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噪声作业对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630例从事噪声作业工人作为噪声组,523例非噪声作业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血压、脉搏、内科、心电图、纯音测听等检查。结果噪声组工人血压升高检出率(12.5%)比对照组(5.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组工人心电图异常总检出率以及窦性心动过缓、左心室高电压、ST-T改变检出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组工人神经衰弱症状检出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作业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具有影响,应定期对噪声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洛阳市某热电厂噪声对其作业工人听力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方法 选择同一部门接触噪声作业的126名工人为接噪组,从事其他工种的81名工人为对照组,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心电图和血压检查。 结果 噪声作业工人高血压检出率17.5%,心电图异常检出率32.5%,听力异常检出率1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噪组不同工龄段工人的高血压检出率、听力异常检出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长期接触噪声污染,对作业工人听力和心血管系统均产生一定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广东广州、佛山和珠海地区工业噪声暴露工人的职业健康现状。方法分析2013—2015年44 028人次的心电图、血压和纯音测听结果,分层比较工人的听力异常率和职业健康监护中的目标疾病检出率。结果心电图异常率为18.24%,高血压检出率为9.73%,听力异常率为34.55%,目标疾病检出率为3.40%。听力异常率地区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疾病检出率地区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上两者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随年龄增加均呈递增趋势(P0.05);各行业比较,金属制品业工人的听力损失最严重(P0.05)。听力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高血压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95%CI)为1.63(1.529,1.737)。结论广东三地工业噪声对职业人群的听觉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健康危害;大样本调查结果为珠三角地区工业噪声的职业健康危害研究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损失与心血管系统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1297名噪声作业工人进行纯音电测听检查,并测量其血压、心率、心律、心电图等参数.结果电测听异常组高血压患病率与电测听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电测听异常组Ⅱ级听力损失组左室高电压检出率与电测听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其余心电图检查结果与电测听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损失与高血压明显相关,与心电图检查结果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生产性噪声对船舶制造企业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和听力的影响。 方法 选择接触噪声的工人920例为接触组,不接触噪声的工人900例为对照组,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开展血压、心电图、外耳纯音电测听等检查,对有听力损失者进行脱岗48 h纯音电测听复检。 结果 接触组耳鸣、心悸、耳聋和头痛等自觉症状发生率,高血压、心肌受损以及听力损失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接触组男性听力损失检出率达20.76%,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语频听力损失和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均有随着工龄的延长而增多的趋势(P<0.05),但在听力损失构成上,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噪声对船舶制造企业作业工人血压、心电图有一定的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长期接触噪音环境的作业工人听力和心血管系统的损伤情况。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 ,调查长期接触噪音环境的作业工人18 1例为接噪组,非接触噪音环境的作业工人17 3例为对照组,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心电图和血压检查。结果接触噪声环境作业工人听力异常检出率为12.2%,高血压检出率为9.9%,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19.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接噪组中,因工龄段不同的工人听力异常检出率、高血压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长期作业在噪音环境中的工人听力及心血管系统均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职业性噪声对作业人员听力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方法 以山东德州某电动车制造企业521名噪声接触工人为暴露组, 该企业521名管理人员为对照组, 对两组工人进行听力测定、血压测量和心电图的检查, 分析检查结果。
结果 暴露组的听力异常率、耳鸣检出率、高血压患病率和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暴露组的听力异常亚组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听力正常亚组,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长期噪声暴露对作业工人的听觉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均有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铁路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为保护工人身体健康,保证运输生产安全提供依据。方法现场检测作业场所噪声强度,采用整群分层的方法选择360名接触噪声作业工人为暴露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分析其工龄与听力损失率、心电图异常率、血压异常率的关系。随机抽取100名其他作业工人为对照组进行纯音测听。结果噪声暴露组听力损失检出92人,检出率25.6%,听力损失率高于对照组(P<0.05)。噪声暴露组听力损失率随着工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P<0.05);心电图、血压的异常率分布在各个工龄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听力损失和女性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路系统职业性噪声危害严重,应合理改善工作环境,并加强个体防护,减少职业性噪声耳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职业性噪声暴露对新入职工人的听力、血压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2011—2014年南通市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并合格的764名新入职工人为调查对象,跟踪分析该职业人群入职前和入职后2年内,先后3次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对听力损伤、血压及心电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1年后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损失[25 dB(A)]的检出率为3.40%,筛查检出4名职业禁忌证,其中1名为噪声敏感者[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纯音听力检查各频率听力损失均≤25 dB(A),但噪声作业1年之内,高频段3 000Hz、4 000 Hz和6 000 Hz中任一耳,任一频率听阈≥65 dB(A)];职业性噪声暴露2年后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损失[25 dB(A)]的检出率为4.87%,筛查检出1名职业禁忌证工人,1名疑似职业病工人。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入职后1年和2年的听力损失检出率均较入职前明显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入职前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高血压现患率在全体人群及性别分层中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入职2年后心电图检查较入职前,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和其他异常心电图(束支传导阻滞、ST-T段改变等)检出率显著上升,其中女性工人心电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性噪声暴露对新入职工人的听力损失和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研究噪声对作业人员听力、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时发现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和噪声性听力损失,为企业噪声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自贡市1 042名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收集和测量各岗位噪声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防护水平、暴露水平和工龄噪声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听力损失、高血压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在1 042名噪声作业人员中检出疑似职业病21人,占2.0%;职业禁忌证84人,占8.1%;听力损失247人,占23.7%;高血压166人,占15.9%;心电图异常102人,占9.8%。不同性别噪声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听力损失和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职业禁忌证和高血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听力损失和高血压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噪声暴露水平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和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工龄噪声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听力损失和高血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噪声引起员工听力损失无性别差异,且随着工龄增长,听力损失发生风险增加,在不能实施有效的源头控制措施时,个体防护措施是控制噪声危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汽车制造业中噪声接触人员的健康状况。方法2017年依据《职业健康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对佛山市南海区某汽车制造厂接触噪声作业在岗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702名接触噪声作业在岗人员检出患有目标疾病15例,检出率2.14%,其中疑似职业性噪声聋4例,检出率0.57%;职业禁忌证11例,检出率1.57%。纯音听力测试异常率19.23%,血压异常率7.41%,心电图异常率6.98%。不同年龄、工龄组目标疾病、血压、心电图、纯音听力测试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性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该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健康损害较大,自我保护意识较为淡薄,应加强个体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选煤作业噪声危害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探讨防治对策。方法以某选煤企业578名噪声暴露工为接触组,以长治市不接触噪声的某校235名教职员工为对照组,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对两组员工进行神经衰弱症候群、高血压、心电图、纯音听力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触组神经衰弱、高血压、心电图、纯音听力等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6.19%21.97%19.38%38.41%)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04%12.34%10.21%15.74%),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74.17、9、99、10、7、39.53,P值均<0.01)。结论长期接触噪声不仅影响工人的听觉系统,而且对人体神经、心血管系统有害。  相似文献   

13.
韩青芳 《中国校医》2021,35(10):739-741
目的 掌握丰县噪声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分析不同职业噪声暴露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丰县722名丰县接噪工人(噪声组)和536名低噪声工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工人的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血压、心电图与纯音听阈测试进行检查。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工龄进行分层,分别比较噪声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工人健康损害的差异。结果 噪声组听力损伤率22.58%,高于对照组听力损伤率1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8,P<0.001);噪声组血压异常检出率22.02%,高于对照组血压异常检出率1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P=0.008);噪声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14.13%,高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P=0.003)。结论 长期噪声暴露对人体影响是全身性的,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保障接噪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指导和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天津市11 643名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健康资料及所在288家企业工作场所噪声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33.81%,高血压检出率19.81%,心电图异常检出率12.11%,男性高频听力损失明显高于女性。高噪声暴露组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女性工人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低暴露组(P0.05);随噪声接触工龄延长,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增加(P0.05).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增加、工龄延长和高噪声暴露均为高频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P0.05);高噪声暴露情况下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率增加42.00%(男性)和29.00%(女性),工龄每增加5年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率增加23.00%(男性)和147.00%(女)。此外,高噪声暴露可增加男性高血压和女性心电图异常的发病风险(OR1.00,P0.05)。结论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高频听力损失较为严重,高噪声暴露是高频听力损失、男性高血压发病和女性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应当引起重视,采取积极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某企业噪声对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根据WS/T69-1996《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以85分贝为噪音卫生限值(暴露因素),将观察对象分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其中暴露组229名作业人员,非暴露组中197名,采用环境监测、现场调查及职业性体检等方法进行作业人员健康调查。结果高血压病暴露组65例(28.38%),非暴露组32例(16.24%);中心电图异常暴露组73例(31.78%),非暴露组38例(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在工龄5年中,高血压病及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工龄5~10年中比较,暴露组对象在高血压病检出率高于非暴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观察对象在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工龄10年中比较,暴露组对象在高血压病和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均高于非暴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暴露将会增加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健康异常的发生风险,应对相关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噪声对纺织工人听力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某纺织公司454例噪声作业人员作为观察组,选择某服装公司556例非噪声作业人员作为对照组,分析纯音气导听阈测定、心电图和血压结果。结果观察组听力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接触噪声对纺织工人听力和血压的有明显影响;纺织工人接触噪声时间越长,造成噪声聋的可能性越大,建议企业加强噪声危害控制。  相似文献   

17.
甘露  刘学文  梁伟超 《职业与健康》2007,23(16):1394-1395
目的探讨噪声对印刷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预防控制噪声的职业危害,保护工人身体健康。方法选择某印刷厂噪声作业工人210名为噪声接触组,同时选择不接触噪声管理人员190名为对照组,对他们进行听力、血压、心电图等项目检查。结果噪声接触组工人听力异常检出率、高血压患病率、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2.8%、4.8%、8.6%,对照组检出率分别为0、1·6%和3·2%。听力异常和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接触噪声对听力和心脏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并可能是印刷工人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某炼钢厂在职工人健康检查结果,掌握炼钢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为开展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某钢铁企业炼钢厂的1 847名在职工人为调查对象,分析工龄、职业暴露因素和职业暴露水平对工人健康的影响。结果血压、血糖、胸片、丙氨酸转移酶(ALT)和纯音听力的异常检出率随接害工龄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暴露组的Hb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CO非暴露组,且随CO暴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高温暴露组、单纯噪声暴露组、高温噪声联合暴露组和非高温噪声暴露组各组间血压、血糖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噪声暴露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该炼钢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血压、血糖、听力、Hb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健康监护,做好个体防护,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温与噪声联合暴露对某钢管制造企业工人的健康影响。方法收集天津市某钢管制造企业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资料和工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以132名高温与噪声联合暴露工人作为观察组,147名单纯噪声暴露工人作为对照组,分析作业岗位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两组工人听力水平、血压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作业环境夏季平均气温为33.9℃,高于对照组夏季平均气温的28.8℃(P<0.05);两组作业环境中噪声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人语频听阈值[(21.41±7.32)dB(A)]和高频听阈值[(26.38±15.06)dB(A)]均高于对照组[(20.11±3.57)dB(A),(24.23±11.95)dB(A)](P<0.05),且观察组听力损失检出率为36.4%,高于对照组的24.5%(P<0.05);血压偏高检出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15.91%)高于对照组(7.48%)(P<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以ST-T段改变为主,对照组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缓为主。...  相似文献   

20.
矿山噪声对工人心电图及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意府  王清海  黄鲜华 《职业与健康》2007,23(24):2258-2259
目的了解噪声对工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对310名露天采矿工人和210名对照工人进行听力损害、血压、心电图检查。结果噪声作业工人收缩压均值升高,高血压检出率(17.4%),高于对照组(5.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异常率观察组(29.35%)高于对照组(12.38%)(P<0.01),主要改变是窦性心动过速和左室高电压。结论噪声对作业工人心血管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