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引言南北地震带是我国地震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西秦岭北缘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南北地震带北段,地质构造上属于青藏活动地块区北部、柴达木和祁连II级活动块体的边界断裂。地理上该断裂带自西向东穿过夏河、临洮、天水和宝鸡等多个县市,人口众多。历史上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如143年甘谷西7?级、734年天水7?级地震。最近的研究也表明该断裂有较高的地震危险性。例如邵延秀等认为西秦  相似文献   

2.
《安徽建筑》2019,(8):32-33
我国地质构造环境复杂多样,活动断裂发育较为广泛,地震活动频发,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西部发生过2次特大地震,其中一次为1920年在西藏察隅发生8.5级特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因地震造成将近4000人死亡。另一次为1950年海原发生8.5级强烈地震,除郯城特大地震外,有史料记载以来郯庐断裂带还发生过6次7级以上地震,郯庐断裂带上一系列强震记录,且安徽境内曾经发生过3次5级以上地震,小震频繁,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对断裂带进行未来活动趋势、地震活动性以及区域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29(Z2):3598-3607
 从构造地貌、地质体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现今GPS位移场、活动断裂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和能量场等方面探讨中国大陆中东部部分Ms≥8.0级特大地震发震背景。初步认为,地震是地壳局部或区域活动的表现,诱发地震的主因来自地球内部地应力、能量聚集和瞬间释放;发生地震的部位一般是地壳构造活动带或地壳结构的薄弱带,诸如活动断裂带等;活动断裂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当其穿过构造地貌、刚性结晶基底等特殊地质环境时,其活动受阻,引起地应力和能量集中。当地应力和能量积累超过岩体(石)强度,导致岩体(石)破裂,诱发地震;活动构造、地质体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是地震发生的必要条件,地应力和能量集中是地震发生的充分条件。最后,提出中国大陆中东部中长期需重点关注的区带及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中东部Ms≥8.0级特大地震发震背景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造地貌、地质体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现今GPS位移场、活动断裂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和能量场等方面探讨中国大陆中东部部分Ms≥8.0级特大地震发震背景.初步认为,地震是地壳局部或区域活动的表现,诱发地震的主因来自地球内部地应力、能量聚集和瞬间释放;发生地震的部位一般是地壳构造活动带或地壳结构的薄弱带,诸如活动断裂带等;活动断裂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当其穿过构造地貌、刚性结晶基底等特殊地质环境时,其活动受阻,引起地应力和能量集中.当地应力和能量积累超过岩体(石)强度,导致岩体(石)破裂,诱发地震;活动构造、地质体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是地震发生的必要条件,地应力和能量集中是地震发生的充分条件.最后,提出中国大陆中东部中长期需重点关注的区带及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5.
08.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灾情最重震域最广的一次地震。高烈度区面积比同级地震要广阔得多,究其原因除山高谷深、有易滑地层等因素外,龙门山断裂(发震构造)的地质特性可能更具有决定性意义。龙门山断裂的地质环境是:它位于我国东西两大构造区的分界巨型南北向构造上,其走向已变为NE~SW,它也是青藏活动亚板块的东面边界的北段。青藏亚板块的周边(三面边界)均以断裂为界,其北面、西南面及东面南段的断裂边界明显,唯独东面北段边界十分不明显。龙门山断裂带是由多条从山前往山里分布的NE、NNE向断裂组成的弥漫性边界,发震不限于一处而是多处破裂发震。因此,这是一个典型的多元地震。  相似文献   

6.
汶川“5·12”大地震对城乡安全建设的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应对灾情有全面认知 中国西部是构造活动极为强烈的地区,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中国东部向西部推挤的联合作用,使西部地区有呈一定方向的多条活动断裂带.西部地区的地震大多位于地下30~40公里处,对地表及建筑物造成较大破坏;地震活动周期短,青藏高原南部、天山地区的地震活动周期分别为几十年和一百年.  相似文献   

7.
正天津市位于华北地区东北部,构造上处于北东向河北平原断裂带和北西向张家口—渤海断裂带交汇部位,地下隐伏断层纵横交错,活动性强,具备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构造条件。有记载以来,天津境内曾发生5.0级以上地震18次,最大地震为1976年宁河6.9级地震。活动断层的存在,一方面加大了破坏性地震发生的危险性,另一方面也大大加重了地震灾害损失。天津市受邻区强震波及并造成破坏的地震有6次,其中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和  相似文献   

8.
金厂铅锌矿分布于缅甸东北部,距中缅边界5km。矿区处在掸泰马板块的掸邦断块东缘,澜沧江-清迈深断裂带西部,抹谷-腊戌大断裂带南侧。1 矿区地质特征矿区主要出露寒武系充沟组下段(∈1y)硅化白云质大理岩(含矿层)和上段(∈2y)微晶片岩。北东向主干断裂带控制矿带及矿床分布,背斜构造及白云质大理岩层间断裂及走向断裂是主要容矿部位,大体一个背斜对应于一个矿段。矿区外围有印支期花岗岩呈岩株状、脉状分布,矿区东矿带容矿背斜的形成可能与隐伏花岗岩侵位活动有关。已知矿化带或矿体上方一般有TEM法和激电异常出现…  相似文献   

9.
杭州市地震灾害地质背景及抗震设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杭州地区的地震地质背景简述杭州市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 990 ]》上被划为 6度地震区 ,位处我国下扬子—南黄海地震带的南端。区内有 3条较大的地层断裂交汇于杭州附近的闻家堰一带 ,即北东向的球川一萧山大断裂 ;北西向的孝丰—三门湾大断裂及东西向的冒北—普陀山大断裂。据分析 ,本地区地震活动与这些区域性断裂组构造有一定相关性。在杭州 30 0km范围内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 ,曾发生 4 7级以上的地震共 6 1次 ;在本市区范围内 ,曾发生 4 7级以上地震共 2次 ,即 1 92 9年的 5级地震与1 956年的 4 8级地震。自 1 970年以来 ,杭州…  相似文献   

10.
汶川大地震灾害与灾区重建的岩土工程问题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19  
 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省西部龙门山山区发生Ms = 8.0级强震。地震是由龙门山中央断裂逆冲兼走滑产生的,沿300 km长的断裂带造成大量的山体崩塌、滑坡,城镇与村庄房屋坍塌不计其数,厂矿与交通设施严重毁损,并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截至7月11日12时,地震已造成69 197人遇难、18 341人失踪、374 176人受伤。基于震后灾区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在简介龙门山地质条件与断裂构造格局的基础上,从工程角度对地震产生的震害类型和分布,及其与断裂构造的关系等进行初步的总结和归纳,提出灾区重建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以期为灾后重建和相关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安徽省,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位于华北断块区、下扬子断块区和秦岭-大别山断褶带三个不同性质的地质构造单元的接壤地带,郯庐断裂带斜贯全境,区内地震地质构造复杂,属于中强地震活动区。有史料记载以来,安徽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23次,6级以上地震4次,最高震级达6?级,全省约有80%的国土面积属于地震烈度Ⅵ度及以上地区。近年来安徽省发生的几起典型地震事件情况  相似文献   

12.
库车东地区位于塔北隆起雅克拉断凸东段,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发现在库车东地区雅克拉断凸核部有一套侏罗系断陷沉积,该套地层的构造样式和沉积特征均与断凸两侧的侏罗系超覆沉积有所差异。研究表明,侏罗纪发育小型箕状断陷盆地沉积,雅南断裂为边界断裂,内部发育一系列北东向次级伸展断裂,侏罗系沉积时,缓坡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陡坡为水下扇沉积,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规模较大。盆地内形成了断块圈闭、岩性圈闭等一系列圈闭,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
《四川建材》2016,(5):181-182
沂沭断裂带是我国东部郯庐断裂带位于山东的部分,是最初形成于元古代,至今仍在活动的一条延伸长、规模大、切割深、活动时间长的复杂断裂带,是山东省两大地震频发区(沂沭断裂带、聊考断裂带)之一。本文通过收集前人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以及鲁东地区自1970年以来的地震记录,运用Map Info软件对历史地震在研究区地图上进行投影成图,并结合实地地质调查相应成果,分析沂沭断裂带四条主干断裂的地震活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罗湖断裂带地应力场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罗湖断裂带位于深圳—五华断裂带的南西段,由13条NE向断层和6条NW向断层组成,断裂分布密集。该断裂带位于深圳市区,周围高楼林立,其中的F8断裂被证实为活断层并于1994年曾有过异常活动,因而对于该断裂带的构造活动性进行研究意义重大。在对罗湖断裂带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三维地质模型,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对断裂带地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分析罗湖断裂带地应力的分布特征、断层存在对地应力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断裂带的构造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断裂带的存在对地应力大小、方向、连续性、应力集中程度有明显影响;局部位置存在塑性破坏区,构造稳定性稍差,存在进一步活动的趋势,尤以F8,F9断裂北西段为甚。由于塑性破坏的发生会导致应力某种程度的释放,从而使应力集中程度较低,断层的活动将以蠕滑方式为主,不足以形成中强地震。  相似文献   

15.
正研究背景1.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现实需要已有震例和大量研究表明,强震的发生与活动断层息息相关,活动断裂的研究是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贺兰山西麓断裂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的北段,也是阿拉善活动地块和华北活动地块之间的边界构造。该断裂展布于贺兰山西麓的洪积扇上,断裂全长近90千米,走向近南北,从阿拉善左旗穿城而过,向东距宁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不足40千米(图1)。该断裂向西逆冲,断错了多级洪积台地,形成醒目的断层陡坎地貌  相似文献   

16.
《四川建材》2015,(4):187-189
2014年11月22日,四川省康定县发生了6.3级地震,相关专家解释为一次左旋走滑事件,发震构造为鲜水河断裂带。以地震区地表破裂程度和震害特征为主,地震现场研究表明1地震没有形成明显的地表破裂;2烈度图长轴与鲜水河断裂走向一致;3农村房屋破坏比城里严重;414年11月25日5.8级强余震,加深了灾区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一个多震灾的国家 中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由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用,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主要地震带就有23条,这些断裂带上均发生过强烈地震。本世纪以来,我国共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近600次。  相似文献   

18.
张淑花  张波 《矿产勘查》2018,9(10):1880-1887
普格县活动断层及新构造作为则木河断裂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普格县城区规划重点考虑的活动构造,通过初步分析该断层带的基本地质特征、活动性,为该区防震减灾规划及分析该断裂潜在地震危害性奠定了基础。通过遥感解译、地质测量、隐伏段电法、地球化学勘探等手段,综合地震地质调查、活动断层调查研究成果,编制工作区活动断层分布图,研究新构造展布及运动特征,分析新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初步分析其稳定性、危险性及危害性。  相似文献   

19.
正引言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用,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地震活动的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在全球大陆地区的大地震中,约有?至?发生在我国。我国的地震活动范围十分广泛,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发生过6级以上强震,其中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过7级以上大震,约占全国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宝鸡市位于南北地震带北段东侧,鄂尔多斯地台西南缘,渭河地震带西端,是我国大陆东西向和南北向巨型构造带交界地带。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性强,断裂构造发育,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背景。有史以来共发生3级以上地震50余次。地震灾害主要来自邻区强震的波及影响,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等造成本区破坏烈度达Ⅵ度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