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35例超声诊断胃癌经胃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患者,先经腹部扫查胃区及周围组织,然后饮造影剂,逐段扫查贲门、胃底、胃体、胃窦部,必要时扫查邻近器官和周围淋巴结,观察胃壁是否平滑、胃壁厚度、层次是否清晰及蠕动情况。结果超声显像诊断胃窦占位病变16例,胃体占位病变9例,胃壁增厚原因待查6例,大部分胃内弥漫占位4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7例。其中经手术及胃镜证实正确者32例,误诊3例,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1.42%。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胃癌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54例超声诊断胃癌经胃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患者,先经腹扫查胃区及周围组织,然后饮造影剂,对胃内组织以及胃部周边组织进行逐一细部检查,要确定胃部器官的润滑度,各个部位的轮廓是否完整,纹理是否清晰可见,以及移动情况。结果在超声诊断中,呈现胃体病变、胃窦占位病变、胃壁增厚的患者分别有10例、33例、11例,引起胃闲加厚原因不明的有7例,胃部内系统不明显2例,胃部纹理清晰可见的有3例。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胃癌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B型超声诊断胃癌,国内、外均有报道。本文探讨B超对进展期胃癌的形态、超声定位、扫查方法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1985年以来在我院经B超检查诊断为进展期胃癌者250例,经胃镜和手术病理证实240例,其中155例先经B超检查,后经胃镜活检证实。随机选择无明显消化道症状或者X线钡透阴性者45例作正常胃对照。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X线钡剂和纤维内镜检查对胃部疾病的诊断仍是主要的方法,但X线钡剂和纤维内镜检查仅能从黏膜面观察病变情况,有助于病变的早期发现,对胃癌侵犯胃壁的具体层次及胃癌周围脏器浸润、远隔脏器及胃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是困难的,故难以对其浸润深度作出正确诊断,而超声扫查却能弥补其不足,且能反复检查和无创伤,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和判断疾病的预后,成  相似文献   

5.
进展期胃癌的B型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我院6年来经胃镜病理活检及手术证实的29例进展期胃癌的超声图像和结果。本组病例超声诊断与胃镜及手术证实符合率为97%(28/29)。结果表明:进展期胃癌的超声图像的主要特点有:病变部位胃壁局限性或广泛性不规则增厚并伴有不均匀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胃粘膜不平整,胃壁的层次不清晰或消失;超声动态观察胃壁病变部位蠕动减弱或消失;病变广泛者胃腔出现狭窄或梗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的螺旋CT征象。方法回顾本院收集的30例经手术及胃镜证实的胃癌螺旋CT表现。结果胃癌螺旋CT表现病变区的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邻近组织的侵犯及淋巴结远处转移。结论螺旋CT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41例中老年胃癌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的临床、病理、内镜特点及胃镜对胃癌的诊断意义。方法总结分析了本院1999年9月至2009年9月经胃镜(或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老年胃癌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中老年胃癌中,上腹痛者35例,肿瘤位于胃窦部者18例,胃体胃角部13例,病理以腺癌多见。结论老年胃癌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临床晚期病例多,早期诊断率低,病理组织学分化差,胃镜及病理检查是诊断胃癌可靠、有效的方法,手术仍是治疗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癌的检查方法、表现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7例经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的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胃癌在CT上主要表现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异常强化。②清楚显示胃癌病灶对周围邻近组织器官的侵入及淋巴结的转移。结论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以及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曦  要文娟  王力荣  夏阳 《首都医药》2006,13(16):35-35
目的提高胃淋巴瘤的CT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胃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10例胃淋巴瘤均为原发性。病变CT表现为胃壁弥漫增厚型5例,局限性增厚型4例,肿块型1例。4例发现累及周围脏器,并有淋巴结转移。其中一例仅肾门水平以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胃淋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但有时与胃癌鉴别困难,尚需与其他检查结合以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5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螺旋CT扫描特征,确定发病部位及周围转移情况。结果 52例胃癌患者中,胃窦癌22例,胃体癌8例,胃底贲门癌22例。主要CT征象为软组织肿块及胃壁增厚。其中累及浆膜层32例,突破浆膜层9例,向外侵犯或转移11例。分期:Ⅰ期12例,Ⅱ期16例,Ⅲ期14例,Ⅳ期1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符合率达92.3%。结论螺旋CT检查胃癌能清楚显示胃壁增厚、肿瘤大小及胃癌转移情况,为病情的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佳妮  白人驹  赵新 《天津医药》2012,40(8):846-847,868
目的: 分析并总结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复习26例经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胃淋巴瘤的MSCT资料,重点分析病变部位、范围、形态、增强表现、周围脂肪界面及局部淋巴结等,并总结其CT表现特征。结果:26例中,胃窦病变18例,胃体8例,胃底7例,其中9例累及两个及以上部位。13例胃壁呈节段性增厚,8例弥漫增厚,增厚范围8-40mm ;5例表现为局部肿块。21例增强扫描中17例强化不均,其中12例可见连续的黏膜线,呈现“分层”现象,5例较大病变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坏死;4例均匀强化。23例胃周淋巴结增大,其中22例累及胃周两区及以上淋巴结。21例胃浆膜面规整,仅5例浆膜面模糊并胃周脂肪密度增高。22例胃壁柔软,胃腔无确切狭窄,2例胃壁僵硬,胃潴留及胃幽门不全梗阻各1例。结论: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其中,累及多部位、弥漫性或节段性胃壁显著增厚、增强扫描黏膜线连续、多区胃周淋巴结受累、局部浆膜面规整、胃周脂肪间隙清晰、胃壁有一定扩张度和柔软度等征象出现时高度提示胃淋巴瘤可能。  相似文献   

12.
进展期胃癌69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3):92-9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进展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69例进展期胃癌进行胃部彩超检查,重点观察胃壁病变部位、厚度、内部回声、蠕动功能、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等情况,并与手术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69例进展期胃癌超声检查均显示胃壁不同程度增厚,结构层次消失,彩色血流显示率为55.1%(38/6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能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和胃壁的增厚程度,并能显示病变部位的血流丰富程度,对肿瘤的良恶性、浸润深度、邻近器官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胃淋巴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探讨其在鉴别诊断胃淋巴瘤和正确评估患者病情中的价值。方法对22例胃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检查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全部于治疗前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经胃镜活检或手术证实为胃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多在胃体和胃窦部位,胃壁呈明显的不均匀增厚,厚度均超过8mm,胃壁侵犯范围均超过胃全周的60%。增强扫描,17例患者病变可见中度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与周围肌肉组织相近),占77.27%;17例患者可见腹腔淋巴结肿大,占72.73%;12例患者有肾门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占54.55%。结论胃淋巴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较明显的特征性,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特征,有助于对胃淋巴瘤患者的鉴别诊断和对患者病情的正确评估。对胃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检查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经腹超声检查53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并经电子胃镜、结肠镜活组织检查或者手术病理证实。分析胃癌、胃恶性淋巴瘤、结直肠癌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进展期的胃肠癌共同图像表现为:管壁局限性或弥漫性的增厚;病变区出现“假肾样”或“靶环样”声像。超声显示部位:在右上腹,胃癌16例、胃恶性淋巴瘤1例,结肠肝区结肠癌2例;在左上腹,胃癌14例,结肠脾区结肠癌2例;中腹,横结肠癌3例;右下腹,升结肠癌3例、回盲部结肠癌3例;左下腹,乙状结肠癌3例、直肠癌2例;盆腔,直肠癌4例。结论经腹超声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检查有着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根据经腹超声在胃肠道肿瘤声像特点,可结合电子胃镜、结肠镜活组织检查及手术病理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15.
近年我院先后收治胃原发恶性淋巴瘤3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例,男1例,女2例。年龄54~58岁。临床表现有上腹痛(3/3)、肿块(2/3)、贫血(2/3)、便血(1/3)及发热(1/3)。术前消化道钡透3例,均诊断为胃窦癌。2例胃镜疑诊胃淋巴瘤及胃平滑肌瘤;另1例B 超诊为胃癌。3例均行根治性胃次全切除,病理诊断为胃恶性淋巴瘤,伴胃周淋巴结转移。术后分别经7、6、3年随访,均健在。讨论胃原发恶性淋巴瘤系原发于胃壁内的淋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超利用胃肠超声助显剂对胃肠及周围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9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通过胃镜、肠镜、CT检查或术后病理证实。结果 259例患者中阳性病例147例。结论应用胃肠超声助显剂使胃充盈后行彩超检查是胃肠及周围病变首选的筛查手段,与胃镜、肠镜、X钡餐及CT检查相互弥补不足,提高了胃肠及周围脏器病变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手术、胃镜活检和病理证实的胃恶性肿瘤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8-71岁.均做CT平扫,2例做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根据病理及发病部位,13例胃腺癌中,胃底贲门癌2例,胃体癌4例,胃窦癌7例;2例胃肉瘤中胃淋巴瘤、胃平滑肌肉瘤各1例.依病变形态及CT表现胃恶性肿瘤分为肿块型、胃壁增厚型、和溃疡型.(1)肿块型:4例表现为胃腔内局部不规则充盈缺损、胃轮廓不规则变形、胃腔狭窄,平扫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影向腔外突出,增强扫描病灶有强化,为等高密度影.(2)胃壁增厚型:9例,表现为病变局部胃壁规则或小规则增厚,其内缘凹凸不平,厚度为1.0cm-4.0cm.(3)溃疡型:2例在胃壁增厚或肿块基础上出现溃疡,形成龛影内有造影剂进入,周围为增厚的胃壁或肿块.(4)周围浸润和远处转移表现:5例表现为胃周脂肪层消失,肿瘤与邻近器官分界不清,邻近器官有浸润;淋巴结转移有6例,表现为胃周、肝胃韧带及腹膜后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块影;5例有邻近脏器转移,1例为胃平滑肌肉瘤肝转移,4例为胃癌肝转移或肠系膜及大、小网膜转移.结论CT不仅能显示胃恶性肿瘤病变的部位、范围、形态,而且能清楚显示胃周间隙以及邻近器官的改变,确定有无浸润或转移,因而对胃恶性肿瘤的诊断与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长期以来,胃镜及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DC)检查是发现、诊断该类肿瘤的主要手段,对于大多数向腔内生长的肿块均可做出正确诊断.但对部分向腔外生长、向胃周围浸润的肿块及附近淋巴结、脏器转移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CT对胃部疾病的诊断应用日益增多.CT检查已成为继胃镜和DC后,胃肿瘤诊断手段的又一重要补充.笔者结合手术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经胃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65例,实现了对早期胃癌的检出.螺旋CT还以其多平面重建、仿内镜技术、透视技术等优势,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情况,更加提高了治疗评估的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纤维胃镜直视下刷取的细胞学检查,成为诊断胃癌的一种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方法。本文就一组经手术或追踪证实的胃癌108例,试分析和比较直视下刷取的细胞学检查与活检病理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价值,以期进一步提高胃癌的诊断率。资料与方法本文108例,76例经外科手术及术后标本病理证实为胃癌,并排除胃内其他肿瘤;32例经胃镜追踪及  相似文献   

20.
胃肠造影、胃镜及胃部CT对胃平滑肌瘤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对胃平滑肌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胃镜及胃肠造影初步诊断为胃平滑肌瘤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胃镜表现、胃肠造影表现;并分析其CT表现,其中12例经手术证实.结果 胃肠造影表现:14例在胃底或胃体可见半圆形或边界光整的充盈缺损,胃壁蠕动正常,胃粘膜皱襞展平,3例在充盈缺损表面可见小龛影.胃镜:14例在胃体或胃底部可见粘膜隆起、质韧、边界清晰,其中3例可见胃粘膜表面有小溃疡.CT表现:12例可见在胃体或胃底部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晰,位于胃壁,与周围组织关系分界清晰;2例胃壁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胃肠造影、胃镜及胃部CT对诊断胃平滑肌瘤各有优缺点,胃镜或胃肠造影与胃部CT结合检查,对胃平滑肌瘤的诊断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