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丘脑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1例丘脑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2例。7例术后症状改善,3例无明显变化,1例加重。无手术死亡病例。11例随访9~27个月;7例因肿瘤复发死亡,中位生存时间12.4个月(9~17个月);1例术后16个月复发,目前随访19个月仍存活;其余3例临床症状稳定,影像学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显微手术是治疗丘脑胶质瘤的有效手段,手术入路需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个性化制定;熟练掌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辅助技术(包括神经导航、电生理监测等)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iMRI)联合神经导航在丘脑胶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7-02应用3.0T术中磁共振联合神经导航的28例丘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后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功能状态。结果 28例患者第一次iMRI扫描17例仍有病变残留,进行扩大切除9例达到完整切除,全切率从39.3%提高到71.4%,8例肿瘤边缘累及运动功能皮质或皮质脊髓束无法行完整切除。术后6个月28例丘脑胶质瘤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者20例,无变化6例,下降2例。结论术中磁共振联合神经导航有助于提高丘脑胶质瘤手术精准性和安全性,提高肿瘤切除程度,最小限度减少脑功能损伤,为术后手术效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功能区胶质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2例大脑功能区胶质瘤病例资料,均实施显微外科切除术,其中19例病人采取体表投影定位肿瘤、设计切口,3例病人采用神经导航辅助设计切口;9例采用术中B超辅助定位肿瘤边界及判断残余肿瘤。结果功能区胶质瘤全切除19例(86.4%),次全切除3例(13.6%)。术前合并颅高压征象者在术后均得到缓解。3例术前失语,术后逐渐改善2例;15例术前肢体偏瘫的病人均在术后1~3个月内逐渐好转。无手术死亡及发生严重并发症病例。结论在切除大脑功能区胶质瘤时娴熟使用显微外科技术损伤小、并发症少、全切除率高,有条件时术中应更多辅助神经导航和B超等定位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首次X-刀放射治疗后再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恶性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经X-刀治疗后10~18月期间因颅内压增高不能缓解的脑胶质瘤患者行开颅显微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8例。出院时恢复良好7例,好转1例。7例患者随访6~36月均生存,6例患者复发,其中5例再次行手术治疗,1例放弃手术治疗;再次手术治疗的5例中有3例术后再次复发,这3例均放弃手术治疗,仅对症处理。术后病理诊断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3例(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5例(WHOⅣ级)。结论显微镜下手术全切肿瘤是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关键,术后辅以放化疗仍然是其治疗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胶质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000~2013年收治的95例14颅内胶质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于幕上50例、幕下45例。保守治疗20例,显微手术治疗55例,伽马刀治疗20例。55例手术患者中,肿瘤全切42例(76.4%),次全切13例(23.6%);术后病理学结果示胶质瘤WHO(2007)Ⅰ~Ⅱ级34例(61.8%),Ⅲ~Ⅳ级21例(38.2%)。48例患儿随访3~108个月,平均时间37.8月;保守治疗的2例患儿2年内均死亡;6例肿瘤全切患儿于术后3~15个月复发;其余40例随访期间未复发。结论儿童胶质瘤好发于近中线处,病理学类型以星形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为主,治疗应以手术全切肿瘤为主,适当辅以化疗,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颅内大型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颅内大型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52例直径大于5cm的颅内胶质瘤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治疗。结果52例患者中,显微镜下肿瘤全切44例,次全切及大部分切除8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0例,时间1~3年,肿瘤复发13例。结论显微外科治疗颅内大型胶质瘤效果显著,在保护重要功能结构区的前提下尽量全切肿瘤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附2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手术切除范围及放疗对预防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治疗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手术切除范围及放疗后病人肿瘤复发情况,随访7个月~6年10个月。结果 18例肿瘤全切病人中,2例复发,均未经放疗;6例近全切除的病例中2例复发,其中4例术后加行了放疗;4例大部切除的病例中3例复发,其中2例术后加行放疗。死亡1例,失访1例。结论 手术治疗与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术后是否复发关系最密切,全切能够明显减少肿瘤的复发.放疗不能有效地控制肿瘤复发,但对于分化较差的肿瘤可考虑加行放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电生理监测与术中彩超辅助下经侧裂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岛叶胶质瘤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与术中彩超辅助下经侧裂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1例(电生理彩超组)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未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术中彩超且经皮质入路切除的19例岛叶肿瘤患者为对照组。电生理彩超组术中神经电生理实时监测运动、感觉通路的完整性,术中彩超实时定位肿瘤及明确肿瘤切除情况,均采用改良翼点或扩大翼点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根据手术前后影像学分析,电生理彩超组手术全切率为66. 66%,明显高于对照组(15. 79%)。电生理彩超组中4例术后新出现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术后1个月有3例完全恢复,1例出现远期运动功能障碍。其中3例术后新出现语言功能障碍,术后1个月2例恢复至术前水平,1例明显好转。术前存在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和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联合术中彩超经侧裂显微外科手术岛叶胶质瘤,提高了肿瘤手术切除的安全系数和全切率,效果更为理想。且可以在完全切除肿瘤的同时,能有效的保护周围重要结构和血管,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胶质瘤的神经导航手术治疗(附28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性胶质瘤的手术治疗及神经导航系统在手术中的作用。方法总结28例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手术的复发性胶质瘤病人的病例资料。位于大脑半球深部者18例,浅部者8例,位于小脑者2例。手术经原切口进入者20例,改变切口者8例。结果导航平均注册误差小于2 mm。全切除22例(78.6%),次全切除4例(14.3%),大部切除2例(7.1%)。术后症状改善或不变25例(89.3%),加重3例(10.7%)。术后对21例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17例随访1年,复发2例;9例随访3年,复发5例。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应用于复发性胶质瘤手术治疗,有助于肿瘤的术中定位和切除范围的实时判断,从而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延缓肿瘤再复发。  相似文献   

10.
小脑幕切迹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脑幕切迹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技巧。方法对9例经显微外科治疗的小脑幕切迹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8例,1例次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无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发生。9例患者平均随访9个月,术后均恢复良好,生活能够自理,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小脑幕切迹脑膜瘤的有效方法。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的特征.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术中良好的病变显露及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是小脑幕切迹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岛叶胶质瘤的分型及其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岛叶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MRI平扫+增强扫描显示病变位置将岛叶胶质瘤分为纯岛叶胶质瘤(5例),额叶-岛叶胶质瘤(12例),颞叶-岛叶胶质瘤(16例),额叶-颞叶-岛叶胶质瘤(9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分切除10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28例神经功能完好,4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8例神经功能障碍无变化,2例神经功能障碍加重。22例术后随访时间6~15个月,低级别星形细胞全部生存,8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2例星型胶质细胞瘤Ⅳ级患者1年后死亡。结论 术前对岛叶胶质瘤进行分型,有助于定义肿瘤扩展范围及决定手术方式,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髓胶质瘤的病理特点、显微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延髓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枕下后正中入路48例,远外侧入路16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3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45例,部分切除12例。WHO分级Ⅰ级6例,Ⅱ级41例,Ⅲ级15例,Ⅳ级5例。术后并发症7.4%,术后2周内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10~84个月,平均33个月。根据寿命表法计算,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7%、49%和39%。结论延髓胶质瘤多为低级别肿瘤,通过积极显微外科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及神经导航技术在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术中超声和(或)神经导航指导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3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关注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神经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术后影像学证实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或大部切除9例,其中应用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技术定位肿瘤组肿瘤全切除8例,单独术中超声组肿瘤全切除4例,单独神经导航组肿瘤全切除2例.术后随访5 ~52个月,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组术后早期及远期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技术切除岛叶胶质瘤,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岛叶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策略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25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全切15例(占60%),次全切除7例(28%),大部分切除3例(12%)。术后肢体轻瘫痪2例,1个月后恢复。语言障碍1例,2周后恢复。1例因恶性脑肿胀再次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出现颅内感染,治疗后痊愈。术后病理示星形细胞瘤Ⅱ级15例、Ⅲ级2例,少突胶质细胞瘤6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例,IDH1突变18例。随访1~48个月,21例生存良好,癫痫控制良好,影像学无明显复发迹象,3例复发,1例死亡。结论多种技术联合最大程度切除岛叶胶质瘤是控制癫痫改善预后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向鞍上及鞍旁生长的大型鞍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向鞍上及鞍旁生长的大型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垂体瘤16例,颅咽管瘤10例,脑膜瘤5例,视神经胶质瘤1例,其中20例全切,8例次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术中去骨瓣减压1例,无直接手术死亡病例。术前有视力视野改变的22例患者中,术后早期改善18例,无变化3例,恶化1例。随访3~42个月,术中去骨瓣减压的1例患者已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未全切病例中,4例选择放射治疗,1例于术后2年行二次手术。失访4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向鞍上及鞍旁生长的大型鞍区肿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研究荧光素钠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定位应用。方法将16例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荧光组,荧光组术中应用荧光素钠定位,2组术后进行肿瘤切除率对比,术后3个月按照Karnofsky量表进行对比,术后6个月复查MRI了解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肿瘤全切2例,次全切6例;荧光组肿瘤全切7例,次全切1例。术后3个月按照Karnofsky量表(KPS)评分:对照组有效率12.5%,荧光组有效率50%;16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行MRI复查,对照组肿瘤复发2例,荧光组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应用荧光素钠作为胶质瘤术中的荧光指导,术中可以实时、直观地判断肿瘤边界,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肿瘤全切率,且经济、方便,为后期综合治疗提供基础,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胶质瘤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老年(年龄≥60岁)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4.7岁,合并其他系统疾病17例,均经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神经功能障碍、颅内和肺部感染。20例病人随访2.4~38.5个月,1年生存率为54.9%,2年生存率为36.6%。术后替莫唑胺(TMZ)同步放化疗者平均生存期为(29.8±5.0)个月,术后单纯化疗者为(6.6±1.3)个月,单纯手术者为(6.2±2.4)个月。结论老年胶质瘤容易误诊,合并症多,需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最大安全范围切除肿瘤,术后进一步行TMZ同步放化疗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36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观察切除程度、死亡率、术前术后的颅神经功能和主要并发症。结果全切29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死亡1例,脑脊液漏1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7例。术后1个月KPS分级超过80分28例,术后6个月超过80分32例;术后面神经功能Ⅰ~Ⅱ级(H-B分级)31例;术前有残余听力,术后听力保存者11例;全切后复发3例。结论选择合适的入路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可以全切肿瘤并较好的保护或恢复颅神经功能,特别是体积较大和颅神经受损明显的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眶沟通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颅眶沟通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多有病例均接受显微手术肿瘤切除,其中额颞眶颧入路2例,眶额颧入路1例结果2例肿瘤全切,1例肿瘤近全切除。术后患者眼球突出均明显改善;患者视力改善2例,视力较术前无明显改善1例。术后未见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4~10个月,平均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眶沟通脑膜瘤可显著缓解患者症状,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再次手术切除结合放射性同位素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3例复发脑胶质瘤病人为治疗组,采用手术切除肿瘤后,在瘤床或残余肿瘤内植入125I粒子作内放射治疗,观察病人术后1个月时功能改善情况及术后生存期情况。同期再手术切除加普通放射治疗的28例病人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23例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6例;全部病例均植入125I粒子;术后1个月时19例患者的功能情况改善,KPS分值提高;再手术后生存期为25~216周,平均65.7周。对照组中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9例;术后1个月时20例患者的功能情况改善,再手术后平均生存期60.5周。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再手术切除结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脑胶质瘤,可扩大局部控制范围,能有效地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