间凝血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单纯华支睾吸虫组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延长,同时乙肝感染组及合并感染组的凝血酶时间(TT)、PT、APTT指标延长,FIB指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性乙肝组相比,慢性乙肝肝硬化组与合并感染乙肝组的PT、APTT、TT指标延长,FIB指标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慢性乙肝肝硬化组和合并感染乙肝组相比,合并感染乙肝肝硬化组的PT、APTT、TT指标显著延长,FIB指标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感染华支睾吸虫会进一步加重乙肝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并且慢性乙肝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至肝硬化会加重凝血功能发生障碍。因此,在治疗乙肝患者的同时要警惕是否有华支睾吸虫的感染,以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和监测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脂蛋白(a)[Lp(a)]、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凝血四项指标变化与大面积脑梗死(C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就治的116例大面积CI患者,根据其入院时NIHSS评分分为中度组(61例)、重度组(55例),并根据预后效果[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69例)、预后不良组(47例),测定所有患者Lp(a)、ox-LDL、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各组间Lp(a)、ox-LDL、PT、FIB、TT、APTT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重度组对比,中度组Lp(a)、ox-LDL、FIB水平较低,PT、TT、APTT较高(P<0.05);预后良好组Lp(a)、ox-LDL、FIB水平较预后不良组低,PT、TT、APTT较预后不良组高(P<0.05);大面积CI患者Lp(a)、ox-LDL、FIB水平均与NIHSS评分、mRS评分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指标、C反应蛋白(CRP)及脑钠肽(BNP)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CI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均采集2管静脉血,一管抽取2 m L用枸橼酸抗凝做凝血四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一管抽取5 m L促凝血做CRP、BNP检测。比较2组PT、APTT、FIB、CRP、BNP水平,并比较不同严重程度ACI患者PT、APTT、FIB、CRP、BNP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PT、APTT、FIB、CRP、BNP单项及联合检测在ACI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PT、APTT短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CPR、BNP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组PT、ATPP长于中度组、重度组,FIB、CPR、BNP低于中度组、重度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T、APTT、FIB、CRP、BNP及联合检测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