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晓  姜之炎 《光明中医》2014,29(12):2522-2523
分析徐氏儿科代表徐小圃“温清法”的含义,总结徐氏运用“温清法”治疗常见小儿肺系疾病经验,进一步发掘“温清法”的内涵及用药特色,为治疗疾病的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韩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4):111-112
近几十年来,全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我国亦然。现代医学对肿瘤的传统治疗仍然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近些年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亦从辅助手段走向主要手段,但人们在选择中医药治疗肿瘤时往往走入误区,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特点,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对肿瘤的认识与研究成果,合理运用中医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与长处,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瑰宝,随着科技发展和中西医的密切结合,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单独及联合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手段对恶性肿瘤自身及肿瘤并发症和患者免疫功能等影响,为人们认识中医药在肿瘤治疗领域内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文娟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8):1973-1974
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根治性治疗和姑息性治疗,其中姑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之一.虽然西医姑息治疗手段是多样的,但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中的作用也是非常独特的.它不仅可以序贯、配合、协同西医姑息治疗,而且可以单独应用中医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达到了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文章列举了三例典型病例,进一步阐明了中医药在恶性肿瘤姑息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西医理论和对疾病治疗手段的差异,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优势难以得到西医同行的广泛认可,开展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临床辨证治疗规范研究、建立中医药诊疗规范,对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研究要与国际接轨,必须首先建立自己相对统一的临床辨证诊疗规范。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理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吉品 《光明中医》2009,24(2):207-208
中医药应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对恶性肿瘤治疗观念的改变,据上海中医药大学统计,有87%的肿瘤病人在接受西医综合治疗同时接受中医药治疗,其作用越来越显现。但对中医药在治疗中的作用机理的认识可以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笔者试从中医药对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特点来探析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从目前恶性肿瘤治疗的现状出发 ,探讨了恶性肿瘤疗效评价体系的完善和中医药疗效特点 ,强调了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领域内的作者和地位 ,并提出了作者对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水平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中医治疗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现状。方法:通过检索近10a文献,对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疗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中医药参与治疗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在改善症状、巩固疗效、减少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结论:中医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的转移形式,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疗法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可取得良好疗效。该文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中医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旨在进一步说明中医药在治疗该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有时也可以独挡一面。西医在癌前病变预防方面作用有限,中药和中成药有自身的优势。用中药提炼出来的抗恶性肿瘤中成药,无论是疗效、安全性、药价,都被肿瘤医院的西医工作者广泛使用。中医药在减小西医治疗副作用、减小恶性肿瘤的并发症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治疗恶性肿瘤寒凉药不可多用,其原因有二,一是恶性肿瘤的发病及发展中、或在手术后、放化疗、介入等方法治疗后,会产生气血津液大量的亏损,甚至逐渐形成阳虚。二是患者素体阳虚或感受寒邪的入侵而造成恶性肿瘤。总结了该病虚寒者多,实热者少,正虚邪实者多,单独邪实者少,所以治疗该病是扶正祛邪者多,单独泻实者少,可以看到,伤气、伤阳的寒凉药即不可多用了。文中分别列有温阳兼解毒法、温阳兼化痰法、温阳兼化瘀法、温阳兼软坚散结法的不同应用,其中列举了四种方法中的最佳常用药物,最后以温阳法治疗胃癌手术后,中阳损伤的实际案例。  相似文献   

12.
抑郁证属于中医郁证的范围,中医治疗抑郁证多立论于心、肝、脾、肾四脏其中“疏肝解郁”是主流治疗原则,而经验总结得来的“温阳开郁”治疗原则临床亦有较好的疗效。通过比较2种治法的异同发现2种治法的争论源于指导理论不同,温阳开郁法涵盖疏肝解郁法中调畅气机的重要内涵,并包含温补肾阳、肝阳、脾阳即“调整阴阳”的关键思想,是中医治疗郁证的关键临床经验,并有待从经典理论中进行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吴新华教授临床治疗外阴硬化性苔藓证属肝经湿热下注合并脾肾阳虚者,采用疏肝清热燥湿、温肾健脾法,自拟清疏肝方、清热利湿方、外阴白斑方内服外用,获得较好疗效。列举验案2则以说明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中国针灸》2020,(1):79-83
陈日新教授探究现代疾病谱中医证候特点的成因,提出其证候普遍呈现"阳常不足,阴常有余"的特点。陈教授基于临床,并结合中医经典与古代文献对肿瘤的认识,提出肿瘤晚期患者的证候亦普遍表现为"阳常不足,阴常有余"的特点,而热敏灸具有温补阳气、芳香化湿、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等功效,故肿瘤患者证属虚(阳虚、气虚)、寒、湿、痰、瘀者,均是热敏灸的适应证。热敏灸治疗肿瘤患者化疗、放疗后脾胃功能紊乱,化疗、放疗后骨髓抑制,癌性虚乏,癌性疼痛,胸腔积液,腹腔积液,便秘等6方面的病症具有独特优势,对提高肿瘤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时间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试论温阳法为治疗消渴病之大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临床观察及古今文献研究,认为消渴病的病机当以阴虚燥热为标,肾气(阳)虚为本,温阳法治疗消渴病为治本之法,临床有明显疗效。实验研究已证实温阳药确有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许润三教授运用补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盆腔疼痛是妇科常见症状,中医药治疗是缓解非手术指征慢性盆腔疼痛的重要方法。妇科知名专家许润三教授60余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虚型慢性盆腔疼痛在临床占有一定的比例,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慢性盆腔疼痛以气虚、阳虚,血行迟滞而痛或虚中夹瘀为主要病机者居多。慢性盆腔疼痛病因复杂,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对各种引发慢性盆腔疼痛的疾病,只要见到气虚、阳虚证候,均可从虚论治,采用益气升阳、温中补虚,或补虚行滞、温通化瘀、缓急止痛等"补而通之"之法。临证抓住其辨证要点,灵活运用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等补方,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翁维良教授从事中西医内科临床工作50余年,擅用活血化瘀治疗心血管病及各种慢性疑难疾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翁老认为酒精性心肌病病机多属以心气(阳)亏虚为主,湿热、瘀血、痰饮、毒热内蕴为标的虚实夹杂证。治疗时,在完全戒酒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益气温阳扶助正气,同时辨证应用健脾、祛湿、活血、祛痰、解毒等祛除实邪治法,疗效肯定。文章旨在介绍翁维良教授辨治酒精性心肌病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中医用热疗治病历史悠久,热疗应属于中医具有温热性质的外治法的一种。我国在唐代中医有加热治疗肿瘤的记载,根据现代热疗发展的最新动态,结合中医对恶性肿瘤的认识,指出射频消融组织间加热和内热针直刺病灶加热治疗恶性肿瘤的相同相似之处,阐述了内热针直刺病灶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可行性及机理。  相似文献   

19.
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诊治慢性肺系疾病经验丰富。洪教授认为慢性肺系疾病患者普遍存在肺阳虚这一病机特点,并提出温法调摄,经多年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文章从4个方面进行初步剖析,具体如下:①梳理源流,沟通古今认识,探讨肺阳虚的证治规律。②重视肺阳,倡"治肺不远温",揭示洪老对肺阳虚成因和基本治则的认识。③正本清源,阐释病证关系,即肺阳虚是慢性肺系疾病的内在病理基础。④突出温法,归纳组方用药,包括益气温阳平哮喘,标本同治疗干咳,温中培元治肺胀。  相似文献   

20.
无论外感或内伤、还是正偏虚或邪偏实,疾病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为人体的功能障碍,治疗的终极目的在于恢复已损伤的功能。仲景温阳法的概念比温法要广泛,不同于简单的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仲景温阳法则具体说明了如何"温",从而恢复阳气的相应功能。由于疾病作用于人体的整体性,连贯性,很多证型反映了阳气的多种功能障碍,如亡阳证多表现为肾阳虚衰、津液不固、寒凝经脉等,治疗则应把握其阳气欲脱的特性,治应回阳救逆,达到"异病同治"的效果。阴阳互根互用,扶阳气的同时也应考虑到阴津,治疗上须灵活变化,做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如阴盛格阳、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证则须兼用寒凉以调整气机,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