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家长江大保护行动计划的实施,长江流域一级支流黑臭水体河道亟需进行整治,以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治理目标。重庆市花溪河为长江的一级支流,在其综合整治项目中,针对合流制箱涵溢流污染,提出了“源头雨污分流改造+末端新建水质净化站”的治理思路。其中土桥水质净化站的设计规模为1.0万m3/d,调蓄池设计容积为11 000 m3,出水执行准Ⅳ类标准。建成后的运行结果表明:在土桥箱涵排出的合流污水水量不同的工况下,通过采取末端截流、调蓄、净化等治理措施,土桥水质净化站运行正常,所排污水均达到排放标准并外排至花溪河。  相似文献   

2.
城市水环境治理, 重点在源头, 由于早期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等历史原因,现状小区内部雨污水排放无序,造成小区内部环境不佳、 市政雨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在国家及各地区大力改善水环境的背景下, 以上海某区雨污混接改造工程为案例,结合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情况, 回顾总结小区内部雨污混接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由于各种原因,上海市分流制排水地区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雨污混接现象,导致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通过雨水管网排向了周边河道水体,对河道水体造成了环境污染.城市内涝与黑臭水体治理的根本措施是控源截污,而控源截污的首要工作是全面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工作.以上海市某地区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为例,结合存在的雨污混接现象以及设计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在雨污分流改造中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初雨调蓄池的设置已逐渐成为解决初期雨水污染的最经济高效手段之一。本文结合天山污水处理厂初雨调蓄池的实际工程案例,详细阐述初雨调蓄池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功能和设计要点,旨在为后期初雨调蓄池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初期雨水对河道污染问题的重视,通过设置初期雨水调蓄池是有效解决初雨污染河道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大部分末端调蓄池通常存在着结构深度深,调蓄量大、养护管理难度大等问题。由于初雨调蓄池排空后,必须及时对调蓄池底部沉泥清理,现常用的清理方式是设置自动冲洗装置、智能冲洗装置等。最终冲洗水通过放空泵提升后直接排入下游污水管网。现以上海市七宝镇九星雨污水泵站及合建初期雨水调蓄池工程的设计为例,简单叙述九星初期雨水调蓄池设计方案及调蓄池运行方式,分析现有调蓄池常规冲洗方式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为今后类似项目的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某区城区多年来持续进行污水管网及排水设施建设,但尚未对排水管网系统及配套设施进行过系统性、针对性且较为客观的评估研究。通过建立污水管网系统运行效能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开展污水系统问题分析,其中包括雨污混接、外水入侵等,为制定合理的设施提效工程方案、后续管控提供依据。评估结果表明:上海市某区城区污水系统连接问题多,排水设施运行效能低,管网持续处于高水位运行状态,外来水入侵较严重。结合评估结果提出了管网补测、缺陷修复等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合流污水溢流(CSOs)、污水溢流和雨水径流已成为城市地表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上海新西于线采用调蓄处理技术对雨天合流污水溢流污染进行削减和控制,在国内尚属首次。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生产性试验,甄选出经济有效的药剂,确定药剂的投加量,在设计参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确定蕰藻浜泵站调蓄处理工艺参数,为雨天实现快速处理排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雨污水的径流量不断增大,对雨污水径流起削峰作用的调蓄池占地面积及深度也在相应增加。通过对某一个大型调蓄池的基坑工程实例,探讨此类基坑设计难点,在围护选型、支撑布置、止水措施等方面进行优化,保证施工安全,缩短周期,减小环境影响,并节约成本,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无锡市污水厂、泵站、主管网、排水达标区、信息化及管理模式现状评估分析,无锡市部分污水厂存在进水浓度低、运行负荷高,污水泵站设备陈旧及无相对统一化标准、高负荷运行,污水管网存在运行水位高、雨污分流不彻底、主管网调度性差及功能、结构性缺陷等问题,制定无锡市城镇污水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6+1项工作举措:排水达标区建设、管网全面排查修复、污水管网建设、泵站标准化建设、污水厂提标扩容、信息化工程及管理机制建设.经过三年努力,系统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实现无锡市污水处理向进水浓度高、出水标准高、管网水位低的"两高一低"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介绍了雨污混接调查在上海市崇明地区的应用情况。接着,通过查明水量异常的原因,为后续改造提供了重要基础,也可为同类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刚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286-289,M0028
地下水池通常存在于大型的地下污水厂、城市雨污水泵站、调蓄池等工程中。然而地下水池结构的抗震分析存在一系列难题,如设计理论的选取、流体作用力分析、构造措施的设计、设缝形式的影响等。介绍了常用的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对地下水池结构存在的问题和抗震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通过一系列案例提出了设计中的注意点,可供相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中央商务区排水系统为例,系统性地讨论了在受限空间下,泵站及调蓄池的合建方案以及管网的施工方案。通过合理布局优化建设空间,在泵站用地仅《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建议值60%左右的情况下完成了雨污水泵房的布置,并通过纵向空间的利用,进一步实现了泵站与初雨调蓄池的合建;同时,通过对比分析,采用盾构法作为合流干管的施工工艺,较传统顶管法在主干道路上减少了50%的施工井数量,减轻了对现状交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老城区排水系统现状和近期以合流制为主,部分城区远期雨污分流后以分流制为主.为了控制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调蓄池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措施.以武汉老城区CB小流域为例,对武汉城区的降雨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武汉城区降雨量与降雨强度的关系,推导出CB小流域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截流倍数与溢流外排量之间的关系,并参考远期控制径流污染所需的调蓄池有效容积,进而得到CB小流域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调蓄池的推荐有效容积.  相似文献   

14.
陶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4):89-90,99,I0008
在上海市全面开展水环境整治的背景下,以青浦区某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工程为例,分析探讨该小区排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该小区雨污混接改造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及海绵城市设计方案。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合流制排水系统调蓄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蓄池能提高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截流倍数,最大限度地削减河流入湖污染负荷。该文在分析调蓄池的工作原理及不同调蓄类型组合技术基础之上,讨论调蓄池的功能应用、调蓄池的设计及优化,主要包括调蓄池容积设计、调蓄池冲洗方式的设计及调蓄池优化设计研究进展,突出了调蓄池在控制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水环境是城市重要的发展基础之一、是检验城市管理水平的关键之一.做好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工作,将污染控制在源头,将减少溢流混流污水对天然水体的影响,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莹  徐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1):122-124,160
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旧路亟待改造,伴随着周边地块的开发,用户排水量增加,既有排水管道流量无法满足最新用户要求,同时管道存在老旧破损、雨污混接、以及淤积等问题。本次以湟中路为例,通过翻建雨污水管道,优化现状雨水口,设置海绵城市措施,增设雨污水预埋管等,以解决湟中路的排水问题。  相似文献   

18.
长桥街道北片区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333”达标区工程总面积约665.92 hm2,达标区块内共有11条河道,234个雨水排口,其中36处雨水排口存在晴天出流现象。经排查,对存在雨污混接问题的20个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投资约8 000万元,工程建设完成后解决了长桥街道北片区污水入河问题,改善了长桥街道北片区河道水质,为其他地区开展污水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提供了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合流制污水进行一级以上处理再排江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方法。但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水水量变化幅度大,对于合流制污水处理厂,如何从时刻变化的合流污水中分离出稳定的水量进入后续的分级处理系统是个难题,也是减少对生化处理工艺冲击,确保达标排放的关键。该文结合白龙港污水处理厂的配水渠改造提供合流制水量稳定分流的实例,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顾杨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3):118-120,124,217
该文以国内第一座调蓄处理池——上海新西干线蕰藻浜调蓄处理池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试运行期间调蓄处理池对暴雨放江的污染减排功效。研究显示:2012年蕰藻浜调蓄处理池经过试运行后,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具备正式运行条件;蕰藻浜调蓄处理池在2012年"海葵"台风期间发挥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单次运行的暴雨放江量削减率达到52.0%;单次运行对暴雨放江COD、SS、NH4+-N和TP的削减量可达3 891 kg、1 767 kg、303 kg和44.0 kg;建议采用重力与泵送相结合的进水与放空模式,以降低调蓄处理池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