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钨业》2019,(3):51-54
根据TaW12合金材料不同的应用需要,其塑性和强度可以通过采用不同温度退火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采用变形率为75%左右的热轧态TaW12合金板材在1 200~1 450℃下进行了退火试验。通过分析不同退火温度下材料的室温拉伸力学性能,并观察其组织形貌来分析TaW12合金退火温度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1 350℃退火,发生部分再结晶的合金板材具有较好的塑性,同时也保持了较高的室温强度。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核反应堆壳体用Ti-5331合金热轧板材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i-5331合金板材在相变点以下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初生α相含量逐渐减少,β转变相含量明显增加。当退火温度为700℃时,开始发生静态再结晶,800℃时为等轴组织,900℃时为双态组织,950℃时为网篮组织。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板材的抗拉强度先下降后上升,屈服强度呈下降趋势,屈强比逐渐减小;当退火温度在相变点以下时,板材冲击韧性随退火温度升高呈上升趋势,当超过相变点后冲击韧性急剧下降;退火温度对塑性影响较小。经900℃×1 h/AC退火处理的Ti-5331合金板材有着较好的综合性能,抗拉强度为920 MPa,延伸率为15%,V型缺口冲击韧性达到93 J/cm^2。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CAG-2000模拟机上对汽车用高强度IF440热镀锌钢板进行退火,采用OM研究退火后的显微组织;用拉伸试验研究其力学性能;采用EBSD分析其退火织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790~850℃范围内钢板都充分再结晶;伸长率和n值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γ值则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升高退火温...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探究了高Mg合金中Mg元素含量、Mn元素含量、热轧终了温度、退火温度等因素对板材屈服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最大的因素是Mg元素含量,而Mn元素含量、热轧终了温度、退火温度等对板材屈服强度影响较小。随着Mg、Mn元素含量增加,板材屈服强度呈上升趋势,因此Mg元素含量及Mn元素含量应控制在范围上限。随着轧制终了温度升高,板材屈服强度随之降低,但变化幅度很小,故不必严格控制;随着退火温度升高,板材屈服强度变化不大,即退火温度对板材屈服强度影响很小,但从腐蚀因素角度考虑,退火温度应控制在270℃~280℃。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对TA15钛合金中厚板材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退火温度在750—1010℃范围内对TA15钛合金中厚板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50~950℃两相区退火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等轴化程度提高,初生α相含量从约70%降至约30%;次生α相逐步析出并长大,900℃开始,次生α相开始粗化,950℃时,次生α相粗化明显。室温强度则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在880℃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同时达到最大峰值,而室温塑性总体上波动较小,与强度呈相反规律变化。与两相区退火相比,β退火后由于组织中存在粗大魏氏体以及晶界α相而使强度和塑性同时急剧下降。在整个退火温度范围(750~1010℃)内,屈服强度对于退火温度的变化更敏感,其波动幅度比抗拉强度更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MULTIPAS退火模拟试验机对0.25 mm厚的轧硬板进行不同退火温度的模拟试验,研究退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从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结果可得出,退火温度较低时,组织未发生再结晶现象;退火温度升高至620 ℃时,组织完成了充分再结晶,全部转变为均匀的等轴晶粒。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强度逐渐降低,伸长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但温度较高时,组织较粗大,造成强度与塑性同时下降。将MULTIPAS退火模拟得出的最优退火温度区间为660~720 ℃,结合其他热镀锌工艺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生产的薄规格镀锌板组织、性能及表面质量均满足要求,得到了符合工业化性能要求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硅质量分数为2.5%的硅钢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从850℃提高至1 050℃时,P1.5/50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且在950℃时达到最低,P1.0/400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900℃时达到最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有利织构组分强度逐渐降低,磁感B50呈单调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8.
张杰  王蕊宁  王彦皓 《特钢技术》2014,(1):27-28,31
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TA15合金板材组织性能的影响,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其微观组织形貌,测试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A15厚板与薄板在两相区750℃~850℃进行热处理,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强度先降低后增加,塑性则逐渐增加,在850℃热处理达到强度与塑性的最佳匹配。这与初生α相与次生α相的数量、大小的匹配有紧密的联系;而且随退火温度升高,横纵向差异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特殊钢》2017,(5)
0Cr13C钢(/%:0.02C,0.32Si,0.18Mn,0.016P,0.002S,12.25Cr,0.0140N)冷拔丝的工艺为Φ5.5mm热轧退火材(680~700℃退火)-冷拔至Φ2.0 mm材-氢气退火-冷拔至Φ0.70 mm丝-氢气退火-冷拔至Φ0.3mm丝。通过成分、断口、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得出退火Φ5.5 mm热轧材为混晶组织,强度较高,造成冷拔时变形不均和断丝。通过720~760℃退火试验表明,随退火温度升高,抗拉强度降低,720、740、760℃退火后0Cr13C钢Φ5.5 mm热轧材的抗拉强度分别为471~503 MPa,417~448 MPa和378~417 MPa。生产结果表明,通过将Φ5.5mm热轧盘条的退火温度从原680~700℃2 h提高至740℃3~4 h,每台冷拔机的平均断丝率由6次/12 h降至2次/12 h。  相似文献   

10.
张海  江海涛  唐荻 《钢铁》2008,43(11):74-0
 研究了1.0 mm厚 00Cr12Ti冷轧板在再结晶退火工艺条件下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维氏硬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屈强比均呈快速下降趋势,在超过800 ℃之后变化不大。再结晶退火后,00Cr12Ti钢拥有较多的{111}取向的晶粒,塑性应变比值r0、r45、r90和r-在退火温度超过780 ℃以后都有较大升高,并且r90>r0>r45。在700~800 ℃之间,平面各向异性Δr值变化不大,随后Δr值随温度上升急剧升高,因而成形时易产生严重的制耳现象。通过杯突试验发现,杯突值IE与r-值的变化相一致,表明00Cr12Ti冷轧板在高温再结晶退火后,可获得良好的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杯突试验等手段研究了退火工艺参数对劳保鞋内包头用6061铝合金板材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合金由纤维状组织向再结晶组织转变,合金强度降低,伸长率和杯突值增大;而随着退火温度进一步升高,合金固溶强化效果加强,合金强度增大,伸长率和杯...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硅质量分数为2.5 %的硅钢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从850 ℃提高至1 050 ℃时,P1.5/50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且在950 ℃时达到最低,P1.0/400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900 ℃时达到最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有利织构组分强度逐渐降低,磁感B50呈单调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冷轧变形量和退火工艺对Gr.39钛合金带卷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热轧退火态Gr.39钛合金带卷,当冷轧变形量从0升高到59.4%时,显微组织由完全退火的等轴组织逐渐变形为被拉长的纤维状组织,并且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材料加工硬化程度逐渐增加。考虑到轧制过程的稳定性,建议单轧程冷轧变形量控制在60%以内。Gr.39钛合金带卷在700℃退火发生完全再结晶,退火温度升高至相变点以上时,显微组织转变为粗大魏氏组织。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降低,延伸率逐渐升高。推荐冷轧Gr.39钛合金带卷退火制度为700℃/8 h/AC。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力学拉伸试验等方法对粉末冶金Ti-45Al-7Nb-0.3W合金板材的微观组织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等静压态合金的组织为近γ组织,其织构强度呈随机分布;轧态合金的组织为双态组织,板材中存在较强的{ 100}<010>立方织构和较弱的{110} <112>黄铜型织构;室温下,不同拉伸方向上该高Nb-TiAl合金板材的屈服强度在708 ~ 725 MPa之间,延伸率均不到1%;高温条件下,随温度的升高,合金板材的强度逐渐降低,延伸率逐渐升高,最高为15.6%,其塑脆性转变温度在800~850℃之间;粉末冶金Ti-45Al-7Nb-0.3W合金板材的力学性能呈现出相对较弱的各向异性,可以归因于{100}<010>立方织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高温轧制工艺对AZ31B镁合金微观组织、织构以及性能的影响规律.在轧制状态下,随着轧制温度从450℃升高至525℃,合金组织内部动态再结晶逐渐增多,孪晶数量不断减少,同时组织的均匀性也得到了改善,基面织构强度也呈下降的趋势.经350℃保温60min退火之后,合金板材内部发生了完全再结晶,孪晶组织消失,显微组织更均...  相似文献   

16.
武敏  李国平  邹勇  王立新  卫英慧 《钢铁》2021,56(1):97-103
为探索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热轧板材在退火过程中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演变,对441进行了900~1 050 ℃的退火试验,利用OM、SEM和TEM表征了441在退火过程中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轧制组织发生再结晶,且晶粒逐渐长大.退火后441热轧板材...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温度下对冷轧中锰钢(Fe-0.1C-5Mn)进行退火试验,研究了其力学性能的变化,通过单轴拉伸试验获得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550℃升高至800℃,冷轧中锰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先降低后升高;断后伸长率和均匀伸长率以及强塑积则先升高后降低,在650℃时达到最大值。在650℃退火后产生较多的逆转变奥氏体,在形变过程中产生持续TRIP效应,冷轧中锰钢获得了较高的强度以及良好的塑性,强塑积可以达到31 GPa%。  相似文献   

18.
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冷轧超高强度双相钢的连续退火工艺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拉伸试验研究了连续退火过程中各个参数对1000MPa级冷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用钢在退火温度800℃下保温80s,可以得到抗拉强度为1030MPa、延伸率为14%超高强双相钢;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降低.当退火温度为830℃时,显微组织中粒状的非马氏体组织明显增多.过时效温度低于300℃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变化不大;当过时效温度超过300℃时,抗拉强度急剧下降,屈服强度先降低后升高,在过时效温度为360℃时开始出现屈服平台.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Ti-24Al-15Nb-1.5Mo合金热轧板材的微观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板材在600~950℃退火时,微观组织中的基体B2转变组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直接影响板材的室温拉伸性能.600℃退火获得由初生α2相和基体O相组成的两相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最高的强度和最低的塑性;800~900℃退火获得由初生α2相和被保留B2相包围的片状O/B2相集束组成的混合组织,随退火温度的提高,片状O/B2集束粗化,板材强度降低,塑性快速提高;950℃退火处理B2转变组织基体发生了复杂的相变,B2转变组织基体中α2相和B2相增加,O相减少,板材强度、塑性与900℃退火的板材相比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20.
依托于超快速冷却技术(UFC)开发出一种钛微合金Q460钢板。研究轧后超快冷至不同温度(560℃、610℃和680℃)后试验钢的组织性能和析出行为,并对其综合强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终冷温度条件下,试验钢组织均为多边形铁素体和块状珠光体组织,且随终冷温度降低,晶粒明显细化;经TEM分析统计,TiC数量密度随终冷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着终冷温度的升高均先降低后升高,-20℃冲击功随终冷温度的降低逐渐升高;当终冷温度为680℃时,试验钢屈服强度可达510 MPa,固溶强化、细晶强化、位错强化、析出强化对屈服强度的贡献率分别可达42 MPa、188 MPa、62 MPa和217 MPa。说明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为试验钢的两种重要强化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